《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一 ▪第2页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生。生不思議。歡喜適悅。此相現已。一切菩薩。及諸衆生。身之與心。皆得清涼。然後從如來大法身雲。大慈悲雲。大不思議雲。雨不思議廣大法雨。令一切衆生。身心清淨。所謂爲坐菩提場菩薩。雨大法雨。名法界無差別爲最後身菩薩。雨大法雨。名菩薩遊戲如來秘密教。爲一生所系菩薩。雨大法雨。名清淨普光明。爲灌頂菩薩。雨大法雨。名如來莊嚴具所莊嚴。爲得忍菩薩。雨大法雨。名功德寶智慧華開敷不斷菩薩大悲行。爲住向行菩薩。雨大法雨。名入現前變化甚深門而行菩薩行無休息無疲厭。爲初發心菩薩。雨大法雨。名出生如來大慈悲行救護衆生。爲求獨覺乘衆生。雨大法雨。名深知緣起法遠離二邊得不壞解脫果。爲求聲聞乘衆生。雨大法雨。名以大智慧劍斷一切煩惱怨。爲積集善根決定不決定衆生。雨大法雨。名能令成就種種法門生大歡喜。佛子。諸佛如來。隨衆生心。雨如是等廣大法雨。充滿一切無邊世界。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其心平等。于法無吝。但以衆生根欲不同。所雨法雨。示有差別。是爲如來音聲第十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應知如來音聲。有十種無量。何等爲十。所謂如虛空界無量。至一切處故。如法界無量。無所不遍故。如衆生界無量。令一切心喜故。如諸業無量。說其果報故。如煩惱無量。悉令除滅故。如衆生言音無量。隨解令聞故。如衆生欲解無量。普觀救度故。如叁世無量。無有邊際故。如智慧無量。分別一切故。如佛境界無量。入佛法界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音聲。成就如是等阿僧祇無量。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叁千世界將壞時 衆生福力聲告言
四禅寂靜無諸苦 令其聞已悉離欲
十力世尊亦如是 出妙音聲遍法界
爲說諸行苦無常 令其永度生死海
譬如深山大谷中 隨有音聲皆響應
雖能隨逐他言語 而響畢竟無分別
十力言音亦複然 隨其根熟爲示現
令其調伏生歡喜 不念我今能演說
如天有鼓名能覺 常于空中震法音
誡彼放逸諸天子 令其聞已得離著
十力法鼓亦如是 出于種種妙音聲
覺悟一切諸群生 令其悉證菩提果
自在天王有寶女 口中善奏諸音樂
一聲能出百千音 一一音中複百千
善逝音聲亦如是 一聲而出一切音
隨其性欲有差別 各令聞已斷煩惱
譬如梵王吐一音 能令梵衆皆歡喜
音唯及梵不出外 一一皆言己獨聞
十力梵王亦複然 演一言音充法界
唯沾衆會不遠出 以無信故未能受
譬如衆水同一性 八功德味無差別
因地在器各不同 是故令其種種異
一切智音亦如是 法性一味無分別
隨諸衆生行不同 故使聽聞種種異
譬如無熱大龍王 降雨普洽閻浮地
能令草樹皆生長 而不從身及心出
諸佛妙音亦如是 普雨法界悉充洽
能令生善滅諸惡 不從內外而得有
譬如摩那斯龍王 興雲七日未先雨
待諸衆生作務竟 然後始降成利益
十力演義亦如是 先化衆生使成熟
然後爲說甚深法 令其聞者不驚怖
大莊嚴龍于海中 霔于十種莊嚴雨
或百或千百千種 水雖一味莊嚴別
究竟辯才亦如是 說十二十諸法門
或百或千至無量 不生心念有殊別
最勝龍王娑竭羅 興雲普覆四天下
于一切處雨各別 而彼龍心無二念
諸佛法王亦如是 大悲身雲遍十方
爲諸修行雨各異 而于一切無分別
佛子。諸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心。佛子。如來心意識。俱不可得。但應以智無量故。知如來心。譬如虛空爲一切物所依。而虛空無所依。如來智慧。亦複如是。爲一切世間出世間智所依。而如來智無所依。佛子。是爲如來心第一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法界常出一切聲聞獨覺菩薩解脫。而法界無增減。如來智慧。亦複如是。恒出一切世間出世間。種種智慧。而如來智無增減。佛子。是爲如來心第二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大海其水潛流四天下地。及八十億。諸小洲中。有穿鑿者。無不得水。而彼大海。不作分別。我出于水。佛智海水。亦複如是。流入一切衆生心中。若諸衆生。觀察境界。修習法門。則得智慧清淨明了。而如來智。平等無二。無有分別。但隨衆生心行異故。所得智慧。各各不同。佛子。是爲如來心第叁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寶珠。具無量德。能生海內一切珍寶。若大海中。無此寶珠。乃至一寶。亦不可得。何等爲四。一名積集寶。二名無盡藏。叁名遠離熾然。四名具足莊嚴。佛子。此四寶珠。一切凡夫。諸龍神等。悉不得見。何以故。娑竭龍王。以此寶珠。端嚴方正。置于宮中深密處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亦複如是。于中有四大智寶珠。具足無量福智功德。由此能生一切衆生。聲聞獨覺。學無學位。及諸菩薩智慧之寶。何等爲四。所謂無染著巧方便大智慧寶。善分別有爲無爲法大智慧寶。分別說無量法而不壞法性大智慧寶。知時非時未曾誤失大智慧寶。若諸如來。大智海中。無此四寶。有一衆生。得入大乘。終無是處。此四智寶。薄福衆生。所不能見。何以故。置于如來深密藏故。此四智寶。平均正直。端潔妙好。普能利益諸菩薩衆。令其悉得智慧光明。佛子。是爲如來心第四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大海。有四熾然光明大寶。布在其底。性極猛熱。常能飲縮百川所注無量大水。是故大海。無有增減。何等爲四。一名日藏。二名離潤。叁名火焰光。四名盡無余佛子。若大海中。無此四寶。從四天下乃至有頂。其中所有。悉被漂沒。佛子。此日藏大寶光明。照觸海水。悉變爲乳。離潤大寶光明。照觸其乳。悉變爲酪。火焰光大寶光明。照觸其酪。悉變爲酥。盡無余大寶光明。照觸其酥。變成醍醐。如火熾然。悉盡無余。佛子。如來應正等覺。大智慧海。亦複如是。有四種大智慧寶。具足無量威德光明。此智寶光。觸諸菩薩乃至令得如來大智。何等爲四。所謂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慧光普照大智慧寶。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佛子。諸菩薩。修習一切助道法時。起無量散善波浪。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壞。如來以滅一切散善波浪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一切散善波浪。持心一境。住于叁昧。又以除一切法愛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離叁昧味著。起廣大神通。又以慧光普照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所起廣大神通。住大明功用行。又以與如來平等無邊無功用大智慧寶光明。觸彼菩薩。令舍所起大明功用行。乃至得如來平等地。息一切功用。令無有余。佛子。若無如來此四智寶。大光照觸。乃至有一菩薩。得如來地。無有是處。佛子是爲如來心第五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如從水際。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其中所有。大千國土。欲色無色。衆生之處。莫不皆依虛空而起。虛空而住。何以故。虛空普遍故。雖彼虛空普容叁界。而無分別。佛子。如來智慧。亦複如是若聲聞智。若獨覺智。若菩薩智。若有爲行智。若無爲行智。一切皆依如來智起。如來智住。何以故。如來智慧。遍一切故。雖複普容無量智慧。而無分別。佛子。是爲如來心第六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如雪山頂。有藥王樹。名無盡根。彼藥樹根。從十六萬八千由旬。下盡金剛地水輪際生。彼藥王樹。若生根時。令閻浮提一切樹根生。若生莖時。令閻浮提一切樹莖生。枝葉華果。悉皆如是。此藥王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根無有盡。名無盡根。佛子。彼藥王樹。于一切處。皆令生長。唯于二處。不能爲作生長利益。所謂地獄深坑。及水輪中。然亦于彼。初無厭舍。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亦複如是。以過去所發。成就一切智慧善法。普覆一切諸衆生界。除滅一切諸惡道苦。廣大悲願。而爲其根。于一切如來真實智慧種性中生。堅固不動。善巧方便。以爲其莖。遍法界智。諸波羅蜜。以爲其枝。禅定解脫。諸大叁昧。以爲其葉。總持辯才。菩提分法。以爲其華。究竟無變。諸佛解脫。以爲其果。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何故得名爲無盡根。以究竟無休息故。不斷菩薩行故。菩薩行即如來性。如來性即菩薩行。是故得名爲無盡根。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其根生時。令一切菩薩。生不舍衆生大慈悲根。其莖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堅固精進深心莖。其枝生時。令一切菩薩。增長一切諸波羅蜜枝。其葉生時。令一切菩薩。生長淨戒頭陀功德少欲知足葉。其華生時。令一切菩薩。具諸善根相好莊嚴華。其果生時。令一切菩薩。得無生忍。乃至一切佛灌頂忍果。佛子。如來智慧。大藥王樹。唯于二處。不能爲作生長利益。所謂二乘墮于無爲。廣大深坑。及壞善根。非器衆生。溺大邪見。貪愛之水。然亦于彼。曾無厭舍。佛子。如來智慧。無有增減。以根善安住。生無休息故。佛子。是爲如來心第七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叁千大千世界。劫火起時。焚燒一切。草木叢林。乃至鐵圍大鐵圍山。皆悉熾然無有遺余。佛子。假使有人。手執幹草。投彼火中。于意雲何。得不燒不。答言不也。佛子。彼所投草。容可不燒。如來智慧。分別叁世一切衆生。一切國土。一切劫數。一切諸法。無不知者。若言不知。無有是處。何以故。智慧平等。悉明達故。佛子。是爲如來心第八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譬如風災。壞世界時。有大風起。名曰散壞。能壞叁千大千世界鐵圍山等。皆成碎末。複有大風。名爲能障。周匝叁千大千世界。障散壞風。不令得至余方世界。佛子。若令無此能障大風。十方世界。無不壞盡。如來應正等覺。亦複如是。有大智風。名爲能滅。能滅一切諸大菩薩。煩惱習氣。有大智風。名爲巧持。巧持其根未熟菩薩。不令能滅。大智風輪。斷其一切煩惱習氣。佛子。若無如來巧持智風。無量菩薩。皆墮聲聞辟支佛地。由此智故。令諸菩薩。超二乘地。安住如來究竟之位。佛子。是爲如來心第九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複次佛子。如來智慧。無處不至。何以故。無一衆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佛子。譬如有大經卷。量等叁千大千世界。書寫叁千大千世界中事。一切皆盡。所謂書寫大鐵圍山中事。量等大鐵圍山。書寫大地中事。量等大地。書寫中千世界中事。量等中千世界。書寫小千世界中事。量等小千世界。如是若四天下。若大海。若須彌山。若地天宮殿。若欲界空居天宮殿。若色界宮殿。若無色界宮殿。一一書寫。其量悉等此大經卷。雖複量等大千世界。而全住在一微塵中。如一微塵。一切微塵。皆亦如是。時有一人。智慧明達。具足成就清淨天眼。見此經卷。在微塵內。于諸衆生。無少利益。即作是念。我當以精進力。破彼微塵。出此經卷。令得饒益一切衆生。作是念已。即起方便。破彼微塵。出此大經。令諸衆生。普得饒益。如于一塵。一切微塵。應知悉然。佛子。如來智慧。亦複如是。無量無礙。普能利益一切衆生。具足在于衆生身中。但諸凡愚。妄想執著。不知不覺。不得利益。爾時如來。以無障礙。清淨智眼。普觀法界一切衆生而作是言。奇哉奇哉。此諸衆生。雲何具有如來智慧。愚癡迷惑。不知不見。我當教以聖道。令其永離妄想執著。自于身中。得見如來廣大智慧。與佛無異。即教彼衆生。修習聖道。令離妄想。離妄想已。證得如來無量智慧。利益安樂一切衆生。佛子。是爲如來心第十相。諸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佛子。菩薩摩诃薩。應以如是等無量無礙。不可思議廣大相。知如來應正等覺心。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欲知諸佛心 當觀佛智慧
佛智無依處 如空無所依
衆生種種樂 及諸方便智
皆依佛智慧 佛智無依止
聲聞與獨覺 及諸佛解脫
皆依于法界 法界無增減
佛智亦如是 出生一切智
無增亦無減 無生亦無盡
如水潛流地 求之無不得
無念亦無盡 功力遍十方
佛智亦如是 普在衆生心
若有勤修行 疾得智光明
如龍有四珠 出生一切寶
置之深密處 凡人莫能見
佛四智亦然 出生一切智
余人莫能見 唯除大菩薩
如海有四寶 能飲一切水
令海不流溢 亦複無增減
如來智亦爾 息浪除法愛
廣大無有邊 能生佛菩薩
下方至有頂 欲色無色界
一切依虛空 虛空不分別
聲聞與獨覺 菩薩衆智慧
皆依于佛智 佛智無分別
雪山有藥王 名爲無盡根
能生一切樹 根莖葉華實
佛智亦如是 如來種中生
既得菩提已 複生菩薩行
如人把幹草 置之于劫燒
金剛猶洞然 此無不燒理
叁世劫與刹 及其中衆生
彼草容不燒 此佛無不知
有風名散壞 能壞于大千
若無別風止 壞及無量界
大智風亦爾 滅諸菩薩惑
別有善巧風 令住如來地
如有大經卷 量等叁千界
在于一塵內 一切塵悉然
有一聰慧人 淨眼悉明見
破塵出經卷 普饒益衆生
佛智亦如是 遍在衆生心
妄想之所纏 不覺亦不知
諸佛大慈悲 令其除妄想
如是乃出現 饒益諸菩薩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9】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