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二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如來出現品第叁十七之叁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境界。佛子。菩薩摩诃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叁世境界。一切刹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衆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佛子。如一切世間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一切叁世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乃至如無境界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無境界境界一切處無有。如來境界。亦如是。一切處無有。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心境界是如來境界。如心境界。無量無邊。無縛無脫。如來境界。亦無量無邊。無縛無脫。何以故。以如是如是。思惟分別。如是如是。無量顯現故。佛子。如大龍王。隨心降雨。其雨不從內出。不從外出。如來境界。亦複如是。隨于如是思惟分別。則有如是無量顯現。于十方中。悉無來處。佛子。如大海水。皆從龍王心力所起。諸佛如來。一切智海。亦複如是。皆從如來往昔大願之所生起。佛子。一切智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言說。然我今者。略說譬谕。汝應谛聽。佛子。此閻浮提。有二千五百河。流入大海。西拘耶尼。有五千河。流入大海。東弗婆提。有七千五百河。流入大海。北郁單越。有一萬河。流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如是二萬五千河。相續不絕。流入大海。于意雲何。此水多不。答言甚多。佛子。複有十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水倍過前。百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水複倍前。大莊嚴龍王。摩那斯龍王。雷震龍王。難陀跋難陀龍王。無量光明龍王。連霔不斷龍王。大勝龍王。大奮迅龍王。如是等八十億諸大龍王。各雨大海。皆悉展轉。倍過于前。娑竭羅龍王太子。名閻浮幢。雨大海中。水複倍前。佛子。十光明龍王。宮殿中水。流入大海。複倍過前。百光明龍王。宮殿中水。流入大海。複倍過前。大莊嚴龍王。摩那斯龍王。雷震龍王。難陀跋難陀龍王。無量光明龍王。連霔不斷龍王。大勝龍王。大奮迅龍王。如是等八十億諸大龍王。宮殿各別。其中有水。流入大海。皆悉展轉。倍過于前。娑竭羅龍王太子。閻浮幢宮殿中水。流入大海。複倍過前。佛子。娑竭羅龍王。連雨大海。水複倍前。其娑竭羅龍王。宮殿中水。湧出入海。複倍于前其所出水。绀琉璃色。湧出有時。是故大海。潮不失時。佛子。如是大海。其水無量。衆寶無量。衆生無量。所依大地。亦複無量。佛子。于汝意雲何。彼大海。爲無量不。答言。實爲無量。不可爲谕。佛子。此大海無量。于如來智海無量。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不及其一。但隨衆生心。爲作譬谕。而佛境界。非譬所及。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如來智海無量。從初發心。修一切菩薩行不斷故。應知寶聚無量。一切菩提分法。叁寶種不斷故。應知所住衆生無量。一切學無學。聲聞獨覺。所受用故。應知住地無量。從初歡喜地。乃至究竟無障礙地。諸菩薩所居故。佛子。菩薩摩诃薩。爲入無量智慧。利益一切衆生故。于如來應正等覺境界。應如是知。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如心境界無有量 諸佛境界亦複然
如心境界從意生 佛境如是應觀察
如龍不離于本處 以心威力霔大雨
雨水雖無來去處 隨龍心故悉充洽
十力牟尼亦如是 無所從來無所去
若有淨心則現身 量等法界入毛孔
如海珍奇無有量 衆生大地亦複然
水性一味等無別 于中生者各蒙利
如來智海亦如是 一切所有皆無量
有學無學住地人 悉在其中得饒益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行。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無礙行是如來行。應知真如行是如來行。佛子如真如前際不生後際不動現在不起。如來行亦如是。不生不動不起。佛子。如法界非量非無量無形故。如來行亦如是。非量非無量無形故。佛子。譬如鳥飛虛空。經于百年。已經過處。未經過處。皆不可量。何以故。虛空界無邊際故。如來行亦如是。假使有人。經百千億那由他劫分別演說。已說未說。皆不可量。何以故。如來行無邊際故。佛子。如來應正等覺。住無礙行。無有住處。而能普爲一切衆生。示現所行。令其見已。出過一切諸障礙道。佛子。譬如金翅鳥王。飛行虛空。回翔不去。以清淨眼。觀察海內諸龍宮殿。奮勇猛力。以左右翅。鼓揚海水。悉令兩辟。知龍男女。命將盡者。而搏取之。如來應正等覺金翅鳥王。亦複如是。住無礙行。以淨佛眼。觀察法界諸宮殿中一切衆生。若曾種善根。已成熟者。如來奮勇猛十力。以止觀兩翅。鼓揚生死大愛水海。使其兩辟而撮取之。置佛法中。令斷一切妄想戲論。安住如來無分別無礙行。佛子。譬如日月。獨無等侶。周行虛空。利益衆生。不作是念。我從何來。而至何所。諸佛如來。亦複如是。性本寂滅。無有分別。示現遊行一切法界。爲欲饒益諸衆生故。作諸佛事。無有休息。不生如是戲論分別。我從彼來。而向彼去。佛子。菩薩摩诃薩應以如是等無量方便。無量性相。知見如來應正等覺。所行之行。爾時普賢菩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譬如真如不生滅 無有方所無能見
大饒益者行如是 出過叁世不可量
法界非界非非界 非是有量非無量
大功德者行亦然 非量無量無身故
如鳥飛行億千歲 前後虛空等無別
衆劫演說如來行 已說未說不可量
金翅在空觀大海 辟水搏取龍男女
十力能拔善根人 令出有海除衆惑
譬如日月遊虛空 照臨一切不分別
世尊周行于法界 教化衆生無動念
佛子。諸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成正覺。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如來成正覺。于一切義。無所觀察。于法平等。無所疑惑。無二無相。無行無止。無量無際。遠離二邊。住于中道。出過一切文字言說。知一切衆生。心念所行。根性欲樂。煩惱染習。舉要言之。于一念中。悉知叁世一切諸法。佛子。譬如大海。普能印現四天下中。一切衆生。色身形像。是故共說。以爲大海。諸佛菩提。亦複如是。普現一切衆生心念。根性樂欲。而無所現。是故說名諸佛菩提。佛子。諸佛菩提。一切文字所不能宣。一切音聲所不能及。一切言語所不能說。但隨所應方便開示。佛子。如來應正等覺。成正覺時。得一切衆生量等身。得一切法量等身。得一切刹量等身。得一切叁世量等身。得一切佛量等身。得一切語言量等身。得真如量等身。得法界量等身。得虛空界量等身。得無礙界量等身。得一切願量等身。得一切行量等身。得寂滅涅槃界量等身佛。子。如所得身。言語及心。亦複如是。得如是等無量無數。清淨叁輪。佛子。如來成正覺時。于其身中。普見一切衆生成正覺。乃至普見一切衆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謂無性。無何等性。所謂無相性。無盡性。無生性。無滅性。無我性。無非我性。無衆生性。無非衆生性。無菩提性。無法界性。無虛空性。亦複無有成正覺性。知一切法。皆無性故。得一切智。大悲相續。救度衆生。佛子。譬如虛空。一切世界。若成若壞。常無增減。何以故。虛空無生故。諸佛菩提。亦複如是。若成正覺。不成正覺。亦無增減。何以故。菩提無相無非相。無一無種種故。佛子。假使有人。能化作恒河沙等心。一一心複化作恒河沙等佛。皆無色無形無相。如是盡恒河沙等劫。無有休息。佛子。于汝意雲何。彼人化心。化作如來。凡有幾何。如來性起妙德菩薩言。如我解于仁所說義。化與不化。等無有別。雲何問言凡有幾何。普賢菩薩言。善哉善哉。佛子。如汝所說。設一切衆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等無有異。何以故。菩提無相故。若無有相。則無增無減。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成等正覺。同于菩提。一相無相。如來成正覺時。以一相方便。入善覺智叁昧。入已于一成正覺廣大身。現一切衆生數等身。住于身中。如一成正覺廣大身。一切成正覺廣大身。悉亦如是。佛子。如來有如是等無量成正覺門。是故應知。如來所現身無有量。以無量故。說如來身。爲無量界。等衆生界。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如來身一毛孔中。有一切衆生數等諸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身。究竟無生滅故。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當知無有少許處空無佛身。何以故。如來成正覺。無處不至故。隨其所能。隨其勢力。于道場菩提樹下師子座上。以種種身。成等正覺。佛子。菩薩摩诃薩。應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覺。何以故。諸佛如來。不離此心成正覺故。如自心。一切衆生心。亦複如是。悉有如來成等正覺。廣大周遍。無處不有。不離不斷。無有休息。入不思議方便法門。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成正覺。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明此義。而說頌言
正覺了知一切法 無二離二悉平等
自性清淨如虛空 我與非我不分別
如海印現衆生身 以此說其爲大海
菩提普印諸心行 是故說名爲正覺
譬如世界有成敗 而于虛空不增減
一切諸佛出世間 菩提一相恒無相
如人化心化作佛 化與不化性無異
一切衆生成菩提 成與不成無增減
佛有叁昧名善覺 菩提樹下入此定
放衆生等無量光 開悟群品如蓮敷
如叁世劫刹衆生 所有心念及根欲
如是數等身皆現 是故正覺名無量
佛子。菩薩摩诃薩。應雲何知如來應正等覺轉法輪。佛子。菩薩摩诃薩。應如是知。如來以心自在力。無起無轉。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恒無起故。以叁種轉。斷所應斷。而轉法輪。知一切法。離邊見故。離欲際非際。而轉法輪。入一切法。虛空際故。無有言說。而轉法輪。知一切法。不可說故。究竟寂滅。而轉法輪。知一切法。涅槃性故。一切文字。一切言語。而轉法輪。如來音聲。無處不至故。知聲如響。而轉法輪。了于諸法。真實性故。于一音中。出一切音。而轉法輪。畢竟無主故。無遺無盡。而轉法輪。內外無著故。佛子。譬如一切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五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