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79卷10頁碼:P0001
唐 實叉難陀譯

  《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十二 ▪第2页

  于阗國叁藏實叉難陀奉製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普運度。令其得上菩提彼岸。哀哉衆生。諸根剛強。難可調伏。我當雲何而爲調禦。令其具足諸佛神力。哀哉衆生。猶如盲瞽不見道路。我當雲何而爲引導。令其得入一切智門。作是語已。擊鼓宣令。我今普施一切衆生。隨有所須悉令充足。即時頒下閻浮提內大小諸城。及諸聚落。悉開庫藏。出種種物。置四衢道。所謂金銀琉璃。摩尼等寶。衣服飲食。華香璎珞。宮殿屋宅。床榻敷具。建大光明。摩尼寶幢。其光觸身。悉使安隱。亦施一切病緣湯藥。種種寶器。盛衆雜寶。金剛器中。盛種種香。寶香器中。盛種種衣。辇輿車乘。幢幡缯蓋。如是一切資生之物。悉開庫藏。而以給施。亦施一切村營城邑。山澤林薮。妻子眷屬。及以王位。頭目耳鼻。唇舌牙齒。手足皮肉。心腎肝肺。內外所有。悉皆能舍。其堅固妙寶。莊嚴雲燈城。東面有門。名摩尼山光明。于其門外。有施會處。其地廣博。清淨平坦。無諸坑坎。荊棘沙礫。一切皆以妙寶所成。散衆寶華。熏諸妙香。然諸寶燈。一切香雲。充滿虛空。無量寶樹。次第行列。無量華網。無量香網。彌覆其上。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諸音樂器。恒出妙音。如是一切。皆以妙寶而爲莊嚴。悉是菩薩淨業果報。于彼會中。置師子座。十寶爲地。十寶欄楯。十種寶樹。周匝圍繞。金剛寶輪。以承其下。以一切寶。爲龍神像。而共捧持。種種寶物。以爲嚴飾。幢幡間列。衆網覆上。無量寶香常出香雲。種種寶衣處處分布。百千種樂恒奏美音。複于其上張施寶蓋。常放無量寶焰光明。如閻浮金熾然清淨。覆以寶網。垂諸璎珞摩尼寶帶。周回間列。種種寶鈴。恒出妙音。勸諸衆生。修行善業。時彼大王。處師子座。形容端正。人相具足。光明妙寶。以爲其冠。那羅延身。不可沮壞。一一肢分。悉皆圓滿。性普賢善。王種中生。于財及法。悉得自在。辯才無礙。智慧明達。以政治國。無違命者。爾時閻浮提無量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衆生。種種國土。種種族類。種種形貌。種種衣服。種種言辭。種種欲樂。俱來此會。觀察彼王。鹹言此王是大智人。是福須彌。是功德月。住菩薩願。行廣大施。時王見彼諸來乞者。生悲愍心。生歡喜心。生尊重心。生善友心。生廣大心。生相續心。生精進心。生不退心。生舍施心。生周遍心。善男子爾時彼王。見諸乞者。心大歡喜。經須臾頃。假使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盡百千億那由他劫。所受快樂亦不能及。善化天王。于無數劫。所受快樂。自在天王。于無量劫。所受快樂。大梵天王。于無邊劫。所受梵樂。光音天王。于難思劫。所受天樂。遍淨天王。于無盡劫。所受天樂。淨居天王。不可說劫。住寂靜樂。悉不能及。善男子。譬如有人仁慈孝友。遭逢世難。父母妻息。兄弟姊妹。並皆散失。忽于曠野道路之間。而相值遇。瞻奉撫對。情無厭足。時彼大王。見來求者。心生歡喜。亦複如是。善男子。其王爾時。因善知識。于佛菩提。解欲增長。諸根成就。信心清淨。歡喜圓滿。何以故。此菩薩勤修諸行。求一切智。願得利益一切衆生。願獲菩提無量妙樂。舍離一切諸不善心。常樂積集一切善根。常願救護一切衆生。常樂觀察薩婆若道。常樂修行一切智法。滿足一切衆生所願。入一切佛功德大海。破一切魔業惑障山。隨順一切如來教行。行一切智無障礙道。已能深入一切智流。一切法流。常現在前。大願無盡。爲大丈夫。住大人法。積集一切普門善藏。離一切著。不染一切世間境界。知諸法性。猶如虛空。于來乞者。生一子想。生父母想。生福田想。生難得想。生恩益想。生堅固想。師想佛想。不揀方處。不擇族類。不選形貌。隨有來至。如其所欲。以大慈心。平等無礙一切普施皆令滿足。求飲食者。施與飲食。求衣服者施與衣服。求香華者施與香華。求鬘蓋者施與鬘蓋。幢幡璎珞。宮殿園苑。象馬車乘。床座被褥。金銀摩尼。諸珍寶物。一切庫藏。及諸眷屬。城邑聚落。皆悉如是。普施衆生。時此會中。有長者女。名寶光明。與六十童女俱端正姝妙。人所喜見。皮膚金色。目發绀青。身出妙香口演梵音。上妙寶衣以爲莊嚴。常懷慚愧正念不亂。具足威儀恭敬師長。常念順行甚深妙行。所聞之法憶持不忘。宿世善根流潤其心。清淨廣大猶如虛空等安衆生。常見諸佛求一切智。時寶光明女。去王不遠。合掌頂禮。作如是念。我獲善利我獲善利。我今得見大善知識。于彼王所。生大師想。善知識想。具慈悲想。能攝受想。其心正直。生大歡喜。脫身璎珞。持奉彼王。作是願言。今此大王。爲無量無邊無明衆生。作所依處。願我未來亦複如是。如彼大王所知之法。所載之乘。所修之道。所具色相。所有財産。所攝衆會。無邊無盡。難勝難壞。願我未來悉得如是。隨所生處。皆隨往生。爾時大王。知此童女。發如是心。而告之言。童女隨汝所欲。我皆與汝。我今所有。一切皆舍。令諸衆生。普得滿足。時寶光明女。信心清淨。生大歡喜。即以偈頌。而贊王言

  往昔此城邑  大王未出時

  一切不可樂  猶如餓鬼處

  衆生相殺害  竊盜縱淫佚

  兩舌不實語  無義粗惡言

  貪愛他財物  嗔恚懷毒心

  邪見不善行  命終墮惡道

  以是等衆生  愚癡所覆蔽

  住于顛倒見  天旱不降澤

  以無時雨故  百谷悉不生

  草本皆枯槁  泉流亦幹竭

  大王未興世  津池悉枯涸

  園苑多骸骨  望之如曠野

  大王升寶位  廣濟諸群生

  油雲被八方  普雨皆充洽

  大王臨庶品  普斷諸暴虐

  刑獄皆止措  茕獨悉安隱

  往昔諸衆生  各各相殘害

  飲血而啖肉  今悉起慈心

  往昔諸衆生  貧窮少衣服

  以草自遮蔽  饑羸如餓鬼

  大王既興世  粳米自然生

  樹中出妙衣  男女皆嚴飾

  昔日競微利  非法相陵奪

  今時並豐足  如遊帝釋園

  昔時人作惡  非分生貪染

  他妻及童女  種種相侵逼

  今見他婦人  端正妙嚴飾

  而心無染著  猶如知足天

  昔日諸衆生  妄言不真實

  非法無利益  谄曲取人意

  今日群生類  悉離諸惡言

  其心既柔軟  發語亦調順

  昔日諸衆生  種種行邪法

  合掌恭敬禮  牛羊犬豚類

  今聞王正法  悟解除邪見

  了知苦樂報  悉從因緣起

  大王演妙音  聞者皆欣樂

  梵釋音聲等  一切無能及

  大王衆寶蓋  逈處虛空中

  擎以琉璃幹  覆以摩尼網

  金鈴自然出  如來和雅音

  宣揚微妙法  除滅衆生惑

  次複廣演說  十方諸佛刹

  一切諸劫中  如來並眷屬

  又複次第說  過去十方刹

  及彼國土中  一切諸如來

  又出微妙音  普遍閻浮界

  廣說人天等  種種業差別

  衆生聽聞已  自知諸業藏

  離惡勤修行  回向佛菩提

  王父淨光明  王母蓮華光

  五濁出現時  處位治天下

  時有廣大園  園有五百池

  一一千樹繞  各各華彌覆

  于其池岸上  建立千柱堂

  欄楯等莊嚴  一切無不備

  末世惡法起  積年不降雨

  池流悉幹竭  草樹皆枯槁

  王生七日前  先現靈瑞相

  見者鹹心念  救世今當出

  爾時于中夜  大地六種動

  有一寶華池  光明猶日現

  五百諸池內  功德水充滿

  枯樹悉生枝  華葉皆榮茂

  池水既盈滿  流演一切處

  普及閻浮地  靡不皆沾洽

  藥草及諸樹  百谷苗稼等

  枝葉華果實  一切皆繁盛

  溝坑及堆阜  種種高下處

  如是一切地  莫不皆平坦

  荊棘沙礫等  所有諸雜穢

  皆于一念中  變成衆寶玉

  衆生見是已  歡喜而贊歎

  鹹言得善利  如渴飲美水

  時彼光明王  眷屬無量衆

  佥然備法駕  遊觀諸園苑

  五百諸池內  有池名慶喜

  池上有法堂  父王于此住

  先王語夫人  我念七夜前

  中宵地震動  此中有光現

  時彼華池內  千葉蓮華出

  光如千日照  上徹須彌頂

  金剛以爲莖  閻浮金爲臺

  衆寶爲華葉  妙香作須蕊

  王生彼華上  端身結跏坐

  相好以莊嚴  天神所恭敬

  先王大歡喜  入池自撫掬

  持以授夫人  汝子應欣慶

  寶藏皆湧出  寶樹生妙衣

  天樂奏美聲  充滿虛空中

  一切諸衆生  皆生大歡喜

  合掌稱希有  善哉救護世

  王時放身光  普照于一切

  能令四天下  闇盡病除滅

  夜叉毗舍阇  毒蟲諸惡獸

  所欲害人者  一切自藏匿

  惡名失善利  橫事病所持

  如是衆苦滅  一切皆歡喜

  凡是衆生類  相視如父母

  離惡起慈心  專求一切智

  關閉諸惡趣  開示人天路

  宣揚薩婆若  度脫諸群生

  我等見大王  普獲于善利

  無歸無導者  一切悉安樂

  爾時寶光明童女。以偈贊歎一切法音圓滿蓋王已。繞無量匝。合掌頂禮。曲躬恭敬。卻住一面。時彼大王。告童女言。善哉童女。汝能信知他人功德。是爲希有。童女。一切衆生。不能信知他人功德。童女。一切衆生。不知報恩。無有智慧。其心濁亂。性不明了。本無志力。又退修行。如是之人。不信不知菩薩如來所有功德神通智慧。童女。汝今決定求趣菩提。能知菩薩如是功德。汝今生此閻浮提中。發勇猛心。普攝衆生。功不唐捐。亦當成就如是功德。王贊女已。以無價寶衣。手自授與寶光童女並其眷屬一一告言。汝著此衣。時諸童女。雙膝著地。兩手承捧。置于頂上。然後而著。既著衣已。右繞于王。諸寶衣中。普出一切星宿光明。衆人見之。鹹作是言。此諸女等皆悉端正。如淨夜天星宿莊嚴。善男子。爾時一切法音圓滿蓋王者。豈異人乎。今毗盧遮那如來應正等覺是也。光明王者。淨飯王是。蓮華光夫人者。摩耶夫人是。寶光童女者。即我身是。其王爾時。以四攝法。所攝衆生。即此會中一切菩薩是。皆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不退轉。或住初地乃至十地。具種種大願。集種種助道。修種種妙行。備種種莊嚴。得種種神通。住種種解脫。于此會中。處于種種妙法宮殿。爾時開敷一切樹華主夜神。爲善財童子。欲重宣此解脫義。而說頌言

  我有廣大眼  普見于十方

  一切刹海中  五趣輪回者

  亦見彼諸佛  菩提樹下坐

  神通遍十方  說法度衆生

  我有清淨耳  普聞一切聲

  亦聞佛說法  歡喜而信受

  我有他心智  無二無所礙

  能于一念中  悉了諸心海

  我得宿命智  能知一切劫

  自身及他人  分別悉明了

  我于一念知  刹海微塵劫

  諸佛及菩薩  五道衆生類

  憶知彼諸佛  始發菩提願

  乃至修諸行  一一悉圓滿

  亦知彼諸佛  成就菩提道

  以種種方便  爲衆轉法輪

  亦知彼諸佛  所有諸乘海

  正法住久近  衆生度多少

  我于無量劫  修習此法門

  我今爲汝說  佛子汝應學

  善男子。我唯知此菩薩出生廣大喜光明解脫門。如諸菩薩摩诃薩。親近供養一切諸佛。入一切智大願海。滿一切佛諸願海。得勇猛智。于一菩薩地。普入一切菩薩地海。得清淨願。于一菩薩行。普入一切菩薩行海。得自在力。于一菩薩解脫門。普入一切菩薩解脫門海。而我雲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此道場中。有一夜神。名大願精進力救護一切衆生。汝詣彼問。菩薩雲何教化衆生。令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雲何嚴淨一切佛刹。雲何承事一切如來。雲何修行一切佛法。時善財童子。頂禮其足。繞無數匝。殷勤瞻仰。辭退而去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方廣佛華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