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十二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三
尔时善财童子。入菩萨甚深自在妙音解脱门修行增进。往诣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所。见其身在众宝香树楼阁之内妙宝所成师子座上。百万夜神。所共围绕。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于前合掌。而作是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得一切智。唯愿垂慈。为我宣说。夜神言。善男子。我于此娑婆世界。日光已没。莲华覆合。诸人众等。罢游观时。见其一切若山若水。若城若野。如是等处。种种众生。咸悉发心。欲还所住。我皆密护。令得正道。达其处所。宿夜安乐。善男子。若有众生。盛年好色。憍慢放逸。五欲自恣。我为示现老病死相。令生恐怖。舍离诸恶。复为称叹种种善根。使其修习。为悭吝者赞叹布施。为破戒者称扬净戒。有嗔恚者教住大慈。怀恼害者令行忍辱。若懈怠者令起精进。若散乱者令修禅定。住恶慧者令学般若。乐小乘者令住大乘。乐着三界诸趣中者。令住菩萨愿波罗蜜。若有众生。福智微劣。为诸结业之所逼迫多留碍者。令住菩萨力波罗蜜。若有众生。其心闇昧。无有智慧。令住菩萨智波罗蜜。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门。善财言。大圣。此解脱门境界云何。夜神言。善男子。入此解脱。能知如来普摄众生巧方便智。云何普摄。善男子。一切众生。所受诸乐。皆是如来威德力故。顺如来教故。行如来语故。学如来行故。得如来所护力故。修如来所印道故。种如来所行善故。依如来所说法故。如来智慧日光之所照故。如来性净业力之所摄故。云何知然善男子。我入此出生广大喜光明解脱。忆念毗卢遮那如来应正等觉往昔所修菩萨行海。悉皆明见善男子。世尊往昔。为菩萨时。见一切众生。着我我所。住无明闇室。入诸见稠林。为贪爱所缚。忿怒所坏。愚痴所乱。悭嫉所缠。生死轮回。贫穷困苦。不得值遇诸佛菩萨。见如是已。起大悲心。利益众生。所谓起愿得一切妙宝资具。摄众生心。愿一切众生。皆悉具足资生之物无所乏心。于一切众事离执着心。于一切境界无贪染心。于一切所有无悭吝心。于一切果报无希望心。于一切荣好无羡慕心。于一切因缘无迷惑心。起观察真实法性心。起救护一切众生心。起深入一切法漩澓心。起于一切众生住平等大慈心。起于一切众生行方便大悲心。起为大法盖普覆众生心。起以大智金刚杵破一切众生烦恼障山心。起令一切众生。增长喜乐心。起愿一切众生究竟安乐心。起随众生所欲雨一切财宝心。起以平等方便成熟一切众生心。起令一切众生满足圣财心。起愿一切众生究竟皆得十力智果心。起如是心已。得菩萨力。现大神变。遍法界虚空界。于一切众生前。普雨一切资生之物。随其所欲。悉满其意。皆令欢喜。不悔不吝。无间无断。以是方便。普摄众生。教化成熟。皆令得出生死苦难。不求其报。净治一切众生心宝。令其生起一切诸佛同一善根。增一切智福德大海。菩萨如是。念念成熟一切众生。念念严净一切佛刹。念念普入一切法界。念念悉皆遍虚空界。念念普入一切三世。念念成就调伏一切诸众生智。念念恒转一切法轮。念念恒以一切智道利益众生。念念普于一切世界种种差别诸众生前。尽未来劫。现一切佛成等正觉。念念普于一切世界一切诸劫。修菩萨行。不生二想。所谓普入一切广大世界海一切世界种中。种种际畔诸世界。种种庄严诸世界。种种体性诸世界。种种形状诸世界。种种分布诸世界。或有世界秽而兼净。或有世界净而兼秽。或有世界一向杂秽。或有世界一向清净。或小或大。或粗或细。或正或侧。或覆或仰。如是一切诸世界中念念修行诸菩萨行。入菩萨位。现菩萨力。亦现三世一切佛身。随众生心。普使知见。善男子。毗卢遮那如来。于过去世。如是修行菩萨行时。见诸众生。不修功德。无有智慧。着我我所无明翳障。不正思惟。入诸邪见。不识因果。顺烦恼业。堕于生死险难深坑。具受种种无量诸苦。起大悲心。具修一切波罗蜜行。为诸众生。称扬赞叹坚固善根。令其安住远离生死贫穷之苦。勤修福智助道之法。为说种种诸因果门。为说业报不相违反。为说于法证入之处。为说一切众生欲解。及说一切受生国土。令其不断一切佛种。令其守护一切佛教。令其舍离一切诸恶。又为称赞趣一切智助道之法。令诸众生。心生欢喜。令行法施。普摄一切。令其发起一切智行。令其修学诸大菩萨波罗蜜道。令其增长成一切智诸善根海。令其满足一切圣财。令其得入佛自在门。令其摄取无量方便。令其观见如来威德。令其安住菩萨智慧。善财童子言。圣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已久如。夜神言。善男子。此处难信。难知难解。难入难说。一切世间。及以二乘。皆不能知。唯除诸佛神力所护。善友所摄。集胜功德。欲乐清净。无下劣心。无杂染心。无谄曲心。得普照耀智光明心。发普饶益诸众生心。一切烦恼。及以众魔。无能坏心。起必成就一切智心。不乐一切生死乐心。能求一切诸佛妙乐。能灭一切众生苦恼。能修一切佛功德海。能观一切诸法实性。能具一切清净信解。能超一切生死暴流。能入一切如来智海。能决定到无上法城。能勇猛入如来境界。能速疾趣诸佛地位。能即成就一切智力。能于十力。已得究竟。如是之人。于此能持。能入能了。何以故。此是如来智慧境界。一切菩萨。尚不能知。况余众生。然我今者。以佛威力。欲令调顺可化众生意速清净。欲令修习善根众生。心得自在。随汝所问。为汝宣说。尔时开敷一切树华夜神。欲重明其义。观察三世如来境界。而说颂言
佛子汝所问 甚深佛境界
难思刹尘劫 说之不可尽
非是贪恚痴 憍慢惑所覆
如是众生等 能知佛妙法
非是住悭嫉 谄诳诸浊意
烦恼业所覆 能知佛境界
非着蕴界处 及计于有身
见倒想倒人 能知佛所觉
佛境界寂静 性净离分别
非着诸有者 能知此法性
生于诸佛家 为佛所守护
持佛法藏者 智眼之境界
亲近善知识 爱乐白净法
勤求诸佛力 闻此法欢喜
心净无分别 犹如大虚空
慧灯破诸闇 是彼之境界
以大慈悲意 普覆诸世间
一切皆平等 是彼之境界
欢喜心无著 一切皆能舍
平等施众生 是彼之境界
心净离诸恶 究竟无所悔
顺行诸佛教 是彼之境界
了知法自性 及以诸业种
其心无动乱 是彼之境界
勇猛勤精进 安住心不退
勤修一切智 是彼之境界
其心寂静住三昧 究竟清凉无热恼
已修一切智海因 此证悟者之解脱
善知一切真实相 深入无边法界门
普度群生靡有余 此慧灯者之解脱
了达众生真实性 不着一切诸有海
如影普现心水中 此正道者之解脱
从于一切三世佛 方便愿种而出生
尽诸劫刹勤修行 此普贤者之解脱
普入一切法界门 悉见十方诸刹海
亦见其中劫成坏 而心毕竟无分别
法界所有微尘中 悉见如来坐道树
成就菩提化群品 此无碍眼之解脱
汝于无量大劫海 亲近供养善知识
为利群生求正法 闻已忆念无遗忘
毗卢遮那广大境 无量无边不可思
我承佛力为汝说 令汝深心转清净
善男子。乃往古世。过世界海微尘数劫。有世界海。名普光明真金摩尼山。其世界海中。有佛出现。名普照法界智慧山寂静威德王。善男子。其佛往修菩萨行时。净彼世界海。其世界海中。有世界微尘数世界种。一一世界种。有世界微尘数世界。一一世界。皆有如来出兴于世。一一如来。说世界海微尘数修多罗。一一修多罗。授佛刹微尘数诸菩萨记。现种种神力。说种种法门。度无量众生。善男子。彼普光明真金摩尼山世界海中。有世界种。名普庄严幢。此世界种中。有世界名一切宝色普光明。以现一切化佛影摩尼王为体。形如天城。以现一切如来道场影像摩尼王。为其下际。住一切宝华海上。净秽相杂。此世界中。有须弥山微尘数四天下。有一四天下。最处其中。名一切宝山幢。其四天下。一一纵广十万由旬。一一各有一万大城。其阎浮提中。有一王都。名坚固妙宝庄严云灯。一万大城。周匝围绕。阎浮提人寿万岁时。其中有王。名一切法音圆满盖。有五百大臣。六万采女。七百王子。其诸王子。皆端正勇健。有大威力。尔时彼王。威德普被阎浮提内。无有怨敌。时彼世界。劫欲尽时。有五浊起。一切人众。寿命短促。资财乏少。形色鄙陋。多苦少乐。不修十善。专作恶业。更相忿诤。互相毁辱。离他眷属。妒他荣好。任情起见。非法贪求。以是因缘。风雨不时。苗稼不登。园林草树。一切枯槁。人民匮乏。多诸疫病。驰走四方。靡所依怙。咸来共绕王都大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四面周匝。高声大呼。或举其手。或合其掌。或以头扣地。或以手捶胸。或屈膝长号。或踊身大叫。头发蓬乱。衣裳弊恶。皮肤皴裂。面目无光。而向王言。大王大王。我等今者。贫穷孤露。饥渴寒冻。疾病衰羸。众苦所逼。命将不久。无依无救。无所控告。我等今者。来归大王。我观大王。仁慈智慧。于大王所。生得安乐想。得所爱想。得活命想。得摄受想。得宝藏想。遇津梁想。逢道路想。值船筏想。见宝洲想。获财利想。升天宫想。尔时大王。闻此语已。得百万阿僧祇大悲门。一心思惟。发十种大悲语。其十者何。所谓哀哉众生。堕于无底生死大坑。我当云何而速勉济。令其得住一切智地。哀哉众生。为诸烦恼之所逼迫。我当云何而作救护。令其安住一切善业。哀哉众生。生老病死之所恐怖。我当云何为作归依。令其永得身心安隐。哀哉众生。常为世间众怖所逼。我当云何而为祐助。令其得住一切智道。哀哉众生。无有智眼。常为身见疑惑所覆。我当云何为作方便。令其得决。疑见翳膜。哀哉众生。常为痴闇之所迷惑。我当云何为作明炬。令其照见一切智城。哀哉众生。常为悭嫉谄诳所浊。我当云何而为开晓。令其证得清净法身。哀哉众生。长时漂没生死大海。我当云何而…
《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十二》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