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十住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86卷10頁碼:P0497
姚秦 鸠摩羅什譯

  《十住經》四 ▪第2页

  後秦叁藏鸠摩羅什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四天下人。無能奪者。諸佛子。菩薩摩诃薩。亦如是。住此妙善地中。諸善根。轉勝明淨。無能壞者。聲聞辟支佛。及諸地菩薩。所不能壞。是菩薩善根轉明。能照衆生煩惱難處。照已還攝。佛子。譬如大梵王。叁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難處。皆悉能照。菩薩亦如是。住是菩薩妙善地中。善根明淨照衆生煩惱難處。照已還攝。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诃薩第九菩薩妙善地。若廣說。則無量無邊劫。不可得盡。菩薩摩诃薩住是地中。多作大梵王。典領叁千大千世界。無有能勝。如實解義者。于自在中。而得自在。善能宣說聲聞辟支佛。菩薩波羅蜜。衆生問難。無能窮盡。所作善業。若布施若愛語。若利益若同事。皆不離念佛念法念菩薩伴。乃至不離念一切種智。常生是心。我當何時于衆生中。爲首爲尊。乃至于一切衆生中。爲依止者。是菩薩。若欲如是勤行精進。于一念中。得百萬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叁昧。乃至能示百萬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菩薩眷屬。若以願力。神通自在。複過是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稱說。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明此義。而說偈言

  諸菩薩隨順  無量深智力

  第一最微妙  一切世難知

  利益衆生者  能至第九地

  得入于諸佛  秘密之藏處

  得微妙最上  叁昧陀羅尼

  廣大神通力  善入世間相

  智慧力決定  能觀諸佛法

  大願悲心淨  得入第九地

  順行此上地  持諸佛藏者

  即能通諸法  善不善無記

  是有漏無漏  世間出世間

  是則可思議  是不可思議

  知法定不定  叁乘具足相

  思惟分別此  有爲無爲相

  起知如是法  破諸無明闇

  隨順是智心  則爲第一妙

  悉知諸衆生  崄難諸雜心

  輕躁易轉心  無邊自在心

  煩惱深淺相  心伴不離心

  又知使纏相  隨順相續有

  知業種種雜  各各差別相

  因滅果不失  通達如是事

  又知于衆生  諸根軟中利

  廣大差別等  先際後際相

  上中下差別  及諸欲樂等

  乃至能悉知  八萬四千種

  世間性亦爾  煩惱見難處

  無始來不斷  諸心一切使

  皆與心共行  縛心難可斷

  知諸結使等  但妄想分別

  無有方處所  亦無定事相

  亦不離于身  又亦難得知

  禅定力能遮  金剛道能斷

  又能知衆生  入六道差別

  愛水癡闇覆  業田識是種

  生于後身牙  名色共增長

  無始生死來  相續在叁界

  及知天龍等  煩惱諸業心

  若離于心者  是則無所有

  一切諸衆生  皆在叁聚中

  或沒諸邪見  或在于智道

  菩薩住是地  悉知衆生心

  諸根及欲樂  種種差別等

  深心善思惟  隨宜而說法

  通達無礙智  善以言辭說

  菩薩爲法師  猶如師子王

  牛王如山王  安住無所畏

  普于諸世界  雨美甘露味

  猶如大龍王  能雨滿大海

  是菩薩善知  法義辭無礙

  善能隨順行  具足樂說力

  能得于百萬  阿僧祇總持

  能受諸佛法  如海受龍雨

  菩薩得如是  諸深妙清淨

  無量陀羅尼  諸叁昧力故

  能于一念中  得見無量佛

  聞已淨梵音  演說妙法寶

  是菩薩或教  大千界衆生

  隨心根所好  說法令歡喜

  如是等無量  叁千大千國

  轉深勤精進  而作是思惟

  或于一毛頭  無量佛說法

  佛爲種種人  演說于妙法

  是菩薩皆受  如地受諸種

  複作如是願  十方諸所有

  國土中衆生  皆合爲一會

  應于一念中  皆悉知其心

  以一音說法  悉令斷疑網

  菩薩住是地  人天中法王

  爲大說法師  隨順衆生心

  常于日夜中  與諸佛共會

  能住甚深妙  寂滅智解脫

  供養無量佛  善根轉明淨

  猶如轉輪王  真金嚴寶冠

  光明照衆生  煩惱崄難處

  如梵王光明  照于大千界

  菩薩住是地  作叁千大千

  世界大梵王  諸根悉猛利

  善以叁乘法  示悟諸衆生

  所作諸善業  皆順于正念

  能在一念中  而得于無量

  世界微塵數  諸深妙叁昧

  得見十方佛  微妙音說法

  見佛大神力  更發無量願

  如是第九地  大智所行處

  深妙難知見  今已略說竟

  法雲地第十

  說諸大菩薩  所行無上事

  無數那由他  首陀會諸天

  于上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鹹以恭敬心  衆妙供養佛

  那由他菩薩  歡悅無有量

  燒諸奇妙香  滅除諸煩惱

  他化自在王  與諸天大衆

  住在虛空中  心皆大歡喜

  鹹以恭敬心  種種設供養

  各散衆寶衣  空中旋轉下

  無量億天女  諸根欣悅豫

  于上虛空中  敬心供養佛

  同作無量億  那由他伎樂

  于諸衆物中  皆出如是音

  佛坐于此處  悉遍于一切

  十方國土中  皆亦有佛現

  無量億種種  相好莊嚴身

  姝妙無有比  充滿于世界

  于一毛孔中  出無量光明

  滅除于一切  世間煩惱火

  十方微塵數  不可得計量

  一毛孔光明  亦複不可盡

  各見有佛身  以叁十二相

  八十好莊嚴  轉于無上輪

  或見佛種種  爲衆而說法

  或見在兜率  教化于諸天

  或見從兜率  來下處胞胎

  或見初生時  或見夜出家

  或見坐道場  而成無上道

  或見轉法輪  或見入涅槃

  于無量國土  種種而示現

  欲度衆生故  皆有如是事

  譬如巧幻師  善知于幻術

  多示諸衆生  種種諸異身

  如是佛慧中  善巧于示現

  變化一切身  周遍諸世間

  如諸法空寂  先來無性相

  同若如虛空  大師亦如是

  得入第一義  微妙之性相

  隨于法性相  示佛大神力

  諸佛所行性  一切諸衆生

  皆在是性中  相可相同相

  一切諸法等  入在于第一

  寂滅義趣中  悉皆無有相

  若欲得佛智  應離諸想念

  有無俱通達  疾作天人師

  諸天婇女衆  皆出如是等

  千萬種妙音  寂然而觀佛

  解脫月菩薩  見衆皆寂然

  請金剛藏言  大名稱佛子

  菩薩從九地  至于第十地

  諸大神通力  願今爲略說

  爾時金剛藏菩薩言。佛子。諸菩薩摩诃薩。如是無量智慧。善修行佛道。乃至九地。善集諸白法。集無量助道法。大功德智慧所護。廣行大悲。深知分別世間性差別。深入衆生難處。至諸如來行處。念隨順如來寂滅行處。趣向諸佛力無所畏。不共法等。堅持不舍。得至一切智慧位。諸佛子。菩薩摩诃薩。隨行如是智。近佛位地。則得菩薩離垢叁昧。而現在前。又入法性差別叁昧。莊嚴道場叁昧。雨一切世間華光叁昧。海藏叁昧。海印叁昧。虛空廣叁昧。觀擇一切法性叁昧。隨一切衆生心行叁昧。如實擇一切法叁昧。得如來智信叁昧。如是等百萬阿僧祇叁昧。皆現在前。是菩薩悉入此叁昧。善知其中功用差別。最後叁昧。名益一切智位。是叁昧現在前時。大寶蓮花王出。周圓如百萬叁千大千世界。一切衆寶。間錯莊嚴。過一切世間所有。出世間善根所生。行諸法如幻。性空慧所成。光明能照一切世界。大寶琉璃爲莖。勝一切諸天所有。不可量栴檀王爲臺。大馬瑙寶爲須。閻浮檀金光爲葉。中有無量光明。一切妙寶。皆在其內。寶網覆上。滿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蓮花爲眷屬。爾時菩薩。其身姝妙。稱可華座。是菩薩。得益一切智位叁昧力故。身現在大蓮華座上。即時諸眷屬蓮華上。皆有菩薩圍繞之。一一菩薩。坐蓮華上。即得百萬叁昧。皆一心恭敬。瞻仰大菩薩。是菩薩。升蓮華座時。十方現在。一切世界。皆大震動。一切惡道。皆悉休息。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一切世界。皆悉嚴淨。皆得見聞一切諸佛大會。何以故。是菩薩。坐大蓮華座上。即時足下。出百萬阿僧祇光明。照十方阿鼻地獄等。滅衆生苦惱。兩膝上。放若幹光明。悉照十方一切畜生。滅除苦惱。臍放若幹光明。照十方一切餓鬼。滅除苦惱。左右脅。放若幹光明。照十方人身。安隱快樂。兩手放若幹光明。照十方諸天阿修羅宮殿。兩肩放若幹光明。照十方聲聞人。項放若幹光明。照十方辟支佛。口放若幹光明。照十方世界諸菩薩身乃至住九地者。白毫放若幹光明。照十方得位菩薩身。一切魔宮。隱蔽不現。頂上放百萬阿僧祇叁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光明。照十方諸佛大會。圍繞世界十匝。住于虛空。成光明網。高大明淨。供養諸佛。如是供養。從初發心。乃至九地。菩薩所作供養。百分不及一。乃至百千萬億分不及一。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是大光明網。勝十方世界所有華香末香。燒香塗香。衣服幡蓋。衆寶璎珞。摩尼寶珠。供養之具。以從出世善根生故。一一佛大會上。皆雨衆寶。狀如大雲。若有衆生。覺知如是供養者。當知皆是必定無上大道。如是諸光。雨大供養已。還繞諸佛大會十匝。入諸佛足下。爾時諸佛。及大菩薩。知某世界中。某甲菩薩摩诃薩。行如是道。成就受職。諸佛子。即時十方無邊菩薩。乃至住九地者。皆來圍繞。設大供養。一心恭敬瞻禮各得萬叁昧。諸得職菩薩摩诃薩。于金剛莊嚴胸。出一大光。名破魔賊。有無量百千萬光。以爲眷屬。照十方世界。示無量神力。亦來入是大菩薩胸。此光明滅已。是菩薩。即時得大勢力。神通智慧。百千萬倍。諸佛子。爾時諸佛。出眉間白毫相光。名益一切智位。有無量無邊光明眷屬。照一切十方世界。無有遺余。十匝圍繞一切世界。示于諸佛大神通力。勸進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菩薩。一切十方世界。六種震動。滅除一切惡道苦惱。一切魔宮。皆蔽不現。示一切諸佛得道之處。示一切諸佛大會莊嚴事。廣大如法性。究竟如虛空。照明一切世界已。集在虛空。右繞。示大神通莊嚴之事。入是菩薩頂上。其諸眷屬光明。入諸眷屬蓮華菩薩頂上。即時諸菩薩。各得先所未得十千叁昧。是光明入此菩薩頂。如一佛光。一切佛光。皆亦如是。一切十方佛光明。入是菩薩頂時。名爲得職。名爲入諸佛境界。爲具佛十力。當墮在佛數。諸佛子。譬如轉輪聖王長子。大夫人所生。成就轉輪王相。轉輪聖王。令子在白象寶閻浮檀金座上。取四大海水。上張羅幔。種種莊嚴。幢幡伎樂。執金鍾香水。灌子頂上。即名爲灌頂。大王具足。轉十善道故。得名轉輪聖王。諸佛子。菩薩摩诃薩。…

《十住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