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十地經》

「法華部·華嚴部」經文287卷10頁碼:P0535
唐 屍羅達摩譯

  《佛說十地經》二 ▪第2页

  大唐于阗叁藏沙門屍羅達摩于北庭龍興寺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過是數無量

  我于地義中  略述其少分

  若欲廣分別  億劫不能盡

  菩薩最勝道  利益諸群生

  如是初地法  我今已說竟

  菩薩離垢地第二

  諸菩薩聞此  最勝微妙法

  其心盡清淨  一切皆欣慶

  悉從于座起  踴在虛空中

  普散上妙花  同時共稱贊

  善哉金剛藏  大智無畏者

  善說于此地  菩薩所行法

  解脫月菩薩  知衆心清淨

  樂聞第二地  所有諸行相

  即請金剛藏  大慧願演說

  佛子皆樂聞  所住第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衆菩薩言。唯諸佛子。若是菩薩善瑩初地欲求第二菩薩智地。當起十種心之意樂。何等爲十所謂正直意樂。柔軟意樂。堪能意樂。調伏意樂。寂滅意樂。賢善意樂。不雜意樂。無顧戀意樂。勝妙意樂。廣大意樂。起此十種心意樂已。即得安住菩薩第二離垢地中。唯諸佛子菩薩住此離垢地時。自性成就十善業道。遠離殺生棄舍刀杖不懷嗔恨。有慚有愧仁恕具足。于諸有情有命之者。常有慈愍利樂之心。而此菩薩尚以計度。于有命者不作惱害。何況于他諸有情所起有情想。正意思惟以粗身業而行殺害。離不與取于自財位常知止足。有愍不壞他財位。若物屬他有他物想終不于此發起盜心。乃至草葉不與不取。何況其余諸資生具離欲邪行于自妻屬常知止足。不求他妻于屬他女及他妻妾親族媒定法。所護女尚不發生貪染之心。何況彼此二形交婚或于非道。離虛诳語常作實語真語時語。乃至夢中亦不能覆見忍樂照以诳他意出虛诳語。何況故犯。離離間語。爲諸有情常不破壞。無惱害故而修正行。不將此語爲破彼故而向彼說。不將彼語爲破此故而向此說。于未壞者令不破壞。已破壞者令不增長。不喜離間不樂離間不說離間語。若實若不實。離粗惡語。謂所有語蜥螫粗犷碜刺于他。令他嗔恨背面慘厲。庸淺鄙惡不可樂聞聞者。不悅嗔忿所出。如火燒心令生怨結。意起熱惱不可愛樂。能壞自他心心相續。如是等語悉皆遠離。常作潤澤柔軟悅意。深可樂聞聞者生喜善入于心。風雅典則多人愛樂。多人悅樂。令心踴躍令心悅豫。能淨自他心相續語離雜穢語。善思審語時語真語。義語法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有分段語隨時籌量有緣起語。乃至戲笑尚恒思審。何況故出散亂之言。其心無貪于他欲樂及他財位他資具中。不起貪愛不求不願不生貪心。心無嗔恚常于一切諸有情類發起慈心及利益心憐愍心安樂心潤澤心攝益一切世間之心。永離忿恨嫉妒嗔恚。常思順行仁慈祐益性。得正見隨順正道。舍離種種占蔔吉凶邪戒者。見其見正真無谄無诳。于佛法僧起定意樂。唯諸佛子菩薩如是無間無缺護持十善業道之時。引發如是心之意樂。有情所有險穢惡趣深坑施設此。悉皆由受行十種不善業道。是故我當自住正行。亦勸于他住于正行。所以者何。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無有是處。複作是念由現受十不善業道。有捺落迦傍生鬼趣。複由現受十善業道。方有人趣乃至有頂受生差別。從此已上由慧行相修習。即此十善業道心狹劣故。怖叁界故。阙大悲故。從他聞聲而解了故。隨聲聞行故。成聲聞乘。又從此上修治清淨十善業道。非他所引自覺悟故。阙大悲方便故。悟解甚深緣起性故成獨覺乘。複從此上修治清淨十善業道。由心廣大無限量故。具悲愍故。方便善巧之所攝故。發大願故。不舍一切諸有情故。現觀如來無量智故。能成菩薩諸地清淨到彼岸。淨廣大正行。又此上上十善業道。以一切種得清淨故。乃至能成諸佛十力及余一切佛法修證。是故我今于同出離。遍于一切行相清淨出離之中應作加行唯諸佛子菩薩轉更應如是學。複次十種不善業道。以由上品積集多作爲捺洛迦因。由中品故爲傍生因。由軟品故爲鬼界因。害生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短命。二者多病。不與取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乏少資財。二者共分資財。于欲邪行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妻不貞良。二者眷屬不可依怙。虛诳語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爲他所诳。離間語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眷屬乖離。二者多被毀呰。粗惡語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聞不可意。二者言多诤訟。雜穢語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言無人受。二者辯不明了。貪欲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無厭。嗔恚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長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惱害。邪見將導于捺落迦。將導傍生。將導鬼界。若複人中受生引二種果。一者墮在邪見。二者心多谄诳。如是此十不善業道能生此等無量無邊諸大苦蘊。是故我今永離此十不善業道。于內法苑賞玩法樂。即此菩薩自善安住十善業道亦勸于他令住其中

  複次菩薩。于有情所轉更發起利益心安樂心悲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自己心軌範心發起師心。此作是念。苦哉有情墮在邪見。隨邪思量。順邪意樂。行于僻路稠林之中。我應令彼歸于正趣正見之道。令得安住如實法中。是諸有情互相乖離違诤欺淩。常無間斷忿恨熾然。我當令彼住于無上大慈之中。是諸有情心無厭足希求他財邪命自活。我當令彼住于清淨身語意業正命法中。是諸有情隨貪嗔癡因緣而轉。常以種種煩惱火焰之所燒爇。不複訪求出要方便。我當令彼除滅一切煩惱熾火。住無災患清涼涅槃。是諸有情癡昏瞖瞙無明黑暗之所覆蔽。入在廣大黑暗稠林。遠離慧明墮大暗處。趣入見取險難之路。我當令彼得無障礙清淨慧眼。能知一切法如實性不隨他教。是諸有情馳騁生死曠野險道。將墮地獄傍生餓鬼惡趣深坑。投妄惡見邪見絙網。愚癡榛梗之所覆蔽。行邪僻路。喪失慧目。阙大導師。有非出離想遊波旬境。劫賊所擒遠離大悲善巧導者。趣入諸魔意樂稠林。去佛意樂極爲深遠。此諸有情我當從彼如是生死曠野險難救拔濟度。令得安住一切智智無畏大城。是諸有情沒大瀑流。波浪淪溺入欲有見。無明瀑流[泳-永+公]生死駛愛河漂轉。湍馳奔激不暇觀察。隨順欲恚害覺彌漫。身見羅刹之所執持。趣入欲習氣洄澓旋返。于中沈溺欣樂淤泥洪濤漂擲。我慢灘渚無有依怙。不能超越六處聚落。遠離善巧能濟度者。我以大悲善根勢力。救拔令住于無災患離塵寂靜。無諸恐怖一切智洲。是諸有情閉在于彼多苦愁惱憂。隨非愛愛憎連縛。常與愁歎相應。隨轉渴愛械鋜之所撿系。無明昏暗稠林。覆障叁界牢獄。我當令彼永離叁界。住無障礙究竟涅槃。是諸有情執著于我。從蘊執藏不能勝進。隨順四種顛倒而行。依止六處空曠聚落。被四大種毒蛇迫逐。五蘊怨賊之所娆害受無量苦。我當令彼住于最勝無依著處。謂于離障無余涅槃。是諸有情勝解下劣怯弱狹小。聞興無上一切智心。設求出離唯發聲聞獨覺乘意。我當令觀微妙佛法。住于廣大無上道心。唯諸佛子菩薩。如是隨順淨戒力所住持。善巧引發諸所作事。住于菩薩離垢地時。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俱胝佛多百俱胝佛多千俱胝佛多百千俱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增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飲食臥具病緣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于僧伽衆而作恭敬。以此善根回向無上正等菩提。于諸如來正等覺所。以尊重心複更咨受十善業道隨其所受。乃至菩提終不忘失。由是菩薩于無量劫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俱胝劫無量百俱胝劫無量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劫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遠離悭吝犯戒垢故布施淨戒清淨成滿。唯諸佛子。譬如真金置礬石中。如法煉已離一切垢轉複明淨。菩薩住此離垢地中亦複如是。于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劫遠離悭吝犯戒垢故布施淨戒清淨成滿。然此菩薩四攝法中愛語偏多。十到彼岸中戒到彼岸而爲增上。余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唯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第二離垢地也。菩薩住此受生多作轉輪聖王。得法自在七寶具足。有自在力能除有情犯戒之垢。善巧令彼有情安處十善業道。諸所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無所畏作意不共佛法作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複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爲首爲勝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爲導爲將爲師。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是精進。棄舍一切家屬財位。歸佛聖教淨信出家。既出家已。一刹那頃瞬息須臾。能證菩薩千叁摩地。能見千佛彼佛加持皆能解了能動千世界。能往千刹土。能照千世界。成就千有情。能住壽千劫。于前後際能入千劫。于千法門能正思擇。示現千身身皆能現千菩薩眷屬圍繞。自此以去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爾所百千俱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爾時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說頌言

  正直柔軟及堪能  調伏寂滅與賢善

  無雜無戀勝廣大  以十意樂入二地

  住此成就戒功德  遠離殺生無惱害

  離不與取欲邪行  诳惡乖離雜穢語

  不貪財位常慈愍  正見直心無谄僞

  離險奢慢極調柔  依教而行不放逸

  地獄傍生受衆苦  餓鬼燒然出猛焰

  一切皆由罪所致  我當離彼住法苑

  人中隨意得受生  乃至有頂諸喜樂

  聲聞獨覺佛乘道  皆因十善而成就

  如是思惟不放逸  自持淨戒教他護

  複見群生受衆苦  轉更增益大悲心

  凡愚邪智不正解  常懷忿恨多诤訟

  貪求境界無足期  我應令彼除叁毒

  愚癡大暗所纏覆  入大險道邪見網

  生死曠野怨所拘  我應令彼摧魔賊

  四流漂蕩心沒溺  叁界禁系受衆苦

  計蘊爲宅我在中  爲欲度彼勤行道

  設求出離心下劣  舍于最上佛智慧

  我欲令彼住大乘  發勤精進無厭足

  菩薩住此集功德  見無量佛鹹供養

  億劫修治善更明  如煉真金以礬石

  佛子住此作輪王  普化有情行十善

  所有善法皆修習  爲成十力救于世

  欲舍王位及財寶  即棄居家依佛教

  勇猛精進一刹那  獲千等持見千佛

  所有種種神通力  此地菩薩皆能現

  願力所作複過此  無量自在度群生

  一切世間利益者  所修菩薩最勝行

  如是第二地功德  爲諸佛子已開演

  菩薩離垢地第二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十地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7】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