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如來興顯經》叁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之慧。遊入一切聖智巍巍。靡不周遍一切黎庶。終始之界。所以者何。若有欲想。世尊之慧。欲及達者。未之有也。又如來慧。悉離諸相。自在之慧。則遊自然無所挂礙。如書一經。其卷大如叁千世界。或有大經。而未書成猶如叁千世界之海。或如神圍山。如大神圍。或如普地。舉要言之。如千世界。或如四域。天下之界。或如閻土。或如大海。如須彌山。如大神宮。欲行天館。如色行天。如無色天。假集大經。廣長上下。猶如叁千大千世界。而有一塵在大經卷。又諸經上。各各有塵。悉各周遍。在大經裏。當爾之時。有一丈夫。自然出現。聰明智慧。身試入中。又有天眼。其眼清淨。普有所見。則以天眼。而觀察之。今斯經卷。如是比像廣大無極。其上則有少少塵耳。于諸衆生。無所加益。我身甯可以無極力大精進勢。裂壞此經。解散大卷。當以饒益一切黎庶。適念此已。則時興隆無極之力精進之勢。辄如所願。取大經卷。各自散解。以給黎庶。如一經卷。衆經之數。亦複如是。若此仁者。如來至真以無量慧。不可計明。悉入一切衆生江海心之所行。而普曉了群萌志操。如來之慧。不可限量。靡不周達。不可窮極。正覺之智。不可計會。觀察一切萌類境界。怪未曾有。斯衆生類。愚騃乃爾。不能分別如來聖慧。世尊普入。而自念曰。吾甯可宣顯示大道。使諸想縛。自然蠲除。如佛法身聖塗力勢。當令舍離一切著念。設使曉了正真之慧誼所歸趣。獲致無極叁昧之定。暢說正道。去一切想。誨令使念無上道慧。化諸黎庶在五趣者。令達無極。是爲佛子第十之事。如來至真。勸諸菩薩。心入道義。如是比像。濟無央數諸菩薩等。蒙如來慧開化其心。使入大道也。于是頌曰
猶如有經卷 大如叁千界
自然有微塵 悉散于其上
有一慧士夫 明眼壞經卷
悉分別布散 施于五趣人
世尊亦如是 智慧如大海
見衆生心意 悉惑諸想念
佛以愍哀人 爲解除衆想
諸菩薩戴仰 谛蠲棄著次
複次佛子。何謂菩薩遊入如來之境界。于斯菩薩慧入無礙。知一切界。爲如來界。一切佛土諸所有境。衆生之界。則悉無本。靡所部分。不有所壞。其法界者。無陰蓋際。又本際者。無際強畔。猶如虛空。無有邊崖。亦無有界。亦不不有。悉以遊入如來境界。猶衆生種。不可限量。無有邊崖。如來之界。亦複若斯。不可限量。無有邊際。所以者何。如其衆生心之所念不可計會。如來尋則以無量慧。而開化之。如龍王尊。而得自在。攝無量水。因時放雨。不可計渧。不從內出。亦不從外。如來境界。亦複如是。從意所欲。有所興造。即自然成。彼無所咨。亦無有師。如大海中水不可量。悉從龍王心所念生。亦複如是。一切所有無量聖達。至諸通慧。行如法海。鹹斯菩薩往古發心之所造願。因從厥行。而生差別。問曰。何謂無量。爲巨海者。何謂無限。諸通慧海。曰無思議。多所解說。至于大海。今粗舉要。分別說之。谛聽谛聽。善思念之。閻浮提有五百江河。而入大海。拘耶尼域。亦五百江入大海中。弗于逮域。四千江河。而入大海。郁單曰域。具足萬江。流入大海。于意雲何。此水合會。流入大海。甯增多不。答曰甚多。報曰。十光龍王。所雨之水。則多于彼諸江之流。又四大域所有諸水。十光龍王所雨之水。入大海者。其水不如百光龍王之所雨水。墮于海者。爲最多矣。又四大域水。十光龍王。百光龍王。所雨大水。入巨海者。不如大遊龍王。身中所出。入于大海。其水倍多。舉要言之。如摩奈斯龍王。雷吼所雨。則複加倍。難頭惒難。所出之雨。無量之光。妙群龍王。大[火*佥]龍王。大頻申龍王。雨亦如茲。斯十大龍王。立億龍王。各各降雨。不可稱限。其四大域。巨海之水。及十龍所雨之水。並八十億種龍王。悉歸巨海。不如閻浮提海。龍王長子。諸大江河。所有衆水。及諸洪雨。不如十光大龍王宮所出水。計四大域。一切江河。及前所說。諸龍王雨。十光龍王。百光大龍王。宮所出水。鹹悉不如大嚴淨龍王宮所出水。舉要言之。摩奈斯。雷震難頭。惒難。無量光明。及大妙若群。大明[火*佥]龍。皆悉不如斯十龍王。及八十億龍王宮所出水則悉不如海龍王長子宮所出水。如是。諸龍王等水歸大海。鹹爲不如海大龍王。雨無所壞。水爲最多。其閻浮提水。及拘耶尼。弗于逮。郁單曰。十光龍王。宮殿所雨。百光龍王。大琉璃龍王。宮殿所雨。摩奈斯龍王。雷震。難頭。惒難。無量光明。妙君龍王。大明[火*佥]龍王。及大頻申龍王。宮殿所出雨者。及八十億。種姓龍王所出。諸是有水。及四大域海之龍王長子所雨有海龍王。無所壞雨。衆大雨水。鹹悉不如海大龍王。清琉璃中所出諸水。而悉周遍。充于大海。大海之水。如是無限。又如海水。無有量者。其寶品界。亦複無量。衆生之界。亦複無限。觀于大身。亦不可計。大海水。不可限量。諸寶品種。亦複無限。于佛子意所趣雲何。其大海水。甯無限乎。報曰無限。如大海德。無能計量。如來若斯。慧無限量。百倍千萬億倍。巨億萬倍。無以爲喻。不依言辭。隨人所解。而以牽引大海譬喻。佛之大道。聖過于茲。因假叁昧。其明無邊。則如來慧。所達巍巍。猶如大海。其意無限。從初發意。乃至菩薩一切智行。而不斷絕。道寶無量。一切道品。叁寶之法。不可盡極。勸化衆生。當造斯觀。諸學不學。其緣覺乘。悉見濟度。以無極谛。志無所在。悉睹無量。住于第一欣然之地。始從菩薩。便能至于無挂礙地。化諸菩薩。令不廢退。是爲佛子諸菩薩衆則能遊于諸佛境界。亦能普周一切所有。亦無限量。于是頌曰
積清淨諸品 無數不可量
衆念之境界 一切無邊際
如意之齊限 其心無所周
一切諸十力 當求斯境界
猶如龍所處 未曾有舍離
應其心所念 而放于雨渧
設使心有來 乃可得還反
其龍不有念 吾當有所雨
諸十力如是 未曾有來至
亦無有還反 能仁不可得
永無所興造 況遣心有念
法界無限量 猶如江河沙
其海無邊際 水及寶亦然
諸含血所居 一切無限量
其水悉一味 生者鹹仰之
若處于此中 不飲余水業
大聖亦如是 妙慧無崖底
叁寶無限礙 道要不可計
諸學及不學 人民無央數
不可計群萌 志願佛道慧
何謂佛子。菩薩遊入如來聖慧無挂礙行。威儀禮節。猶若如來。往本無生。于當來世。亦無所造。隨時緣故。而忽成矣。斯如來行。不起無滅。不有不無。亦不遊入。有爲無爲。譬如法界。無有限量。亦無不限。所以者何。無有自然。亦無有身。故曰法界。大聖若斯斯名如來。行無限量。亦不無限。遊入無身。亦無自然。猶如飛鳥行虛空中。于百千歲。而飛行者。如有所度。亦無所度。觀前察後。其虛空者。無有邊際。如來之行。亦複如是。于億百千劫。所講無極。若歎有極。設無所說。其如來行。故無邊際。如來已住無挂礙行。亦無所住。而爲衆生。暢現如是如是比行。佥度一切挂礙之迹。如金翅鳥王遊在虛空。以清淨眼。觀龍宮殿。變易本形。知應終者。骞翥奮翩。搏揚海水。波蕩披竭。攫食諸龍及龍妻妾。如來若斯。慧無挂礙。住無底行。鹹于法界。普觀衆生諸根純淑因隨宿本。殖衆德原。尋以無極如來十力。而示形像。入終始海。披生死淵。開導衆庶。能爲應器。挑出群黎。于終始海。則建立志。于佛道法。而悉斷除一切言行。獲致如來無所想念。以無想念。慧無挂礙。則爲住立。住無所住也。如日月光照于天下。獨己遊步。而無有侶。則無所立。行虛空路。人民瞻望。日月不念。吾有所奏。若複回還。世尊如是。遊于泥洹。入清淨法。亦無想念。于諸法界。示現超度一切諸行。五趣群萌。亦無懈息。無所專信。而則暢達。宣布佛事。亦無往反。是爲佛子。諸菩薩等遊入如來之慧行也。則無限量。亦無不限。代諸緣事也。于是頌曰
無本不可盡 未曾有起滅
有計無本者 無處不可見
諸愍哀如斯 其行無有量
無本者自然 則無有二事
猶如此諸種 法界無處所
亦複無限量 亦無不限量
道行亦如斯 聖達無崖底
所分別無極 斯則無有身
如有鳥遊步 億劫在虛空
前後亦如是 虛無界適等
最勝百千劫 講論所當行
如方便隨成 不失于善德
金翅鳥在空 遙望察水中
知龍命所終 舉食龍妃後
十力智自在 燒盡諸塵勞
善造衆德本 拔出生死原
譬若如日月 遊行虛空中
黎庶蒙安隱 光亦無想念
世尊亦如是 由法衆無礙
開化無數衆 不興諸想念
何謂佛子。菩薩遊入如來開道。于斯菩薩佥度一切。諸所著行。而不猶豫。平等法味。了不二入。如來所闡則複遊入于無想覺。無行之覺。無處所覺。無限中覺。無邊際覺。棄不成就。猗著中間。則觀一切文字音響。而無處所。于諸言聲。而無言教。究竟盡極衆生之行。奉平等覺。志性諸根。塵勞愛欲。悉爲清淨。如來道眼。一切普等一切叁世。猶如大海。天下人民。悉戴仰之皆苞衆生。見諸有身。故曰大海。如來之道。亦複如是。睹群萌心。志性所歸。雖有所照。亦無照想。則爲自然。是故名曰如來之道。所開導之也。彼便以化所可開導。既講文字。亦無所說。于一切響。無所宣暢。雖有辭教本無所言。縱有所仰。亦無所仰。又複勸化于群生類。今當演說。舉其大較。如來之道。所開化者。成最正覺不限衆生。如號如來也。如身住數。衆國土數。一切叁世之所有數。諸身住數。亦複若茲。而無差別。如道教數。一切言數。如諸如來法界之數。如虛空數。無挂礙界。如諸禦行之所開導。言教之界。如泥洹限。衆生身形。所處住數亦複如是。口之言限。亦複若茲。如身口數。無挂礙心。所住限數。等無差特。彼以遊入。如此無數。則淨叁場。致于道德。由是之故。等禦己身。及諸衆生。睹見如是一切寂然。而察等導于泥洹界。已睹若斯之自然者。鹹入一切則無自然無盡自然。不起不滅。則亦自然…
《佛說如來興顯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