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二十二 ▪第2页

  大唐叁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一切時

  不作不善法  斯行攝于道

  菩薩修習者  于內如理思

  于外求請問  斯行攝于道

  菩薩觀察者  如事正了知

  如理如法住  斯行攝于道

  菩薩依怙者  于內隨覺知

  于外無所執  斯行攝于道

  菩薩無畏者  自信無分別

  令他住淨信  斯行攝于道

  菩薩思惟者  淨諸所作業

  于業無所執  斯行攝于道

  菩薩無系者  常知苦取蘊

  求無苦取蘊  斯行攝于道

  菩薩善智者  修離和合行

  能離于和合  斯行攝于道

  菩薩思義者  隨義能了知

  演說無違诤  斯行攝于道

  菩薩具慧者  不著于文字

  攝持一切法  斯行攝于道

  菩薩行法者  能與法相應

  亦隨義相應  斯行攝于道

  菩薩順道者  正住于堅誓

  如說而修行  斯行攝于道

  菩薩道清淨  善淨于意樂

  住法不放逸  斯行攝于道

  菩薩一切時  勤修此諸行

  身心獲安樂  斯行攝于道

  菩薩正念者  住于清淨道

  了知一切法  皆空無有相

  菩薩觀察者  能令願清淨

  亦不住無願  遠離于諸相

  菩薩如理觀  理趣悉平等

  于諸法不生  無有少疑惑

  菩薩妙智者  能觀一切法

  厭離寂滅故  明見而發趣

  菩薩觀法者  如理見法生

  不于生見生  不于盡見盡

  菩薩精進者  如是觀察時

  出離于非法  超升正位中

  菩薩妙智者  斯道爲清淨

  速至大安隱  成就無上忍

  菩薩妙智者  隨順觀諸法

  超過一切想  常住于無想

  菩薩妙智者  斯道能淨治

  遠離于道想  亦不住法想

  菩薩妙智者  斯道淨治故

  出于無明網  獲大法光明

  菩薩妙智者  能以明修習

  教授諸衆生  由是而發趣

  菩薩明修習  爲得一切法

  決定甚深義  善巧大方便

  菩薩明修習  方便離諸想

  隨順秘密法  能知決定義

  菩薩妙智者  以大法光明

  能滅于想受  由是而發趣

  菩薩妙智者  不住于斯道

  不住斯道故  于道而發趣

  菩薩無畏者  能知一切法

  猶若淨虛空  諸相無所覆

  菩薩知諸法  其性同虛空

  諸法如空故  清淨而無垢

  菩薩如是住  不爲相所礙

  速爲諸衆生  演說而教授

  菩薩妙智者  一切道清淨

  于道無災患  無礙而發趣

  如是清淨道  速往大菩提

  能于無爲證  平等而發趣

  菩薩大甲胄  大乘及大道

  如空無挂礙  清淨而發趣

  趣斯乘及道  如趣太虛空

  遠離于衆相  無相而發趣

  大乘平等乘  廣大如虛空

  于斯清淨道  此乘當發趣

  一切諸菩薩  尊重于斯法

  爲諸衆生故  勇猛而發趣

  若詣大菩提  住斯殊勝道

  非諸二乘等  于此能發趣

  菩薩正憶念  能令道清淨

  以斯清淨道  最上而發趣

  複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诃薩。如是發趣之時。能以善巧而正了知無量念處。正斷根力。覺分解脫。等持等至。神足止觀。無量功德殊勝莊嚴。爲欲降伏諸世間故被大甲胄。出叁界故乘于大乘。攝受天人阿修羅故安住斯道。而發趣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邊慧。諸菩薩摩诃薩。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時。不以慈悲喜舍遍照衆生。于諸衆生不愛如己。如是甲胄大乘大道。而于大地所不堪受。一切衆生不任親近。若以哀愍利益衆生。被大甲胄乘于大乘安住斯道。如是甲胄大乘大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不能行。一切愚夫耽著世間住世間者亦不能見。又諸菩薩摩诃薩。哀愍一切諸衆生故被大甲胄。能以甲胄加持地界水火風界。令此地界而不傾覆。一切衆生不生恐怖。能令水界火界風界。隨彼所應作所應作。又諸菩薩摩诃薩。始自初心發趣甲胄。乃至今被斯大甲胄乘此大乘。以清淨道而發趣于一生補處。詣菩提樹坐道場時。此叁千大千世界之中。金剛所成堅固場地。若不加持踴沒傾覆。雖以堅固金剛所成。無堪荷負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诃薩往昔誓願。于諸衆生趣慈悲故。十方諸佛諸大菩薩共稱贊故。設複金剛大輪圍山。須彌盧山。一切寶山。及余山王。若不加持亦無堪荷斯大甲胄大乘大道。又諸菩薩摩诃薩本願力故。諸佛如來本願力故。于諸衆生不爲惱故。不爲害故。不爲損故。不爲怨故。不爲仇故。不淩恃故。不逼迫故。爲令衆生獲安樂故。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道中而發趣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無邊慧。諸菩薩摩诃薩被甲胄時。被慧甲胄持慧刀仗。大慧回向乘回向乘。起慧光明住光明道。以慧明眼觀察諸法。而發起于一切智智。爲欲攝取一切智智。爲諸衆生修行般若波羅蜜。檀那波羅蜜。屍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禅波羅蜜。一切皆以慧爲先導。慧爲修習。慧爲攝持。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爾時無邊慧菩薩摩诃薩白佛言。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诃薩若幹智慧。遍一切處悉能攝持。成就無量諸佛之法。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诃薩言。無邊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菩薩摩诃薩若幹智慧。遍一切處攝一切法。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一一皆以慧爲先導而發趣之。無邊慧。設有智慧無慧先導。于此道中不能發趣。若有智慧以慧先導。遍一切處隨轉隨行。以慧攝持以慧防禦。爾時乃名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以安隱法饒益世間。能開慧眼以眼觀察。慧身朗照放大光明。而發趣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邊慧。是爲諸菩薩摩诃薩所被甲胄。甲胄莊嚴所乘大乘。大乘莊嚴所行大道。大道莊嚴。而發趣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邊慧。諸善丈夫。甲胄莊嚴。大乘莊嚴。大道莊嚴。一切功德種種莊嚴。我若具說。于無量劫不可窮盡。爲令汝等而了知故。亦爲未來諸善丈夫。甲胄莊嚴。大乘莊嚴。大道莊嚴。無邊功德資糧莊嚴。我今于此略說少分。彼善丈夫若聞我法。亦當被大甲胄乘于大乘住斯大道。功德莊嚴而發趣之。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說一切斷  亦說四念住

  一切善方便  斯由不放逸

  具足正憶念  法善巧相應

  勇進而出離  斯由不放逸

  根力菩提分  被甲乘大乘

  以此爲侍衛  菩薩當發趣

  禅定勝解脫  等持及等至

  以此爲侍衛  菩薩當發趣

  大慈悲喜舍  被甲乘大乘

  以此爲侍衛  菩薩當發趣

  成就于止觀  神足及神變

  以此爲侍衛  菩薩當發趣

  無量諸功德  被甲乘大乘

  于道無疲倦  菩薩當發趣

  精進不放逸  被甲乘大乘

  了知彼念處  菩薩當發趣

  光明大甲胄  降伏諸世間

  被斯甲胄已  乃名爲智者

  正趣一切智  出過叁界中

  乘斯大乘已  乃名爲智者

  大道清淨道  映蔽諸世間

  天人阿修羅  乃名遍聞者

  如是諸菩薩  普爲諸衆生

  能于一切時  精進被甲胄

  菩薩不修習  大慈及大悲

  大喜大舍等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于彼諸衆生

  知時饒益事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于彼諸衆生

  愛之如己者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以慈乘大乘

  諸山及大海  大地不堪受

  菩薩不修習  慈念諸衆生

  乘于此大乘  衆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胄  慈光不照明

  于彼大甲胄  衆生不親近

  若被斯甲胄  功德海無邊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攝取衆生故  普照以慈光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攝取衆生故  成就大菩提

  加持四大界  彼乃堪荷負

  不譏惱衆生  被斯大甲胄

  大乘而出離  斯名爲智者

  善巧大方便  一切悉加持

  無上而出離  斯名爲智者

  由是此大地  不沒亦不傾

  水火風界等  能作所應作

  然諸大菩薩  被甲乃無邊

  乘于此大乘  以道而發趣

  成就一生處  至于最後身

  往詣樹王下  坐于堅固地

  于此道場處  安住如金剛

  身心不疲倦  現證一切智

  菩薩無畏者  若不以加持

  彼地當傾覆  壞已無複成

  一切大地界  若不以加持

  假使金剛成  無不傾覆者

  菩薩于往昔  大誓願莊嚴

  于諸衆生所  已起大慈念

  現在十方界  諸佛刹土中

  遍知兩足尊  一切皆護念

  設複余石山  須彌盧寶山

  金剛輪圍山  堅固嶷然住

  菩薩智慧者  若不以加持

  于斯大甲胄  不堪爲荷負

  諸佛諸菩薩  神力所加持

  衆生及大地  堪近堪荷負

  被斯大甲胄  不爲惱衆生

  甲胄無有上  以乘當發趣

  被斯大甲胄  不爲害衆生

  甲胄不思議  以乘當發趣

  被斯大甲胄  不爲仇衆生

  爲除衆生病  以乘當發趣

  具足殊勝道  無上最淨治

  不惱不仇怨  不害正安住

  被慧大甲胄  乘慧回向乘

  甲胄不可壞  回向無過上

  菩薩依怙者  住道慧光明

  以慧觀諸法  無上而發趣

  菩薩殊勝道  甲胄及大乘

  斯由慧光起  是故心清淨

  乘諸波羅蜜  趣佛大菩提

  慧攝慧清淨  以慧爲先導

  一切波羅蜜  以此慧爲先

  慧攝慧清淨  能授無上智

  菩薩不思議  能起慧光明

  能然大慧燈  安樂而發趣

  起慧光明故  慧眼由是開

  于佛無上智  明見而發趣

  菩薩勇猛者  甲胄乃無邊

  無邊莊嚴故  名爲大甲胄

  菩薩大智者  大乘大莊嚴

  于佛一切智  無染而發趣

  菩薩大智者  大道大莊嚴

  殊勝不思議  清淨而發趣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