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積經》叁十 ▪第2页
大唐叁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光名無愛戀 持其名者離所依
我有光名最勝上 持其名者摧他論
我有光名少壯年 持其名者成六行
我有光名最勝尊 持其名者智無礙
我有光明名速疾 持其名者成勝僧
我有光明名有相 持其名者了深法
我有光明名無相 持其名者離于慢
我有光明名無生 持其名者獲無得
我有光明名念佛 爲諸如來之所贊
于多佛所修諸行 爾乃得成如是光
佛身所現諸光明 千俱胝刹微塵數
如是無量俱胝刹 其數又如大海沙
一一微塵諸光明 各有若幹多眷屬
其光遍往無佛刹 化作如來清淨身
演說甚深微妙法 安住衆生忍辱中
我有光明名爲佛 令諸衆生住佛道
我有光明名爲法 清淨照曜無瑕垢
我有光明名爲僧 諸佛如來所稱歎
我有光明名清淨 其光殊勝甚難得
我有光明名爲華 利益衆生得成熟
我有光明名爲梵 或名帝釋或名天
名月名龍名夜叉 名阿修羅迦樓羅
或有名王名婦女 或名童女或童男
如是種種諸光明 各以善法化同類
能令無量俱胝衆 皆得成就于菩提
我有光明名智慧 或有名戒或名慈
或名悲喜或名燈 或號塗香或音樂
如是等類諸光明 各隨本行爲其稱
皆攝無量群生類 由是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尊重 諸佛如來之所贊
于佛教法常恭敬 由是成就此光明
佛眼所見衆生數 一毛孔現若幹光
而彼一一諸光明 各有眷屬共圍繞
隨諸衆生心所念 蒙佛光明皆成熟
若有聞說此光明 能生歡喜深愛樂
是人往昔諸佛所 已曾得聞如是經
我有光明名最勝 眷屬八十俱胝數
昔曾一偈贊于佛 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無憂 眷屬八十那由衆
持一如來所說法 是故成就此光明
我有光明名勝淨 眷屬八十俱胝數
若能受持一叁昧 是故成就此光明
過去有佛 名爲最勝 彼佛住世
壽命無量 最初成道 法會之中
時有八十 那由他衆 爾時于此
閻浮提中 有一國王 名爲樂聲
其王複有 五百王子 顔貌端正
見者歡喜 是時父王 威德自在
于叁寶所 深生信樂 其王所有
勝妙園苑 悉皆奉施 彼佛世尊
是園苑中 經行之處 複有無量
薝蔔迦樹 拘律陀樹 甄叔迦樹
優昙缽羅 波羅波吒 及屍利沙
無憂樹等 其數各有 八十俱胝
如是諸樹 冬夏敷榮 華果枝葉
光色鮮茂 出微妙香 薰如來身
有諸比丘 身真金色 各各皆坐
是林樹下 勇猛精進 得陀羅尼
爾時彼佛 愍其父王 及諸王子
並余大衆 演說如是 決定光經
其王聞已 心生歡喜 以無量偈
稱贊如來 其王複以 八十俱胝
微妙寶蓋 奉獻于佛 一一寶蓋
以摩尼珠 于其網間 周匝嚴飾
是摩尼寶 一一價直 八十俱胝
閻浮檀金 是一一蓋 八十俱胝
摩尼寶珠 以爲璎珞 是摩尼寶
色澤鮮淨 無有晝夜 常放光明
一一光明 照百由旬 其光顯曜
蔽于日月 其蓋複以 八十俱胝
師子寶帶 八十俱胝 金縷寶鬘
四面嚴飾 複以種種 妙色珍奇
間錯莊嚴 真珠寶網 以如是蓋
周覆園苑 其上複有 蘇摩那花
阿提目多 目真鄰陀 優昙缽羅
青蓮華等 如是種種 無量華蓋
一一皆悉 稱其寶網 複以金縷
俱吒摩衣 以爲缯蓋 而覆其上
複有金足 栴檀寶床 其數亦有
八十俱胝 其床複以 八十俱胝
缯彩茵褥 而嚴飾之 是時一切
諸衆生類 乃至有頂 皆來集會
于如來所 聽是經典 天龍夜叉
乾闼婆王 摩睺羅伽 阿修羅等
聞是經已 生歡喜心 以百千偈
稱贊如來 一切皆發 大菩提願
諸天龍神 及阿修羅 以殷淨心
雨曼陀華 真珠等寶 而爲供養
爾時複有 八十俱胝 大威力天
聞是經已 心生歡喜 發菩提願
于未來世 得斯光明 是時如來
知彼意樂 即授其記 當得作佛
爾時複有 八十俱胝 釋提桓因
並諸梵衆 聞說如是 現光經典
亦生歡喜 發菩提心 皆得授記
當來作佛 爾時複有 八十俱胝
那由他龍 聞是經已 發菩提心
皆蒙授記 爾時複有 八十俱胝
金翅鳥王 聞是經已 堅持五戒
亦授其記 爾時複有 八十俱胝
乾闼婆王 聞是經已 奏千種樂
出微妙聲 供養于佛 而得授記
複有八十 那由他數 夜叉鬼王
聞是經已 于佛智慧 深生淨信
一切皆得 受菩提記 月光當知
時樂聲王 種種供養 彼如來者
豈異人乎 即汝身是 汝因往昔
聞是經典 是故今者 還複咨問
若人于我 般涅槃後 法輪將欲
滅壞之時 于是教中 生淨信者
則能廣說 如是經典
若于未來說是經 則爲護持于我法
猶如衆商善導師 亦名護持于寶藏
若于末世聞此經 如彈指頃生欣樂
當知皆是佛威神 亦由文殊所加護
是人則爲見諸佛 授其秘法令聰慧
若人質直心柔軟 常勤供養于諸佛
修行無我生慈忍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常懷不善心 貪求利養無厭足
于諸寂靜無欣慕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供養諸如來 善能了知深妙法
于佛正智生淨信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散亂無淨心 常行魁脍難調伏
于諸欲境爲僮仆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常樂阿蘭若 獨處空閑心寂靜
不著利養及親屬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隨順惡知友 損壞自他諸善法
彼于戒定多退失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意樂極清淨 常以智慧觀諸法
爲善知識之所護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系著親友家 與之花果令歡喜
心無正直懷谄曲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常念諸佛恩 于勝善根生愛樂
回向菩提無谄曲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戀著于婦女 種種上服而嚴飾
常願與彼同遊戲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深心無所依 于諸欲境曾無染
不以飲食生谀谄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教導諸群生 而言淫欲無諸過
則爲誹謗叁世佛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信樂常堅固 發起精進求諸法
不生疲倦及輕慢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系著諸婦女 常于欲境懷思念
不修智慧廣饒益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宴坐山林中 修習智慧皆清淨
不貪一切資生具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前後際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爲魔罥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前後際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罥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有無邊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爲魔罥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有無邊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罥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成壞相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愚癡爲魔罥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成壞相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解脫諸魔罥 是人愛樂于此經
乃至耳鼻舌身心 色聲香味並觸法
地水火風與體性 事物衆生及以苦
蘊界世生聲名谛 貪嗔癡慢愛覆憍
悭嫉谄诳並忿等 當知一一皆如是
若人于彼眼盡邊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盡邊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滅壞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滅壞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寂滅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彼眼寂滅 而常通達無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無去來 而常迷惑不能了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于眼無去來 而常通達不迷惑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 于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 于眼盡性常通達
彼則離于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無我 于忍行處常迷惑
彼則墮諸凡夫行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無我 于忍行處常通達
彼則離諸凡夫行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依戒
以不成就無依戒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依戒
以能成就無依戒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漏戒
以不成就無漏戒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漏戒
以能成就無漏戒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彼不成就無漏慧
以不成就無漏慧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彼則成就無漏慧
以能成就無漏慧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了眼盡性 于眼空性常迷惑
彼不能生總持智 是人不樂于此經
若人能了眼盡性 于眼空性常通達
彼則能生總持智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了知眼盡性 彼則成就總持智
乃至無上無著智 是人愛樂于此經
若人不樂于此經 于眼盡性常迷惑
彼則退失諸禅定 證無上智實爲難
若人愛樂于此經 于眼盡性能通達
彼則成就諸禅定 證無上智不爲難
若人了知眼盡性 于無我相能通達
彼則常聞如是法 深生信解得無疑
若人思惟眼盡性 晝夜精勤無懈惓
彼則成就總持辯 常能演說于此經
若人思惟于此經 成就出現光明智
彼則顯發諸如來 于眼空性能通達
假使建立百千塔 供養一切諸世尊
若人思惟于此經 所獲功德複過彼
假使百千諸伎樂 供養如來之舍利
若人得聞于此經 所獲功德複過彼
佛眼所見諸衆生 皆同如來而供養
過于無量俱胝劫 不如受持于此經
若人于此契經中 受持演說四句偈
當于是人生恭敬 猶如最勝大悲尊
我于往昔百千劫 流轉叁有生死中
曾于無量諸佛所 爲是經故而供養
或然無量百千燈 其炷各等由旬量
爲于此經得自在 是故供養大導師
或以薝蔔婆利花 蘇摩那花無憂花
以此花鬘及幢蓋 種種供養如來塔
我于往昔生死中 有來求者鹹能施
或施花果諸林苑 或施橋梁及井泉
或施白象及麒麟 或施寶馬並彩女
或施金床珍寶帳 或施璎珞雜花鬘
如是一一滿百千 爲此經故心無倦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90】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