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七十六 ▪第2页

  北齊叁藏那連提耶舍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安隱人民熾盛。又于宮內隨意雨寶。及瞿陀尼。亦皆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于宮內隨意雨寶。此弗婆提。皆悉安隱豐樂人民熾盛。亦于宮內隨意雨寶。我今亦知北有大洲名郁單越。其中人民無我我所。雖複如此。我當往彼自試眷屬。頂生大王作是念已。與其四兵俱升虛空。從弗婆提漸次而往北郁單越。王既至彼。于郁單越。無量千歲教誡眷屬。複于久時作如是念。我閻浮提豐樂安隱已雨七寶。及瞿陀尼人民熾盛安隱雨寶。東弗婆提亦皆如是。隨意雨寶。此郁單越悉亦安隱。我曾聞有叁十叁天住須彌頂。我今當往躬自觀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即與四兵俱升虛空。住須彌山頂。當爾之時。釋提桓因與叁十叁天。集善法堂論人天事。爾時帝釋。遙見頂生從遠而來。即出迎之。作如是言。善來大王。善來至此。即分半座命王令坐。王即就座。時頂生王坐半座時。即有十種勝事映蔽諸天何等爲十。一者壽命勝天。二者容色勝天。叁者名稱勝天。四者受樂勝天。五者王領自在勝天。六者形貌勝天。七者音聲勝天。八者香氣勝天。九者食味勝天。十者細觸勝天。大王。爾時頂生與彼帝釋。形容相貌行動威儀等無差別。飲食衣服資生之具悉無有異。唯有視瞬爲別異耳。而諸天等分別識知。天王人王二種之別。佛言大王。甚奇希有。帝釋頂生人天既別。形容相貌等無有異。大王當知。福德之力其事如是。誰于福德而生足也。大王。爾時頂生在忉利天。無量千歲爲增上自在。大王。爾時頂生。于四天下豪富自在。複于忉利天上豪富自在。帝釋分治猶不厭足。複作是念。我今甯可獨爲天主。何用帝釋宜應退之。大王。爾時頂生作是念已。從天退下還閻浮提。于阿踰阇城最上園中。王當下時。威光照曜遍閻浮提。一切諸方映蔽日光。亦如日出月無光明。日光在空無複光明。王光映蔽亦複如是。如日輪出映蔽月輪。頂生威光映彼日輪亦複如是。大王。爾時阿踰城人出城遊觀。見彼頂生並及四兵。從天而退墮其園中。彼人見已怪未曾有。即入城中遍告城人言。今有天子並及四兵。從空而下。墮彼王最上園中。大王。爾時城中王及臣民。辦具種種歌舞伎樂。塗香末香。寶幢幡蓋。花鬘璎珞。身體衣服悉皆清淨。速疾出城詣彼園中。大王。爾時頂生從天墮時。一切大地六種震動。當爾之時。一切人中所有莊嚴。最勝妙香用塗其身。悉至園中頂生王所。爾時頂生。耽著天中上妙資産。不能堪忍人中資具所有香氣。沈惛在地。喻如生蘇醍醐投極熱沙中不得停住。爾時頂生。沈惛不住亦複如是。爾時城中王及臣民內外人衆。見頂生王在彼園中沈惛在地。即便問言。天爲是誰。爾時頂生。即告彼王及諸人民言。汝昔曾聞有頂生大王不。爾時國王及諸人民鹹皆答言。我昔曾從耆舊人所。聞有大王名曰頂生。不舍人身。將諸眷屬並及四兵。而升天上。爾時頂生告諸人言。昔頂生者我身是也。我及四兵從天而墮。爾時國王。及城內外所有人衆。即以偈頌。問頂生曰

  我從舊人所  聞有威德王

  號名曰頂生  極有大名稱

  已身及四兵  從此升天上

  並及諸眷屬  法王如法治

  人天勝王言  無常力所害

  退天樂受苦  頂生者我是

  諸人皆合掌  頂禮大王足

  有何希有事  未來當傳說

  從天而退者  受苦王說言

  汝聽希有事  欣樂莫放逸

  頂生大王者  統領四天下

  受樂過天人  欲無厭致死

  于其後宮內  七日雨珍寶

  如法治天下  欲無厭而死

  與彼天帝釋  分半座而坐

  惡覺所惱亂  多欲故退墮

  于其生死海  無智故沈沒

  樂著五欲者  天欲無厭死

  如渴夢飲水  不能除其渴

  受五欲亦爾  終無有厭足

  智慧諸衆生  斷除愚癡闇

  彼智者知足  正觀諸有趣

  智觀察有趣  慧見老病死

  斷除諸渴愛  舍有趣無著

  觀觸如火燒  便舍于渴愛

  觀受亦如是  知受是非善

  如擊衆音樂  根境界亦然

  聖教中調伏  能舍根自性

  一切五種入  從于名色生

  識于中分別  則生于思覺

  聖者作是觀  于趣有不著

  智者慧滿足  證滅如薪盡

  頂生向彼王  臣民說是已

  示諸有無常  即便取終沒

  佛告大王。汝知爾時頂生王者。豈異人乎。勿作異觀。莫生疑惑。我身是也。我昔曾爲頂生王時。統領人天豪貴自在。貪欲無厭而取終沒。是故大王。應舍豪富憍漫自在住不放逸。若能住于不放逸行。是人即能修諸善根。大王。若不放逸者。複能入于法界平等。大王。若人能離放逸者。成就利益。大王。有爲無爲界。非男非女。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大王。當于此法安住自心。勿隨他教。大王。此法乃是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無上菩提。大王。應當遠離一切豪貴。消竭一切渴海。倒憍慢山。遠離一切衰禍。于一切平等。非一切凡夫地。亦非聲聞之所能行。又非一切緣覺境界。乃是一切菩薩所行。一切諸佛正覺所證。王當安心。勿令散亂。應作是念。我當雲何于未來世一切世間天人之中。得爲燈明爲炬爲光爲船爲導爲師。得爲商主爲首爲無上。自度度彼。自脫脫彼。自安安彼。自得涅槃。令他涅槃。大王。觀先際所經豪富自在。大王當知。諸根如幻。無有厭足。無能滿者。境界如夢不能令滿。大王。過去有王。名曰尼彌。了達諸法如法爲王。重不放逸。若所作事離諸放逸。大王。是尼彌王。常觀叁世平等。又觀一切諸法。猶如叁世平等。觀過去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未來一切諸法。遠離自性。觀現在法亦複如是。遠離自性。大王。彼尼彌王。觀一切叁世法平等已。于諸法不生取著。彼尼彌王。觀一切世間。爲四顛倒之所顛倒。于不淨法中而起淨想。于苦法中而生樂想。于無常法中而起常想。于無我法中而生我想。見世如是。便作是念。世間則壞甚大敗壞。如此衆生。一切諸法自性空寂而不覺知。大王。爾時尼彌王。複作如是念。我當以四攝法攝諸衆生。若我四法攝衆生者。是諸衆生隨順于我受我言教。爾時尼彌大王。先作是方便已。即以四攝攝諸衆生。攝諸衆生已。尼彌大王。即教人民。一切諸法平等。作如是言。汝諸衆生。一切諸法離于自性。若一切法離自性者。彼法亦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何以故。彼法自性無實故。若法離自性者。彼法亦不可說是過去未來現在。大王。爾時彼尼彌王。于彼衆生所。教是叁世平等法已。彼諸衆生。八十千萬那由他無量百千衆生。得無生法忍。大王。爾時叁十叁天在善法堂。聚集而坐作是議言。善哉善哉。鞞提呵國人大獲善利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爲王。具足方便于顛倒衆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爾時釋提桓因在于余處。去善法堂遠。即以天耳聞彼天說。聞已尋來詣善法堂就座而坐。既就座已問彼天言。汝諸天等在善法堂。何所論說。作是問已。時諸天等報帝釋言。唯然天主。聽我所說。我等向來集善法堂所論之事。說彼鞞提呵國人善得利益。是尼彌王。解了諸法如法爲王。具足方便。于顛倒衆生所。以善方便示不顛倒法也。所謂顯示諸法自性。彼諸天等作是語已。爾時帝釋。報諸天子作如是言。是尼彌王。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汝等在此忉利天上。欲得見彼尼彌王不。爾時諸天鹹皆同聲作如是言。唯然天主。我等在此欲得見彼尼彌大王。爾時帝釋天主。即告禦臣名摩多梨言。汝當前來。可疾嚴備諸天千馬寶車。往閻浮提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說如是言。此是諸天千調馬車。遣來迎王唯願大王。升此寶車勿生怖畏。叁十叁天悉皆願樂欲見大王。若上車已作如是言。大王。我今將王從何道去。詣彼天上。爲從住顛倒地衆生道而去。爲從住不顛倒地衆生道而去也。爾時摩多梨答帝釋言。唯然受教。聞此語已。即便嚴備千調馬車。自升其上。從彼忉利下閻浮提。至鞞提呵國尼彌王所。語尼彌王。作如是言。忉利諸天今送千調馬車。王可升車勿生怖畏。忉利諸天願樂見王。爾時尼彌大王。以無畏心便即登之。既升車已。摩多梨作如是言。我今將王從何道去。爲從住顛倒地衆生道去。爲從住不顛倒地衆生道去。王即報言。汝可將我從彼二道中間而去。爾時摩多梨。即將尼彌王。從顛倒地衆生所。不顛倒地衆生所二處而去。大王。爾時尼彌王。語摩多梨言。汝可少時停車而住。我當觀彼顛倒衆生所住之處。時摩多梨。即受王教。暫止馬車。爾時尼彌王。于少時間。令八十千萬衆生。安住見實叁昧中。何以故。是王于少時間。令如是衆住見實叁昧中。此王善習不放逸行故。令此衆生住叁昧者。于後悉得無生法忍。是時摩多梨。都不覺知王所爲作。爾時摩多梨。又複將王到須彌頂。爾時尼彌王。遙見青茂叢林。告摩多梨言。彼林定是不顛倒衆生所居之處。摩多梨言。大王。此是忉利諸天善法之堂。彼忉利天衆集在堂上欲得見王。惟願大王。勿生怖畏。當升此堂。爾時尼彌王。心不恐懼便升堂上。爾時帝釋。遙見尼彌王來。即作是言。善來大王。便分半座命王令座。時尼彌王。即就帝釋半座而坐。爾時帝釋。即以美言共相慰問言。大王。快獲善利。能令佛法熾然增長。爾時帝釋。向忉利天衆。作如是言。此尼彌王。成就具足不可思議善巧方便。是王于少時間。能令八十千萬衆生住佛法中。然摩多梨都不覺知。爾時尼彌王。即爲忉利諸天。廣說種種勝妙之法。利益天衆已白帝釋言。我今欲得還閻浮提。何以故。于閻浮提爲欲護持佛正法故。帝釋報言。今正是時複敕禦臣摩多梨言。汝可還駕千調馬車送尼彌王還歸閻浮。其尼彌王。到閻浮提已。成就大悲善巧方便。令無量衆生安住佛法。大王。莫作異疑。勿生異觀。昔尼彌王者。我身是也。大王。當觀不放逸力難可思議。尼彌大王。升帝釋座尚無貪著。是故大王。于佛法中。當勤精進修不放逸。大王。何謂佛法。大王。一切諸法皆是佛法。爾時淨飯王。聞此語已。即白佛言。若一切法是佛法者。一切衆生亦應是佛。佛言。若不顛倒見衆生者。即是其佛。大王。所言佛者。如實見衆生也。如實見衆生者。即是見實際。實際者即是法界。大王。法界者不可顯示。但名但俗。但是俗數。但…

《大寶積經七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