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八十五 ▪第2页

  大唐叁藏菩提流志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  是人則能現  百億諸佛身

  往于俱胝刹  度脫諸衆生

  譬如跋陀羅  無色現衆色

  不生亦不滅  無住無去來

  世尊變化身  及與比丘衆

  亦無有生滅  乃至于涅槃

  此皆是如來  不思議神變

  亦如幻化者  現象馬軍陣

  迷惑諸衆生  妄見爲真實

  如是象馬軍  無性亦無生

  諸佛無色相  無去亦無來

  住于我見人  妄生于佛想

  不應以色相  種族及生處

  乃至梵音聲  而欲觀如來

  亦難以心識  分別于諸佛

  諸佛法性身  超過于叁世

  自性離諸相  不墮于法數

  所現諸如來  自性無生起

  亦無蘊界處  住于無所依

  如是佛法身  非五眼能見

  若謂我見佛  是則不能見

  以無見爲見  如空中鳥迹

  如汝所見佛  及余未見者

  平等如虛空  一相無差別

  戒定慧解脫  及解脫知見

  一切諸如來  功德無差別

  皆住于空性  于法無所著

  一切皆幻化  無性亦無生

  供養一如來  則供于多佛

  諸佛之法身  平等無差別

  如是一切佛  鹹能生福利

  普施諸如來  皆獲于大果

  同證于平等  清淨之法性

  是故諸如來  無種種差別

  如汝先所問  何者爲真佛

  當舍散亂心  谛聽我宣說

  應住正念慧  觀察于諸法

  一切皆無生  妄見爲真實

  色相若有生  則應亦有滅

  是故諸如來  畢竟無有生

  彼亦非己生  亦無有散滅

  由是觀如來  以無見爲見

  如汝所見佛  不依止方所

  一切諸凡夫  皆依于五蘊

  應當于彼蘊  如佛而觀察

  諸佛及諸法  乃至于衆生

  以無相爲相  無有依止者

  若作是觀察  速證于菩提

  諸法皆非有  由妄分別生

  因緣體性空  離作者性故

  如是能了達  因緣作者空

  彼則能了知  離染清淨法

  以清淨法眼  得見諸如來

  時彼幻師聞是說已得順法忍。五千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二百菩薩證無生忍。爾時世尊飯食已訖。欲滿幻師所施願故。複說偈言

  能于所施物  施者及受人

  等無分別心  是則施圓滿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我等願于如來以佛神力加持幻師。今所施設莊嚴之事。于七日中令不隱沒。是時如來爲衆請故。令彼幻師幻化道場。滿足七日嚴飾如故。爾時如來與諸比丘及大菩薩。天龍夜叉乾闼婆等恭敬圍繞。還耆阇崛山爲衆說法。爾時幻師複往佛所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卻住一面。而白佛言。世尊。願爲演說諸菩薩道。勤修行者速當得至菩提道場。佛言。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幻師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善男子。有四種法。是菩薩道。若能修行速當得至菩提道場。雲何爲四。一者于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于諸衆生常無棄舍。叁者一切善根求無厭足。四者護持正法起大精進。善男子。菩薩複有四法遍清淨行。雲何爲四。一者律儀清淨。二者意樂清淨。叁者智慧清淨。四者受生清淨。複有四法。唯菩薩行。非彼二乘之所能入。雲何爲四。一者修習禅定而不隨生。二者于甚深義心能簡擇。叁者于諸衆生起大悲心。四者種種辯才演法無礙。複有四法所行之處。雲何爲四。一者樂住閑寂。二者厭于愦鬧。叁者于諸衆生起大慈心。四者能了諸行無有去來。複有四法尊重供養。雲何爲四。一者不惜身命。二者心常歡悅。叁者舍離憍慢。四者如說修行。複有四法威儀具足。一者知時。二者知處。叁者寂靜。四者真實

  複有四法能離疑悔。雲何爲四。一者于惡作事應預防護。二者于諸智人當樂親近。叁者于所聞義常善思惟。四者不以慈心不舉他過。複有四法多聞無厭。雲何爲四。一者增長自他正智慧故。二者于他疑惑能斷除故。叁者于佛正法能攝受故。四者于諸如來贊無盡故。複有四法多聞堅實。雲何爲四。一者聞正法已能善解了。二者聞正法已不作諸惡。叁者聞正法已爲他開示。四者聞正法已回向菩提。複有四法說法利益。雲何爲四。一者常受他人香味飲食。二者恒受衣服種種供養。叁者令魔眷屬勢力羸弱。四者諸天護持魔不得便。複有四法令他信樂所說之法。雲何爲四。一者心少欲故。二者常知足故。叁者語柔軟故。四者身順法故。複有四法能演正法無有希望。雲何爲四。一者于生死中恒懷怖畏。二者不求世間利養親友。叁者于諸衆生常生擁護。四者于諸聖種而能修習。複有四法知恩報恩。雲何爲四。一者勸諸衆生趣菩提故。二者知所作業不失壞故。叁者慈愛衆生如己身故。四者善能修行菩薩事故。複有四法于諸衆生爲不壞友。雲何爲四。一者能被忍辱大甲胄故。二者福利衆生不求報故。叁者于大悲心常不退故。四者雖多惱害亦不舍故。複有四法于諸善友應當親近。雲何爲四。一者成就善巧方便。二者成就殊勝意樂。叁者成就菩薩正行。四者成就勸贊菩提。複有四法于諸惡友應當舍離。雲何爲四。一者贊說二乘。二者令退菩提。叁者增長惡法。四者損壞諸善。複有四法得值諸佛。雲何爲四。一者恒以一心專念佛故。二者稱贊如來諸功德故。叁者所受律儀遍清淨故。四者以勝意樂發弘願故。複有四法供養諸佛心無懈惓。雲何爲四。一者應自慶快我今供養最上福田。二者由我供養一切衆生亦當供養。叁者因供養已于菩提心當得堅固。四者睹于如來叁十二相善根增長。複有四法于諸學處生尊重心。雲何爲四。一者超過惡道。二者得生善趣。叁者尊重如來。四者圓滿諸願。複有四法所應學處。雲何爲四。一者于菩提心常不舍離。二者于諸衆生心行平等。叁者于波羅蜜精進修行。四者聞無量法不生恐怖。複有四法學處清淨。雲何爲四。一者不造諸惡。二者深解空性。叁者不謗諸佛。四者滅壞諸見。複有四法叁昧種姓。雲何爲四。一者離愦鬧故。二者樂寂靜故。叁者心無亂故。四者善根增故。複有四法如理之心應當成就。雲何爲四。一者所修善法回趣菩提。二者心常宴寂無有執著。叁者于解脫門常勤修習。四者曾不求證二乘涅槃。複有四法不如理心應當舍離。雲何爲四。一者于諸生死有所怖畏。二者于所修行不生信受。叁者于秘密教不求勝解。四者于諸善根而不修習。複有四法正思惟心應善修學。雲何爲四。一者菩薩乃至爲一衆生。于無量劫受生死苦。二者應先了知一切衆生根性差別。而爲說法令舍煩惱。叁者應當斷一切惡。修一切善。降伏魔軍。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四者當爲叁千大千世界無量衆生。以一梵音演諸法要。複有四法無怯弱心魔不能摧。雲何爲四。一者觀一切法猶如幻化。二者常與如理正智相應。叁者于一切法無所分別。四者于一切相無所執著。複有四法思惟于義。雲何爲四。一者知一切法從因緣生。二者知無少法名爲起者。叁者知緣生法彼即無起。四者知法無生亦無滅壞。複有四法不舍衆生。雲何爲四。一者不舍弘願。二者忍于疲苦。叁者不惜身命。四者恒修四攝。複有四法不應舍離。雲何爲四。一者于諸布施而不舍離。二者成熟衆生而不舍離。叁者常自覺察而不舍離。四者增長他善而不舍離。複有四法常應攝受。雲何爲四。一者微少善根亦當修習。二者增長他善心無懈怠。叁者聞說施戒則能信受。四者不求一切利養名譽。複有四法入于正行。雲何爲四。一者成就通智。二者住大叁昧。叁者修習空性。四者無所執著。複有四法善巧方便。雲何爲四。一者菩薩于諸發心。以菩提心而爲上首。乃至煩惱猶令順趣無上菩提。何況發起諸善心等。二者觀諸衆生乃至住于邪見之者皆爲法器。叁者了知諸法無有自性。四者修習解脫于叁昧門無執著想。複有四法修大慈心。雲何爲四。一者修大慈心救護衆生。二者修大慈心度脫衆生。叁者修大慈心覺悟衆生。四者修大慈心爲令衆生入涅槃故。複有四法修大悲心。雲何爲四。一者修大悲心爲令衆生離諸惡道住善趣故。二者修大悲心爲令衆生舍諸惡行習善法故。叁者修大悲心爲令衆生離于小乘入大乘故。四者修大悲心爲令衆生離于生死得涅槃故。複有四法成就神通。雲何爲四。一者不惜身命無愛戀故。二者了一切法如幻化故。叁者于諸衆生起尊重故。四者修奢摩他無散亂故。複有四法得無礙辯。雲何爲四。一者隨順于義不隨于文。二者隨順于法不隨于人。叁者了達諸法離于文字。四者依了文字演說無盡。複有四法得陀羅尼。雲何爲四。一者于諸多聞無有厭足。二者于多聞者恭敬供養。叁者以種種名說真實義。四者隨秘密教能正趣入。複有四法能得法忍。雲何爲四。一者多修勝解。二者無有退轉。叁者資糧圓滿。四者精勤無倦。複有四法得淨辯才。雲何爲四。一者于說法人無所違逆。二者尊重法師恭敬聽受。叁者不以多聞而自憍慢。四者于少聞者不生輕賤。複有四法應當舍離。雲何爲四。一者于貪嗔癡應當舍離。二者于聲聞乘應當舍離。叁者于緣覺乘應當舍離。四者于善法相應當舍離。複有四法入甚深義。雲何爲四。一者于有爲法深達緣起。二者于秘密義能正了知。叁者于諸法性深生正解。四者于一切法了達空義。複有四法令願圓滿。雲何爲四。一者屍羅清淨。二者淨除惡業。叁者無有谄诳。四者增長善根。複有四法。于諸波羅蜜而得不退轉。雲何爲四。一者以善巧方便能于一波羅蜜遍通諸波羅蜜。二者以善巧方便隨了一衆生遍了一切衆生。叁者以善巧方便證于一法清淨遍證一切諸法清淨。四者以善巧方便了知一佛。遍能了知一切諸佛。何以故。由于法性無差別故

  佛說如是。菩薩四法門時。幻師跋陀羅。證無生忍心懷踴悅。即升虛空其身去地七多羅量。爾時世尊熙怡微笑。從其面門放無量光。其光普照諸佛世界。還于如來頂上而沒。爾時尊者阿難。作是念言。如來應正等覺。現此微笑非無因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問曰

  普聞叁界遍知尊  威德智處難思者

  已達菩提功德岸  今現微笑有何緣

  十方五趣諸衆生  心行種性上中下

  如來于彼悉能了  今現微笑有何緣

  人天八部諸大衆  所出種種妙音聲

  比于如來清淨音  乃至不及歌羅分

  世尊光明遍十方  普照無量諸佛刹

  日月摩尼梵天光  無有能比如來者

  已了性空甚深法  無我無人及衆生

  有無二邊皆舍離  善知叁際如水月

  今誰趣于最上乘  紹繼如來法種性

  生于廣大叁寶中  微笑因緣願宣說

  如來所現微笑光  爲彼諸乘有差別

  于膝于肩而沒者  如斯爲彼二乘人

  今者所放無量光  此光入于如來頂

  天中勝者爲何人  于此佛乘當授記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見是跋陀羅不。白言已見。佛告阿難。此善男子。過于九萬二千劫。于大莊嚴土善化劫中。當得成佛。號曰神變王如來應正等覺。彼佛國土人民熾盛安隱豐樂。地平柔軟如兜羅綿。花果諸樹次第行列。幢幡寶蓋以爲莊嚴。衆樂自鳴妙香充遍。所須飲食應念而至。諸所受用資生之具。如忉利天而無有異。彼國常現種種莊嚴。是故號爲大莊嚴土。于彼國內一切人民。皆住大乘深信堅固。彼神變王如來。壽十千歲。正法住世滿百億年。臨涅槃時。授名稱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記告言。汝于來世。次當作佛。號一切最勝如來應正等覺。時跋陀羅。聞于如來如是記已。從空而下頂禮佛足。而作是言。我今歸命如來應正等覺及法比丘。如是殷勤無量俱胝數百千遍。複作是言。如佛世尊。以于真如無有異故。說一切法不異真如。乃至無有差別。無有缺減。無有分別。無生無作。我今歸依亦複如是。爾時尊者阿難。謂跋陀羅言。汝若如佛所說真如而歸依者。汝今豈于佛法性中有所得耶。幻師答言。我身即是如來法性。所以者何。我及如來無二無別。一切諸法皆真如故。言真如者。則一切法無差別性。一切衆生亦複如是。尊者當知。言無二者無所分別。是爲無二。何以故。遍知諸法但有名字是佛智故。尊者阿難前白佛言。奇哉世尊。此跋陀羅。乃有如是智慧辯才。昔以幻化惑亂世間。今時複以智慧惑亂。佛告跋陀羅言。善男子。汝實爾耶。跋陀羅言。如佛所作惑亂之事。我亦如是惑亂世間。所以者何。謂佛世尊于無我中說有衆生及壽命者。此于世間是大惑亂。如于如來證菩提已不見少法是生死往來而說生死往來。如我意者唯有如來是大惑亂。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諸佛如來于無我中乃至無有生死往來。而隨世俗說衆生等。亦無少法名爲涅槃。然爲證得涅槃法故說于涅槃。時跋陀羅聞是說已。前白佛言。我願出家作于比丘。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汝當與是善男子剃除須發授具足戒。彌勒菩薩承佛教旨即與出家。受于具戒既出家已。複白佛言。世尊。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諸菩薩真出家者。謂離諸相處于叁界成熟衆生。方可名爲真出家也。說是語時五千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皆于諸漏心得解脫。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爲授幻師跋陀羅記法門。亦名漸證菩提法門。若有衆生于未來世欲見如來及爲衆生作佛事者。當于此經受持讀誦廣爲人說。所以者何。是人則爲已見如來。亦已爲他施作佛事。是故阿難。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流通之者。則爲哀愍利樂衆生。若欲發趣無上菩提。亦于此經當勤修習。此經能出無上菩提。此經能生無上菩提。是故此經亦複名爲出生菩提。若有受持此經典者。當知諸佛止住其身。何況于中如理修行。時跋陀羅複白佛言。世尊。此經亦名發覺善根。何以故。今于佛所得聞是經一切善根皆現前故。佛說是經已。尊者阿難及跋陀羅天人大衆阿修羅乾闼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