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九十一 ▪第2页

  叁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諸行。彌勒。我不說言。于菩提分住有所得。名爲證智。彌勒。我不說言。無勢力者忍辱成就。無娆觸者被忍辱甲。少煩惱者名律儀清淨。邪方便者爲如說修行。彌勒。我不說言。愛言說者爲一心住。好營世務于法無損。志樂清淨墮諸惡趣。修習智慧爲愦鬧行。彌勒。我不說言。方便相應名爲谄曲。不求利養而爲妄語。無執著者誹謗正法。護正法者而惜身命。所行下劣爲無勝慢。如是彌勒。于後末世五百歲中。當有菩薩。鈍根小智谄曲虛诳。住于賊行。汝應護之。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唯此六十諸菩薩等。業障所纏。爲複更有余菩薩耶。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于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菩薩。多爲業障之所纏覆。是諸業障。或有消滅。或複增長。彌勒。于此五百諸菩薩中。有二十菩薩。業障微少。後五百歲還來生此。城邑聚落廛闬山野。種姓尊豪有大威德。聰明智慧善巧方便。心意調柔常懷慈愍。多所饒益。顔貌端嚴辯才清妙。數術工巧皆能善知。自隱其德安住頭陀功德之行。在在所生舍家爲道。已于無量阿僧祇俱胝劫中。積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護持正法不惜身命。住阿蘭若空閑林中。常勤精進不求利養。善入一切衆生心行。咒術言論悉能了知。于諸義理少聞多解。辯才智慧皆悉具足。彼諸菩薩于是法中。精勤修習得陀羅尼無礙辯才。于四衆中宣說正法。以佛威德加被力故。于佛所說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優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伽。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皆得辯才無礙自在。彌勒。彼諸二十善巧菩薩。從于和上阿阇梨所。得聞無量百千契經。皆能受持。當說是言。我此法門。從某和上阿阇梨所。親自聽受無有疑惑。彌勒。于彼時中。當有在家出家諸菩薩等。無有智慧善巧方便。于此受持正法菩薩所說之法。卻生譏笑輕毀謗言。如是之法。皆由汝等善巧言詞。隨意製造。實非如來之所宣說。我等于中。不能信樂發希有心。彌勒。當爾之時。無量衆生于是法師皆生誹謗。舍之而去。互相謂言。是諸比丘無有軌範。多諸邪說。不依契經。不依戒律。猶如倡伎戲弄之法。汝等于中。莫生信樂發希有心。非正法也。彌勒。彼諸愚人爲魔所持。于是法中不能解了。謂非如來之所演說。于是持法諸比丘所。生于誹謗。作壞法業。以是因緣。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諸智慧善巧菩薩。欲護正法當隱其德。于多分別諸衆生所。應須護念。莫令于汝生不善心

  爾時彌勒菩薩。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于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菩薩甚爲無智。于大衆中誹謗正法及持法者。複于其中。當于辯才及陀羅尼。而于是法不能信受

  世尊。譬如有人渴乏須水。往詣泉池而欲飲之。是人先來。投諸糞穢于此水中。後不覺知欲飲其水。便取嗅之。既聞臭已不飲其水。彼之自汙更說其過。乃至歎言。奇哉此水甚大臭穢。是人過失都不覺知。而于是水反生怨咎。世尊如泉池者。當知即是持法比丘。由佛神力。于此法眼善能解說。又複如彼愚癡之人。若于泉池自投糞穢。後不覺知欲飲水者。世尊。最後末世五百歲中。有諸無智諸菩薩等。亦複如是。于彼正法及持法者。生誹謗已。複于是人聽受法味。彼人自失都不覺知。以疑惑過汙染意根。彼持法者當被戲弄。或受譏笑。乃至歎言。奇哉此法。爲諸過失之所染汙。彼無智人。于此正法及是法師。不能聽受。伺求其短謗言汙辱。生厭離心舍之而去

  爾時世尊。贊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善能演說如是譬喻。無能伺求說其短者。彌勒。以是因緣。汝應當知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雲何名爲有四辯才一切諸佛之所宣說。所謂利益相應。非不利益相應。與法相應。非不與法相應。煩惱滅盡相應。非與煩惱增長相應。涅槃功德相應。非與生死過漏相應。彌勒。是爲一切諸佛之所宣說四種辯才

  彌勒。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說法者。應當安住如是辯才。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有信順心。當于是人而生佛想。作教師想。亦于是人聽受其法。何以故。是人所說。當知皆是一切如來之所宣說。一切諸佛誠實之語。彌勒。若有誹謗此四辯才。言非佛說。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是人以怨憎故。于彼一切諸佛如來所說辯才。皆生誹謗。誹謗法已作壞法業。作壞法已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有淨信諸善男子。爲欲解脫誹謗正法業因緣者。不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以人過失故而于法生過。不以于人怨故而于法亦怨。彌勒。雲何名爲四種辯才一切諸佛之所遮止。所謂非利益相應。不與利益相應。非法相應。不與法相應。煩惱相應。不與煩相惱滅盡相應生死。應不與涅槃功德相應。彌勒。是爲一切諸佛之所遮止四種辯才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若有辯才增長生死。非諸如來之所宣說。雲何世尊。說諸煩惱。能爲菩薩利益之事。又複稱贊攝取生死。而能圓滿菩提分法。如是等辯。豈非如來之所說耶。佛告彌勒菩薩摩诃薩言。彌勒。我今問汝隨汝意答。若有說言。菩薩爲欲圓滿成就菩提分故。攝取生死。又複說言。以諸煩惱爲利益事。如是說者。爲與利益相應。非利益相應。爲與法相應。非法相應。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正說者。則與義利相應。與法相應。能令菩薩菩提分法得圓滿故。佛言。彌勒。若說菩薩爲欲圓滿菩提分故攝取生死。說諸煩惱能爲菩薩利益之事。如是辯才諸佛如來之所宣說。何以故。彌勒。此諸菩薩得法自在。所起煩惱無有過失。是爲菩薩善巧方便。非諸聲聞緣覺境界。彌勒。若有煩惱。不能爲他作利益事。亦不能滿菩提分法。而發起者。不與義利相應。不與法相應。但爲下劣善根因者。菩薩于中甯舍身命。亦不隨彼煩惱而行。何以故。彌勒。有異菩薩得智力故。于諸煩惱現有攀緣。有異菩薩無智力故。于諸煩惱增上執著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諸菩薩。于後末世五百歲中。樂欲離諸業障纏縛。自無損害而得解脫。是人當于菩薩行中深生信解。于他過失不生分別。志求如來真實功德。佛言。如是如是。彌勒。是故當于諸菩薩等方便行中。深生信解。何以故。慧行菩薩方便之行。難信解故。彌勒。譬如須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與須陀洹位各差別。凡夫愚人。以貪嗔癡之所纏故墮諸惡道。而須陀洹于貪嗔癡善能了達。終不墮落叁惡道耳。彌勒。慧行菩薩亦複如是。于貪嗔癡習氣未斷。彼亦別余初業菩薩。何以故。其心不爲煩惱所覆。不同初業諸菩薩等。鈍行菩薩無有善巧。同諸凡夫不能出離。彌勒。慧行菩薩一切重罪。以智慧力悉能摧滅。亦不因彼墮于惡道。彌勒。譬如有人。于大火聚投以薪木數數添之。如是添已。其焰轉熾彌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慧行菩薩亦複如是。以智慧火燒煩惱薪。數數添于煩惱薪木。如是添已。智慧之火轉更增明無有盡滅。彌勒。如是如是。慧行菩薩智慧之力。善巧方便難可了知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