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九十六

  大唐叁藏法師菩提流志奉 诏譯

  勤授長者會第二十八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得上調伏。猶如大龍。所作已辦。棄諸重擔。逮得己利。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心得自在。最上應供。衆所知識。唯有阿難。猶在學地。其名曰阿若憍陳如。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阿濕波。舍利弗。大目幹連。摩诃劫賓那。摩诃拘絺羅。摩诃梵頗。羅睺羅。難陀。如是等而爲上首。複有菩薩摩诃薩五百人俱。皆得叁昧及陀羅尼。爾時舍衛大城。有一長者。名勇猛授。富有財寶倉庫盈溢。金銀琉璃車[(王*巨)/木]馬瑙珊瑚虎珀摩尼真珠。象馬牛羊。奴婢仆使商估等類一切衆多。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遊宴聚會作是議言。諸仁者。佛出世難。人身難得。時亦難遇。于佛法中以信出家。是事亦難。成比丘性亦複甚難。如法修行是亦爲難。知恩報恩少恩不忘是人難得。能于佛法生信樂心是人難得。信樂成就是事複難。莊嚴佛法是事亦難。解脫生死倍複爲難。我等爲于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爲當發趣最上佛乘。鹹複唱言。我等甯于無上佛道而趣涅槃。作是議已。前後圍繞。出舍衛城向只陀林。詣如來所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卻坐一面。爾時世尊。知而故問。告長者言。汝等何緣今來我所。時勇猛授。與五百長者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我等諸人。同時集會作是議言。佛世難遇。人身難得。乃至解脫生死倍複爲難。我等爲于聲聞辟支佛乘而求滅度。爲當發趣最上佛乘。鹹作是言。我等甯于無上佛道而趣涅槃。由此議故。今詣如來應正等覺。世尊。菩薩摩诃薩。志求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應雲何學。應雲何住。雲何修行。佛言。善哉善哉。汝等發趣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來詣我所。應當谛聽善思念之。如諸菩薩。應學應住應所修行。當爲汝說。時諸長者受教而聽

  佛告長者。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勝志樂者。當于一切衆生起大悲心。應廣修行。應勤熏習。是故菩薩。于身命財及以妻子倉庫舍宅飲食衣服車乘臥具花鬘塗香一切樂具應無所著。何以故。以諸衆生執著于身。而生惡業。由惡業故。墮地獄中。若于衆生起大悲心。于身命財則不執著。便生善趣。是故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勝志樂者。于諸衆生起慈悲已。應修大舍而不求報。不求報者應住戒律。叁戒清淨應具忍辱。能忍諸惡應起精進。不惜身命。應修一心安住禅定。應修智慧善巧方便。應于我人衆生壽命皆悉舍離。爲衆生故。應行布施護持淨戒。爲衆生故。應修忍辱發起精進。爲衆生故。應入禅定修習智慧善巧方便。時諸長者。複白佛言。世尊。我等于身及彼妻子一切財寶資生之具。心常愛惜。世尊。菩薩摩诃薩。雲何觀察。于身命財能無貪吝。爾時世尊。告長者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勝志樂者。應觀此身無量過患。微塵積集生住異滅。念念遷流九漏瘡門。猶如毒蛇所住窟穴。其中無主如空聚落。畢竟破壞如壞瓦瓶。惡露盈溢猶如穢器。受諸不淨猶如圊廁。不可觸動猶如惡瘡。貪美爲患如雜毒食。不識恩德如未生怨。欺誤于人如惡知識。癡愛爲害如友猕猴。斷智慧命猶如殺者。奪諸善法猶如劫賊。常求人便猶如怨仇。無有慈心猶如魁脍。難可承事如暴惡人。如箭著身觸之則痛。如朽腐舍常務修治。如老弱乘難可驅策。如毒蛇箧不可附近。如逆旅館疲苦所集。如孤獨舍無所攝屬。如獄卒伺害。如王者憂國。如邊城警畏。如惡國多災。如破器難持。如祠火無厭。如陽焰虛诳。如幻化惑人。如析芭蕉中無堅實。如水聚沫不可執持。如水上泡速起速滅。如河岸樹臨危動搖。如駛河流終歸死海。複告長者。次觀此身前後因緣。初從欲愛和合而生。爲長養故咽于搏食。至于生藏痰陰消之。次至黃藏將欲熟時。則變爲酢。次至風藏風分汁滓。各別流行成大小便。汁變爲血。血變爲肉。肉處生脂。脂處爲骨。骨中生髓。如是身緣前後不淨。若諸菩薩作是觀時。複應思惟。如此身者叁百六十骨聚所成。如朽壞舍。諸節支持。以四細脈周匝彌布。五百分肉猶若泥塗。六脈相系。五百筋纏。七百細脈。以爲編絡。十六粗脈鈎帶相連。有二肉繩。長叁尋半。于內纏結。十六腸胃繞生熟藏。二十五氣脈猶如窓隙。一百七關穴如破碎器。八萬毛孔如亂草覆。五根七竅不淨盈滿。七重皮裹六味長養。猶如祠火吞受無厭。如是之身一切臭穢自性潰爛。誰當于此愛重憍慢。唯應觀察。如借他器。猶車運載。但爲養育。至菩提故。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是身衆穢器  猶如貯糞瓶

  凡夫無智慧  恃色生憍慢

  鼻中洟恒流  口氣常臭穢

  眼眵蟲遍身  誰當生淨想

  如人執持炭  磨瑩欲令白

  假使至盡時  體色終無變

  設欲淨其身  傾河以自洗

  身盡莫能淨  其事亦如是

  于時世尊說此偈已。複告五百諸長者言。若諸菩薩發勝志樂。趣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應觀此身四十四種。何等名爲四十四種。一者此身可厭性無和合故。二者此身臭穢膿血常流故。叁者是身不堅畢竟敗壞故。四者是身羸弱支節相持故。五者是身不淨穢惡流溢故。六者是身如幻诳惑凡愚故。七者是身瘡門九處常流故。八者是身火然欲火盛故。九者是身爲火嗔火猛故。十者是身遍然癡火遍故。十一者是身盲冥貪嗔癡故。十二者是身墮網愛網覆故。十叁者是身瘡聚瘡遍滿故。十四者是身不安四百四病故。十五者諸蟲住處八萬戶蟲故。十六者是身無常畢竟歸死故。十七者是身頑癡于法無知故。十八者猶如瓦器生住壞故。十九者是身逼迫多憂惱故。二十者無有救護必壞滅故。二十一者是身險惡谄诳難知故。二十二者如無底坑諸欲難滿故。二十叁者如火受薪貪色無厭故。二十四者身無厭足貪受五欲故。二十五者如被捶打隨損害故。二十六者是身不定盛衰增減故。二十七者身隨心轉不正思惟故。二十八者身不知恩必棄冢間故。二十九者身爲他食狐狼所啖故。叁十者身如機關筋骨相持故。叁十一者身不可觀膿血糞穢故。叁十二者身不自由依飲食生故。叁十叁者身妄纏裹終敗壞故。叁十四者身爲惡友多逆害故。叁十五者身爲殺者自殘害故。叁十六者身爲苦器苦所逼故。叁十七者身爲苦聚五蘊生故。叁十八者身爲無主衆緣生故。叁十九者是身無命離男女相故。四十者是身爲空應觀蘊界處故。四十一者是身虛妄如夢中故。四十二者是身不實如幻化故。四十叁者身爲幻惑如陽焰故。四十四者身爲欺诳如影像故。是爲四十四種。菩薩作是觀時。所有身命愛欲執著。妻子舍宅飲食衣服。車乘香鬘一切樂具。皆悉厭離無所顧戀。速能成就六波羅蜜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善得人身甚爲難  莫爲此身造衆惡

  畢竟冢間餧狐狼  勿爲惡見生貪愛

  凡愚迷惑癡狂故  由愛此身造諸業

  此身亦複不知恩  晝夜唯增衆苦緣

  機關動轉常疲困  洟唾便利恒充滿

  饑渴寒熱相煎迫  何有智者愛此身

  此身無厭如大坑  徒能長養衆怨害

  由此身故常作惡  于無量劫受諸苦

  應念定死修勝福  正信生于佛法中

  飲食衣服及塗香  長養此身來已久

  誰能執持令不壞  應知無益勿耽迷

  牟尼世尊難可遇  無量劫中時出現

  當于佛法生淨信  惡道可畏勿隨行

  設令壽命千億歲  猶懼無常生厭離

  何況須臾不可保  爲彼沈淪惡趣中

  或有惡友來相勸  人身難得今已得

  多求財寶受娛樂  及此盛年恣嬉遊

  何有求財而樂者  設得守護猶勤苦

  如此愚人徒妄言  是故智者應觀察

  財物如幻亦如夢  愚癡衆生被诳惑

  刹那時得刹那失  何有智者生愛心

  譬如幻師幻化事  乾闼婆城種種色

  財寶如是诳凡愚  于虛妄中何有實

  種種苦惱求財利  水火王賊常侵奪

  由此能爲衆苦因  何有智者生愛樂

  有諸常懷貪愛者  馳逐財利無厭時

  能于父母無慈心  乃至親屬生怨害

  言語善順心乖違  造作種種欺诳緣

  或學邪論邪咒等  誇炫伎藝如淫女

  或複谄诳現柔和  或複剛強示威猛

  如是無量衆惡業  莫不皆由財利生

  珊瑚金玉摩尼珠  是物本來如泡沫

  不能了知如幻化  爲此虛诳墜叁塗

  彌勒世尊出現時  一生次當補我處

  國界黃金而布地  是等爲從何所來

  劫盡世間悉燒壞  須彌河海盡燋枯

  畢竟磨滅歸虛空  而此寶物何從去

  種種惡業求財物  養育妻子謂歡娛

  臨命終時苦逼身  妻子無能相救者

  于彼叁塗怖畏中  不見妻子及親識

  車馬財寶屬他人  受苦誰能共分者

  父母兄弟及妻子  朋友僮仆並珍財

  死去無一來相親  唯有黑業常隨逐

  智人終不爲親愛  作諸惡業入阿鼻

  唯除業盡方得出  親屬無有能代者

  閻羅使者唯考業  不問親緣及友朋

  汝得人身不舍惡  極苦今應甘忍受

  閻羅常告彼罪人  無有少罪我能加

  汝自作罪今自來  業報自招無代者

  父母妻子無能救  唯當勤修出離因

  是故應舍枷鎖業  善知遠離求安樂

  于家妻子應生怖  恒依佛教正修行

  在家熾然爲苦本  猶如炎爐甚可畏

  身心燋熱鎮燒燃  誰有智者生貪著

  愛樂修行諸佛教  無所營求爲快樂

  愚闇凡夫不覺知  家爲苦本橫貪愛

  于彼皮筋骨肉中  迷惑妄生夫婦想

  不能了知如幻化  凡夫于此生貪著

  智者能知此過患  世間欲樂皆捐棄

  樂法當如求藥想  應速舍離居家縛

  爾時五百長者。聞此法已。得無生忍。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慶哉獲大利  諸利中最上

  我等于佛法  皆生欣樂心

  發趣于菩提  利樂衆生類

  以善而養命  覺慧自安心

  憐愍諸衆生  願當成佛道

  我等皆已發  無上菩提心

  金色相莊嚴  照明于世界

  樂菩提心者  當得如來身

  大心菩提心  諸心中最上

  解脫一切縛  具足諸功德

  少福諸衆生  于此無欣樂

  不觀生死過  不樂菩提心

  菩提心功德  若有色方分

  周遍虛空界  無能容受者

  恒河沙數等  諸佛刹土中

  假使布珍寶  供養于諸佛

  有能一合掌  回向菩提心

  其福過于彼  邊際不可得

  非唯供養福  余福亦複然

  如是菩提心  最勝仙所說

  菩提心最勝  如阿伽陀藥

  能除一切病  與一切安樂

  我見諸衆生  叁火所熱惱

  智者無量劫  勤苦常修習

  如醫王勇猛  具足菩提行

  救拔衆生苦  永離諸憂惱

  于一切生處  終不舍是心

  勤修諸行願  勇猛求佛法

  我等得善利  我等心欣樂

  今遇釋師子  當得如來身

  爾時世尊即便微笑。從其面門放種種光。青黃赤白紅紫頗黎。照于無量無邊世界。乃至梵世日月威光皆悉隱蔽。還繞叁匝從佛頂入。爾時尊者阿難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尊。有何因緣現此微笑。如佛所現非無因緣。即于佛前。而說偈言

  諸佛最上之導師  不以無因現微笑

  哀愍世間利益者  願說所爲之因緣

  貧乏衆生無法財  應說最上大乘施

  能作世間盲冥眼  願說微笑之因緣

  于時世尊告阿難曰。汝見此五百長者今于我所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佛告阿難。此五百長者。已于往昔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承事供養種諸善根。今聞是法得無生忍。此諸長者。從是已後不生惡趣。于人天中常受快樂。複于來世彌勒佛所。供養恭敬尊重贊歎。及賢劫中一切諸佛。悉皆承事恭敬供養。于諸佛所聽聞正法。受持讀誦爲他廣說。過二十五劫。各于諸佛刹中成無上菩提。皆同一字號勝蓮花藏如來應正等覺。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希有善逝。當何名此廣大法門。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是法門名菩薩瑜伽師地。亦名勇猛授長者所問。如是名號汝當受持。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及諸比丘。五百長者。諸菩薩衆。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