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寶積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10卷11頁碼:P0001
唐 菩提流志譯並合

  《大寶積經》一百零八 ▪第2页

  東晉天竺居士竺難提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子語諸比丘言。大德如來法王。求余好藥舍陳故藥。諸大德可求余藥。諸比丘聞語已。除去疑心更求余藥。更服余藥然後除病。除病已不過七日證阿羅漢果。善男子。若如來不求余藥。彼諸比丘亦不求余藥。若不求余藥。能除諸病及斷諸結。證于阿羅漢果者。無有是處。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入城乞食空缽而出。善男子。如來無有業障。爾時如來。矜愍護念當來比丘。或有比丘入于城邑聚落乞食。自無福德乞食不得。彼比丘當作是念。如來世尊功德成就。入城乞食空缽而出。何況我等善根微薄。我等不應以乞食不得而生憂惱熱。是故如來示現入城乞食空缽而出。善男子。汝若謂惡魔波旬能覆蔽城中長者婆羅門心故。乃至不與一抟食者。善男子。莫作斯觀。何以故。惡魔波旬。不能斷絕如來食也。爾時佛神力故。令惡魔波旬覆蔽彼城中人。非是惡魔力之所能。我于爾時都無業障。爲化彼衆生故。示現空缽而出。爾時我及比丘僧不得食已。一切魔天及諸余天。作如是念。佛及衆僧不得食已。頗有憂耶。即于其夜見佛及僧。乃至無有一念憂惱。心亦不高亦複不下。如前後亦如是。善男子。爾時有七千天子。傾向如來生信敬心。我于是時即爲說法。于一切法得法眼淨。善男子。彼時婆羅門長者。其後不久。又聞世尊有大威德。生渴仰心即至佛所。頭面作禮向佛悔過。彼時如來。即爲其說四聖谛法。一說法時有二萬人。于一切法中得法眼淨。是故如來。入城乞食空缽而出。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旃遮婆羅門女。以木杆系腹誹謗如來。而作是言。由沙門瞿昙令我妊身。應當與我衣被飲食。善男子。如來于此事中都無業障。若有業障。我能擲此旃遮婆羅門女。置恒河沙世界之外。如來以方便故現此業障。爲化不知解衆生故。何以故。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于我法中出家學道。爾時或爲他人所謗。以是緣故心生慚愧。或不樂佛法舍戒還俗。彼諸比丘。若被謗已當念如來。如來成就一切善法具大威德。尚被誹謗。而況我等不被誹謗。思念是已則除慚愧。除慚愧已。當得修習淨妙梵行。善男子。旃遮婆羅門女。常爲惡業所覆故性多不信。今此女身于佛法中不得調伏。常爲惡業之所覆蔽。乃至夢中亦生誹謗。覺已心喜。此女人中命終當墮地獄。善男子。我能以余方便。除此女人諸不善業。令度生死能爲作救。善男子。或時如來不救余人。何以故。如來于一切衆生無有偏心。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諸婆羅門。殺婆羅門女孫陀利。埋祇洹園塹中。善男子。如來是時知有是事舍而不說。如來成就一切智心無有障礙。能以神力。可令此刀不入女身。我于爾時知孫陀利女命根將盡必爲他殺。以此方便令諸外道。不善彰露墮不如處。如此諸事唯佛知之安住是事。令多衆生生清淨心增益善根。爾時如來七日不入舍衛大城。不入城已。爾時調伏六十億天。過七日已諸天世人。集會共來至于我所。爾時如來爲四衆說法。聞說法已。有八萬四千人。于諸法中得法眼淨。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及僧。在于婆羅門毗蘭若聚落。叁月之中食馬麥耶。善男子。我于昔時知此婆羅門。必舍初始請佛僧心。不給飲食。而故往受請。何以故。爲彼五百馬故。此五百馬于先世中。已學菩薩乘。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近惡知識作惡業緣。惡業緣故墮畜生中。五百馬中有一大馬。名曰日藏。是大菩薩。是日藏菩薩。于過去世在人道中。已曾勸是五百小馬。發菩提心。爲欲度此五百馬故現生馬中。由大馬威德故。令五百馬自識宿命。本所失心而令還得。善男子。我愍彼五百菩薩墮馬中者。欲令得脫離于畜生。是故如來知故受請。善男子。是時五百馬減所食麥半持施僧。大馬半分奉施如來。爾時大馬爲五百馬。以馬音聲而爲說法亦教悔過。今當禮佛及比丘僧。說此事已複作是言。汝等當以所食半分供養于僧。爾時五百馬悔過已。于佛及僧生淨信心。過叁月已。其後不久是五百馬命終生于兜術天上。彼五百天子。即從天來至于佛所供養如來。爾時如來即爲說法。聞說法已。必定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彼時五百馬子。善調伏其心。于將來世得辟支佛。彼日藏大馬。于當來世供養無量諸佛。得成助菩提法。然後作佛號曰善調如來應供正遍知。善男子。無有世中上妙美味而如來不得。善男子。如來雖食草木土塊瓦礫。叁千大千世界中。無如是味似如來所食。草木土塊瓦礫味者。何以故。善男子。如來大人得味中上味相。若如來以最粗食著口中已。其所得味勝天妙食。善男子。以是故知如來所食最是勝妙。善男子。爾時阿難心生憂惱。轉輪聖王種出家學道。如下賤人食此馬麥。我于爾時見阿難心。見阿難心已。即與阿難一粒麥。語阿難言。汝嘗此麥味爲何如。阿難嘗已生希有心。白佛言世尊。我生王家長大王家。未曾得如是之味。阿難食此麥已。七日七夜更不飲食無饑渴想。善男子。是故當知。是如來方便。非是業障。善男子。有沙門婆羅門。持戒如我受他請已。而知請主荒迷不能供給。或不肯住。以是緣故。如來已所許處現必就請。及欲示現業報緣故。善男子。當知如來常法雖受他請不得供給。不令請主墮于惡道。善男子。若彼五百比丘共如來夏安居食馬麥者。有四百比丘多見淨故生貪欲心。彼諸比丘若食細食增益欲心。若食粗食心則不爲貪欲所覆。彼諸比丘過叁月已。離淫欲心證阿羅漢果。善男子。爲調伏五百比丘度五百菩薩故。如來以方便力。受叁月食馬麥非是業報。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如來十五日說戒時。告長老迦葉。我今背痛。汝今說七覺支法。善男子。爾時有八千天子。以聲聞法而自調伏。在彼衆中和合共坐。善男子。彼諸天子于過去世。是大迦葉所教化者。于佛法僧而不放逸。彼諸天子。數聞迦葉比丘說七覺法。善男子。此諸天子。除迦葉比丘。若百千諸佛。爲其說法不能令解。爾時迦葉。爲諸天子廣說七覺法。諸天子從迦葉比丘。聞七覺法已得法眼淨。善男子。若有衆生病苦纏身。不能得至于說法之處聽法恭敬。彼諸人等當作是念。佛是法王尚聽七覺法而得除病。何況我等不往聽法不恭敬法。善男子。爲調伏諸天除人苦患故。又示現敬重于法。是故如來作如是言。迦葉。我今背痛。汝當說七覺法。何以故。尊重法故。如來無有粗重四大之身。何況有病。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釋種破時。如來自言我頭痛耶。善男子。或有衆生作如是言。世尊不能利益親族。亦不矜愍。不欲安隱而出家已。種族意斷不欲救護。是諸衆生以不知故作如是言。善男子。如來于諸苦本已到其邊。如來知是衆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樹下自言頭痛。善男子。吾于爾時尋向阿難說我頭痛。時有斷見叁千天子。複有無量好殺生者。皆共集會。爲彼斷見天子及好殺者。示現業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見他殺生心隨喜故。今得頭痛。說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調伏。是名如來方便

  以何緣故。頗羅墮婆羅門以五百種罵詈佛。如來聞已能忍。善男子。如來能以神力。擲此婆羅門置余世界。亦能以神力。令婆羅門乃至不能出于一言罵詈之聲。善男子。時彼衆中多有人天。見如來能忍惡罵不說不答。生于舍身等心利益心堪忍心。前如後後如前。爾時有四千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如來見如是義。又頗羅墮婆羅門。以五百種惡罵已。見佛世尊生于舍心。善男子。是婆羅門。見如是已生信敬心。歸依佛法僧種解脫根。是名如來方便

  善男子。提婆達多與菩薩。世世共生一處。此輩亦是菩薩方便。何以故。我因提婆達多故。具滿六波羅蜜。亦多利益無量衆生。雲何知爾。善男子。爾時衆生快樂。不知行施不知受者。菩薩爾時欲教行布施。是時提婆達多。起嫉妒心至菩薩所。求國城妻子及頭目手足。爾時菩薩歡喜施與。時有無量衆生。見菩薩施心生歡喜信解布施。作如是言。如菩薩施我亦如是。行于布施願成菩薩。善男子。提婆達多或見菩薩持戒清淨知已。欲破菩薩所持之戒。爾時菩薩不毀淨戒。時有無量衆生。見菩薩持戒亦效持戒。菩薩持戒。或爲他人輕毀惡罵不生惡心。爾時具足羼提波羅蜜。有無量衆生。見菩薩以忍調心。亦效菩薩行于忍辱。善男子。當知提婆達多。大利益菩薩。善男子。如今提婆達多。放大醉象欲害如來。亦于耆阇崛山推下大石。俱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業報罪。何以故。由此方便利益無量衆生。善男子。如來總說十業因緣。皆是如來方便示現非是業報。何以故。衆生不知業因所得果報。爲衆生故如來示現如是業報。此業作已得如是報。彼業作已得如是報。作如是業得如是報。衆生聞已作如是業離如是業。離不善業修習善業。善男子。今說方便已。示現方便已。此諸方便堅持秘藏。不應爲下劣之人薄善根者說。何以故。此經非聲聞辟支佛之所行處。況下劣凡夫能信解耶。何以故。此人不能學諸方便。所以者何。此方便經非其所用故。非余瓦器所能受持。唯有菩薩。于此方便法能說能學。善男子。譬如夜闇然大明燈。得見室中一切所有。善男子。菩薩聞如是諸方便已。即見一切菩薩所行之道。于此法中我所應學。于一切如來行及菩薩行已到彼岸。善行菩薩道者不以爲難。善男子。我今當說。欲得菩提道諸善法者。所謂善男子善女人。聞過百千由旬。有說此方便經處。當往彼聽。何以故。若菩薩聞此方便經已得光明行。一切法中除疑悔心。爾時四衆及諸人天成寶器者。說此經時悉聞悉知。非寶器者。雖在此會不聞不知。于此經中耳尚不聞。況能口說。非寶器故。是以如來說是法時。不聞不知。不蒙佛神力故。說此經已。七萬二千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是經名爲方便波羅蜜。亦名轉方便品。亦名說方便調伏。如是奉持。佛說是已。智勝菩薩心生歡喜。及學聲聞辟支佛乘。學菩薩乘。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並諸天龍鬼神乾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說是已。贊言善哉善哉。今說大乘方便經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寶積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