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叁十六 ▪第3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生聞梵志及卑盧異學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象迹喻經第五竟(二千九百八十八字)
(一四七)
中阿含梵志品聞德經第六(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生聞梵志中後彷徉。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瞿昙。我欲有所問。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梵志。恣汝所問
生聞梵志即便問曰。沙門瞿昙弟子或有在家。或有出家學道。以何義故博聞誦習耶
世尊答曰。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學道。所以博聞誦習。欲自調禦。欲自息止。自求滅訖。梵志。我弟子或有在家。或出家學道。以此義故博聞誦習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博聞誦習有差別耶。博聞誦習有功德耶
世尊答曰。梵志。博聞誦習而有差別。博聞誦習則有功德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博聞誦習有何差別。有何德耶
世尊答曰。梵志。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欲得其利。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然不憂戚.愁煩.啼哭。不椎身懊惱。亦不癡狂。梵志。若多聞聖弟子晝日作業。欲得其利。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彼所作業敗壞不成已。然不憂戚.愁煩.啼哭。不椎身懊惱。亦不癡狂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異無散解。不複相應。與別離已。然不憂戚.愁煩.啼哭。不椎身懊惱。亦不癡狂。梵志。若多聞聖弟子所有愛念。異無散解。不複相應。與別離已。然不憂戚.愁煩.啼哭。不椎身懊惱。亦不癡狂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財物皆悉無常。念出家學道。梵志。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財物皆悉無常。念出家學道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財物皆悉無常已。剃除須發。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學道。梵志。若多聞聖弟子知所有財物皆悉無常已。剃除須發。著袈裟衣。至信.舍家.無家.學道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梵志。若多聞聖弟子能忍饑渴.寒熱.蚊虻.蠅蚤。風日所逼.惡聲捶杖亦能忍之。身遇諸疾。極爲苦痛。至命欲絕。諸不可樂皆能堪耐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生不樂已。心終不著。梵志。若多聞聖弟子堪耐不樂。生不樂已。心終不著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生恐怖已。心終不著。梵志。若多聞聖弟子堪耐恐怖。生恐怖已。心終不著。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若生叁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害念。爲此叁惡不善念已。心終不著。梵志。若多聞聖弟子若生叁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害念。爲此叁惡不善念已。心終不著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遊。梵志。若多聞聖弟子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禅成就遊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叁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則得苦邊。梵志。若多聞聖弟子叁結已盡。得須陀洹。不墮惡法。定趣正覺。極受七有。天上.人間七往來已。則得苦邊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叁結已盡。淫.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則得苦邊。梵志。若多聞聖弟子叁結已盡。淫.怒.癡薄。得一往來。天上人間一往來已。則得苦邊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生彼間已。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梵志。若多聞聖弟子五下分結盡。生彼間已。便般涅槃。得不退法。不還此世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有息解脫。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身作證成就遊。慧觀斷漏而知漏。梵志。若多聞聖弟子有息解脫。離色得無色如其像定。身作證成就遊。慧觀斷漏而知漏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複次。梵志。多聞聖弟子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梵志。若多聞聖弟子如意足.天耳.他心智.宿命智.生死智。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于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者。梵志。是謂博聞誦習而有差別。有此功德
生聞梵志複問世尊。此博聞誦習有此差別。有此功德。頗更有差別。更有功德。最上.最妙.最勝耶
世尊答曰。梵志。此博聞誦習有此差別。有此功德。更無差別。更無功德。最上.最妙.最勝者
生聞梵志白曰。世尊。我已知。善逝。我已解。世尊。我今自歸于佛.法及比丘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乃至命盡
佛說如是。生聞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聞德經第六竟(一千六百九字)
(一四八)
中阿含梵志品何苦經第七(第叁念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生聞梵志中後彷徉。往詣佛所。共相問訊。卻坐一面。白曰。瞿昙。我欲有所問。聽乃敢陳
世尊告曰。梵志。恣汝所問
生聞梵志即便問曰。瞿昙。在家者有何苦。出家學道者有何苦耶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不自在爲苦。出家學道者。以自在爲苦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在家者。雲何以不自在爲苦。出家學道者。雲何以自在爲苦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錢不增長。金.銀.真珠.琉璃.水精悉不增長。畜牧.谷米及奴婢使亦不增長。爾時。在家憂苦愁戚。因此故在家者多有憂苦。多懷愁戚。梵志。若出家學道者行隨其欲。行隨恚.癡。爾時。出家學道憂苦愁戚。因此故出家學道者多有憂苦。多懷愁戚。梵志。如是在家者。以不自在爲苦。出家學道者。以自在爲苦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在家者有何樂。出家學道者有何樂耶
世尊答曰。梵志。在家者。以自在爲樂。出家學道者。以不自在爲樂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在家者。雲何以自在爲樂。出家學道者。雲何以不自在爲樂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在家者錢得增長。金.銀.真珠.琉璃.水精皆得增長。畜牧.谷米及奴婢使亦得增長。爾時。在家快樂歡喜。因此故在家者多快樂歡喜。梵志。出家學道者行不隨欲。行不隨恚.癡。爾時。出家學道快樂歡喜。因此故出家學道者多快樂歡喜。梵志。如是在家者。以自在爲樂。出家學道者。以不自在爲樂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無利義。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有利義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共诤者。必無利義。若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義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雲何天及人共诤者。必無利義。雲何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義耶
世尊答曰。梵志。若時天及人鬥诤怨憎者。爾時。天及人憂苦愁戚。因此故天及人多有憂苦。多懷愁戚。梵志。若時天及人不鬥诤.不怨憎者。爾時。天及人快樂歡喜。因此故天及人多快樂.多歡喜。梵志。如是天及人共诤者。必無利義。天及人不诤者。必有利義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不得饒益。必得其苦。以何事故。令天及人必得饒益。必得其樂
世尊答曰。梵志。若天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惡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若天及人能行如法。不行惡者。必得饒益。必得其樂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天及人雲何行于非法及行惡者。必不得益。必得其苦。天及人雲何行如法。不行惡者。必得饒益。必得其樂
世尊答曰。梵志。天及人身行非法及行惡。口.意行非法及行惡者。爾時。天及人必當減損。阿修羅必當興盛。梵志。若天及人身行如法。守護其身。口.意行如法。守護口.意者。爾時。天及人必當興盛。阿修羅必當減損。梵志。如是天及人行于非法及行惡者。必得不益。必得其苦。梵志。如是天及人能行如法。不行惡者。必得饒益。必得其樂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雲何觀惡知識
世尊答曰。梵志。當觀惡知識猶如月也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雲何當觀惡知識猶如月耶
世尊答曰。梵志。如向盡月。日日稍減。宮殿亦減。光明亦減。形色亦減。日日盡去。梵志。有時月乃至于盡。都不複見。梵志。惡知識人于如來正法.律亦得其信。彼得信已。則于後時而不孝順。亦不恭敬。所行不順。不立正智。不趣向法次法。彼便失信。持戒.博聞.庶幾.智慧亦複失之。梵志。有時此惡知識教滅善法。猶如月盡。梵志。如是當觀惡知識猶如月也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雲何觀善知識
世尊答曰。梵志。當觀善知識猶如月也
生聞梵志複問曰。瞿昙。雲何當觀善知識猶如月耶
世尊答曰。梵志。猶如月初生。少壯明淨。日日增長。梵志。或時月十五日。其殿豐滿。梵志。如是善知識于如來正法.律得信。彼得信已。而于後時孝順恭敬。所行隨順。立于正智。趣向法次法。彼增長信。持戒.博聞.庶幾.智慧亦複增長。梵志。有時彼善知識善法具足。如十五日月。梵志。如是當觀善知識猶如月也。于是。世尊說此頌曰
譬如月無垢 遊于虛空界
一切世星宿 悉翳其光明
如是信博聞 庶幾無悭貪
世間一切悭 悉翳施光明
猶如有大龍 興起雲雷電
雨下極滂沛 充滿一切地
如是信博聞 庶幾無悭貪
施飲食豐足 樂勸增廣施
如是極雷震 如天降時雨
彼福雨廣大 施主之所雨
錢財多名譽 得生于善處
彼當受于福 死已生天上
佛說如是。生聞梵志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何苦經第七竟(一千四百二十五字)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中阿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