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國經》上 ▪第3页
後漢月支國叁藏支婁迦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人民意念。欲令自然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用人民故。即自然有浴池。有八味水滿其中。意念欲令水轉流行。便轉流行。意欲令滅不現。即滅不現。其佛刹亦不大寒。亦不大熱。風徐起甚香快。是風用諸天龍人民故。隨所念風便起。若一人念。欲令風起自吹。風即獨吹之。意念不欲令風起。風便不起。風起時不動人身。風隨人所念起。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佛刹之善快。如昔時所願。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刹女人。意欲得珠玑璎珞者。便于樹上取著之。欲得衣被者。亦從樹上取衣之。舍利弗。其佛刹女人無有女人之態。如我刹中女人之態也。舍利弗。我刹女人態雲何。我刹女人。惡色醜惡舌。嫉妒于法。意著邪事。我刹女人有是諸態。彼佛刹女人無有是態。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佛複語舍利弗。阿閦佛刹女人。妊身産時身不疲極。意不念疲極。但念安隱亦無有苦。其女人一切亦無有諸苦。亦無有臭處惡露。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昔時願所致。得是善法。其佛刹無有能及者。舍利弗。阿閦佛刹人民無有治生者。亦無有販賣往來者。人民但共同快樂安定寂行。其佛刹人不著愛欲淫妷。以因緣自然愛樂。其刹風起吹梯陛樹。便作悲音聲。舍利弗。極好五音聲不及阿閦佛刹風吹梯陛樹木之音聲也。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昔行佛道時所願而有持。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诃薩。欲取嚴淨佛刹者。當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願嚴淨取其刹。佛複語舍利弗。阿閦佛刹無有日月光明所照。亦無有窈冥之處。亦無有挂礙。所以者何。用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皆照叁千大千世界常明。譬如絞露精舍堅閉門風不得入。好細塗以白垩之。持摩尼寶著其中。其珠便以光明照。其中諸人民晝夜承其光明。如是舍利弗。其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光明。常照叁千大千世界。舍利弗。絞露精舍者。謂是阿比羅提世界也。摩尼寶者謂是阿閦如來也。摩尼寶光明者。謂是阿閦如來之光明也。精舍中人者。謂是阿閦佛刹中人民安樂者也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行所至處。于足迹下地。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待。賢者舍利弗問佛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入殿舍時。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耶。爲在所至處自然生乎。佛告賢者舍利弗。阿閦如來若入郡國縣邑。所至到處。亦等如入殿舍時也。亦自然生千葉金色蓮華。若善男子善女人。意念欲令入殿舍足下自然生蓮華者。皆使蓮華合聚一處便合聚。意欲令上在虛空中承佛威神。其蓮華用人民故。便上在虛空中。而羅列成行。佛複語舍利弗。其叁千大千世界乃如是。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若遣化人到他方異世界。彼亦自然生。以佛威神所致。其叁千大千世界。以七寶金色蓮華而莊嚴之◎
阿閦佛國經◎弟子學成品第叁
佛複語舍利弗。阿閦如來說法時。于一一說法之中。不可計無央數人。隨律之行至。有作阿羅漢道證者。如是比無央數諸弟子聚會。及複得八惟務禅者。阿閦如來佛刹諸弟子衆不可複計。佛語舍利弗。我都不見持計者與挍計。巨能計數其衆會者也。以脫重擔離于牢獄。遠于波頭犁。阿羅羅犁。阿比舍犁。阿優陀犁。如是舍利弗。衆會不可計數諸善男子。是弟子智慧無央數不可計衆。在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也。若懈怠者得須陀洹爲七生七死。于是說法時。其人爲不得上持爲七生七死。阿閦如來說法時。第一說法作須陀洹道證。第二說法作斯陀含道證。第叁說法作阿那含道證。第四說法作阿羅漢道證者。其佛刹。謂是善男子爲懈怠。用不一坐聽法。作阿羅漢道證故。其刹須陀洹。不複七上下生死。便于人間坐禅。得叁昧須陀洹。即于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刹斯陀含不複往還世間。以棄衆苦便于彼得叁昧斯陀含。便于其刹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刹阿那含。不複上生波羅尼蜜和耶越天。便于彼自以威神力作阿羅漢道證。其刹阿羅漢不上下。便于彼至無余泥洹界般泥洹。其刹說沙門四道。如是至令得道住。佛言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自在者不複失學住。亦不失學余事。如是于不學地便般泥洹也。無所學地。謂是阿羅漢地。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刹諸弟子學成無有粗立。在上好要處者。謂是阿閦如來刹弟子衆阿羅漢也。生死已斷所作而辦。所當爲者以脫重擔。便得所有盡壞勤苦牢獄之事。以中正解複知八維無禅。阿羅漢行八維無禅。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刹弟子之善行。是爲阿羅漢之功德所爲福行。其刹以叁寶爲梯陛。一者金。二者銀。叁者琉璃。從忉利天下至閻浮利地。其忉利天。欲至阿閦如來所時。從是梯陛下。忉利天人。樂供養于天下人民言。如我天上所有。欲比天下人民者。天上所有大。不如天下及複有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佛語舍利弗。忉利天人樂供養天下人民。天下人若上至忉利天者。便不樂供養忉利天人。所以者何。我天下佛說經。如我天下所有。于是天上無也。不如我天下所有我天下樂供養有佛。忉利天見天下人民。天下人遙見忉利天宮殿。譬如此刹天下人遙見日月星辰殿舍。如是舍利弗。其佛刹天下人。遙見諸天宮殿如是。及欲行天承佛威神所致。是爲阿閦如來佛刹所有善快。佛複語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刹。叁千大千世界皆說法四輩弟子。滿叁千大千世界無空缺。阿閦佛刹弟子意不念。今日當于何食。今日誰當與我食。亦不行家家乞。時到飯食便辦滿缽自然在前。即取食食已。缽便自然去。其刹飯食如是。諸弟子不複行求衣缽也。亦不裁衣。亦不縫衣。亦不浣衣。亦不染衣。亦不作衣。亦不教人作。以佛威神所致。同共安樂自然生。阿閦如來不爲諸弟子說罪事。如我爲諸弟子說十四句法。阿閦如來不爲諸弟子說如是之法。所以者何。其刹無有行惡者。阿閦佛不複授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佛刹人無有短命者。亦無蔽惡人。無有穢濁劫。亦無有諸結。無有穢濁。見其刹以除諸惡穢濁
佛複語舍利弗。阿閦佛說法時。諸弟子便度于習欲。所以者何。已棄于惡道故。其刹衆弟子終無有貢高憍慢。不如此刹諸弟子于精舍行律。其刹弟子無有作是行者也。所以者何。舍利弗。用其人民善本具故。所說法悔過各得其所。其刹不說五逆之事。一切皆斷諸逆已。諸弟子不貪飲食。亦不貪衣缽。亦不貪衆欲。亦不貪著也。爲說善事。所以者何。用少欲知止足故。舍利弗。阿閦佛不複授諸弟子戒。如我于此授諸弟子戒。所以者何。其刹無有惡者。是諸弟子但以苦空非常非身以是爲戒。其刹亦無有受戒事。譬如是刹正士。于我法中剃除須發。少欲而受我戒。所以者何。其阿閦佛刹諸弟子。得自在聚會無有怨仇。舍利弗。阿閦佛刹諸弟子不共作行。便獨行道不樂共行但行諸善。其刹無有過精進者。亦不可見懈怠者。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佛刹出家諸弟子之德行
佛語舍利弗。阿閦如來。爲諸弟子說法時。弟子不左右顧視一心聽經。中有住聽經者。身不知罷極。中有坐聽經者。身亦不知罷極。意亦不念罷極也。阿閦如來于虛空中說法時。諸弟子悉聽之。是時得神足比丘。未得神足比丘。承佛威神。皆于虛空中行而聽法。是諸弟子于虛空中以叁品作行。何等叁。一者住。二者經。叁者坐。中有坐般泥洹波藍坐居而般泥洹者。諸弟子皆般泥洹時地即爲大動。般泥洹已諸天人民共供養之。中有阿羅漢。身中自出火還燒身而般泥洹。中有阿羅漢般泥洹時。自以功德行如疾風中有。譬如五色雲氣于空中行便不複知處。中有弟子自以功德便沒去不複知處。般泥洹如是。中有般泥洹時。于虛空身中放水其水不墮地便滅不現。其刹如是清淨。令身滅不現。其刹如是清淨。令身滅不現而般泥洹。諸弟子般泥洹如是也。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昔行菩薩道時所願而有持成無上正真道。諸弟子以是叁品般泥洹。複次舍利弗。阿閦如來佛刹諸弟子。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少有不具足四解之事者。多有得四解事具足者。諸弟子少有不得四神足安隱行者。多有得四禅足安隱行者。舍利弗。是爲阿閦如來佛刹諸弟子所成德行。賢者舍利弗白佛言。阿閦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佛刹。諸弟子所行。皆無極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阿閦佛國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