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國經》下 ▪第2页
後漢月支國叁藏支婁迦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說阿閦佛昔者行菩薩道時德號。複說佛刹之善快。亦複說諸弟子及諸菩薩所學成願。佛當複說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有何感應。天中天。于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告舍利弗言。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是日一切叁千大千世界諸郡國。變化作化人而說法。所可說者。如前所說法。時人民複行阿羅漢道不複上下。便令住阿羅漢道。阿閦佛般泥洹時。有菩薩摩诃薩。名衆香手。當授是衆香手菩薩決。號曰羞洹那洹波頭摩(漢言金色蓮華)
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複次舍利弗。其金色蓮華佛之刹所有善快。亦當如阿閦佛刹之善快所有安谛。金色蓮華佛所有衆弟子。亦當如阿閦佛。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當大動搖皆悉遍叁千大千世界。聲上聞阿漸貨羅天。乃複至聞阿迦尼吒天。阿閦佛般泥洹時當有是瑞應
複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諸好藥樹木。皆曲向阿閦佛般泥洹所作禮。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諸天及人民持華香雜香搗香。供養散其身上。供養已。其諸天人民華香雜香搗香及余寶。上至虛空四十裏成圓華蓋。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叁千大千世界。諸天龍鬼神揵陀羅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皆向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是人民及諸天以佛威神所致。悉見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諸天及人民晝夜常愁憂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爲己亡人民娛樂。不複得樂所欲。意愁憂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亡失人民安隱。意愁憂言。亡天下眼。佛語舍利弗。若有菩薩摩诃薩于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其人皆爲以受決。從一方複至一方。共等輩遊行。若幹百千等輩共遊行。菩薩摩诃薩當見若幹百千如來。當見無數佛。當見無數薩芸若。若有菩薩摩诃薩于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終亡。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其人亦與衆等俱遊行。以佛威神所致薩芸若故。爲阿惟越致。菩薩摩诃薩聞是阿閦佛德號法經。皆爲離魔羅網。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至法行在者。諸菩薩摩诃薩生阿閦佛刹者。亦當與等輩遊行。求索阿閦佛昔時願。然後當生阿閦佛刹。菩薩摩诃薩。便當諷誦八百門。諷誦已。皆當諷誦諸法。便有上微妙阿閦佛刹。諸菩薩摩诃薩。得念行住八百門。我當生阿閦佛刹。亦當諷誦八百門。諷誦已。皆當複諷誦諸法見上妙句。如是谛受之。菩薩摩诃薩。阿閦佛現在及般泥洹時。說法等無異。佛刹等如來所示現。從阿惟越致。至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複次舍利弗。阿閦佛身中自出火。還燒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複還複。訖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樹名坻彌羅。若發段段斷已不複見。自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身破碎不複見。還自然生。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身骨坐處見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複見。自然還其處。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複見。還自然。時一切叁千大千世界人民。皆供養其身。以七寶作塔。其叁千大千世界。當以七寶塔及葉金色蓮華而莊嚴。複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諸菩薩摩诃薩當作禮。有瑞應乃如是。自然諸寶于其處在前住。其有菩薩摩诃薩。往生阿閦佛刹者。甫當生者。當見佛意無亂。命過時一切諸天人當供養其身。諸天及人民。願發起是供養其身。菩薩摩诃薩自以功德。稍于虛空疾行。都不複知其處。譬如舍利弗。持草木著火中熏煙而行。其煙上于虛空中。亦于虛空中而行。亦于虛空中都滅。不知所至處。其佛刹諸菩薩摩诃薩法身如是。複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菩薩摩诃薩。壽命盡臨壽終時。見余菩薩摩诃薩。他方世界坐佛樹下時。是諸菩薩摩诃薩臨壽終時瑞應。複見余菩薩入母腹中。時亦複見余菩薩摩诃薩從母右脅生出。時行七步。時見在婇女中相娛樂。時見余菩薩摩诃薩出家學道。時見余菩薩坐佛樹下降伏魔得薩芸若慧。時見他方世界諸佛天中天轉法輪。時佛言舍利弗。阿閦佛刹菩薩臨壽終時。以是比有自然瑞應。複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時。佛所說法。當住至若幹百千劫。賢者舍利弗問佛言。天中天。以何等數佛所說法。住至百千劫。佛告舍利弗言。二十小劫爲一劫。是爲數佛所說法住百千劫。複次舍利弗。其法滅盡時。一切叁千大千世界。當大照明。其地當大動。其法不是憋魔及魔天之所滅。亦不是天中天弟子所滅。諸比丘稍樂寂往還是。稍寂共往還已。俱行不複大聽聞法。不聽聞已。亦不大承用。複不得大精進。法師比丘。于法教亦寂說法少。以是故法稍滅盡。稍稍不見。爾時賢者舍利弗問佛言。雲何天中天。菩薩摩诃薩用何等德行故。得生阿閦佛刹。佛告舍利弗。是菩薩摩诃薩。當學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行。當發如是意願。令我生阿閦佛刹。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複次舍利弗。菩薩行布施度無極。積累德本。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薩行誡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薩行忍辱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薩行精進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菩薩行一心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薩行智慧度無極。持願無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邊。菩薩摩诃薩用是故得生彼佛刹
複次舍利弗。诃閦佛光明。皆炎照叁千大千世界。我當願見是。見已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複自炎照其佛刹。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我當見阿閦佛刹。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見已。我亦當作如是行。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時。使有無央數諸弟子。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阿閦佛刹。有若幹百菩薩。若幹千菩薩若幹百千菩薩。我當見是諸尊菩薩。寂寞觀行。我當學之。當于處處曉了知之。我當與同學等無差特。當與是一等類俱在一處。欲具大慈大悲用佛故沙門義故。無辟支佛義。無有弟子之行。無有弟子意。無有緣一覺意。谛住于空。無有惡道法。于諸佛名等。諸如來名等。薩芸若名等。于諸法名等。于衆僧名等。常念諸名等。如諸菩薩摩诃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名得生阿閦佛刹。何況合會諸度無極善本。持願阿閦佛刹。合會衆善本已。便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何況合會諸度無極衆善本。便得生阿閦佛刹。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
複次舍利弗。菩薩摩诃薩欲生阿閦佛刹者。當念東方不可計諸佛天中天。善法品等因緣。諸佛天中天所可說法。念其無有等者。令我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當複說法如是。如諸佛天中天。念其衆弟子因緣等。我何時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亦當有無央數不可計諸弟子衆。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當念叁事。當曉了念是叁大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念是叁大事合會德本。爲一切衆生作迹念持願。作無上正真道。用一切衆生故願叁事。善男子善女人。菩薩摩诃薩。願無上正真道。不可限一切衆生。若有人來。以器欲限取虛空。來已謂言。善男子持善本。與我共分之。佛言舍利弗。若使善本有色者。一切衆生。便可以器滿限取虛空。不可竟是善本以器取。如是舍利弗。願善本于無上正真道。是亦不可以器取。如是謂爲薩芸若善本。若有念叁事善本。便轉得叁寶。若有菩薩摩诃薩念是叁事善本願。皆見善法。菩薩行叁事善本願。降伏衆魔及官屬。所向欲念生何佛刹。即得生其佛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亦如是。四維亦如是。若有菩薩摩诃薩。念是叁事善本積累。以持作勸助。勸助已持願向阿閦佛刹。其人即得生其佛刹
佛告舍利弗。若幹百佛刹。若幹千佛刹。若幹百千佛刹。如是佛刹之善快。諸佛刹之善快空耳。阿閦佛刹亦如是。我當見其佛刹之善快。見是以我亦當取。如是比佛刹之善快。當勸助若幹百菩薩。若幹千菩薩。若幹百千菩薩爲現正。令歡喜踴躍上及阿閦世尊等。菩薩摩诃薩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若有菩薩摩诃薩。專發是意向阿閦佛。若使不行者如是爲欺。專發是意便得生阿閦佛刹。譬如有城中無市無有園浴池及萬物。亦無有象馬。亦無有往來中者。雲何舍利弗。其城甯有疆王在其中止不。是城德爲最下。如是爲快不。強王在大城。其城有善德萬物。如是城爲最上也。如是舍利弗。于是我叁千大千世界佛刹力之善快。如我佛刹爲下耳。是不爲上好也。是間我佛刹所有之善快。如是舍利弗。若菩薩欲淨其佛刹之善快者。欲取者。當如是清淨取之。如阿閦佛昔行菩薩道時。所取清淨佛刹之善快。複次舍利弗。于是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令人民在須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複教令在辟支佛道。我所教授諸弟子。及余弟子皆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刹諸弟子衆邊。百倍千倍萬倍億百千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有異。我諸弟子。及彌勒佛所有諸弟子。及複余弟子皆複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刹諸弟子衆邊。是亦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不與等。所以者何。阿閦佛一一說法時。人民得道者不可複計。佛言舍利弗。置我諸弟子。複置彌勒佛諸弟子。于陂陀劫中。諸佛天中天所有諸弟子。及余得道弟子。複共合會。當令在阿閦佛刹諸弟子衆邊。百倍千倍萬倍億萬倍巨億萬倍不與等。但說解脫者無異人
爾時賢者舍利弗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說。如我所知。當觀其佛刹爲阿羅漢刹不爲凡夫之刹也。所以者何。彼阿羅漢甚衆多。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刹阿羅漢生死已盡者甚衆多。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宿不可計亦不可知多少。阿閦佛一一說法時。得阿羅漢者不可計。如是舍利弗。一一聚會時。不可計無央數人得诃羅漢道。叁千大千世界中星宿可知數。阿閦佛刹是諸天人民。以天眼見光明。用積累德本。阿閦佛刹叁千大千世界。是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晝夜往至阿閦佛所。若有聞是德號法經。聞已即受持諷誦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爲皆已聞見阿閦佛昔求菩薩道時。所以…
《阿閦佛國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