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十六
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诏譯
如來不思議品第四之余
複次舍利子。如來于過去世中。以無著無礙智見。隨轉所轉。雲何舍利子。謂過去世諸佛刹中。若成若壞彼一切事。如來以算數方便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藥草樹林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衆生衆類衆生施設。而悉能知。又佛刹中所有一切衆生。種種性行種種色相周遍廣大。而悉能知。又佛刹中諸佛出世作諸化事。乃至一一廣爲衆生宣說正法。或有衆生以聲聞法得化度者。或有衆生以緣覺法得化度者。或有衆生以大乘法得化度者。乃至佛刹廣大。諸苾刍衆廣大。壽量廣大。正法住世廣大。久近衆生飲食受用等事。乃至衆生出息入息。如是所有一切衆生。過去世中一切諸相。若生若滅諸趣受生。種種根性種種意樂。佛悉能知。如來以無著心。任持了知彼一切法。諸心無邊諸心所起。如來以算數方便皆悉能知。如來以現量智。如實觀察過去世中諸衆生心。如是如來最上勝智。曾無間斷。爲諸衆生如應說法。舍利子。此是如來第十六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如來于未來世中。以無著無礙智見。隨轉所轉。雲何謂未來世中諸佛如來當出于世。佛悉能知。乃至未來劫火洞然。大水漂溺。猛風吹鼓。或複諸佛刹土安然不動。至于諸佛刹中一切地界。碎若微塵及彼一切藥草樹林。至于一切星宿相狀。至于周遍諸佛刹中。諸佛出世。緣覺出世。聲聞出世。菩薩成證。至于衆生出息入息飲食受用等事。若行若住。乃至一切衆生周遍廣大。一一衆生各趣解脫。或聲聞乘或緣覺乘。或複大乘得解脫者。而彼一切如來悉知。又複諸佛刹中周遍一切。一一衆生諸所生處。及心心所諸所生起。而彼一切如來悉知。雖如是知。亦非如來未來世中于諸衆生有所任持。但于未來世中如應觀察。爲諸衆生宣說正法。舍利子。此是如來第十七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如來于現在世中。以無著無礙智見隨轉所轉。雲何所謂現在十方一切諸佛刹土。如來以叁種算數方便而悉能知。所有現在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緣覺一切聲聞。如來悉知。至于現在一切星宿相狀亦複遍知。及彼現在一切藥草樹林亦悉了知。至于十方一切地界。碎若微塵。以算數方便而悉能知。又複十方一切水界。如毛端量水滴上湧。又複十方一切火界迅速起滅。又複十方一切風界百種相狀周遍吹擊。以算數方便而悉能知。又複十方一切空界。假使聚如毛端之量。以算數方便亦悉能知。又複現在叁種衆生界而悉能知。又複現在所有一切地獄衆生界趣。彼所生因及所起因而悉能知。又複現在所有一切畜生界趣。彼所生因及所起因而悉能知。又複現在所有一切餓鬼界趣。彼所生因及所起因而悉能知。又複現在一切人趣。彼所生因及所滅因而悉能知。又複現在諸天界趣。彼所生因及所滅因而悉能知。又複現在一切衆生。及衆生心所應任持。若有煩惱若離煩惱而悉能知。又複現在一切衆生隨其根性。所應化度不應化度如來悉知。然佛如來亦無二種隨流識轉。如來以其入無二理最上法門。爲諸衆生說。舍利子。此是如來第十八不共佛法
複次舍利子。如是十八不共佛法。如來以具足故。周遍十方一切世界。于大衆中光明顯照。圓具一切威光名稱最上吉祥希有之法
又舍利子。如來十八不共佛法。猶若虛空無有邊際。若能知其虛空邊際。即知如來不共佛法所有邊際。是故諸菩薩摩诃薩。得聞如來如是十八不共佛法。聞已淨信超越分別。離諸疑惑。後複生起身喜心喜。發希有想。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調伏聖者無過失 身語意業悉無動
如應說法利衆生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心無高亦無下 一切違順皆止息
修無诤行解脫心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調伏尊無失念 解脫行法悉了知
四無礙解已圓明 此是勝尊不共法
如來行住及坐臥 一切皆住等引心
無衆生想無亂心 此是勝尊不共法
善逝已無種種想 諸佛刹土及衆生
起平等行大名稱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心無不決擇舍 決定正道善觀察
分別離分別都無 此是勝尊不共法
能仁不減善法欲 悲方便門常所行
調伏無量諸群生 此是勝尊不共法
精進曾無少減缺 調伏諸見廣無邊
善調身語意亦然 此是勝尊不共法
如來不減于正念 覺了菩提詣道場
于法覺了無覺心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無分別離分別 平等安住等持心
諸法決定無所依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慧刹那悉決了 諸衆生行而悉知
隨其意樂闡法門 此是勝尊不共法
隨聲悟解曰聲聞 想緣生法名緣覺
離著無垢等虛空 此大舍心不思議
宿昔安住無覺心 自性解脫心任持
彼解脫法隨應宣 此是勝尊不共法
現威儀道衆所瞻 直身端視入城邑
相好莊嚴衆威光 衆生睹者皆調伏
衆生睹佛真實光 多俱胝衆獲妙樂
蒙光照觸調伏生 此是勝尊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說法 隨衆生意悉能聞
如聲對響理相應 此是勝尊不共法
善逝心業本無有 智所作業悉不忘
聖智隨入衆生心 此是勝尊不共法
禅定等持善相應 一切戲論無所行
平等行法等虛空 此是勝尊不共法
如來悉知過去世 轉一切法無障礙
解脫智了諸趣中 此是勝尊不共法
所有世間未來法 當有所得或無得
衆生刹土及如來 佛悉了知無懈倦
佛心曾無諸散亂 未來世中隨觀察
衆生及法知亦然 此是勝尊不共法
現在世中諸所轉 如來悉知無所著
佛調禦者等虛空 此是勝尊不共法
如來所有不共法 而十八種不思議
如實開明若虛空 菩薩應當生淨信
舍利子。如來以具足如是十八不共佛法故。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了知勝處。于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余諸沙門婆羅門天人魔梵悉不能轉。無與如來同其法者
舍利子。諸住信菩薩得聞如來如是不思議法。聞已當生清淨信樂。超越分別離諸疑惑。後複生起身喜心喜。發希有想
慈悲喜舍品第五之一
複次舍利子。彼住信菩薩。諸佛世尊審知其器堪可任持菩薩藏正法之器。是諸佛法器。如是知已即詣其所。隨應爲說菩提道法
舍利子。以是緣故。當知住信菩薩是大法器
舍利子。我念過去世阿僧祇劫前。複過無量不思議阿僧祇劫數。爾時有佛出現世間。其名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于其世間天人阿修羅沙門婆羅門等諸大衆中。以自通力圓證聖果。爲諸大衆宣說正法。初善中善後善。文義深遠純一無雜。圓滿清白梵行之相。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諸衆會中有七十二那庾多聲聞大衆。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複煩惱。心得自在到于彼岸。彼時有國名最勝幢。有大國王名最勝壽。正法治化。國土廣大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其王有子名精進行。色相端嚴人所樂觀。宿種善根。已曾親近過去百千那庾多俱胝諸佛如來。恭敬供養
是時太子與自官屬。止一殊妙大園苑中。爾時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知其精進行太子是佛法器。堪可任持菩薩藏正法之器。如是知已即詣園苑。到已爾時處于空中。爲精進行太子說菩提道法。彼佛告言。太子此中何名爲菩提道。謂于一切衆生起慈波羅蜜多。隨轉攝法。此即名爲菩提道
複何名爲一切衆生慈波羅蜜多。太子所謂菩薩于衆生界。行廣大慈。彼衆生界如虛空界。譬如虛空寥廓廣大。菩薩慈心亦複如是。于衆生界及衆生聚中。無不廣大慈心周遍。太子當知。如衆生界無有限量。菩薩慈觀亦複無量。又如虛空無邊際故。而衆生界亦無邊際。以其衆生無邊際故。慈心亦複無其邊際。太子當知。彼衆生界其數廣多。非同地界水火風界。今說譬喻以明斯義。顯衆生界廣多無量。太子。譬如東方殑伽沙數等諸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周遍十方殑伽沙數等諸世界。而彼一切同一大海。大水充滿同一源流。以彼如是十方一切殑伽沙等諸世界中諸衆生聚。破爲百分。乃至如彼一毛端量舉一水滴。次複如前以其殑伽沙等衆生數量。爲半百分。乃至如彼一毛端量舉一水滴。次複如前以其殑伽沙等衆生數量。複破半百。乃至如彼一毛端量。太子。如前所說彼大水蘊。以其算數方便。不能比等衆生界數無量無邊。而衆生界無量無邊故。菩薩慈心亦複如是。太子。于汝意雲何。所有菩薩慈觀善根汝可知其量不。太子白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言太子。菩薩摩诃薩慈觀善根無量無邊亦複如是
複次太子。菩薩慈心能自隨護。作他利益。以慈心故于他無嗔亦無懈倦。離諸忿恚息諸過失。不見違順。表示清淨滅諸垢穢。于身語心常生妙樂。蠲除雜染息諸怖畏。善護恚惡起清淨意。滅諸鬥戰不執刀杖。向解脫門離諸損害。所有一切谄曲心意。雜亂詞句虛假語言。皆悉遠離。順善財利資養身命。帝釋梵王常所恭敬。威德莊嚴智者稱贊。護諸愚者。護持梵行不著欲界。解脫道等一切出生。而善攝受。非所愛樂諸有福行。亦不積集一切勝上諸有福行。而常增長。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以爲莊嚴。一切下劣殘缺諸根。亦悉遣除。順向善趣涅盤正道。一切惡趣刹那止息。一切法愛而自喜樂。諸欲受用大富王位。增上適悅悉無愛著。于諸衆生起平等心。而行布施離諸異想。一切戒學順向修習。諸毀戒者善爲作護。現忍辱力遠離惡魔憍慢等事。發勤精進出離正行。于禅定解脫等持等至。根本煩惱以決定心而求出離。勝慧淨因。出生一切慈聞總持。自分他分悉無違害。息除一切魔煩惱分。行住坐臥增長一切妙樂和合。除蕩一切不善自性及諸作意。慚愧妙香而常塗飾。消滅一切惡趣障難及煩惱等。常起慈心救護世間。以大慈心棄舍己樂。隨與他樂
複次太子。諸聲聞人所起慈心但唯自利。菩薩慈心。而常利益一切衆生。又複當知。初發心菩薩行衆生緣慈。修行位菩薩行法緣慈。得忍菩薩行無緣慈。太子。如是所說皆是菩薩摩诃薩行大慈心。若諸菩薩住慈心者。即能爲諸衆生行廣大慈
佛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