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

「阿含部」經文26卷01頁碼:P0421
東晉 瞿昙僧伽提婆譯

  《中阿含經》四十二 ▪第2页

  東晉罽賓叁藏瞿昙僧伽提婆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我自首。如愚如癡。如不定。如不善解。不識良田。不能自知。所以者何。以我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君也。唯願世尊聽我悔過。我悔過已。後不更作

   世尊告曰。比丘。汝實愚癡。汝實不定。汝不善解。謂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爲君也。比丘。若汝能自悔過。見已發露。護不更作者。比丘。如是則于聖法.律中益而不損。謂能自悔過。見已發露。護不更作

   佛說如是。尊者弗迦邏娑利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分別六界經第一竟(叁千一百叁十一字)

   (一六叁)

   中阿含根本分別品分別六處經第二(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爲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六處經。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唯當受教

   佛言。汝等六處當知內也。六更樂處當知內。十八意行當知內。叁十六刀當知內。于中斷彼成就是。無量說法當知內。叁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無上調禦士者。調禦士趣一切方。是謂分別六處經事

   六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謂眼處。耳.鼻.舌.身.意處。六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六更樂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謂眼更樂爲見色。耳更樂爲聞聲。鼻更樂爲嗅香。舌更樂爲嘗味。身更樂爲覺觸。意更樂爲知法。六更樂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十八意行當知內者。此何因說。比丘者。眼見色已。分別色喜住。分別色憂住。分別色舍住。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分別法喜住。分別法憂住。分別法舍住。是謂分別六喜.分別六憂.分別六舍。總說十八意行。十八意行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叁十六刀當知內者。此何因說。有六喜依著。有六喜依無欲。有六憂依著。有六憂依無欲。有六舍依著。有六舍依無欲。雲何六喜依著。雲何六喜依無欲。眼見色已生喜。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

   雲何喜依著。眼知色可喜.意念.愛色.欲相應樂。未得者欲得。已得者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著。雲何喜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喜。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雲何喜依著。意知法可喜.意念.愛法.欲相應樂。未得者欲得。已得者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著。雲何喜依無欲。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生喜。如是喜。是謂喜依無欲

   雲何六憂依著。雲何六憂依無欲。眼見色已生憂。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雲何憂依著。眼知色可喜.意念.愛色.欲相應樂。未得者不得。已得者過去.散壞.滅.變易。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著。雲何憂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作是念。我何時彼處成就遊。謂處諸聖人成就遊。是爲上具觸願恐怖。知苦憂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憂。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

   雲何憂依著。意知法可喜.意念.愛法.欲相應樂。未得者不得。已得者過去.散壞.滅.變易。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著。雲何憂依無欲。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作是念。我何時彼處成就遊。謂處諸聖人成就遊。是爲上具觸願恐怖。知苦憂生憂。如是憂。是謂憂依無欲。雲何六舍依著。雲何六舍依無欲。眼見色已生舍。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

   雲何舍依著。眼知色生舍。彼平等.不多聞.無智慧.愚.癡.凡夫。爲色有舍。不離色。是謂舍依著。雲何舍依無欲。知色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色無常.苦.滅法。憶已舍住。若有至意修習舍。是謂舍依無欲。如是耳.鼻.舌.身。意知法已生舍。當知二種。或依著。或依無欲

   雲何舍依著。意知法生舍。平等.不多聞.無智慧.愚.癡.凡夫。爲法有舍。不離法。是謂舍依著。雲何舍依無欲。意知法無常.變易。盡.無欲.滅.息。前及今一切法無常.苦.滅法。憶已舍住。若有至意修習舍。是謂舍依無欲。是爲六喜依著.六喜依無欲.六憂依著.六憂依無欲.六舍依著.六舍依無欲。總說叁十六刀。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于中斷彼成就是者。此何因說。謂此六喜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喜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憂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憂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舍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舍依著。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憂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喜依無欲。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謂此六舍依無欲。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六憂依無欲。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

   有舍無量更樂。若幹更樂。有舍一更樂。不若幹更樂。雲何有舍無量更樂。若幹更樂。若舍爲色.爲聲.爲香.爲味.爲觸。此舍無量更樂。若幹更樂。雲何舍一更樂。不若幹更樂。謂舍或依無量空處。或依無量識處。或依無所有處。或依非有想非無想處。此舍一更樂。不若幹更樂。謂此舍有一更樂。不若幹更樂。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舍有無量更樂。若幹更樂。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取無量.依無量.住無量。謂此舍有一更樂。不若幹更樂。取是.依是.住是也。謂此舍有無量更樂。若幹更樂。滅彼.除彼.吐彼。如是斷彼也。于中斷彼成就是者。因此故說

   無量說法當知內者。此何因說。如來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爲彼說法滿百年。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不複更問于如來法。所以者何。如來說法無有極不可盡法。文句法句觀義。乃至四弟子命終。猶如四種善射之人。挽強俱發。善學善知。而有方便。速徹過去。如是。世尊有四弟子。有增上行.有增上意.有增上念.有增上慧。有辯才成就第一辯才。壽活百歲。如來爲彼說法滿百年。除飲食時.大小便時.睡眠息時及聚會時。彼如來所說法。文句法句觀義。以慧而速觀義。不複更問于如來法。所以者何。如來無極不可盡。無量說法當知內者。因此故說

   叁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者。此何因說。若如來爲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爲饒益。是爲快樂。是爲饒益樂。若彼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順行。不立于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違世尊教。不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爲憂戚也。但世尊舍無所爲。常念常智。是謂第一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也

   複次。如來爲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爲饒益。是爲快樂。是爲饒益樂。若彼弟子恭敬順行而立于智。其心歸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違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爲歡喜也。但世尊舍無所爲。常念常智。是謂第二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也

   複次。如來爲弟子說法。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發慈悲心。是爲饒益。是爲快樂。是爲饒益樂。或有弟子而不恭敬。亦不順行。不立于智。其心不趣向法.次法。不受正法。違世尊教。不能得定者。或有弟子恭敬順行而立于智。其心歸趣向法.次法。受持正法。不違世尊教。能得定者。世尊不以此爲憂戚。亦不歡喜。但世尊舍無所爲。常念常智。是謂第叁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也。叁意止。謂聖人所習。聖人所習已。衆可教者。因此故說

   無上調禦士者。調禦士趣一切方者。此何因說。調禦士者。此說調禦士趣一方。或東方.或南方.或西方.或北方。調禦象者。調禦象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調禦馬者。調禦馬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調禦牛者。調禦牛趣一方。或東方。或南.西.北方也。無上調禦士者。調禦士趣一切方。于中方者色觀色。是謂第一方。內無色想。外觀色。是謂第二方。淨解脫身觸成就遊。是謂第叁方。度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念若幹想。無量空。是無量空處成就遊。是謂第四方。度一切無量空處。無量識。是無量識處成就遊。是謂第五方。度一切無量識處。無所有。是無所有處成就遊。是謂第六方。度一切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是非有想非無想處成就遊。是謂第七方。度一切非有想非無想處。想知滅盡身觸成就遊。慧觀漏盡斷智。是謂第八方。無上調禦士者。調禦士趣一切方者。因此故說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分別六處經第二竟(二千五百一十二字)

   (一六四)

   中阿含根本分別品分別觀法經第叁(第四分別誦)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當爲汝說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義有文。具足清淨。顯現梵行。謂分別觀法經。谛聽。谛聽。善思念之

   時。諸比丘白曰。世尊。唯當受教

   佛言。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出外灑散。心不住內。不受而恐怖。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不出外不灑散。心住內。不受不恐怖。如是不複生.老.病.死。是說苦邊。佛說如是已即從坐起。入室燕坐

   于是。諸比丘便作是念。諸賢當知世尊略說此義。不廣分別。即從坐起。入室燕坐。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出外灑散。心不住內。不受而恐怖。比丘。如是如是觀。如汝觀已。比丘。心不出外不灑散。心住內。不受不恐怖。如是不複生.老.病.死。是說苦邊

   彼複作是念。諸賢誰能廣分別世尊向所略說義。彼複作是念。尊者…

《中阿含經四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