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發覺淨心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27卷12頁碼:P0043
隋 阇那崛多譯

  《發覺淨心經》上 ▪第2页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叁藏阇那崛多隋言志德 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一心。我不說樂作世業者爲法不減少。我不說內心淨者當墮惡趣。我不說依智行者以爲雜行。我不說方便相應行者以爲谄曲。我不說不求名利者以爲妄語。我不說無戲論者以爲謗法。我不說喜護正法者爲愛身命。我不說恐怖行者爲發精進。彌勒。如是等種種諸過谄曲顛倒貪恣等。于未來世五百年後。菩薩乘輩住此惡行當須護之。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唯此六十菩薩。于未來世五百歲後有諸業障。爲當更有其余菩薩耶。佛言彌勒于五百歲後更有其余菩薩。當爲業障所纏。其中亦有能盡業障或增長者。複次彌勒。于彼時此五百菩薩衆中。當有二十菩薩。于未來世能少有業障微細業障。後五百歲。當生村落城邑險難國土大豪姓家。聰明多智巧解方便。心意調柔多有潤澤。利益弘廣端正可喜。巧妙辯才覆藏己德。住在頭陀功德之行。已于無數億劫阿僧祇。集聚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護持正法棄舍身命。在蘭若處遠離聚落。不求名利常樂精勤。入衆生行善能言論。通達世典少聞多解。于毗婆舍那悉能巧知。具得辯才善能分別。隨問能答與義相應。得無礙辯才。或複有得無盡陀羅尼者。爲四部衆演說法時。佛威神力故佛住持故。于如來所說修多羅。祇夜。受記。伽陀。憂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越多伽。阇多迦。毗佛略。阿浮陀達摩。優波提舍。能自辯說。彌勒。彼時二十巧方便菩薩。從阿阇梨和上等邊。受此法本無量百千修多羅句。皆悉誦持解說。以誦持此法本故。彼善男子。于諸辯才心無疑悔。攝受而住。複次彌勒。于彼時中複有無方便菩薩。若在家俗人若出家入。于彼持正法者教法行者。真實行者。彼諸法師邊所說法教。悉不受持欺诳調弄。汝等自造此法。所說法句非如來說。汝等隨自意集作此文飾。疊相系縛。我等于此法中不生敬重。不生信樂難遭之想。彌勒。于彼時中多有衆生。誹謗此法破壞此法不受此法。猶如伎兒調戲之法與彼同行。是諸比丘不依修多羅。不依毗尼演說法句。汝等莫生敬信希有之心。此非正法也。彌勒。彼等癡人。不知所有一切善言皆是如來所說。彼諸人等爲魔所持。當生誹謗彼諸法師所說之法。當作謗法業因緣。以作謗法業因緣故當墮惡道。是故彌勒。若欲護正法菩薩。當作方便覆藏己德。于種種有行衆生應須護持。勿令彼等生障礙想

  爾時彌勒菩薩摩诃薩白佛言。希有世尊婆伽婆。于彼時中菩薩乘人。無有智慧不求辯才。而于人法不能生信。乃于誰邊求生善根。當求陀羅尼以自護。若不如是。于彼持法諸法師邊。起于誹謗生于穢汙。世尊。譬如有人渴欲飲水。若至泉池若陂若井。未飲其水先擲糞穢置中。擲糞置已還欲飲水。聞水臭穢憎惡不飲。不說自汙因緣反說彼過。奇哉此水甚大臭穢。自過不曉而與彼水作其過咎。如是如是。世尊。彼癡人輩長夜求法欲察法行。先于人法求其過已。還從聞法憎惡法師及所說法。如彼癡人嫌惡泉池陂井泊等。持法比丘應如是知。若複有人能說是法。當知皆是佛威神力。如是世尊。于五百歲後有無智菩薩。而汙彼法及持法比丘已。還于其邊欲飲法味。彼不自覺己之過惡。當複調弄彼等法師。于衆人前說其過咎。起染汙已覓其過失。生厭想已便欲舍離

  爾時世尊贊歎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善說此言。若能不求他過失短者。當知己不離一切過惡。彌勒有四因緣一切辯才。諸佛所說應如是知。彌勒。複有四因緣當知四辯。即一切諸佛如來所說。毀呰一切諸佛而不許可。彌勒。何者四辯因緣。當知諸佛所說。彌勒。其辯者義具足非不義具足。法具足非不法具足。當盡煩惱不增煩惱。說涅槃功德示生死過惡。彌勒。是爲四辯。當知諸佛所說。彌勒。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與此四辯和合相應能辯說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于彼人邊當如佛想。作教師想而聽法義。何以故。彌勒。彼所有說者。當知皆是如來所說應如是見。彌勒。若有謗此四辯言非佛說。不生尊重恭敬之心。憎嫉人故彼即誹謗一切諸佛所說辯才。誹謗法已作滅法過業。作滅法行已墮于惡趣。是故彌勒。若有信心善男子等。欲得遠離滅法業障因緣者。不可以憎嫉人故而憎嫉于法。不可以不愛人故于彼法邊不生愛心。彌勒。何者辯說。爲諸佛毀呰而不許可。彌勒。或有辯說。無有利益。不依實法。增長煩惱。不盡煩惱。增長生死。不贊涅槃功德利益。彌勒。如此辯者。一切諸佛之所呵責。一切諸佛而不許可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辯說增長生死非佛辯才。雲何世尊說諸煩惱。爲諸菩薩而作利益。亦複贊說生死流轉。滿足菩提分法耶。世尊。如是辯者豈非如來說乎

  佛告彌勒言。于汝意雲何。此煩惱爲滿菩提分故。爲作利益諸菩薩故說者。複當說贊歎受生死流轉。然此事爲當合義。爲當不合義。爲當合法。爲當不合法。答言世尊。若有正言者言合義合法。若有此語者是名正言。佛言彌勒。以是義故。汝當知一切佛所說皆是佛辯。應如是見。若有所說言諸煩惱。滿足菩提分故。爲菩薩說當作利益。贊歎取生死流轉者。爲利益菩薩故。所以者何。彌勒。被煩惱菩薩應如是見。此菩薩不犯此煩惱罪。以于義自在。以于法亦得自在故。此是諸菩薩善巧方便。于彼處非是聲聞辟支佛地。彌勒。若有煩惱無有利益。不滿菩提分因緣。不爲善根門因。于中彼菩薩不應惜身命。亦不得隨彼煩惱。所以者何。彌勒。得智力菩薩別有攀緣者。見有煩惱別著有爲者。彌勒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若有菩薩。不欲造業障欲盡業障。不缺不損欲解脫者。彼于未來世叁摩耶時。應當信菩薩行。當須思惟。莫求他過。常求功德之事。求真正處。佛告言。如是如是。彌勒。其菩薩于後世時應當思惟。于菩薩行應知方便。所以者何。方便智行菩薩。善巧方便難可得知。彌勒。譬如須陀洹人。于凡夫行中現其須陀洹地。別于凡夫別患。彼欲過嗔癡諸凡夫等當墮惡道。還彼諸過惡諸聖聲聞不墮惡道。如彼證知故。彌勒。如是如是。智行菩薩汙染習迷未盡故彼別有地。初行菩薩別有地。所以者何。其心不住于諸使。而諸凡夫染著諸使。愚癡因緣不能巧知解脫之處。彌勒。智行菩薩雖有重罪。以智力故當盡如灰。亦不因彼墮于惡道。彌勒。譬如熾火將大木薪擲置其中。如是數數擲中。其火轉增熾盛不滅。如是如是。彌勒。智行菩薩智火熾盛時。將有爲煩惱擲智火中。如是智火熾盛而不能滅。以智力故。彌勒。以是汝應當知。智行諸菩薩其行難知。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初行菩薩未得智力者。舍家出家者。何等諸法當須舍離。何等諸法當須親近。若親近彼菩薩未生智力令生。已生者令增長不減。佛言彌勒。其初行菩薩舍家出家未得智力者。雖舍資財供養之事。應須觀利養名聞諸患。應疾須舍世間言話。須觀世間言話過患。應舍樂多說。應觀多說過患。應舍樂睡眠。應觀睡眠過患。應舍樂作諸業。應觀世間諸業過患。應舍樂戲。應觀樂戲過患。然彼舍利養名聞已。應須行少欲知足。應須親近少欲知足者。舍世言話已。應須親近樂獨行者。舍多言話已。應須觀真實義。舍睡眠已。初夜後夜長須驚覺。舍樂造業已。當須親近出世之法。舍戲樂已。應須修習樂無衆生慈。彌勒。初行菩薩舍家出家。未得智力者欲得智力。如是等諸法應須舍離。如是等諸法當須親近。彌勒。彼初行菩薩舍家出家。未到智力者。未舍利養名聞時。未親近少欲知足時。若未生智力能令生。若已生能令增長者無有是處。未離世間話。未親近獨行。不舍離樂睡眠。初夜後夜不近驚覺樂習作業。于此時中不能修習出世間法。不舍嬉戲。不親近無衆生慈想。未生智力令生。生者令增長無有是處。彌勒。是故若有菩薩欲生智力。彼菩薩應舍諸法當舍者。應須修習諸法當習近者。所以者何。彌勒。智從因生。無因智不可生。因不和合不可易得生。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當觀利養名聞過患。何者是利養名聞諸患。菩薩觀時。當樂知足而無有悔。佛告彌勒。菩薩于中當觀利養不令生欲。作如是觀。因利養故生欲損自己行。心生嗔恨諸患。應當觀利養生癡愚生我慢故。當觀利養生妒嫉故。當觀利養生妖幻成就愛味故。當觀利養生谄曲故。當觀利養離四聖種故。當觀利養無所羞愧。一切諸佛不許可故。當觀利養生于我慢貢高。尊者邊不生愛敬。一切人所不記錄故。當觀利養是助衆魔。一向放逸根本故。當觀利養摧折諸善根。猶如雨雹故。當觀利養多諸雜穢故。當觀利養失知識朋友家故。當觀利養能生愛憎及憂惱故。當觀利養亂正念處多汙染故。當觀利養令白法羸弱缺正勤故。當觀利養最有障礙不得諸神通故。當觀利養欺誷。各說不善事故。當觀利養多有分別思量造業故。當觀利養遠離諸樂。失禅定叁摩跋提故。當觀利養猶如淫女。智慧寂靖遠離故。當觀利養墮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如提婆達多優陀羅迦聞行故。彌勒。菩薩應當如是觀察利養。觀察利養已。如是觀時。意樂少欲能無有悔。所以者何。彌勒。少欲菩薩無有如是等諸過患。當爲諸佛法器。不隨出家及在家之所欺慢。能無恐畏得清淨信。一切惡道皆無恐怖不被降伏。遠離一切愛味。離諸魔境當得解脫。一切諸佛所歎。天人所愛念。不染著諸禅定親近故。當生歡喜離于谄曲。當不放逸觀五欲諸患。如出言不異住于諸聖種性梵行者常觀。彌勒。智者菩薩觀如是諸功德。當應須遠離利養名聞。正心住于知足。應當滅一切貪欲。作是語已。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雲何觀于世間言說過患。何者是世間言說諸患。然菩薩觀已樂獨行然無有悔。佛答言彌勒。世間言說有二十種諸患。應當須觀。菩薩觀時樂獨行。何者二十。不護身行。不護口行。不護意行。當有雜欲行。多有嗔恚。多有愚癡。彼于世間多有言說。于出世間減損言說。親近不敬法。遠離正法。魔得其便。當行放逸。令向放逸。多有分別。觀減于多聞。當不得奢摩他毗婆舍那。當速成非梵行。于信佛中減。于信法僧減。彌勒。此等二十諸患世間言說。若菩薩觀如是等已。樂獨行而不疲倦。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舍戒遠離于寂靜  若有喜樂世間話

  彼雜染著向破戒  複有如是諸過患

  調戲多笑及分別  彼有如是世間話

  當有雜行無攝撿  若作世間親近話

  愚癡世間樂智法  無智損減上談話

  增長放逸饒分別  若作世間親近話

  此亦不增于多聞  不合言說彼生樂

  恒常減損諸禅定  獨坐世間心思惟

  世間思惟何有定  不得寂定無正觀

  是故彼無勝梵行  若作親近世間話

  彼于佛邊無敬心  亦于聖僧不崇仰

  舍彼最上最勝法  若當親近世間話

  我昔舍身數千分  爲求無上菩提緣

  不曾厭離聞正法  彼等當舍不勤劬

  不樂男女及婦妾  我昔舍位及資財

  爲于一偈四句故  智者何故不聞法

  一切一切處當舍  亦不和合染語言

  彼于勝法無娛樂  難得百劫成就者

  欲當解脫修功德  莫問世間所作者

  不爲自利無涅槃  若有所問爲衣食

  以此爲勝可稱贊  若見比丘言善來

  爲汝設座汝來坐  各各當話于法事

  善得難得人身已  汝頗增長白法不

  讀誦及諸禅定中  比丘應作如是問

  如來涅槃去已後  當有法教破壞毀

  有諸比丘無威儀  愛樂衆中舍蘭若

  利養錢財衣服等  晝夜恒常共論說

  睡眠不動于夢中  見于耕犁及苗稼

  此等凡夫知失已  向于惡道叁趣生

  當生歡喜踴躍已  應住樹林如犀牛

  住于蘭若求樂故  于時勿見他過失

  我是最勝衆第一  應當莫生如是心

  此是憍慢放逸本  如是比丘莫輕賤

  次第于此法教中  不可一時即解脫

  雖見比丘破禁戒  但信諸佛法及僧

  于彼莫求他過患  此爲彼作解脫因

  難攝諸欲及嗔恚  于中自在莫放逸

  諸法熏修未得時  莫以破戒棄舍彼

  若息勤心不精進  此最名爲不進者

  修勤不見他過失  思惟正道脫苦故

  是故比丘欲求德  應須當舍非法語

  勤劬歡喜踴躍已  猶如犀牛住空閑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發覺淨心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