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41卷12頁碼:P0115
元魏 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譯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上 ▪第2页

  元魏叁藏毗目智仙共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忍受無嗔恨

  隨問皆能答  巧說忍善力

  修行于空法  善思量淨施

  功德畢竟持  故我問清淨

  貪嗔癡磨滅  見衆生苦惱

  貪嗔癡所覆  我想而自纏

  悲心愍此故  百劫行到道

  示導諸有者  是故我歸依

  以智慧增長  彼得行善行

  常爲諸衆生  說空法令樂

  無屈行善因  成善逝世尊

  世尊禅清淨  願斷我疑網

  修行施戒忍  精進悉已備

  禅慧皆具足  常樂修慈心

  無等等功德  如海不思議

  如海水之深  是故我歸依

  世尊于往昔  一鳥來歸依

  自割淨身肉  脔脔秤稱之

  舉身上秤槃  乃與鳥平等

  世尊大慈光  願斷我疑網

  太山可動轉  虛空可令有

  諸天功德舍  亦可墮此地

  海水可枯竭  修羅宮可墮

  日月可墜落  世尊語叵異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以偈贊歎請如來已。白言世尊。以何因緣。有大光明遍照世界。如是妙色。昔所未有今見此瑞。佛告尊者大迦葉言。止止迦葉。汝今雲何作如是說。莫如是問。如此之事。非是一切聲聞緣覺所能測量。一切天人所迷沒處。唯是諸佛如來所知。尊者大迦葉白佛言。世尊。如來若說多所利益多人安樂。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迦葉言。汝今谛聽善思念之。我爲汝說。大迦葉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佛言迦葉。文殊師利童子。今入普光離垢莊嚴叁昧。以叁昧力放此光明。遍照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普召十方不可計數阿僧祇耶。不可思議無量無邊。億那由他有頻婆羅百千菩薩。皆悉集此娑婆世界。彼諸菩薩今者皆悉頂禮我足。右繞叁匝上虛空中。去地不遠一多羅樹。坐蓮華座

  爾時尊者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彼諸菩薩威神之力。乃能如是雨華雨香雨末香等。百千音樂皆出妙聲。佛言。如是如是。迦葉。此諸菩薩威力如是。雨華雨香雨末香等。百千音樂皆出妙聲。大迦葉言不爾。世尊。何處有此菩薩可見。佛言迦葉。彼乃非是聲聞緣覺之所能見。何以故。迦葉。何處大悲菩薩境界。何處大慈。何處利益。何處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菩薩境界。非彼聲聞緣覺信行。迦葉當知。此諸菩薩一切皆入隱一切身菩薩叁昧。聲聞緣覺所不能見。唯如來見。如是迦葉。已住此地菩薩能見。住地菩薩尚不能見此善男子。唯依信行。何況聲聞緣覺能見。若能見者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菩薩修行成就幾法行何善根成何功德。而能得入隱一切身菩薩叁昧。佛言迦葉。諸菩薩摩诃薩。畢竟成就十種法故。則能得入隱一切身菩薩叁昧。何等爲十。一者信行堅固。二者爲滿大悲。心常不舍一切衆生。叁者舍一切物。四者受持佛法而不取著。五者不受聲聞緣覺智慧。六者一切所有皆悉能舍。乃至身命何況余物。七者行不可數有爲諸行。而心不取彼有爲行。八者不可數量施戒忍進禅慧滿足波羅蜜行。而不分別。九者起如是心。一切衆生我悉安置于佛法中令趣菩提。十者不取衆生不取菩提。迦葉當知諸菩薩摩诃薩。畢竟成就如是十法。則便得入隱一切身菩薩叁昧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快說此語。世尊。乃能作如是說。世尊。聲聞緣覺不曾一心發如是意。一切衆生我皆令其得阿羅漢。尚不起心置諸衆生羅漢法中。何況佛法。佛言。如是如是。迦葉。聲聞緣覺皆不能入隱一切身菩薩叁昧。此叁昧名尚不能知何況能得。雲何能入。若能入者無有是處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見彼諸菩薩。何以故。如法正士難可見故。佛言迦葉。汝覓文殊師利童子。則便得見。彼諸菩薩彼起叁昧汝乃見之。複次迦葉汝已獲得一切叁昧。攝入叁昧。覓彼菩薩摩诃薩等爲在何法專心修行。爾時長老摩诃迦葉。世尊既聽。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二萬諸叁昧門。入已複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知。非彼菩薩若來若去是故不知。或非住處。或何所依。或何所作。或何所說。一切不見。一切不知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白佛言。世尊。希有世尊。甚奇善逝。世尊。我入二萬諸叁昧門。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菩薩如是尚不可見。何況如來。菩薩未得一切智處。已得如是叁昧法門。菩薩摩诃薩未得一切智。猶尚如是。何況已得。世尊。其誰智慧。若善男子若善女人。若聞若見如此之事。而不發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何人聞見而不發心。如是世尊。隱一切身菩薩叁昧威神之力。尚不可測。何況複有其余叁昧。佛言。如是如是。迦葉。一切聲聞緣覺之人。尚非境界。況余衆生

  爾時長老舍利弗。作如是念。佛說我于聲聞弟子智慧人中最爲第一。若我覓彼菩薩摩诃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應能見知。爾時長老舍利弗。作是念已。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叁萬諸叁昧門。入已複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彼諸菩薩乃至少相

  爾時長老須菩提。作如是念。我應能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爾時長老須菩提。作是念已。以佛神力自神力故。即入四萬諸叁昧門。入已複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在于何法專心修行。而不能見。非彼菩薩若來若去。是故不知。或非住處。或在住處。或經行處。非是臥處。非是坐處。一切不見。一切不知。爾時長老須菩提。禮二足尊。而作是言。世尊。如來說我阿蘭若行最爲第一。如是寂靜叁昧法門。我已得之。如是世尊。此四天下四洲世界。我見明了如一鼓頭。第二世界。我見明了如二鼓頭。世尊。譬如有人生便捉杖如須彌山。我入叁昧彼執杖人即住我前。一劫打鼓不曾暫住。更不異作隨彼打鼓。如是我得爾許叁昧。唯我究竟阿蘭若行。若經一劫。彼鼓音聲不著耳識。何況能起如是叁昧。若彼鼓聲能起叁昧。無有是處。世尊。彼如是法具足寂靜我。如是法智慧具足。四萬叁昧入已複起。欲望得見彼諸菩薩乃至一人而不能見。亦複不能知其住處。如是世尊。菩薩摩诃薩知如是法。甯爲一一衆生利益。恒河沙劫生大地獄住地獄中。如是世尊。彼諸菩薩而不舍離彼如是法。不可思議甚深智慧。如是世尊。若我漏心未解脫者。于未來際常在生死。更不舍離如是大乘。爾時世尊。贊歎尊者須菩提言。善哉善哉。汝須菩提。以心信故作如是說。汝此受陰若不涅槃必得授記。汝之善根作恒河沙轉輪王已。然後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覺

  又須菩提。叁千大千世界衆生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如是須菩提。彼諸衆生皆得智慧。如須菩提。如舍利弗。諸大聲聞之所知見。皆共和合。乃至一劫若百千劫。覓彼菩薩望得見者。無力能見。何以故。非須菩提聲聞緣覺所知境界。彼諸菩薩摩诃薩行。一切聲聞緣覺不行。說此法時。會中八萬四千天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作是思惟。在他處住。無量菩薩億那由他百千之衆。我今普召令集此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既思惟已。即時如法現神通行。現神通已。化作八萬四千蓮華。億那由他百千眷屬大如車輪。金葉銀莖勝藏羅網。毗琉璃須。彼蓮華中有化菩薩。于華臺上結加趺坐。金色之身。具叁十二大人之相。具足功德。具足妙色。具足衆好。具足光明。時彼蓮華至四王天叁十叁天夜摩兜率。如是化樂他化自在。此化蓮華如是遍到一切處去若幹處處。召此叁千大千世界。百億須彌。四天王天。乃至遍召色究竟天。彼化蓮華遍至一切欲界天子。色界天子。若幹宮殿。出聲普召一切皆聞。彼菩薩身遍至叁千大千世界。說偈召曰

  慧日大世尊  時乃出世間

  佛如優昙華  如是甚難值

  雄猛釋師子  出現此世間

  依正法正說  盡一切苦惱

  雖久食天味  恣心五欲樂

  複隨惡行去  而于何處受

  若幹欲受食  而複更增長

  有爲行衆生  叁界悉無樂

  已得第一難  所謂佛出難

  愚癡著我慢  不知非盡苦

  汝等宜速去  見佛聞勝法

  莫于佛滅後  心悔何所及

  錯入魔王網  大怖畏之處

  長夜癡著樂  何時得解脫

  唯有聞正法  能生衆生福

  速到叁十二  大人相佛所

  佛能救衆生  余不可歸依

  佛是世間主  大慈不思議

  修行不可數  不可思議劫

  集無上智慧  成佛釋師子

  開示第一法  深寂難可見

  何處無衆生  非命非丈夫

  一切時常舍  永斷無有余

  除舍一切相  爲衆生說法

  何處開實際  世間無心行

  以彼空無相  亦無願不作

  無染無相貌  不生亦不出

  不來亦不去  演說法明了

  不生亦不盡  無少物可憶

  無相貌可見  無思憶念說

  無少衆生生  無少衆生死

  無涅槃衆生  何處衆生出

  說法如響聲  無響聲可取

  人尊解字相  如是而說法

  若何處不遍  不得風水火

  地不是分別  智慧眼所說

  色受想行識  如是等皆空

  雖說五陰法  無物可聚積

  眼耳鼻舌身  如意自相空

  雖複說彼空  而空不可得

  色聲香味觸  皆是意所樂

  虛妄起此法  無自根本空

  如是諸衆生  解佛所說法

  欲得脫苦處  應到醫師所

  彼化菩薩。周遍叁千大千世界。說此偈時。九十六億欲界諸天。色界天子。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十千天子是菩薩乘修行之人。一切皆得無生法忍。時彼菩薩所召天子。不可數量。阿僧祇耶百千之衆。一刹那頃。一羅婆頃。摩睺多頃可往世尊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往到佛所。頭面禮足右繞叁匝住在一面。以天華香。優缽羅華。缽頭摩華拘物頭華。芬陀利華。曼陀羅華。摩诃曼陀羅華。末香塗香。用散如來。大身諸天。上虛空中歌詠贊歎。彼時多有若幹天人。皆悉來至此四天下遍滿世界。無有空地。如擲扙處。所有地處皆悉遍滿。爾時大身勝妙天子。此四天下世界之中。雨華遍滿積過于膝

  爾時善住意天子。善寂天子。慚愧持天子。九十六億諸天子俱。樂行一切菩薩之道。皆共往詣文殊師利童子住處。既往到已。在于文殊師利童子住處寺外。右繞七匝。雨天曼陀羅華如雨而下。所雨之華遍覆虛空。高十由旬。成大華網臺。形如浮圖。有大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雨天曼陀羅華于文殊師利童子寺所。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法思惟。于此叁千大千世界。上虛空中華網遍覆。華網光明遍照叁千大千世界。皆悉大明。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從自寺出。隨心所樂。有妙寶座即坐其上

  爾時善住意天子頭面敬禮文殊師利童子足下。余諸天子一切悉禮文殊師利童子足已。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何等人能與我相隨。于世尊前問答論義。或說何等不思議句。難解句句。無處所句。不戲論句。無戲論句。不可說句。甚深句。實句無障礙句。不破壞句。空句無相句無願句。真如說句。實際句。法界句。無相似句。不取句。不舍句。佛句法句僧句。得智慧滿足句。叁界平等句。一切法無所得句。一切法不生說句。師子句。健句無句句。如是說已。當有何等堪受法器能聽受者。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思惟。善住意天子。已曾供養過去諸佛。辯才無礙。彼則堪能與我相隨于世尊前問答論議。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如是念已。語善住意天子言。善住意天子。汝得深忍無礙辯才。可世尊前與我相隨問答論議。于是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如是我說。若彼于我。不聽不讀。不受不持。不思不念。不取不舍。不覺不知。不聞我說。不爲他說。何以故。佛道無字無心。覺寤唯說名耳。如此名者不可修行。文殊師利。今此地處所說法語。此諸天子。于仁者邊作意欲聽。仁爲說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有念言我聽法者。我不爲說。欲得不取我不爲說。何以故。有我可取。可得言聽。如是取衆生取命取丈夫。如是取者可得言聽。若使天子有我慢心取我我所。若如是者彼說我聽。如是取著而說法者。有叁障礙。何者爲叁。一者得我。二者得衆生。叁者得法。天子當知。若非我慢非我我所。如是聽法有叁圓淨。心不分別無所悕望無所憶念。彼何者法是叁圓淨。謂不得我心不分別。無所悕望無所憶念。不得法器心不分別。無所悕望無所憶念。無所得法心不分別。無所悕望無所憶念。天子當知。若如是聽。彼平等聽非不平等

  時善住意天子贊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雲何名爲不退轉耶。惟願說之。文殊師利言。止止天子。汝莫分別。若使菩薩有退轉者。菩提正覺非得菩提。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何處退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貪欲退轉。嗔恚退轉愚癡退轉有愛退轉。無明退轉。乃至十二有支退轉。因退轉。見道退轉。名退轉。色退轉。欲界退轉。色界退轉。無色界退轉。聲聞行退轉。緣覺行退轉。分別退轉。取著退轉。體退轉。取體退轉。斷退轉。常退轉。取退轉。舍退轉。我想退轉。衆生想退轉。命想退轉。丈夫想退轉。意思退轉。障礙退轉。顛倒退轉。自身退轉。自身見退轉。自身根本六十二見退轉。五蓋退轉。五取陰退轉。一切內外入退轉。界退轉。佛想退轉。法想退轉。僧想退轉。我成佛我說法。我度衆生我破魔王。我得智慧有彼想退轉。不分別十力。不分別十八不共佛法。不分別根無畏。不分別想。不分別佛世界莊嚴。不分別聲聞功德。一切分別退轉。如是天子。若菩薩此處退轉。彼不退轉

  時善住意天子問言。何處不退轉。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佛智慧不退轉。空不退轉。無相不退轉。無願不退轉。真如不退轉。法界不退轉。實際不退轉。平等不退轉。天子言。若文殊師利作如是說。若菩薩此法分別不分別。無分別不分別退轉。以是義故得言退轉。曰彼有何法而言退轉。曰有無非有非無。何法退轉。何處退轉。文殊師利言。若不實取。若不正取。若不如取。彼則不取不舍無相可作。以是義故得言退轉。彼法退轉不可說有。不可說無。何以故。若有若無而退轉者。彼則有過。何以故。若有法退轉則墮常邊。若無法退轉則墮斷邊。如來說法非斷非常。不斷不常是佛所說。天子。若彼真如前。不實想不如實知。則不斷不常。如是天子。菩薩退轉。說此法時。十千天子。一切皆得無生法忍

  爾時善住意天子語文殊師利童子言。文殊師利。今共仁者。到如來所見于如來。見如來已禮拜贊歎。供養恭敬如法問難。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汝莫分別取如來行。天子問言。文殊師利如來何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即此前頭有如來住。天子問言。若有如來我何不見。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若汝一切見則見彼如來。天子問言。文殊師利。仁者雲何作如是說。即此前頭有如來住。文殊師利問言。天子于意雲何。今于汝前有何物耶。天子答言。有虛空界。文殊師利言。如是如來者即是虛空界。何以故以虛空界于一切法悉平等故。如是虛空即是如來。如是如來即是虛空。虛空如來不二不異。如是天子欲見如來當如是觀。如實際知非有少物可分別取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