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

「寶積部·涅槃部」經文345卷12頁碼:P0156
西晉 竺法護譯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上 ▪第2页

  西晉月氏國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命。都無所有。心何所著亦何所受。永離欲瑕亦無得也。谛觀諸法無所起者。愛敬菩薩即得不起法忍。則時欣喜踴躍在虛空。去地四丈九尺。繞舍衛城七匝。于時世尊。見愛敬菩薩升在虛空。譬如雁王。神足無礙自由自在。告賢者阿難曰。汝見愛敬飛遊進止如雁王乎。對曰已見。佛言阿難。愛敬菩薩。因色欲行獲諸佛法。降伏魔兵則轉法輪。執祥女終轉女人身。得生忉利紫绀天宮。自然化有四百八十裏殿。萬四千玉女俱共侍之。緣此之德而發慧心。自念何行得生此乎。即知本在舍衛爲貴姓女色惑愛敬。緣斯貪欲壽終轉女即爲男子。自然神化無央數衆。志于欲著乃獲此報。豈況清淨恭肅之心。供養奉事盡敬菩薩乎。今伎樂之娛安可久。常當詣世尊及觀愛敬菩薩。于是天子與其眷屬。各執天花栴檀雜香。威光巍巍俱詣世尊愛敬大士。皆以花香而供上之。前稽首禮繞佛叁匝住。各叉手而贊頌曰

  諸佛無思念  樂最不可量

  如來無心意  則獲尊上道

  我在舍衛爲女人  其大名德不可議

  號曰執祥長者息  端正姝好寶嚴身

  以爲父母所珍重  有正覺子無所著

  號曰愛敬威神大  入舍衛城家分衛

  我聞其音柔軟妙  歡喜之心取飯食

  即自往詣無極法  如來之子愛敬道

  吾見彼已起亂心  迷惑愛欲貪放逸

  假使不得從我願  即當壽終用活爲

  當時不能發口言  雖奉飲食不能授

  我以愛欲放逸故  則在其處壽命終

  雖不能應于道行  降棄瑕穢女人身

  得爲男子佛所歎  即時得生忉利天

  宮殿則尊微妙好  以寶合成無等倫

  有萬四千諸眷屬  諸婇女樂悉具足

  即時心自發念言  吾何因緣得致此

  尋時識念如此事  愛欲之心報應然

  見于愛敬心歡喜  以放逸心而貪視

  緣是之德獲是報  猶如光明照好樹

  當爲正覺佛子弟  所在遊欣安住慧

  愛欲之心報如此  何況有人供養者

  吾身今即如來子  願發求尊佛智慧

  便當修行恒沙劫  未曾舍離大志性

  皆由善師因愛敬  則當供養法奉事

  供事于道無親屬  唯願學求在覺軌

  修于尊妙道之行  以放逸心所睹著

  尋時則轉于女身  便獲勇猛男子形

  父母在家皆號哭  臭死于地自捽[打-丁+滅]

  心自念言是蠱道  沖口罵詈此沙門

  應時天子承佛威  往詣父母具解說

  無得罵詈嗔沙門  將無長夜獲苦惱

  父母欲得知我不  吾已踴至忉利天

  應時退轉女人身  得爲天子光巍巍

  父母當至安住所  首罵詈罪自悔過

  更求救護不可得  唯有如來爲道慧

  時父母聞佛音響  彼時勇猛勸化之

  皆和心解眷屬俱  同時往詣能仁佛

  則共稽首兩足尊  即自悔過嗔恚心

  悉共恭敬于如來  啓問安住令決正

  以何供事應奉佛  何謂順法佛衆僧

  唯爲吾等分別說  假使聞者無異心

  最勝則知心所念  救世口則說如此

  其欲供養一切佛  堅固道意禦諸想

  父母親屬及男女  具足五百無減少

  聽聞大人之所講  同時皆發大道心

  最勝所言仁無異  阿難聽我之所語

  如菩薩行無端底  善權方便住智慧

  愛敬菩薩願如此  假使女人愛敬我

  則當令轉女人形  速爲男子人中上

  阿難且觀此名德  余人所因墮地獄

  以放逸心貪習色  因愛欲變爲男子

  其心天子供養我  常以恭敬獲豐安

  彼所供養難計劫  當得爲佛號盡見

  此五百人發道意  亦當自致人中尊

  何人聞此不供佛  其歡悅心安無量

  計其愛敬菩薩者  所開化女不一二

  無量百千億那術  以愛欲心立于道

  則爲藥王大名德  何因菩薩當有穢

  因緣塵勞施安隱  何況供養奉事者

  爾時賢者阿難白佛言。猶如有人近須彌山。皆隨山光昭爲金色。設懷歡喜欲義心奉道法心。得近菩薩皆獲一類。趣諸通慧心性自然。我從今始奉持菩薩。如須彌山。猶如藥王。名曰見愈。有清淨心若嗔恚意。見此藥者衆病皆除。菩薩如是淨不淨心。淫怒癡心觐菩薩者悉爲除愈。時佛贊曰。善哉阿難。誠如爾言

  于是賢者大迦葉白佛言。甚難及也。天中天菩薩大士不可思議。在所遊至。爲諸衆生現無畏。欲空無想不願。聲聞緣覺唯行此法。菩薩普護。轉使更入諸通慧迹。以善方便將順其心。終不穢厭色聲香味細滑法也

  大迦葉複白佛言。我可歎喻菩薩大士之所行乎。佛言可歎。迦葉曰。譬大曠野斷絕無人。自然有牆。上至叁十叁天。唯有一門。無央數人皆入曠野。去之不遠有一大城。其國豐熟米谷卒賤快樂難言。人民衆多不可稱計。其在彼城則如金剛城。旁有江江側有路曠。路之中有黠慧人。聰識念義。懷愍欲度入曠野者。舉聲而盟稱。去曠野不遠。大城之安永無死懼。吾爲導師來趣所樂。衆人報曰。吾等不行于此不動。欲睹城像城自然現。爾乃往耳。時複有人解微妙者應曰。常往隨仁所湊。吾等如是薄福之人。聞此聲已不信不樂。不從其教不度曠野。彼微妙人則度曠野。觀路由河。則乘而進路之。左右有百千丈深大溪澗。布諸草木四方作橋。則濟厄路四出無礙。大賊從後追而不懼。賊自然卻終不還顧。稍稍前行亦不恐懅。不左右視則見大城。稍近城郭心不狐疑。入彼城邑爲無量人。現其儀式增益福祚。迦葉歎已陳。喻大曠野者。謂生死之難。牆至叁十叁天者。謂無黠所著恩愛之欲也。唯有一門者。謂大乘也。人入曠野者。謂衆愚冥凡夫之士也。黠人發願呼衆人者。謂菩薩大士所樂度無極也。志劣不行欲見城者。謂聲聞緣覺也。應曰當往隨仁所湊則菩薩也。聞聲不信者。謂外道異學衆邪行也。度曠野者。謂奉精進至諸通慧修諸叁昧也。路由河者謂法門也。左大溪澗百千丈者。謂聲聞地也。右大溪澗百千丈者。謂緣覺乘也。大布置草木作四方橋者。謂善權方便慧度無極也。四出無礙者。謂菩薩四恩之行攝無量人也。賊追不懼自然卻者。謂魔官屬及諸猗行也。終不還顧者。謂忍度無極也。稍稍前行。謂爲菩薩之所開化進度無極也。亦不恐懼者。謂以清淨心發起衆生志平等覺也。不視左右者。謂不志樂聲聞緣覺之利也。則見大城者。謂達諸通慧也。稍近城者。謂見道功德習行佛慧也。心無狐疑者。謂曉智慧善權諸度無極。則能遍睹一切衆生無所畏惡。適入城已爲無量人。造現儀式增益福祚者。謂如來至真等正覺也。佛天中天適興在世。則爲菩薩立于名號廣建利義

  于是世尊贊迦葉曰。善哉善哉乃歎斯喻。說此言時萬二千天與人發無上正真道意。佛語迦葉菩薩。德行不可稱計。學谛微妙善權方便。大士所作。不爲已舉不他人施。不言有我亦不言彼。時慧上菩薩白世尊曰。何謂一生補處。而迦葉佛時。口說斯言。用爲觐是剃頭沙門。安能有道佛道難得。世尊爾時何緣說此。佛語慧上。且止族姓子。無得節限平相如來及開士行。所以者何。菩薩大士善權方便不可思議。其有正士。當作斯觀緣是化人。族姓子聽。善思念之。有法號曰善權方便。菩薩從定光佛已來。所興之慧不可思議。隨時之宜敢可發起。講菩薩法。從見定光世尊以來。得不起法忍。無一瑕阙無所忘失。亦無亂心智慧無損。已得法忍所造菩薩。一念之頃七日成佛。有菩薩志。發意之間一劫之喻。爲一切人所在示現開化衆生。以智慧力欲得成佛大平等覺。無量億劫稱歎邪見多所發起。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又族姓子。諸聲聞學設使自在。于叁昧者未曾有也。不逮菩薩叁昧之定。身亦不動心無所想。亦非衆人身心所及。又使菩薩叁昧正受不進不退。常以四恩救攝群萠。不失精進不爲懈怠。而爲衆人講六度無極。是謂菩薩善權方便

  又族姓子。菩薩發意之頃。于兜術天逮正真覺轉于法輪。閻浮利人不能自致。升兜術天聽受經法。菩薩心念天上諸天能下至此。是故正士。于閻浮利而現成佛。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又族姓子。菩薩發意。能從兜術忽然沒已。不由胞胎。一時之頃成最正覺。傍人有疑此所從來爲是天耶。揵陀羅變化所爲乎。若懷狐疑不聽受法。是故菩薩現處胞胎。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又族姓子。無得興念菩薩處胞。勿懷斯意菩薩大士不由精胎。所以者何。有叁昧名曰無垢。菩薩大士以斯正受而自莊嚴。兜術天人謂菩薩沒而無動搖。不睹菩薩遊于胞胎。現處母腹而從脅生。棄國捐家尋坐佛樹。示勤苦行普現悉遍無所不變。無有勞擾而無染汙。所以者何。菩薩之瑞所化清淨。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佛告慧上。何故菩薩自化其身。紫磨金色現入胞胎。慧上答曰。寂然清淨明白之品。世尊曰然。其菩薩者處衆生上則第一尊。是則化來。諸天人民所不能及。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在母胞胎。具足十月無見而生。人傥起念在母之懷。日月不足諸根不具現滿十月。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生于樹園不在中宮。菩薩長夜習在閑居。志樂寂寞行平等淨。欲令天龍鬼神揵沓和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睺羅人與非人皆舍室宇寂然供養。此諸華香普流天下。使迦維羅衛國中人民歡喜悅預不爲放逸。是故菩薩在于樹下寂寞處生。不在宮館。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從右脅生。若不如是衆人有疑。則謂菩薩因由遘精。而處胎藏不爲化育。衆必懷結猶預難決。是故示現令人開解。菩薩雖從右脅而生。母無瘡瘠出入之患。往古尊聖因時如然。所行無違。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母攀樹枝然後而生。設不爾者衆人當謂。皇後雖生菩薩必有惱患。若如凡庶而無殊別。欲爲黎元示現安隱。母適攀樹枝。志性柔和。則菩薩誕育。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安和澹泊忽然而生。其身清淨無有垢穢。菩薩至尊叁界之上。雖處胎中如日昭水。淨無所著不增不減。故現脅生不與凡同。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適生斯須。帝釋即下前稽首奉不使余天。其釋無始立茲本願。菩薩若生。當以淨意而奉受之。亦爲菩薩本德之征。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適見受已。行地七步亦不八步。是爲正士吉祥之應。應七覺意覺不覺者也。自古迄于今。未有能現行七步者。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已行七步舉手而言。吾于世尊天上天下爲最第一。當盡究竟生老死原。釋梵梵志及諸天子。彼時衆會莫不遍集。設不現斯當各自尊。則懷憍慢。便不複欲禮侍菩薩。菩薩愍念外道梵志諸天之衆。長夜不安必墜惡趣而受苦痛。是故菩薩舉聲自贊。吾于世尊天上天下第一。權慧超異獨步無侶。當究竟盡生老死根。以此音告叁千大千世界。其諸天子未有來者應聲便至。爾時異學梵志及諸天子。皆共稽首敬禮贊音叉手歸誠。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大悅而笑不懷輕戲。笑而不谄笑。菩薩興念。一切衆類本與我俱。發上道意無上正覺。恐畏懈怠放逸自恣。故爲卑賤愚冥貢高。或音聲者解一切法。至諸通慧精進敏達。使歸命佛猶斯大哀。發起萌類除卻放逸。見已願果彼亦普具。以故正士現大欣笑。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清淨無垢而複洗浴。釋梵四天所見供侍。凡人初生皆當洗浴。菩薩清淨隨俗而浴況世人乎。故現此義。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初生之後。去到空閑于樹下坐。然後入城。欲以具足諸根之本。示現中宮弦歌倡伎音樂之娛。然火四錠由斯現緣。令衆學勸。棄離財寶樂升微妙。入家複出不興異行。去家學道則坐佛樹。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生後七日其母便薨。後壽終盡福應升天非菩薩咎。前處兜術觀後摩耶大命將終。余有十月七日之期。故從兜術神變來下現入後藏。以是推之非菩薩咎。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何故菩薩學書射禦兵仗伎術摴蒱戲樂。隨世習俗現前因緣。叁千大千世界諸所伎樂。經藏道要詩頌術數。神咒所療言談嘲調。示現悉學無所不博。欲令庶人不自憍慢。是爲菩薩善權方便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