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 ▪第2页
後漢月支國叁藏支婁迦谶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四十萬裏華。則自然四十萬裏華在前。諸菩薩皆複于虛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虛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八十萬裏華。則自然八十萬裏華在前。諸菩薩皆複于虛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虛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則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百六十萬裏華。則自然百六十萬裏華在前。諸菩薩皆複于虛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虛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叁百萬裏華。則自然叁百萬裏華在前。諸菩薩皆複于虛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皆在虛空中下向。華適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自然去。諸菩薩意。各複欲得四百萬裏華。則自然四百萬裏華在前。諸菩薩心意。俱大歡喜踴躍。皆在虛空中。共持華則散諸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都自然合爲一華。華正團圓周匝各適等。華轉倍前極自軟好。轉勝于前華好。數百千色。色色異香。甚香不可言。諸菩薩皆大歡喜。俱于虛空中。大共作衆音自然伎樂。樂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諸菩薩皆悉卻坐聽經。聽經竟則悉皆諷誦通利。重知經道益明智慧。其諸華香。小萎便自墮地。則自然亂風吹華。悉皆自然去。則諸佛國中。從第一四天王上。至叁十六天上。諸菩薩阿羅漢天人。皆複于虛空中。大共作衆音伎樂。諸天人前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者轉複供養如前。更相開避。諸天人歡喜聽經。皆大共作音樂。當是之時。快樂無極。諸菩薩供養聽經訖竟。便皆起爲諸佛作禮而去。則複飛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則複供養聽經。皆各如前時悉遍。以後日未中時。諸菩薩則皆飛而去。則還其國。悉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皆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皆大歡喜◎
◎佛言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欲食時。則自然七寶機。自然劫波育。自然罽[疊*毛]以爲座。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皆坐已。前悉有自然七寶缽。中皆有自然百味飲食。飲食者。亦不類世間飲食之味也。亦複非天上飲食之味也。此百味飲食者。都爲八方上下衆。自然之飲食中精味。甚香美無有比。都自然化生耳。其飲食自在所欲得味甜酢。缽自在所欲得。諸菩薩阿羅漢中有欲得銀缽者。中有欲得金缽者。中有欲得水精缽者。中有欲得琉璃缽者。中有欲得珊瑚缽者。中有欲得虎珀缽者。中有欲得白玉缽者。中有欲得車渠缽者。中有欲得瑪瑙缽者。中有欲得明月珠缽者。中有欲得摩尼珠缽者。中有欲得紫磨金缽者。皆滿其中百味飲食。自恣若隨意則至。亦無所從來。亦無有供作者。自然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諸菩薩阿羅漢食。亦不言美惡。亦不以美故喜。食已諸飯具缽機坐。皆自然化去。欲食時乃複化生耳。諸菩薩阿羅漢。皆心清潔不慕飯食。但用作氣力耳。皆自然消散糜盡化去
佛告阿難。阿彌陀佛。爲諸菩薩阿羅漢說法時。都悉大會講堂上。其國諸菩薩阿羅漢。及諸天人民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悉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卻坐聽經。無量清淨佛。便則爲諸比丘僧。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民。廣說道智大經。皆悉聞知經道。莫不歡喜踴躍心開解者。即四方自然亂風起。吹國中七寶樹。七寶樹皆複作五音聲。亂風吹七寶華華覆蓋其國。皆在虛空中下向。華甚香極自軟好。香遍國中。華皆自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皆厚四寸。華適小萎。則自然亂風吹。萎華自然去。則四方俱複自然亂風起。吹七寶樹。七寶樹皆複自作五音聲。亂風吹七寶樹華。華複如前。皆自然散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上。華墮地複厚四寸。華小萎。則自然亂風吹。萎華悉自然去。亂風吹華。如是四反。則第一四天王諸天人。第二忉利天上諸天人。第叁天上諸天人。第四天上諸天人。第五天上諸天人。第六天上諸天人。第七梵天上諸天人。上至第十六天上諸天人。上至叁十六天上諸天人。皆持天上萬種自然之物。百種雜色華。百種雜香。百種雜缯彩。百種劫波育疊衣。萬種伎樂。轉倍好相勝。各持來下。爲無量清淨佛作禮。則供養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諸天人皆複大作伎樂。樂無量清淨佛。及諸菩薩阿羅漢。當是之時。快樂不可言。諸天人前來者。轉去避後來者。後來者轉複供養如前。更相開避。則東方無央數佛國。不可複計。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爲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悉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西方無央數諸佛國。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複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北方無央數諸佛國。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複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南方無央數諸佛國。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如是。諸佛各複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則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則複四角無央數諸佛國。各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各如是。諸佛各複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前爲無量清淨佛作禮已。頭面著佛足。悉卻坐一面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佛言。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更遣諸菩薩。飛到無量清淨佛所。聽經供養。轉更相開避。如是則下面。諸八方無央數佛國。一方者各複如恒水邊流沙。一沙一佛其數複如是。諸佛各遣諸菩薩無央數。都不可複計。皆飛到無量清淨佛所。前爲阿彌陀佛作禮。以頭面著佛足。悉卻坐聽經。聽經竟。諸菩薩皆大歡喜。起爲無量清淨佛作禮而去。上方諸佛。更遣諸菩薩。飛到無量清淨佛所。聽經供養相開避。前來者則去避後來者。後來者供養亦複如是。終無休絕極時
譬若如恒沙刹 東方佛國如是
各各遣諸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西南北面皆爾 如是恒沙數土
是諸佛遣菩薩 稽首禮無量覺
此十方菩薩飛 皆以衣裓諸華
天拘蠶種種具 往供養無量覺
諸菩薩皆大集 稽首禮無際光
繞叁匝叉手住 歎國尊無量覺
皆持華散佛上 心清淨稱無量
于佛前住自說 願使我刹如此
所散華止虛空 合成蓋百由旬
其柄妙嚴飾好 悉遍覆衆會上
諸菩薩都往至 諸尊刹難得值
如是人聞佛名 快安隱得大利
吾等類得是德 諸此刹獲所好
計本國若如夢 無數劫淨此土
見菩薩繞世尊 威神猛壽無極
國覺衆甚清淨 無數劫難思議
時無量世尊笑 叁十六億那術
此數光從口出 遍昭諸無數刹
則回光還繞佛 叁匝已從頂入
色霍然不複現 天亦人皆歡喜
廅樓亘從坐起 正衣服稽首問
白佛言何緣笑 唯世尊說是意
願授我本空莂 慈護成百福相
聞是諸音聲者 一切人踴躍喜
梵之音及雷霆 八種音深重聲
佛授廅樓亘決 今吾說仁谛聽
衆世界諸菩薩 到須阿提禮佛
聞歡喜廣奉行 疾得至得淨處
已到此嚴淨國 便速得神足俱
眼洞視耳徹聽 亦還得知宿命
無量覺授其決 我前世有本願
一切人聞說法 皆疾來生我國
吾所願皆具足 從衆國來生者
皆悉來到此間 一生得不退轉
若菩薩更興願 欲使國如我刹
亦念度一切人 令各願達十方
速疾超便可到 安樂國之世界
至無量光明土 供養于無數佛
其奉事億萬佛 飛變化遍諸國
恭敬已歡喜去 便還于須摩提
非有是功德人 不得聞是經名
唯有清淨戒者 乃逮聞此正法
曾更見世尊雄 則得信于是事
謙恭敬聞奉行 便踴躍大歡喜
惡驕慢弊懈怠 難以信于此法
宿世時見佛者 樂聽聞世尊教
譬從生盲冥者 欲得行開導人
聲聞悉或大乘 何況于俗凡諸
天中天相知意 聲聞不了佛行
辟支佛亦如是 獨正覺乃知此
使一切悉作佛 其淨慧智本空
複過此億萬劫 計佛智無能及
講議說無數劫 盡壽命猶不知
佛之慧無邊幅 如是行清淨致
奉我教乃信是 唯此人能解了
佛所說皆能受 是則爲第一證
人之命希可得 佛在世甚難值
有信慧不可致 若聞見精進求
聞是法而不忘 便見敬得大慶
則我之善親厚 以是故發道意
設令滿世界火 過此中得聞法
會當作世尊將 度一切生老死
佛語阿難。無量清淨佛。爲諸菩薩阿羅漢說經竟。諸天人民中。有未得須陀洹道者。則得須陀洹道。中有未得斯陀含道者。則得斯陀含道。中有未得阿那含道者。則得阿那含道。中有未得阿羅漢道者。則得阿羅漢道。中有未得阿惟越致菩薩者。則得阿惟越致菩薩。阿彌陀佛。辄隨其本宿命求道時。心所喜願大小隨意。爲說經辄授之。令其疾開解得道。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願經道莫不喜樂誦習者。則各自諷誦經道。通利無厭無極也。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誦經者。其音如雷聲。中有說經者。如疾風暴雨。時諸菩薩阿羅漢。說經行道皆各如是。盡一劫竟終無懈倦時也。皆悉智慧勇猛。身體皆輕。便終無有痛癢。極時行步坐起。皆悉才健勇猛。如師子中王。在深林中。當有所趣。向時無有敢當者。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說經行道皆勇猛。無有疑難之意。則在心所作。爲不豫計。百千億萬倍。是猛師子中王也。如是猛師子中王。百千億萬倍。尚複不如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連勇猛。百千億萬倍也。無量清淨國。諸菩薩阿羅漢。皆勝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連也。佛言。如摩诃目揵連勇猛。于諸佛國諸阿羅漢中。最爲無比。如摩诃目揵連。飛行進止。智慧勇猛。洞視徹聽。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百千億萬倍都合爲一智慧勇猛。當在無量清淨佛國。諸阿羅漢中者。其德尚複不如無量清淨佛國。一阿羅漢智慧勇猛者。千億萬倍也。是時坐中有一菩薩。字阿逸菩薩。阿逸菩薩。則起前長跪叉手。問佛言。阿彌陀佛國中。諸阿羅漢。甯頗有般泥洹去者不。願欲聞之。佛告阿逸菩薩。若欲知者。如是四天下星。若見之不。阿逸菩薩言。唯然皆見之。佛言。而我第二弟子。摩诃目揵連。飛行四天下。一日一夜遍數星。知有幾枚也。如是四天下。星甚衆多。不可得計。尚爲百千億萬倍。是四天下星也。佛言。如天下大海水。減去一渧水。甯能令海水爲減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水。百千億萬鬥石。水尚複不能令海減少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雖有般泥洹去者。如是大海。減一小水耳。不能令諸在阿羅漢爲減知少也。佛言。減大海水一溪水。甯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百千萬億溪水。尚複不能減海水。令知減少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中。有般泥曰去者。如是大海減一溪水耳。不能減諸在阿羅漢。爲減知少也。佛言。而大海減一恒水。甯能減海水不。阿逸菩薩言。減大海水百千萬億恒水。尚複不能減大海水。令減知少也。佛言。阿彌陀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曰去者無央數。其在者。新得阿羅漢者。亦無央數。都不爲增減也。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甯能令海水爲增多不。阿逸菩薩言。不能令海水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爲天下諸水衆善中王也。故能爾耳。佛言。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都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輩甚大衆多。不可複計。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衆比丘僧。都如常一法不異爲增多也。所以者何。無量清淨佛國爲最快。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國中。衆菩薩中王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雄國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珍寶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極長久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之衆傑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之廣大也。無量清淨佛國。爲諸無央數佛國中都自然之無爲也。無量清淨佛國。爲最快明好甚樂之無極也。無量清淨佛國獨勝者何。本爲菩薩求道時。所願勇猛。精進不懈。累德所致。故乃爾耳。阿逸菩薩則大歡喜。長跪叉手言。佛說無量清淨佛國。諸阿羅漢。般泥洹去者甚衆多。無央數國土快善之極。明好最姝無比。乃獨爾乎。佛言。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所居。七寶舍宅中。有在虛空中居者。中有在地居者。中有意欲令舍宅最高者。舍宅則高。中有意欲令舍宅最大者。舍宅則大。中有意欲令舍宅在虛空中者。舍宅則在虛空中。皆自然隨意在所作爲。中有殊不能令其舍宅。隨意所作爲者。所以者何。中有能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慈心精進益作諸善。德重所能致也。中有不能致者。皆是前世宿命求道時。不慈心精進。作善少德小。悉各自然得之。所衣被服飲食。俱自然平等耳。是故不同。德有大小別。知勇猛令衆見耳。佛告阿逸菩薩。若見是第六天上天王所居處不耶。阿逸菩薩言唯然皆見之。佛言。無量清淨佛國土。講堂舍宅。倍複勝第六天王所居處。百千億萬倍也。無量清淨佛國。其諸菩薩阿羅漢。悉皆洞視徹聽。悉複見知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複知諸無央數。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皆悉知心意所念善惡。口所欲言。皆知當何歲何劫中。得度脫得人道。當往生無量清淨佛國。知當作菩薩道得阿羅漢道。皆豫知之。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其項中光明。皆悉自有光明所照大小。其諸菩薩中。有最尊兩菩薩。常在無量清淨佛左右座邊。坐侍政論。無量清淨佛。常與是兩菩薩共對坐。議八方上下去來現在之事。無量清淨佛。若欲使令是兩菩薩。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是兩菩薩便飛行。則到八方上下無央數諸佛所。隨心所欲至到何方佛所。是兩菩薩。則俱飛行則到飛行駃疾如佛。勇猛無比。其一菩薩名廅樓亘。其一菩薩名摩诃那光明智慧最第一。其兩菩薩項中光明。各焰照他方。千須彌山佛國常大明。其諸菩薩項中光明。各照千億萬裏。諸阿羅漢項中光明。各照七丈。佛言。其世間人民。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一急恐怖遭縣官事者。但自歸命是廅樓亘菩薩。無所不得解脫者也◎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