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童子叁昧經》中 ▪第2页
隋北印度健陀羅國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師佛世尊。此善男子。于彼佛所出家作大沙門。名曰智樂。淨修梵行而彼沙門于彼如來。問于真理難知智慧甚深句義。所謂不生不滅。一切諸法空無所有。一切諸法本性寂靜。一切諸佛皆同一體。而彼沙門七日七夜相續不斷。不念疲惓不念余事不舍重擔。于此四句躬自受持。善味諷習善持通利。善意貫穿研精己行。阿難。彼時沙門者。此童子是也。以此四句妙義億數諸佛所共說之。入諸佛法攝諸衆生。複自然得覺了之事。而彼沙門愍諸衆生。緣諸村舍聚落城邑爲彼說法。阿難。爾時法師智樂沙門者。以多聞知法義趣。複以真心六年爲他宣說如是法句。以是因緣于阿僧祇劫。從諸毛孔出如是聲神通。以是事故。此善男子。從身毛孔出如是四種法聲。爲多衆生作大利益。如是次第。此童子者。于阿僧祇劫身毛孔中。成就如是四種妙聲。阿難。閻浮提人得大善利得第一利。若聞此無攀緣菩薩名字者。已獲善利況聞其法。阿難。若有善男子及善女人。或在天中或在人間。聞此無攀緣菩薩乃至名字已得淨心。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何況瞻對觐觌見者。所以者何。阿難。此無攀緣菩薩摩诃薩。于諸菩薩地已得功德。不可思議不可稱說。阿難。而此菩薩摩诃薩。故欲來見如來入般涅槃。阿難汝今可爲彼大菩薩。施設床敷于如來前。用擬此善男子坐。阿難。汝當得大安樂利益。亦當速得勝妙神通。阿難。汝設此敷業因緣故。所獲果報或坐或臥常得安隱。于一念頃。當現證得阿羅漢果無爲聖法。阿難。汝于無漏聲聞聖果未證入者。我今與汝授記當得。汝複應有諸功德分。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當得諸佛如來大法。阿難。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天若龍若夜叉若犍闼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若非人。及余衆生聞此寂靜轉所說授記。聞已得淨深心及信解者。若複有人欲得聞此寂靜說授記法門。或如來邊聞。或聲聞邊聞。複能爲彼法師。敷設床座所得功德。如彼法師坐此座上。複當說斯寂靜說授記法門。如斯無異。所以者何。阿難。彼人敷設座已。當得十種敷設功德。何等爲十。一者當得轉輪聖王座。二者得帝釋座。叁者得梵天王座。四者得世主座。五者世世于諸佛所得法師座。六者菩薩地滿既得位已。在道場菩提樹下。坐于蓮華師子高座。七者證一切智已。得無上菩提坐于佛座。八者轉大法輪時。得無量億數諸天所共莊嚴轉法輪座。九者欲現大神通時。過出一切諸世間道。爲得如來無上顯現最大神通師子高座。十者欲現入于大涅槃時。得彼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令諸天龍夜叉犍闼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心生歡喜得清淨信。最後寂滅一切諸行。住金剛叁昧得如來座。阿難。汝當得如是等十種師子高座果報。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淨心聞此寂靜說受記法本句偈之義。爲于法師敷設法座。愛敬尊重彼法師故。以是因緣。彼彼成就十種師子敷座果報。以是義故。阿難。汝應可合掌向無攀緣菩薩邊。汝應當得大利安樂大福德聚。因此功德汝速當得發于神通。爾時尊者阿難。爲無攀緣善男子敷法座已。合掌向無攀緣菩薩摩诃薩。生清淨心尊重心慚愧心。即于爾時。而說偈言
合掌向健兒 降伏龍入定
大智衆王者 無攀緣光明
得智及精進 智慧禅定聚
世間無等侶 向無畏合掌
爾時世尊以偈告阿難言
汝今敬合掌 供養無攀緣
所獲諸果報 我當爲汝說
阿難合掌敬 自我涅槃後
于村舍聚落 及我弟子間
或于入聚時 或出彼村落
及經行坐臥 一切威儀中
當作大佛事 汝于諸世間
所有衆物類 或識及無識
悉皆向汝邊 恭敬而伛身
若男若女天男天女。及諸外道波利婆等。若沙門婆羅門。若王大臣若國師。若兵將及余官屬。若長者居士。自余凡類但是有形。乃至六畜象馬走獸及諸飛鳥。若見汝者皆得淨信。一切樹木藥草苗稼所有華果。悉皆向汝伛身恭敬。一切臺殿屋宇重閣。樓橹卻敵竅孔車乘辇輿。以汝福德威光之力覆蔽于彼。皆悉如是向汝伛身。阿難。譬如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初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得無礙解脫時。一切苗稼樹木藥草及諸華果。乃至略說人非人等。周匝充滿菩提道場。皆向如來伛身恭敬。阿難。如是如是。汝今以此于無攀緣善男子邊合掌伛身因緣力故。汝于卻後一切威儀隨所在處。人非人等一切苗稼樹木。藥草皆當向汝伛身恭敬。阿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如來涅槃之後。或于我今現前之頃。須臾聞此莊嚴說授記法本。乃至一合十指掌一念因緣。或以真心思惟此義發一信心。彼人尚得如是福報如我前說。如是阿難。當來之世少有衆生得聞此法。亦複少有但聞如是法本名字。若一聞再聞尚不可得。何況聞已得真信心恭敬尊重不生誹謗滅除疑惑。思惟修習生實想者。我于如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複以佛眼悉皆現見。複以佛智悉皆現知。如是人等。非于一佛所修行供養。非一佛所種諸善根。阿難。今在此衆集會我前。一切大衆天人男女故來。欲見如來世尊入于涅槃。阿難。如是等衆。于當來世彌勒菩薩初欲證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受智位已後乃至坐于菩提道場。設大供養尊重恭敬。如是次第乃至彌勒世尊入涅槃時。亦複觀看。還于爾時在如來邊。亦複得見此四童子如是聽法。如今我前得見得聞無攀緣善男子。于毛孔內廣聞大法微妙之聲。得聞聲已生大歡喜。是故阿難。汝今得聞說如是等微妙義趣。汝應數數伛身合掌淨心敬信。所以者何。汝以如是淨心敬信善業因緣。所在之處一切衆生諸天世人。恭敬供養尊重贊歎躬伛汝邊。乃至于汝涅槃之後。諸天世人起塔供養汝之舍利
爾時世尊告阿尼婁陀言。阿尼婁陀。汝見上界有四十億諸天人衆。聞此經典皆悉合掌伛身而住。阿尼婁陀白佛言。如是婆伽婆。佛複告阿尼婁陀。彼天人等。因聞此法信心合掌伛躬善根。于未來世阿僧祇劫不墮惡道。或在天上或在人間。于恒沙世流轉生已。一一得作轉輪聖王。一切生處恒值諸佛。于諸佛所成就善根。成善根已乃至得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同一名號。名爲一切衆類伛身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說是語已。時大衆中。有諸力士及其眷屬各有五百。其名曰娛樂力士。頭俱耶力士。大力力士。天威力士。勝天力士。郁幹蹉力士。無畏力士。婆薮力士。真實力士。優多羅力士。婆俦力士。一切忍力士。如是等一一力士。各及眷屬五百圍繞。聚集來會在其衆首。爲欲供養向如來所。皆半伛身合掌悲泣。哀哽大叫流淚雨面。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爲欲供養如來世尊。及無攀緣童子菩薩。並余無量大菩薩等。乃至一切大德聲聞。此修多羅微妙句義清淨法門。爲供養故合掌伛身。世尊。我等以此一念善根。回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即便微笑。諸佛法爾若微笑時。即從口出種種微妙雜色光明。所謂青黃赤白金色玻[王*梨]放斯光已遍至無量無邊世界。光明所照乃至梵宮。還來旋繞世尊叁匝從佛頂入。爾時慧命阿難。見是事已即以偈頌。而白佛言
世燈何因放 如此大光明
善哉決我疑 及余衆生等
佛告阿難。汝見已不。此力士子。一心集聚合掌向我及無攀緣童子菩薩。並于此經至心淨信。複發無上大菩提心。阿難白言。見已世尊。佛複告阿難言。此力士子。從今已後阿僧祇億劫不墮惡趣。然後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阿難汝不見 摩羅子集聚
心生大歡喜 曲躬而向我
歡喜說此言 當得無上道
大智力士子 此等供養我
及于無攀緣 于法生尊重
我諸聲聞等 如是合掌已
阿僧祇劫數 當不墮惡道
因此合掌業 及向我曲躬
假令一劫說 或無數億劫
此等當證道 成就諸佛土
行于最勝行 其數不可測
于億數等劫 思量不能知
阿難今不久 于此後夜分
吾共汝等別 是最後相見
佛複告阿難。阿難。汝見從北方有大金光照耀來已不。彼之威光映蔽一切。其方所有樹木苗稼藥草華果。山崖堆阜臺殿樓閣。辇輿車乘人非人等。于上虛空皆成一色。所謂金色。阿難白佛言。如是婆伽婆。佛複告阿難。汝見北方複有七閻浮檀金辇輿從彼來不。中央辇輿其上童子結加趺坐。威光最勝功德巍巍。阿難白佛言。如是婆伽婆。我今已見。佛複告阿難。北方去此刹土六十四百千俱致。有佛刹名曰俱蘇摩拔坻(隋言多華)。彼刹世尊。號名菩提分轉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彼佛刹中有此童子菩薩摩诃薩。名曰華敷神通德。從彼舍身來生此土。阿難。彼世界出諸法聲。名曰菩提分音。彼處衆生有聞聲者。成諸善根。阿難。彼菩提分轉如來。從證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已來。六十四千劫現在說法。阿難。彼如來無有聲聞衆唯菩薩衆。阿難。譬如灌頂轉輪聖王多有諸子。彼諸子等。爲作大臣。爲作國師。爲作諸小國王。如是如是。彼佛如來諸菩薩等亦複如是。亦名爲子。亦名大臣。彼佛亦爾。有二菩薩最爲殊勝。于諸菩薩獨爲侍者。還以菩薩而爲僧寶。阿難。如是次第說彼佛刹。皆悉菩薩滿彼國界。阿難。彼佛世界資生所須。皆悉豐足無所乏少。具足無畏安隱快樂。微妙可瞻人民充滿。菩薩功德皆悉滿足。住諸神通最爲殊勝。以叁昧力周旋往返。猶彼朋友智慧之聚。最爲殊勝智藏滿足。常能修習菩提之心。常能講論一切智法。于諸菩薩一切深法。無量無邊皆悉證得。阿難。如是等諸菩薩摩诃薩滿彼世界。彼佛刹中此華敷神通德菩薩摩诃薩。善男子。來生此土閻浮提毗舍離城。彼善男子。今現神通而來此者。爲欲頂禮如來足故。又欲觀見如來世尊入大涅槃。阿難。此大光明現者。是彼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诃叁藐叁佛陀威神之力。阿難。所謂此七閻浮檀金辇輿者。是彼如來。七菩提分助道法故爲作化現。阿難。此閻浮提有無量千俱胝諸衆生諸天人等。共此童子往昔已來同種善根而此童子亦生此間閻浮提時。令彼衆生即得歡喜踴躍無量。複有衆生當得漏盡。或有衆生當得學地。或有衆生得無學地。或有衆生未發菩提心者。當能令發菩提之心。或有衆生發于本性不退忍心。阿難。如此童子。處中辇輿加趺坐者所出光明。此之光明是彼如來神通威力之所現耳。從此光明出生彼之六辇輿也。阿難汝看以彼如來威神之力。此華敷神通德菩薩摩诃薩。能于此處現種種神通。又此光明之力。于此世界能爲無量無邊諸衆生等。作大利益。所謂以彼正法共相攝受。爾時彼童子等。悉皆和合歡喜踴躍。複與無量百千衆生前後圍繞。于一刹那之頃雨種種華。詣向佛所到已頂禮佛足。爾時世尊告慧命阿難言。阿難。如來爲諸衆生所可作者。及如來長子諸菩薩摩诃薩等所應作者。我于今者皆已具足。我爲衆生所作利益者今已作竟。阿難。此華敷神通德菩薩摩诃薩。在于閻浮檀金辇輿中俨然而坐。所作神通以如是等。教化那由他衆生證于阿羅漢果。複教俱胝那由他數衆生已得學地。複有百俱胝數衆生。令于叁寶得生淨信受持五戒。複有七百俱胝諸天。令得住于不退轉地。決定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複有七俱胝衆生令住無生法忍。複有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俱胝衆生。當令值遇彌勒世尊初首法會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四童子叁昧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