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大集部」經文400卷13頁碼:P0473
宋 惟淨等譯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四

  西天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诏譯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菩薩若聞菩提心  乃能貫穿一切法

  即此所有貫穿智  于諸法中無所著

  雖複了知甚深法  菩薩于中不生怖

  而亦不起恐怯心  彼能獲得最勝道

  諸法若因若所緣  如實覺了緣生法

  有慧隨順諸法生  而實不執于邊見

  諸法若斷若常中  智者不生于著礙

  覺了中際亦複然  是故實際不思議

  若法自性本無我  是中我亦無自性

  諸法無性亦複然  本來不生皆空寂

  諸法無生亦無起  空無所取常清淨

  遠離戲論無相門  一切皆與虛空等

  無心亦複無求願  遠離一切諸欲貪

  現觀諸色自性中  其猶聚沫知無實

  受如浮泡暫起滅  想如陽焰妄相生

  行如芭蕉中不堅  識如幻法非久固

  所有四界性無動  與彼虛空界同等

  內外諸入亦複然  境互相生而冥默

  應知心法不在內  亦非于外有所得

  意法無我亦複然  是中諸識皆無住

  彼一切法無作意  而亦遠離于我相

  于一切法平等中  如實覺了于正性

  法本一味無異性  一道一乘皆同等

  道智如實若了知  此義顯示于勝義

  智者于義能悟入  觀聲非聲能覺了

  世間所有一切聲  前際後際二俱斷

  若文若義雖善解  于中了知無二法

  解此不可說義門  即能現證真實性

  諸法不生是苦智  諸法平等是集智

  諸法盡義是滅智  諸法無爲是道智

  于彼身受心法中  如理隨觀一一法

  無念複無作意行  此說是爲四念處

  若觀法界非界性  平等正盡而平等

  無斷之斷正法門  此說是爲四正斷

  于心若得大自在  此說是爲四神足

  超越一切有著心  此即是名爲信根

  若于一切法寂靜  此說名爲精進根

  無念之念正法門  此說是名爲念根

  若了諸法無作意  此說是名爲定根

  超越諸法戲論門  此說是名爲慧根

  若法不起于他信  即能獲得真實智

  于心亦無所覺知  此名信力精進力

  若了無生無滅智  此即是名爲念力

  寂定于心無所行  此即定力得成就

  非有非離于分別  此即是名爲慧力

  諸法義中實覺知  此說是爲七覺分

  于法平等無差別  此說是名爲正見

  無二法中如實觀  無生是觀諸正道

  無生是爲無常義  無起是名爲苦義

  無行是名無我義  止息句是寂靜義

  調伏心即是布施  寂靜心即是持戒

  盡法隨向是忍門  正慧伺察名精進

  畢竟寂止是禅定  如實了知是爲慧

  衆生本來清淨心  了知此說名爲慈

  與虛空等名爲悲  清淨適悅是爲喜

  一切所緣無住心  此說是名爲舍行

  若複叁輪得清淨  即能了知一切法

  如是貫穿諸法門  而複永斷諸見執

  此中所有定及慧  即此二法能貫穿

  遍入無量境界門  此說是名正法智

  爾時世尊。複告海意菩薩摩诃薩言。海意。若菩薩得如是淨遍淨已。于一切衆生所起無虛假意。若爲衆生之所摧壓。不生逼惱及諸障礙。得善覺了智。得決定慧。而彼菩薩。即能于此自說淨印叁摩地根本。無住中住。雲何是爲安住叁摩地根本。謂于一切衆生無障礙故。起大悲故。若得一切衆生常所恭敬。心亦不高。若不恭敬。心亦不下。由是之故。即法無所起。亦不生慢心。是故乃能隨住諸法。不住癡法。能生法智。普遍皆得。智爲先導身業具足。智爲先導語業具足。智爲先導意業具足。若身語意諸所作業。一切皆以智爲先導。菩薩即能隨智而轉。雲何是菩薩智爲先導身業具足。謂若衆生應見色身而可化度及調伏者。菩薩即當現威儀相。令彼衆生心得調伏。菩薩雖複如是現相。然無發悟。亦無分別。若或菩薩身起過失。愛著于身。身起異相。身行屈曲。身有動亂身生計度。若如是者。而彼菩薩諸有過失集現其前。如斷多羅樹心。而于諸法後不複生。又若菩薩身得清淨。一切勝相莊嚴其身。手足柔輭殊妙可愛。成福生身。諸根無劣身分圓滿。菩薩雖具如是莊嚴之身。然于色相亦不驕恃。身雖嚴好而不生于和合之想。菩薩若見一切衆生種種色相有缺壞者。菩薩爾時不起慢心。爲求法故謙下恭敬。所以者何。若自身法性與一切衆生身之法性。皆悉平等依止于智。菩薩于身及身法性。悉了知已。即得法身。不受分叚身。何名法身。謂以禅悅而爲飲食。非分叚食。菩薩爲欲順世間故。愍衆生故。示現受彼世間之食。不爲身支治瘦劣故。菩薩但于法身。以其法命而爲資養。非假世間叚食所資。何名法命。謂所資養。不從因緣所造作故。不越聖行。何名聖行。所謂無貪無嗔無癡。離諸煩惱。隨所施設密護于戒。是名聖行。菩薩由此智爲先導。身業具足。故獲諸智通。神力成就。以無發悟心。于一切佛刹中普爲現身。隨諸佛刹一一衆生。應見菩薩色相光明莊嚴身者。菩薩即住無所發悟無分別中。具足光明莊嚴身相。于其身中放大光明。是光普照無量無數諸佛刹土。一切地獄惡趣衆生。蒙光照觸悉得快樂。由快樂故樂觸現前。得樂觸故。一切衆生煩惱燒然。皆悉止息。鹹得清涼身心調暢。彼諸衆生得調暢故善作佛事。海意。如是等法。名爲菩薩智爲先導身業具足

  複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爲先導語業具足。謂若菩薩凡出語言。而常遠離語中一切粗惡過失。海意。何名語中粗惡過失。所謂菩薩常當遠離六十四種語之過失。何等六十四。一者菩薩無粗澀語。二者無濁亂語。叁者無壞器聲語。四者無衰弱聲語。五者無極高聲語。六者無極下聲語。七者無猛惡聲語。八者無堅硬語。九者無謇吃語。十者無逼惱語。十一者無離散語。十二者無燒然語。十叁者無迷惑語。十四者無怨恨語。十五者無密切語。十六者無染著語。十七者無呻吟語。十八者無童稚語。十九者無震吼聲語。二十者無熾盛語。二十一者無掁觸語。二十二者無不知時語。二十叁者無貪隨卑語。二十四者無嗔障礙語。二十五者無癡狂亂語。二十六者無驚怖語。二十七者無慢執語。二十八者無作破壞語。二十九者無谄曲語。叁十者無高慢語。叁十一者無離慢卑下語。叁十二者無隨愛覆藏語。叁十叁者無非愛讦露語。叁十四者無不實說語。叁十五者無缺失語。叁十六者無虛妄語。叁十七者無鬥亂語。叁十八者無兩舌語。叁十九者無惡口語。四十者無绮語。四十一者無破朋友語。四十二者無極利語。四十叁者無極柔軟語。四十四者無凡俗語。四十五者無不藏護語。四十六者無繁多語。四十七者無嗔害語。四十八者無鬥诤語。四十九者無賤劣語。五十者無動亂語。五十一者無輕浮語。五十二者無面譏語。五十叁者無戲劇語。五十四者無歌音語。五十五者無非法語。五十六者無離間語。五十七者無自贊語。五十八者無毀他語。五十九者無侮玩語。六十者無激動語。六十一者無違背佛法僧語。六十二者無毀謗賢聖語。六十叁者無非理作證語。六十四者無一切粗惡過失等語。海意。如是六十四種語中過失。菩薩凡所發言皆悉遠離。即得語業清淨。凡所發言皆說無間斷語。說如實語。說正真語。說誠谛分位語。說隨谛轉語。隨入一切衆生語言。知一切衆生意樂。令諸衆生皆生歡喜。照明一切衆生根性。息諸煩惱。住佛威神。任持正法。所發語言。分明顯了。美妙可愛離諸過失。皆由福行之所成故。不生于貪攝功德語。不生于嗔深無源底。不生于癡。十方世界施設語言。非無義利。隨往一切處。皆無作相。海意。此爲菩薩智爲先導語業具足

  複次海意。何名菩薩智爲先導意業具足。所謂菩薩刹那于一心中。遍入一切衆生心行。皆悉明了。住叁摩呬多中。現諸威儀事。然亦不起彼叁摩地。一切魔衆。悉不能知菩薩心業。遍入一切聲聞緣覺之心。彼亦不知。而是菩薩。終不生心自害害他。亦不俱害。非心意所表。無少法中而生障礙。于一切法中。起智了知。由彼心意無表了故。即無所了知。不受而受。未具佛法。亦不滅受而爲取證。海意。此名菩薩智爲先導意業具足。海意。如是等法。是爲菩薩安住自說淨印叁摩地根本。此根本者。謂即菩薩身語意業。皆以智爲先導。由其叁業智先導故。即能獲得自說淨印叁摩地法。海意當知。有十種法。此叁摩地名爲自說。何等爲十。一者初發起行。名爲自說深心清淨故。二者菩薩之行。名爲自說六波羅蜜多清淨故。叁者顯示潔白之行。名爲自說一切善法清淨故。四者相好圓滿之行。名爲自說無礙福行清淨故。五者得辯才行。名爲自說隨聞法行善令他得清淨故。六者念定不散亂智。名爲自說遠離一切粗重蓋障。現起煩惱清淨故。七者菩提分法智。名爲自說不放逸清淨故。八者表示奢摩他毗缽舍那智。名爲自說心意識清淨故。九者十地次第之智。名爲自說。一切對治建立法中。超越障礙悉清淨故。十者大菩提場莊嚴之智。名爲自說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清淨故。海意。具是十種法故。此叁摩地名爲自說。海意當知。複有二十種法。此叁摩地名爲淨印。何等二十。一者內淨名爲淨印。我清淨故。二者外淨名爲淨印。我所清淨故。叁者身淨名爲淨印。一切見中悉清淨故。四者一切法無我清淨。名爲淨印。本來清淨故。五者于一切法平等覺了清淨。名爲淨印。一味清淨故。六者空無相無願清淨。名爲淨印。一切解脫清淨故。七者虛空清淨。名爲淨印。畢竟清淨故。八者衆生界法界清淨。名爲淨印。離諸所作故。九者現所見清淨。名爲淨印。自智通清淨故。十者日輪光明清淨。名爲淨印。常照曜清淨故。十一者叁世無礙知見清淨。名爲淨故。離諸障礙清淨故。十二者表了門清淨。名爲淨印。識智無住清淨故十叁者無爲清淨。名爲淨印。有爲自性清淨故。十四者了知緣生清淨。名爲淨印。善觀緣法故。十五者隨證力無所畏佛法清淨。名爲淨印。無能敵實智清淨故。十六者了知佛法相清淨。名爲淨印。先業清淨故。十七者大慈大悲清淨。名爲淨印。不舍衆生清淨故。十八者降伏諸魔外道清淨。名爲淨印。一切所行清淨故。十九者破一切煩惱種習清淨。名爲淨印。諸法自性清淨故。二十者于一刹那心中。普盡一切佛法之門。隨知清淨名爲淨印。積集圓滿清淨故。海意。具足二十種法故。此叁摩地名爲淨印。海意當知。菩薩當坐菩提場時。乃能獲得是叁摩地。得是叁摩地後。當獲八種不共大神通相。何等爲八。一者忽然此叁千大千世界。悉變金剛所成之地。二者一切樹林花果枝葉。皆悉開敷俱向菩提樹。低垂曲折作恭敬相。叁者一切衆生于刹那間。不爲一切煩惱之所惱害。四者一切地獄惡趣衆生。悉見菩薩坐菩提場。見已皆獲快樂具足。五者一切世界。空中悉現金色光明廣大照曜。六者大地皆悉震動。然于其中亦無少分衆生而生娆害。七者所有十方現住說法教化諸佛世尊。以無畏法施其安慰。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最勝最勝。是大導師。八者于一刹那心中。一切佛法集現其前。海意。而是菩薩得彼淨印叁摩地已。後獲如是八種不共大神通相。而能出生無量功德之事。一切悉同此叁摩地神通威力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4】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