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叁昧分》

「大集部」經文415卷13頁碼:P0830
隋 達磨芨多譯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叁昧分》九

  隋天竺叁藏達磨笈多譯

  神通品之余

  雲何慚愧。所謂常慚于人亦愧自身。住于一切不善法中常行慚愧。成就慚愧遠離不善。念求善事身荷重擔。種性清淨無所虧犯。時彼善觀作王比丘。既從彼佛聞教誨已住于慚愧。爲滅一切不善法故。勤求精進及以意欲。一心回向住諸善法。又令滿足更廣思惟不令忘失。專精攝心住于正觀深入法界。如是比丘觀法界時。不見一法增。不見一法減。彼既觀法無增減已。當彼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去來。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得無喪。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生滅。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差別。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異。彼當如是見一切法因緣生。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夢想。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陽焰。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鏡像。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形影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聲響。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猶如幻化。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勝負。彼當如是見一切法本無優劣。彼當如是見一切法不可成就。彼當如是見一切法本來不生。彼當如是見一切法無有生處。彼當如是觀一切法皆悉平等。不空見。彼既能作如是觀已。亦即能作如是修行。不久便能得是叁昧。不空見。而彼善觀作王比丘得此叁昧已。即能成就無礙辯才。說諸法義無有窮盡。又彼善觀作王比丘。即于爾時過六十億百千那由他劫已。然後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空見。汝今于此猶有疑心。我爲汝釋令得除斷。不空見。當知彼時善觀作王。舍四天下五欲衆具。與彼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臣民大衆。于彼鴦耆佛世尊所。同時出家剃除須發。精勤修道者非謂異人。汝亦不應更作他觀。何以故。不空見。當知彼時善觀作王比丘。今彼蓮華上如來是也。又于爾時善觀作王。舍四天下一切樂具。與八萬四千億那由他臣民大衆。鴦耆佛所出家修道住慚愧行。正觀諸法一心思惟。未幾即便證此叁昧也

  複次不空見。以是因緣。我于今者殷勤鄭重。爲汝宣說此叁昧門所作功德甚深廣大不可思議。當知非彼不能廣種勝妙善根。諸衆生輩而得聽聞。而能讀誦受持修行。乃至爲他解說義理。複次不空見。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叁昧者。當知彼諸善男子善女人輩。終非薄福種少善根也。亦非一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二叁四五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一十二十叁十四十五十。乃至非一百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亦非二百叁百乃至千萬億諸如來所種諸善根也。如是乃至亦非于無量億百千那由他。乃至亦非于無量阿僧祇。及過無量阿僧祇爾許諸如來所。種諸善根厚集功德。而獲聞此寶叁昧王名字少分。何況當能書寫披讀贊誦受持。思量義趣如法修行。爲多人衆分別解釋也。複次不空見。若彼一切善男子善女人輩。但得耳聞此菩薩念佛叁昧門者。應知彼善男子善女人。非是薄福種少善根者。當知彼諸善男子善女人等。即是具足菩薩乘者何以故。不空見。若人得聞此叁昧王。當知彼輩依其次第。自然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除一切諸漏盡者

  爾時不空見菩薩白佛言。大德世尊。所住行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德世尊。彼等常證此叁昧王耶。彼佛報言。不空見。汝見如是彼等亦證此叁昧王也。複次不空見。譬如有藥名曰真正。若以其藥用塗軍鼓。于鬥陣時以椎擊打。假彼陣中有爲毒箭刀矟所傷。彼藥力故皆即平複安隱無患。如是不空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叁昧王名字少分者。彼等以此叁昧名聲威力。皆當得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除漏盡身證之人。複次不空見。譬如須彌山王四寶所成。若諸衆生至其所者即同其色。何以故。以彼山威光皆同一色。如是不空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耳暫聞此寶叁昧名。彼等皆以叁昧名聲威德力故。自然速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唯除漏盡正位諸富伽羅。何以故。不空見。以此叁昧有不思議勝功能故。複次不空見。譬如一切大河陂池及以諸流。皆入大海同一醎味。悉由大海德力弘故。如是不空見。彼諸善男子善女人。但能耳聞此叁昧名。假令不讀不誦。不受不持不修不習。不爲他轉不爲他說。亦複不能廣分別釋。然彼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當次第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何以故。以此叁昧名聲勝故。威德力故。複次不空見。若有諸善男子善女人。誠言時。善說時。但能誠言及與善說。諸佛法門必定當得。開示興顯能廣利益諸世間者。是名誠言。是名善說。不空見。若彼善男子善女人能得正言及善說者。必定當得無量無邊過阿僧祇不可思議大功德聚。何況彼能善說于此菩薩念佛叁昧法門所獲功德聚也。不空見。假使無量無邊恒河沙菩薩摩诃薩。複經無量無邊過恒河沙劫數。修行布施無暫休廢。我若說是所得功德不可思議。今更爲汝廣分別說。若複有一菩薩摩诃薩能聽受斯念佛叁昧。若讀誦若受持。若少分修行。若少分論說。所得功德望前布施。不可喻比。不可稱量。不可計挍。不可算數。不可宣說。何況有能具足聽受修行。演說是功德聚而可校量耶。爾時世尊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念往昔無量劫  有佛世尊鴦耆羅

  一切世間所歸依  具大慈悲演妙法

  于彼所見無不知  過去未來悉明了

  亦能通達現在事  等見幽微斯覺察

  諸佛智慧難思議  憐愍衆生故爲說

  愚癡衆生苦煎迫  觀彼一切興悲心

  時彼如來有如是  九十九億聲聞衆

  鹹具自在有生盡  悉共圍繞正法王

  彼城東北有園林  具足莊嚴名無畏

  如來大仙住于此  兼彼億衆阿羅漢

  彼善觀作轉輪王  嚴備寶駕自出城

  無量臣民衆圍繞  一切衆生皆愛樂

  王睹世尊心寂靜  身口清淨諸根調

  具足勝妙諸威儀  彼善觀王轉增敬

  王便往詣彼佛所  頭面頂禮世尊足

  啓口請佛受其供  世尊許納故默然

  王以如來許受故  即敕城內諸臣民

  今宜具辦微妙供  吾欲奉獻鴦耆佛

  衆事既嚴王親告  唯願哀愍照此時

  大師世尊及聖僧  受我今日微末飯

  鴦耆如來赴王請  大功德聚廣現神

  遂作無量千億光  普照十方諸佛土

  彼一一光出無量  百千億數大蓮花

  微妙鮮明人憙樂  爲發衆生諸善本

  汝不空見知諸花  各出化諸如來形

  意念現前人瞻仰  十方同說如斯法

  諸行無常亦實苦  複說無我極羸劣

  終是破壞不堅牢  孰雲智者生貪樂

  諸行焚燒如猛火  炎赫烗熾甚難當

  鴦耆世尊如如宣  佛爲衆生發深厭

  諸天睹斯大神通  百千樂音俱時作

  香花自然而雨下  異哉希有難思議

  彼王見佛神變故  設諸供事不可量

  此四天下可重尊  投棄五欲如脫履

  佛前釋發服袈裟  便爾請問微妙定

  當住何等勝法已  丈夫能入叁昧門

  鴦耆世尊如是說  住于二法善思惟

  當自證此微妙禅  得不思議最上樂

  王蒙彼佛誠實言  深心歡喜觸斯定

  常念菩提奉諸佛  即受尊號上蓮華

  若能信受如來語  于是經典無複疑

  入佛境界深法門  自然得入此叁昧

  若聞實際不驚疑  于法亦無我人想

  勤念奢摩毗婆舍  如是深思觸勝禅

  住于慚愧及恭敬  常應修習諸正勤

  知已惡現生恥心  證叁昧王豈能久

  恒觀諸法不見增  亦自弗知諸法減

  見一切法如虛空  菩薩智人通達此

  諸法非興複非喪  本性清淨常湛然

  知一切法同睡夢  如是見者逮叁昧

  于彼不作差別相  本不見滅亦無生

  猶如陽焰及鏡像  能如是見得叁昧

  法相平等無高卑  亦無存亡及優劣

  如彼聲影與幻化  如是見人證叁昧

  諸法寂然無勝負  不見外相及內心

  無有成就複無名  如是見者證叁昧

  比丘如是專精觀  初中後夜常思惟

  頂受尊教于佛所  不久當證此叁昧

  彼當證此叁昧時  已于菩提無缺減

  亦見十方一切佛  供養功德大衆生

  過是六十億百千  那由他劫修諸行

  承事無量諸佛已  然後證彼大菩提

  汝不空見今應知  爾時彼王其誰是

  智人不當生異見  蓮花上佛即善觀

  我今教誡于汝輩  一切世間諸天人

  若欲究竟諸法源  當念速淨此叁昧

  彼必大集功德聚  不可算數難稱量

  欲得妙樂不思議  要先淨修此叁昧

  若欲盡見一切佛  現在未來及十方

  或複求轉妙法輪  亦先修習此叁昧

  若欲圓滿諸妙相  具足衆好上莊嚴

  及求轉生清淨家  必先受持此叁昧

  汝不空見諸衆生  即欲遠離諸惡道

  悉欲知于下生者  應常贊誦此叁昧

  彼非供養于一佛  亦非二叁及四五

  乃至億數那由他  方得聞斯勝叁昧

  彼供諸佛過僧祇  爲證無上大菩提

  及衆所欲皆悉得  乃得聞此勝叁昧

  彼供無量百數佛  過去久種諸善根

  常生歡喜尊敬心  方得說此勝叁昧

  彼事無量千數佛  天中勝天能放光

  精勤修習無懈倦  爾乃贊誦叁昧經

  彼見無量億數佛  無邊淨光若日輪

  厚習一切諸善根  然始得聞妙叁昧

  又如世間攻戰場  其中多有被毒害

  彼或遇聞藥鼓音  衆毒消除得安樂

  若人說此叁昧時  其或得聞勝定者

  叁昧威力證菩提  非彼漏盡正位人

  彼定功德等須彌  若人證時無異相

  其或能往到山所  即同其色難別知

  若人得聞叁昧聲  諸定中勝猶如海

  由斯叁昧威德力  彼證菩提不複疑

  亦如衆流歸大海  大河小河及陂池

  等同一味難別知  彼亦如是無異相

  若人聞此叁昧時  即念十方一切佛

  叁昧威力登正覺  非彼身證富伽羅

  若諸菩薩唯修檀  過于無邊恒沙劫

  供養十方一切佛  下及法界諸衆生

  如是曠劫行布施  所獲功德雖言多

  猶不及說妙定門  起一念慈被一切

  叁昧善思如慈母  光顯聖德難度量

  智人若能一心求  當速成佛具自在

  菩薩念佛叁昧分說修習叁昧品第十四之一

  爾時不空見菩薩摩诃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具足幾法當能入斯念佛叁昧耶。佛告不空見菩薩言。不空見。若諸菩薩摩诃薩具足叁法。即能入此念佛叁昧。何等爲叁。一者具足不貪善根。二者具足不嗔善根。叁者具足不癡善根。若能具足叁善根已。即得成就六波羅蜜。而彼菩薩摩诃薩。以能住彼不貪善根故。而常行施具足成就檀波羅蜜。所生常得家産豐饒財寶具足。所須便至永離貧…

《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叁昧分九》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