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奮迅王問經》

「大集部」經文421卷13頁碼:P0935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奮迅王問經》下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以慧奮迅。于魔世界化作宮殿。勝彼魔宮過百千倍。令彼諸魔于勝宮殿悕望貪著。生貪著已心則離慢。既離慢已。令住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然後乃爲說無常法。奮迅王。彼慧菩薩一切處行。如是應知。以是慧故。若施若受若發願等一切應知。以是慧故。若自護戒令他持戒。以是持戒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修忍令他修忍。以是修忍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精進令他精進。以是精進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入禅叁摩跋提。令他入禅叁摩跋提。以是入禅叁摩跋提願取菩提。應如是知。以是慧故。若自攝法。若爲他說如聞觀察。應如是知。以是慧故。一切行來。一切威儀。一切放舍。應如是知。有慧菩薩以慧力故。則能具得一切善力。有慧菩薩慧自在故得一切財。有慧菩薩慧奮迅故。于一切法得勝奮迅。有慧菩薩執慧力故。得佛相似莊嚴莊嚴。有慧菩薩于一切法。皆隨順行而無功用。奮迅王。譬如世人放箭向上。奮其勢力自然向下。乃至到地而無功用。奮迅王。有慧菩薩亦複如是。以慧勢力能放願箭而無功用。自然如是墮在一切善法之地。謂道場地示現慧力。複有何力。以慧力故右手能動恒河沙等諸佛世界。以慧力故勝魔眷屬。勝魔莊嚴。乃至獲得菩提所攝如來十力。何者爲力。他不能勝。所謂天人阿修羅等。一切世間所不能壞。奮迅王。此是戒通智慧奮迅。奮迅王。如是戒通智慧奮迅。若有不種善根衆生耳所不聞。奮迅王。若人得聞此法門已心歡喜者。如是之人于此奮迅則能奮迅。何以故。如是奮迅。一切聲聞緣覺所無

  如奮迅王。菩薩所問世尊說已。奮迅王聞心生歡喜。合掌向佛。一心瞻仰目不暫舍。而作是言。一切衆生以如是等四種奮迅而爲奮迅。猶如如來應正遍知之所奮迅

  爾時世尊。于奮迅王菩薩面前。出種種色微妙色華種種妙香葉相盛華。時彼菩薩即取彼華。用散如來並衆會中一切菩薩。如是散已。彼衆會中華所著者。一切悉爲金相莊嚴。舉衆皆見

  于虛空中百千諸天。如是見已。一切同聲說言。世尊。若有信解如是奮迅。既信解已。能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如是之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何以故。以如是等一切奮迅。悉皆隨順一切智心。又複世尊。若有未發菩提心者。何處當得聞如是等不可思議奮迅法門

  爾時世尊。贊彼空中諸天子言。善哉善哉。贊善哉已。告奮迅王大菩薩言。奮迅王。我念過去然燈如來。次前複有第七如來。名普無垢淨光明王。彼佛如來廣說如是奮迅法門。時有菩薩名具境界。以此法門問彼如來。如來既說此法門已。八千衆生得此奮迅。又複更得無生法忍。會中衆生叁萬二千。一切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我于爾時得此奮迅。次後複于然燈佛所菩提滿足。如是奮迅王。我涅槃已。若有能聽此法門者。彼人爲取菩提之心。必定速得無生法忍。說此奮迅法門之時。會中衆生叁萬二千諸天及人。一切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彼諸天子雨種種華。百千天樂供養如來。以佛力故。彼樂音中出妙聲言。若有衆生勝信解心諸根猛利。信解佛法慧行成就。善知識攝宿種善根。大悲憐愍一切衆生。爾乃得聞如是法門。聞已信解受持讀誦

  爾時奮迅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如是十八不共佛法。世尊所有。如是十力。菩薩有不。此四無畏。菩薩有不。如是十八不共之法。菩薩有不。佛言皆有。奮迅王。一切菩薩于八地中。作業成就乃得九地。謂具辯才得不退忍。攝善方便慧波羅蜜。奮迅王。菩薩如是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就十八不共之法乃得九地

  奮迅王。何者菩薩十菩薩力。一者發起一切智心。堅固深心大慈滿足。不舍一切諸衆生力。二者不求一切財利供養名聞。一切世間希有之事不貪樂力。叁者滿足大悲之心。一切佛法清淨信解法究竟力。四者勤心不生懈怠。增上精進不離憶念威儀行力。五者不動安住叁昧遠離二邊順因緣法。一切見行皆寂靜力。六者菩薩一切分別及不分別。戲論疑網皆悉滅故。滿足般若波羅蜜力。七者成熟一切衆生。無量生死攝取未足。攝取世間一切善根。世間生死信解如夢。于生死中不疲倦力。八者菩薩觀察法性本無衆生。本性無命無富伽羅。信解諸法不生不出。能于輪法信解不生。一切輪法不生忍力。九者入空無相無願觀解脫門。于聲聞乘。于緣覺乘解脫知見解脫門力。十者菩薩于甚深法而能自知。觀察一切衆生心行。知無障礙滿足之力。奮迅王。此是菩薩十菩薩力

  奮迅王。何者菩薩四無所畏。一者菩薩一切聞持。得陀羅尼憶念不忘。不畏大衆而爲說法。二者菩薩信解諸法則得忍力。不生不出信解法已得無生忍。得法忍已入空無相無願之法。不畏大衆而爲說法。叁者菩薩于聲聞乘觀解脫門。辟支佛乘信解知見。信一切入亦信解脫。如諸衆生病藥所須。如是而知一切衆生諸根成熟。亦如是知如應說法。菩薩如是不畏大衆而爲說法。四者菩薩離大衆畏。爾時無心。東西南北若有人來。難問我者我不能答。不畏不能不見畏相。菩薩如是一切衆生。若有問難皆悉能答。如彼問難相應說答無所怖畏。能斷衆生一切疑心。不畏大衆而爲說法。奮迅王。此是菩薩四無所畏。奮迅王。何者菩薩十八不共菩薩之法。奮迅王。所謂菩薩無有人教。而舍財物以用布施。又複初生即能起心舍財布施。又若魔王作佛身來說如是言。若人布施則入地獄。而彼菩薩不生悭嫉。又複菩薩一切自物皆用舍施。施心轉勝如是布施。是菩提因不望果報。皆願回與一切衆生。奮迅王。此是最初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無有人教。而彼菩薩如來未出無受戒處。于波羅提木叉正行悕學。不舍此不共法。菩薩在家如說護戒。雖不出家複無教者。如波羅提木叉說學。失命因緣不舍戒學。一切戒學隨順菩提。願斷一切衆生破戒。奮迅王。此是第二菩薩不共法。奮迅王。又複菩薩一切衆生罵詈毀辱割其身分。不生嗔心。若貧窮人。若栴荼羅。若逼迦婆。若工作師種種罵辱。而菩薩心亦不生嗔。于彼衆生慈心普覆。有大勢力。能加其惡而不作惡。如是菩薩爲隨順法。如是衆生乃是菩薩佛法因緣。如是菩薩于彼衆生。令心寂靜爲作饒益。著忍辱铠起勇猛力。奮迅王。此是第叁菩薩不共法。奮迅王。又複菩薩設多衰惱。而勤精進頭陀不舍不生劣心。見聲聞乘入于涅槃。見生死苦而心不求聲聞涅槃。見緣覺乘入于涅槃。見生死苦心亦不求緣覺涅槃。見佛世尊一切義成一切佛法。所作已辦入于涅槃。自未有力知諸衆生。未滿佛法。而心不劣起精進心。我亦如佛入于涅槃。奮迅王。此是第四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若轉輪王。若帝釋王。若魔自在婦女圍繞。有天歌樂一切妙樂皆悉具足。于中入禅修習無量而心樂于離欲之法。不隨異語。于生死中心大怖畏。于淫欲法生不淨想。于諸陰中生于怨想。于諸界中生毒蛇想。于諸入中生空聚想。于自眷屬生于死想。于婦女中生冢墓想。心常樂求攝取正法。悕望見佛親近供養。亦常不毀一切衆生。能令伎樂弦歌等中出禅分聲。魔既聞已遮則聲滅。以彼菩薩前善根力。于虛空中即出佛聲法聲僧聲。又彼菩薩棄舍國土富樂自在入于山林。奮迅王。此是第五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一切世間諸禅定中。不生堅想。有黠慧行。遠離使見取義取法。如是菩薩乃至夢中。不生自見。不生他見。不生法見。此不共法。若有自見則有使見。以無自見則離疑網。魔王波旬不能令其生于疑見。若有疑見則離于法。菩薩如是。成熟衆生饒益衆生。不顧自惑無有疑心。奮迅王。此是第六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離一切生無有功用。身業清淨遠離殺生。于諸衆生施與無畏。若手若塊若杖若刀不加衆生。遠離刀杖手不執持。自財知足。于他所有至一把草不與不取。設寶滿地不生貪心。甯失身命。終不邪命而取財利衣服飲食。常行梵行乃至不生欲食之心。菩薩如是離欲鬥诤及諸煩惱。不行淫欲因緣惡法。是彼菩薩不共法處。先思量已身業成就。奮迅王。此是第七菩薩不共法。奮迅王。又複菩薩清淨口業。實語真語如說而行。不诳如來天龍夜叉。若乾闼婆。若阿修羅。若迦樓羅。人非人所。口不惡言。不壞眷屬自眷屬愛。不惡口語。愛語軟語。不粗犷語。作相應語。作利益語。常于先語面狀笑語。如是菩薩所有惡語惡口說語。他不愛語。自他熱語一切不說。不違心語。若無言無。若有言有。如是淨語。深心淨信得不共法。一切生處常得如法法相應語。以如是語。能令一切不淨心人心得清淨。心清淨者則能供養。彼以深心不共法故。常得實語。有所言說如語不異。隨其所說一切皆爾。奮迅王。此是第八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自心自在。不貪不嗔正見不邪如是菩薩菩提之心無與等心不忘不失。遠離一切谄心曲心濁心亂心。晝夜常行清淨慈心。奮迅王。此是第九菩薩不共法。奮迅王。又複菩薩即于生時具足世智。若咒若誦若醫若藥。書印數算一切皆知。一切師術皆悉現知。一切伎能諸論善知。于世間法出世間法。不因他知自智成就。不觀他面。一切天人。觀察菩薩有如是心。若菩薩說我聞修學。奮迅王。此是第十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若以種種利益衆生。能爲他人療治病患。不求財利供養名稱。大悲爲首療治世間。然後令住出世間法。如是菩薩心常憶念。如是惡界苦惱衆生。以何方便何時何法令彼得脫。既得脫已畢竟斷滅一切煩惱。所謂斷除一切苦惱令住涅槃畢竟之樂。奮迅王。此第十一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心不悕願帝釋天王。若梵天王。若轉輪王統王國土。而亦得之。彼菩薩如是不求帝釋天王梵世界處轉輪聖王統王國土。雖不悕望自然而得。又彼菩薩不爲色故求于梵行。不求身色。不求國土。不求眷屬。不求財富。不求名聞。不求色相。如是梵行雖不悕望具足而得。奮迅王。此第十二菩薩不共法

  奮迅王。又複菩薩住好國土富樂之處。不知念佛。而有諸天曾見佛者。教令憶念。先呵責已如是教言。此法應作此不應作…

《奮迅王問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