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一 ▪第3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塵水。十方諸佛悉令菩薩行斯定意。今佛故宣。汝等精進勿得疑惑。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凡庶九十六術六十二見。蜎[蟲*非]蠕動蚑行喘息。人與非人。學是叁昧若聞歡喜各得如願。然後會當逮是叁昧。于是頌曰
常光顯 佛正法 信根樂
第一慧 行如犀 無吾我
持是寂 妙叁昧 得自在
覺忍辱 覆叁世 猶如蓋
化建立 無數人 習是慧
猶如海 消吾我 塵勞厄
說佛道 諸滅度 以斷穢
化叁世 疾修行 是寂然
識身命 及他人 志存念
諸佛道 立存念 一切業
及逮是 妙叁昧 多開導
禦本際 常講安 滅苦惱
化布施 甘露味 奉行斯
佛種性 好至明 顯耀辭
稱流布 普功祚 在衆中
甚巍巍 如月滿 秋盛明
諸眷屬 財名德 在生死
佛所知 其辯才 猶水王
習叁昧 逮斯功 法自然
無無我 不久達 敷演義
如是周 叁千世 真谛行
是叁昧 思惟計 叁千世
衆生滿 如江沙 若學歸
甘露道 所獲慧 過于此
毒不行 及刀火 無蟲蛇
無杖畏 王羅刹 不能害
以和心 精修是 不失財
不亡家 無病憂 無罪患
若持是 四句法 目不盲
不重聽 六十二 億佛勸
設有學 思惟是 若常奉
斯總持 精進行 是叁昧
若有欲 速成道 樂第一
功德田 當學是 經典本
一切致 寂然無
四事品第叁
菩薩有四事。疾逮斯定。何謂四。一曰布施。不懷望想福施一切。二曰持戒。不犯諸禁以志大道。叁曰常抱慈心。怨憎親友無有二心。四曰察于叁界衆生之類悉我親族未曾外之。是爲四。菩薩複有四事。疾逮斯定。何謂爲四。一曰常行大慈加于衆生。二曰常行大悲。見于叁塗衆生苦惱。爲之雨淚欲拔濟之。叁曰睹衆迷惑展轉五趣不能自免。顯示正路志德自出。四曰察衆叁流往反終始曾無斷絕身苦心惱。故愍念之爲宣罪福生死之本無爲之根。是爲四。菩薩複有四事。得斯定意。何謂爲四。一曰觀衆邪迷六十二見。猶豫沈吟墮于羅網如鳥自投。貪小小利不覺自害。二曰九十六種迷惑之徑自造癡冥。猶如蜚蛾自投燈火。已溺叁塗五趣周旋輪轉無際不能脫身。惟有諸佛衆大菩薩。乃能濟之。叁曰外衆蓋業符咒害人。菩薩愍之。如狂溺水然後乃悔當何所及。四曰如射獵師彈射衆鳥。羅網捕魚積其罪蓋。無數億載墮叁惡趣。舍身之安而往救之。爲宣罪福生死之患。示無爲業。或複顯之無上正真各使得安。是爲四。菩薩複有四事。疾逮斯定。何謂爲四。一曰作佛形像坐蓮華上。若摸畫壁缯[疊*毛]布上。使端政好。令衆歡喜由得道福。二曰取是經卷書著竹帛若長妙素。令其文字上下齊正。叁曰諷誦是經晝夜精進。不舍經文使其通利。無一踬礙聽者得解。四曰持是叁昧諸佛本末一一分別爲人暢義。善開菩薩無上正真。使一切衆鹹共咨受。不生疑心各得開達。是爲四。佛于是頌曰
聞是經 樂至德 若有人
求此道 善哉學 斯四句
故獲致 十力種 八十億
人中王 諸六十 姟安住
常鹹護 斯學人 能諷誦
是叁昧 若聞是 獲善利
已得聽 能信樂 是等成
不疑道 等皆見 生死無
行佛道 得聞是 樂功勳
不懈怠 一切智 如觀掌
書寫持 是經典 識念住
百千劫 辯才英 得至佛
彼說斯 最定意 王子月
詳得聞 棄國土 作沙門
晝夜勤 聽受法 最後世
命向終 便往生 他佛國
若江沙 複過是 諸天鹹
供養佛 從其所 聞叁昧
叁劫中 成佛道 有佛名
無厭寶 定光佛 所開化
彼聞是 得德果 是故聞
勿懈怠 爲十方 常所救
今我屬 殷勤累 仁賢者
言柔和 是增法 道珍藏
法師品第四
佛語喜王菩薩。乃往過去無央數劫不可稱計。爾時有佛。號辯嚴淨雷音吼如來至真等正覺。彼佛世時有一法師。名無量德辯幢英變音。曾聞如來說是叁昧定。學是叁昧而分別說用化衆生。齊無數億百千諸天人民。以度一切。有王太子名淨福報衆音。聞是叁昧心中欣然。則百千賈妙好衣以覆法師。口發是言。普使叁界厄一切衆生皆悉興立得是叁昧。以是德本。見八十億江沙諸佛。造立衆行奉平等法。在諸佛所聞是叁昧。皆以頒宣。悉能堪任奉是定意。所生之處常識宿命。在于無量德淨佛刹。成最正覺。淨福報衆音王太子者。則今現在西方阿彌陀佛是也。其法師教化度脫衆生者。則大月如來是也。其王太子。供養自歸無量。德辯幢英變音法師。乃能終竟至七萬劫消衆罪蓋。用聞說是叁昧定故。爲其太子除衆僧傧。雪諸挂礙敷演道品。在在所生逮無量門總持之行。發意一時彈指之頃不離佛法。佛言。時複有佛。號曰面悅離垢月首藏威如來至真等正覺。出現在世講是叁昧。有長者子名曜淨廣心。聞說斯法以家之信不貪居業出爲沙門。舍七萬婇女。寶多若斯有四寶藏及衆珍琦。若布積地。各遍叁十萬有千八百遊觀之處。未曾舉足妄蹈于地。不用系心棄國捐王行作沙門。已作沙門萬六千歲。一心經行常修精進未曾廢息。初不生心念爲懈怠也。除其左右飯食澡手洗口。未嘗睡眠恒自覺悟。亦不極坐竟萬六千歲。即時悉受佛所說法。諷誦通利音響和雅逮得總持。名普入諸聲。皆令稽首爲佛作禮。六十六姟諸天之衆。從其咨受爲之給使。身心精進隨時之安。不失所養奉事如來。今現南方得成正覺。名一切德嚴。世界曰德淨。于彼土地成最正覺。爾時世尊。說此頌曰
我憶宿命時 無數江沙劫
佛號辯嚴淨 雷音吼如來
有比丘持法 時在師子座
講說是叁昧 王太子聞之
好究竟衣被 以供養法師
普見諸佛尊 得佛阿彌陀
其前世有罪 往宿之所犯
聞說斯慧味 皆盡無有余
有佛離垢月 說是叁昧定
長者子聞之 敬尊便出家
于萬六千歲 奉進是叁昧
未曾有睡眠 亦不住懈怠
逮斯尊聖道 用聽受聞故
不複還樂家 亦不慕恩愛
見不可計佛 皆從講咨受
悉入諸道業 疾逮成佛道
諸願盡具足 其名悅人意
逮時得佛道 誰不勤是業
于將來之世 聞是慧印已
財業亦無安 出家無所貪
罵詈若撾打 誹謗來加之
各各聞知法 宣布佛所說
遭厄百千惱 能忍淫欲難
觀察塵勞患 自說成佛道
夢中見于佛 自喜我正覺
而樂斯及法 我不疑佛道
倚求音響利 以聞斯經典
自曉喻其心 不久成佛道
聽是經要理 聞若幹事業
無複有挂礙 所止如虛空
于是以出家 得無數利養
以用親族穢 生心相誹謗
分厄除患業 依聞而存意
反輕易他人 我以成佛道
得逮見成光 供養大聖主
行步自驚喜 謂己得佛道
其有谀谄者 離道甚玄遠
數數懷愁憂 因輕他人故
若有聞此經 則知得佛道
不久成正覺 得見阿彌陀
依猗顛倒者 亦去道逈遠
若有不順本 佛不授彼決
觀斯長者子 施與財寶藏
然後行出家 家家而行乞
從定光如來 曾聞如斯義
如是像叁昧 精勤敬奉行
佛言。菩薩行道。以大慈悲護于十方。及化他人諸不逮者。以六度無極四等四恩六通善權。化衆生類。所度無底使長安隱。各舍家業興隆道法。爲雨甘露宣傳經典。猶如良醫以藥療衆風寒熱病叁合之病悉爲消除。心有四病。一曰貪淫。二曰嗔恚。叁曰癡冥。四曰吾我。以慧正義刈斯四病悉消無余。致十種力四無所畏。譬如日出衆冥消滅不知所去。以善權慧振大聖耀照于叁界。五陰六衰十二牽連。自然爲消不知所趣。猶月在冥消夜衆闇自然爲明。菩薩如是。以道慧明處生死界。叁垢之穢心無所著。開化終始無窮之患。逮得叁昧無所從生。度脫一切。猶若大海出諸珍琦殊異之寶。其入采者靡不充備各得盈滿。菩薩如是。入大乘海擇取開士玄妙之法。嚴治道場叁脫之門。周旋叁世救濟危厄。猶轉輪王典主四域天下戴仰。菩薩如是。周流一切生老病死。具四等心化此四病永使無余。終始朽亡忽然沒盡不知所處。譬如船師度人往反而無窮極。以菩薩藏總持之箧。敷演深要道法之真。遊無數劫不以爲勞。猶如二親生養其子至令長大成就爲人。菩薩如是。以法權智行大慈悲。勸化愚冥使發道心。五戒十善四等四恩。六度無極。行權方便普至十方。具足十住一生補處。無上正真成最正覺。度脫一切溺在生死。使心坦然反流達源。猶如種樹漸生根芽莖節枝葉華實結茂。菩薩如是。從初發心便得喜意。身意休息無有五陰叁塗之患八難之苦備悉六度。施戒忍進禅思智慧。無所從生永無所猗悉無衆計。不複睹我人身壽命有無之元。在所而現多所救濟。生老病死經存在世。六事法住善權隨時導利衆生。不使迷惑爲愚癡冥罪蓋所覆。淨如虛空不畏衆難。殊勝之慧不死之藥。以療一切往來之厄。猶如長者生子衆多。各爲興起十重高閣。使諸太子遊戲閣上作衆伎樂以娛上下諸遊觀者。世尊如是。以無蓋慈無極大哀。行權方便化導叁界衆生之類。開示階路。十住本末從初發心。見者喜悅莫不發意。從一住起行菩薩道。布施救窮。叁界之匮貧于道者。施以七財。以一切智正真之戒。堅住菩薩無極之慧。不中取證。學仁和意笃信叁寶入無極慈。立無盡哀具四等心。四等已具成就五通。五通已成備悉六度。六度已達得柔順忍。已逮斯忍名曰第二。第叁響忍。解一切響本悉空寂。叁界之音皆虛無實無一真谛。以了是義。因斯漸入無所從生法忍。悉暢叁界皆無根本五趣無元。了斯慧者。乃逮無所從生法忍。入諸所生心無所生。猶如虛空無憎無愛。因便受決。已得受決致現在定見十方佛。猶如明人其目清徹。虛空無雲夜觀星宿。東西南北仰瞻虛空。星宿無限悉知其處。菩薩如是。得現在定睹于十方一切諸佛。悉知處所名號教訓。菩薩弟子眷屬多少。說法所度悉知其數。從叁昧起爲人說法行衆空慧。其聞所說。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從是積行正領國土。教訓衆生見其根本。應病與藥令得服行。上中下心而開化之各令得所…
《賢劫經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