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上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附北涼錄
修行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彌伽羅母弗婆羅園歡喜殿中。于是毗舍佉母。與千五百清信優婆夷。來詣佛所。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爾時佛告毗舍佉。何緣晨朝而來至。毗舍佉母白佛言。世尊。已聞如來先所略說甚深難解無上之法。名曰優婆夷淨行。唯願世尊。哀愍我等。廣演分別微妙法相。令我等輩聞此法已。當來長夜安隱快樂。天上人中乃至菩提。佛語毗舍佉母。善哉善哉。善女人。汝于往昔無量劫中常樂聞法。與諸眷屬曾于我所貪求廣說。毗舍佉母聞佛所說往昔因緣。歡喜踴躍而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爲我宣說令得開解
佛告毗舍佉。谛聽谛聽。我當爲汝分別略說。善女人。過去久遠無量劫中。爾時有國名波羅奈。王號梵與。其王夫人名[跳-兆+(乏-之+友)]陀羅。王有一女名曰蓮華。形貌端正禀性儒賢。聰慧明了志樂多聞。精勤勇猛常修善行。于世技藝善能通達。恒爲父母之所愛重
爾時雪山有一梵志名那羅馱。勤修梵行得五神通。恒爲大衆廣說諸法。名聞遠徹流于四方。爾時彼女從善友所。聞贊梵志神通如是功德難量。常爲大衆宣揚妙法。心生歡喜便自念言。善人難見法亦難聞身命難保。是故我今宜應速往禮拜問法。作是念已。往父母所而自啓曰。聞人稱歎梵志修行道德巍巍。唯願父母。聽許我等往詣梵志聽受法味。父母答言。汝今年幼生長深宮。禀性柔軟初未曾出。雪山玄遠路險艱難。汝今雲何當能到彼。吾國多有耆舊梵志神智無二。善能宣說甚深妙法。我當爲汝請入宮內。講論道法恣汝所問。勿須去也。女又請曰。波羅奈國耆舊梵志。皆悉尊重推其道術。唯願聽許得聞法要。王以愛念不違其願勉而許之。爾時父王即敕四臣及宮中婇女。莊嚴供養皆使具足。臣白王言。大王所敕皆悉已辦。于是王女心自念言。我求聽法今正是時。便與宮中婇女眷屬千五百人。赍持香華往詣梵志而便聽法
佛告毗舍佉。爾時王女者汝身是也。雪山梵志者即我身是。汝于往昔曾求廣說。今亦如是。我當爲汝分別演說淨行法門。毗舍佉母白佛言。善哉世尊。如來大慈哀愍衆生。願爲解說我當修行
佛告毗舍佉。汝等谛聽。我今爲汝廣演分別優婆夷淨行法門。如是法者。乃是諸佛之所護念。汝今應當精勤修學。毗舍佉。若善女人舍惡知識親近善友。應供養者而供養之。是則名爲優婆夷淨行
宿因所感處好國土善安置身。亦名淨行。供養父母奉事夫主瞻視兒息。亦名淨行
勿于小罪而生輕想。所應作者次第作之。亦名淨行
常樂布施修習作法愛念親友。亦名淨行。遠離飲酒不爲衆惡常修愛語。亦名淨行。多聞技藝善學威儀。研尋所聞不令廢忘。亦名淨行
恭敬尊重少欲知足受恩能報。亦名淨行。不爲八法之所動轉顔貌怡悅。亦名淨行。心不憂戚常得安隱。若能如是一切無退衆務休息。亦名淨行。能于善法不生懈怠。疾證無上解脫涅槃。亦名淨行
忍辱隨語樂見沙門。身行正直猗于大蔭。亦名淨行
能以智火燒滅煩惱。具足善法勇猛無退。亦名淨行
不毀謗人不行杖楚。善護諸根攝心不亂。亦名淨行
直心不貪常樂靜處。精勤修習永無退轉。亦名淨行
于菩提道進而不退。厭惡叁界猶如死屍。深觀如此亦名淨行
心常樂舍難舍之身。善能護持難持禁戒。樂修禅定而不散亂。亦名淨行。無量衆生于菩提道而生退想。而我能進一切進者而我不退。行住亦爾是名淨行
一切衆生燒滅善根。而我生之。人所樂生我今滅之。生死無極我得其邊。亦名淨行
毗舍佉母聞佛所說。歡喜踴躍得未曾有。而白佛言世尊。優婆夷法門複有幾行。佛告毗舍佉。有十行法。汝應修學。何謂爲十。一者見悭貪過樂修行施。二者見五根過樂持禁戒。叁者見在家過樂欲出家。四者見疑惑過樂修智慧。五者見懈怠過樂勤精進。六者見嗔恚過樂行忍辱。七者見妄語過而樂忠信。八者見亂心過常樂禅定。九者見罪苦過而樂慈悲。十者見苦樂過樂行舍心。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從施得大富 能舍所愛身
離欲樂出家 持戒攝諸根
修學得智慧 精進斷懈怠
忍辱除嗔恚 實語不虛妄
若遇世八法 安住心不動
心常樂禅定 永無有散亂
慈悲利衆生 修舍離苦樂
若能行此法 是名大勇猛
得度法海岸 而證菩提道
毗舍佉母聞佛所說心生歡喜白佛言。世尊。初有幾事應當遠離。複有幾法應當親近。佛告毗舍佉。有五十八法。應當修學亦應遠離。何謂也。謂離一切不淨之法親近淨法。應離惡法親近善法。不應育養不將養之。不應往處勿往親近。所應往者即便應往。不應作者終不妄作。所應作者方便應作。非法求得不應用之。如法而得應當受用。善調身心常樂靜處。舍離欺诳行于正語。厭離懶惰樂行精進。善攝諸根不令放逸。先意謙敬舍于貢高。常行忍辱不生嗔恚。自不诤訟善和合衆。舍不覆藏住于覆地。舍無義語住于義語。舍于邪命正命自活。善能量身受于飲食。不樂多求住于少欲。舍于剛強住調柔地。修習軟語遠離粗言。舍不安樂住安樂處。舍不同見共等類住。舍無問處往咨問處。厭離叁界住不樂叁界。舍一切作住無所作。舍于我見修學空法。毗舍佉。此五十八初法如是。汝應修行。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若一切所學 初後無有余
應遠離親近 已作得安樂
一切法學已 所願皆具足
舍愛身命故 而證無上道
若有如是學 于淨行法門
非聲聞緣覺 亦非證菩薩
于無量劫中 稱歎其功德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尊。淨行法門複有幾種。名爲大行。佛言。有叁大行。汝應修行。何者名叁大行。一者大信心。二者大精進。叁者大智慧。世尊。雲何大信心
佛言。大信心者。信佛是。佛是婆伽婆阿羅呵叁藐叁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大信心。何者大精進。若能于中成精進行。一切惡法棄舍遠離。一切善法應當攝取。于善法中勇猛不息。是名大精進。何者大智慧。若人以智慧眼見生滅法。聖人所度無常苦盡。是名大智慧。是則名爲叁種大行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共大信心 深著不離 諸行具足
而求菩提 共大精進 堅固難舍
勤修已滿 而求菩提 共大智慧
究竟明了 具波羅蜜 而求菩提
初法增已 知大名聞 增長盡已
隨所修行 以此知故 解過人法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生歡喜。更增上問世尊。優婆夷淨行法門。進趣佛地複有幾行。佛告毗舍佉。更有四行而取佛地。何謂爲四。一者翹勤精進二者無惑智慧。叁者逝定不退。四者行慈利益衆生。毗舍佉。以此四法進趣佛地。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翹勤樂精進 智慧無迷惑
逝定不退轉 行慈利衆生
以此四法故 而證薩婆若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生歡喜。更增上問世尊。複于幾法安住得觀。雲何法集無有分散。初合法者複有幾事。佛告毗舍佉。于四法中安住得觀。謂慈悲喜舍。其中法集無有分散。謂得聲聞智辟支佛智薩婆若智佛智。初合法者。有叁十二觀法。所謂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阿那念般那念。觀滅想。觀身想。觀寂靜想。觀地水火風想。觀青黃赤白想。觀虛空想。觀識處想。觀膖脹想。觀臭穢想。觀穿漏想。觀爛壞想。觀處處分散想。觀骨肉縱橫想。觀骨濕想。觀白骨色想。觀一切無常想。觀一切法無我想。是名叁十二觀法四無量心。是名安住得觀聲聞智辟支佛智薩婆若智佛智。是名法集無有分散。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若以下觀 得聲聞智 善修中觀
得緣覺智 上觀滿足 得菩提智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尊。于不淨法門雲何心住。疾離煩惱通達六門。佛告毗舍佉。有叁十二法門。于不淨中心所樂住。疾離煩惱便通六門。何者叁十二法門。謂身中有發毛爪齒皮肉筋骨肪膏髓腦心腎肝膽大腸小腸脾肺肚胃膿血痰汗涕唾涎淚屎尿不淨。毗舍佉。是爲叁十二不淨之觀。令心樂住淨行法門。疾舍煩惱得通六門。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猶如江流 聚入大海 于法門中
流觀亦爾 善觀粗細 淨以不淨
無上智法 佛悉通達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尊。菩薩于淨行法門。有幾戀著住于世間不得解脫。佛告毗舍佉。淨行法門。前諸菩薩。有七縛著住于世間。何謂爲七。一者若我得度。世間未度我欲度之。二者若我得脫。世間未脫我欲脫之。叁者若我已覺。世間未覺我欲覺之。四者若我已調。世間未調我欲調之。五者若我已安。世間未安我欲安之。六者若我成道。世間未道我欲導之。七者若我已得涅槃。世間未得我欲令其入于涅槃。毗舍佉。是爲菩薩七種戀著住于世間不得解脫。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已度度衆生 已脫脫衆生
已覺覺衆生 已調調衆生
已安安衆生 已導導衆生
我已得涅槃 令衆生涅槃
叁界如火宅 貪欲如泥網
一切滅斷之 而證菩提道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尊。淨行法門。修幾善行一切法滿。佛言。修叁善行令一切法滿。何謂爲叁善行法。一者身善行。二者口善行。叁者意善行。此叁善行滿令一切法滿。所謂得布施滿。得持戒滿。得出家滿。得智慧滿。得精進滿。得忍辱滿。得真實滿。得誓願滿。得慈悲喜舍滿。得四思滿。得四定滿。得四神足滿。得五根滿。得五力滿。得七菩提滿。得八正道滿。得九智滿。得十力智滿。得須陀洹道智滿。得須陀洹果智滿得斯陀含道智滿。得斯陀含果智滿。得阿那含道智滿。得阿那含果智滿。得阿羅漢道智滿。得阿羅漢果智滿。得四智滿。所謂法智未知智名字智他心智滿。得盡智滿。得無生智滿。得雙神力滿。得大慈叁昧智滿。得一切智滿。得無礙智滿。毗舍佉。是名修叁善行滿令一切法滿。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修叁善行已 一切法皆滿
滿一切法已 而證菩提道
佛說偈已。毗舍佉母心大歡喜。更增上問世尊。淨行法門。有幾大人念。佛言。有八大人念。何謂爲八。一者少欲非不少欲。二者知足非不…
《優婆夷淨行法門經上》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