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心梵天所問經》

「經集部」經文585卷15頁碼:P0001
西晉 竺法護譯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 ▪第2页

  西晉月氏叁藏竺法護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流。大江淵池悉以枯涸。然後大海乃盡無余。如是迦葉。流布正法普諸土地。先以施行習正法。然後施于海意衆覺。諸正士等正法歸之。又複迦葉此諸正士。甯棄身命不舍正法。諸正士黨流布正法。不當複爲造如茲觀。譬如大海有如意珠。名曰金剛。諸寶等集踴出七日。上至梵天而悉燒化。及諸世界叁千大千佛土悉盡無余。乃至他方。佛言。迦葉。其如意珠詣異世界當見燒壞。未之有也。如是迦葉。此諸正士盡一切法興顯發起。于七正法令世依怙。便複遊至他方佛土。何謂爲七。諸外異道隨親惡友墮邪見行。轉相賊害受墮諸見。壞諸德本不得等時。是爲興顯發起。于此七法。斯諸正士爲如應器。見衆生本遊彼佛國不離諸佛。常見正覺聽于經典。勸化衆生殖衆德本。譬如迦葉無央數人含血之類。依于大海遊居其中。菩薩如是。無央數人衆庶之類。悉來集會而依倚之。遊居同歸歸于叁趣。何謂爲叁。生于天上具足人間成就滅度。譬如迦葉大海之中龍阿須倫而得自在。此諸正士亦複如是普悉降伏一切魔衆。于是耆年大迦葉啓問世尊。唯天中天。計于大海尚可測量竭其邊際。此諸正士不可限量得其崖底。世尊報曰。迦葉。欲知叁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諸塵。尚可數知。斯諸正士至真之行。不可思議究所歸趣。于時世尊說此頌曰

  猶如大海  一切之水  而悉受之

  不以厭足  志求法者  亦複如是

  好樂正典  不以充滿  猶如大海

  受無量水  悉來歸之  而不拒逆

  聰達之等  亦複如是  不以智慧

  而爲具足  大海不惡  汙濁之潦

  其諸清流  亦複歸趣  遵修行者

  亦複如是  而不受諸  塵勞垢穢

  猶若大海  不可限量  極廣弘遠

  不可卒知  智慧德海  亦複如是

  衆生度人  無能解暢  大海之中

  若幹歸趣  萬川四流  合爲一味

  若幹種人  佥來聽法  悉歸一乘

  同誼之典  非一品類  號曰爲海

  前者成海  而得建立  無所畏者

  志願如茲  普爲衆生  而興道意

  譬如大海  衆寶積聚  則在于彼

  而無所著  諸菩薩衆  亦如積珍

  而以顯發  成于叁寶  猶如江海

  而有叁寶  雖爾其海  亦無想念

  群聖達士  說法如斯  則以叁乘

  開導衆生  猶如江海  稍益廣大

  衆流悉歸  而得充滿  諸菩薩衆

  志諸通慧  用群萌故  常遵修行

  猶如大海  不受死屍  其海之法

  則爲如斯  建立菩薩  求道如是

  不將慎身  不與同歸  猶若海中

  而生衆寶  須彌爲妙  處立堅固

  劫燒起時  終不能焚  便則超遊

  異佛世界  正法滅時  亦複如是

  強精進者  而攬持之  已觀察見

  無任器者  便則往詣  他方佛所

  溪谷江河  泉原枯竭  然後海水

  乃爲消涸  劫燒起時  則爲若茲

  大千世界  悉亦崩毀  凡夫之衆

  行在國土  假使正法  已沒盡者

  勇猛之徒  護法如斯  朽棄軀體

  不惜壽命  已覺正法  欲消滅盡

  正覺現在  若滅度後  斯等志性

  清淨如是  建立法者  所當遵修

  如億衆生  依怙于海  非一品故

  而有斯處  其大名稱  志願如是

  一切衆庶  心普得解  尚可限量

  分別知之  于佛世界  諸有大海

  斯等所行  不可別知  緣覺之衆

  及諸聲聞  無有等倫  況複出表

  諸菩薩行  堅強精進  心如是者

  宜爲稽首  當得佛道  開度黎元

  斯爲衆寶  譬如巨海  當供養此

  常福德田  此爲良土  上妙醫王

  療治一切  諸疹疾者  便爲救濟

  受歸度脫  將護燈錠  爲顯光明

  于闇昧世  興明徹眼  其得眼者

  進成甘露  則爲帝王  常曰法王

  斯爲天帝  多思誼利  亦爲梵皇

  思惟四禅  則便轉于  正法之輪

  斯則導師  開示塗路  處在诤訟

  爲現蹊徑  則爲勇猛  多所降伏

  蠲除諸塵  爲清淨士  遵清白法

  如月盛滿  演放光明  猶如日出

  智慧超卓  如須彌山  處于叁界

  爲雨甘露  斯等難當  猶如師子

  其心調柔  譬如賢象  若如大地

  載諸山陵  降伏一切  諸外異道

  行常鮮潔  譬若如水  威曜難當

  其若如火  無所挂礙  猶若如風

  以離懈廢  又若如地  斯等棄慢

  拔離嗔恚  爲如藥樹  無有想念

  其戒清淨  無著蓮華  于世八法

  無有依倚  所行譬如  優昙缽華

  無數億劫  音聲難致  于諸人尊

  則有反複  爲住佛教  不斷正典

  志願堅強  爲懷愍哀  遵固慈心

  憙悅超絕  則以救護  于五色欲

  善求合會  最勝財業  斯等布施

  而有殊特  所奉禁戒  則無等倫

  以忍辱力  秉意勇猛  精進解達

  而不厭惓  斯等禅定  神足通慧

  往至佛土  無量億姟  得見諸佛

  逮聞經典  如其所聞  則便習持

  則能暢了  衆人之行  隨其所應

  所信諸根  安隱谛學  善權方便

  則爲外道  顯示證明  便能通辯

  一切諸法  佥然和同  分別報應

  而能解了  因緣法律  離吾我見

  常在平等  便以觀察  如應順法

  則爲曾更  出家學矣  過去當來

  一切諸法  已住于法  綜了法界

  敏識空慧  而無有形  則能興發

  差特矜哀  便能攝護  勤苦衆生

  遵修解脫  所當行法  計有吾我

  而有妄想  愚騃所行  隨邪放逸

  斯等曉練  虛僞之法  而則講說

  蠲除諸見  無常爲常  空謂有實

  以苦爲樂  非身謂身  凡夫之士

  攝取顛倒  而不分別  生死之際

  若能政理  攝顛倒原  則知無人

  無壽無命  已能淨修  平等行者

  則曉非常  苦空非身  迦葉斯等

  名稱功德  所趣禦之  猶若持地

  令聞無量  慧不可限  若能遵修

  菩薩亦然  設使周滿  叁千世界

  悉以敬侍  建志菩薩  供養羅漢

  複倍是數  終不能及  逮菩薩志

  吾亦建立  斯等之類  過去正覺

  當來如是  又今現在  十方聖尊

  爲諸建志  欲得佛者

  建立法品第十六

  于是持心梵天問普首童真曰。願勸如來至真等正覺。令此經典于後末世五濁俗時建立流演。普首答曰。于梵天意所趣雲何。如來豈爲班宣申暢于此法乎。欲令如來建立法耶。報曰不也。是故梵天。一切諸法無所建立。亦無有念亦無言說。故無流演亦無所護。其欲建立斯經典者。則爲欲成立虛空矣。設使菩薩歸趣斯典非爲順法。菩薩普入一切徑路而無诤訟。又菩薩者于諸衆會假現名耳。說經法者則當如茲不爲聽經。所以者何。無所聞者乃爲聽經。又問。普首。此爲何謂。無所聞者爲聽經乎。答曰。眼耳鼻口身意。無所流聞乃爲聽經。其有染汙于諸入者則無所聞。便在于色聲香味細滑欲法。斯等聽經則爲虛妄。時諸會中諸天子衆。叁萬二千比丘。五百比丘尼。叁百清信士。八百清信女。斯等鹹聞普首童真之所說法。應時逮得不起法忍。各各舉聲而歌頌曰

  如是普首  誠如所雲  無所聞者

  乃爲聽經

  持心梵天。問諸得法忍菩薩曰卿族姓子。豈爲得聞此經典乎。答曰。已聞梵天。無所聞故。又問。賢者雲何曉了斯經典乎。答曰。如無所知無所不知。又問。賢者爲何所獲逮法忍乎。答曰。建一切法。又問。當以何緣歸趣法乎。答曰。無所至者則歸趣法。又問。諸賢現在目睹法乎。答曰。梵天。于一切法現在己身衆生志性皆爲本淨。時衆會中有一天子。名離垢英。問持心曰。假使梵天。若得聽聞斯經法者。如來則爲授決處乎。答曰。辄便授決。當得無上正真之道。所以者何。其法典者則爲亡失報應之果。積累一切衆德之法。便降伏魔及與怨仇。斯經典者尋離一切貪欲之诤。多所勸化而令喜悅。設有信樂斯經典者。心懷欣豫而谛執持。則獲賢聖平等究竟。而善執持斯經典者。一切諸佛加威護之。設天上世間諸天人民阿須倫。而專念向斯經典者。得不退轉不見侵欺。又斯經典至于道場。惠施真谛誦習佛法。其有不學則爲斷絕于正法輪。又斯經法決諸狐疑至賢聖路。谛聽經典。至解脫故。谛持經典。欲執禦故。谛說經典。用福慶故。善護經典。好法訓故。加施安隱爲經典者。歸滅度故。不斷經典。壞魔異學故。當曉歸命于斯經典。衆祐無著故。斯經典者多所悅喜。明達法故。斯經典者多所踴躍。爲慧解故。斯經典者禦智慧音除一切見。所歸趣故。斯經典者爲導慧響。壞愚癡故。斯經典者爲善應。順隨其所入故。斯經典者。善究竟誠。次第美辭故。斯經典者分別義理。說第一故。不舍經義不獲聖慧。斯經典者則爲帑藏。給諸虛匮無有熱惱。濟衆盛煮等諸音響平等爲食。遵修慈心樂爲禅定。積累精進爲諸懈怠。以禅定意濟諸亂意。則以光耀照諸邪智。梵天欲知。斯則建立于經典矣。一切諸佛之所將護。時天子說此經典功德所訓時。此叁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世尊贊彼天子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于是持心梵天白世尊曰。今此天子本昔曾聞斯經典乎。爲從過去如來啓受之耶。佛告梵天。此天子者從六十四億諸佛所悉得聽聞。又告持心。離垢英身。過四十萬劫當得作佛。號寶[火*佥]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曰寶積。其于中間諸佛世尊所興起者悉供養之。當複得聞于斯經典。梵天欲知此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天龍鬼神揵沓惒。應斯經典逮得法忍者。皆當生彼寶[火*佥]如來佛之國土。而現在于寶積世界。于時離垢英天子白世尊曰。今我坦然不遠求道亦不願道。設不欣樂于佛道者。亦無所依亦不得道亦無所想念。何故世尊而授我決。大聖告曰。天子知之。草木莖節枝葉華實著于火中。若有人來說言。勿燒草木莖節華實。令火不燒。未之有也。不用彼言而不燋燒。如是天子。假使菩薩不悅樂道。無所依倚志不建立。亦不願羨一切諸佛。則爲授決。設使天子。若有菩薩不志樂道。無所依倚無所建立。無所僥願無所得者。斯等菩薩乃爲如來所見授決。當得無上正真之道。爾時會中五百菩薩白世尊曰。余等不建立道。無所志願亦無所得。無所欣樂無所依倚。無所想念無所想報。時諸菩薩承佛聖旨。察虛空中。現于上方八萬四千佛。斯諸如來悉授其決。當成無上正真之道。彼菩薩白世尊曰。至未曾有。天中之天。如來善說快乃若茲。其于道法無…

《持心梵天所問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