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燈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39卷15頁碼:P0549
高齊 那連提耶舍譯

  《月燈叁昧經》五 ▪第4页

  高齊天竺叁藏那連提耶舍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者諸行實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實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實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實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修習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修習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修習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修習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修習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事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事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事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事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事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富伽羅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富伽羅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富伽羅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富伽羅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富伽羅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取著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取著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取著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取著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取著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是菩薩四種取著智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離惡道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離惡道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離惡道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離惡道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離惡道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斷無明智。何等爲四。一者諸行斷無明智不可思議。二者呵責有爲斷無明智不可思議。叁者煩惱斷無明智不可思議。四者清淨斷無明智不可思議。是爲四種。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何等爲四。謂不可思議諸行言說。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爲言說。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資助言說。于彼中智是名第叁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資助言說。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如是四種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法陀羅尼。何等爲四。謂不可思議諸行法。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爲法。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法。于彼中智是名第叁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法。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名菩薩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相應陀羅尼。何等爲四。謂不可思議諸行相應。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爲相應。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相應。于彼中智是名第叁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相應。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名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童子。菩薩摩诃薩複有四種陀羅尼門。何等爲四。謂不可思議諸行門。于彼中智是名初陀羅尼。不可思議呵責有爲門。于彼中智是名第二陀羅尼。不可思議煩惱門。于彼中智是名第叁陀羅尼。不可思議清淨門。于彼中智是名第四陀羅尼。童子。是爲四種陀羅尼門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乃至斷除無明智。皆有四種陀羅尼不可思議。及其演說亦不可思議。說不能盡。皆如上說

  童子。是陀羅尼即是智慧。如是智慧則能了知一切諸法。但有名字是則名爲法無礙智。如是法智能達于義是名義無礙。如是法智能知諸法言辭差別是名辭無礙。若說彼文字。若顯示若施設。若次第不斷。若開曉若廣。若分別若開示令淺。若平等普示。言不吃澀不喑痖不怯讷。說不滯著言辭任放。任放中勝是名樂說無礙。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言音所施設  出聲亦複爾

  如所出音聲  佛智亦複然

  所有諸佛智  聲施設亦爾

  如是施設事  聲光明亦然

  如是聲光明  戒名亦如是

  如是戒名字  佛名亦複然

  如是佛名號  佛功德亦爾

  我知一衆生  悉知爾許名

  佛無量語言  我先已宣說

  戒名與佛名  衆生名亦等

  有爲多過患  涅槃德亦然

  佛利益如是  譬喻以顯示

  所有諸衆生  發心已顯示

  導師一毛孔  出光亦如是

  一切諸衆生  名號及信欲

  如來過于彼  以聲身說法

  一切衆生名  顯示一衆生

  如是一人名  顯示諸衆生

  一切平等入  此是正覺說

  說于無量名  爲諸菩薩故

  我今雲何能  說億不思經

  受持是經典  顯示不怯弱

  處衆無礙辯  演說億經典

  如虛空無邊  辯才亦如是

  是菩薩功德  清淨導衆生

  受持是經典  成于無盡智

  數數顯示說  于法能信受

  彼增長智慧  猶如雪山樹

  童子。是菩薩行法無礙。于法見法而得安住。童子。雲何菩薩摩诃薩行法無礙。于法見法而得安住。童子。是菩薩摩诃薩。知非色不異色而說于法。知非色不異色而能修行。知非色不異色而求菩提。知非色不異色而教化衆生。知非色不異色而見如來。但不壞于色而見如來。非異色非異色性而見如來。色及色性及以如來等無有二。若能如是見諸法者。是名行法無礙。識想受行亦複如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以色顯菩提  以菩提顯色

  是不相似者  最勝以顯說

  所說色相粗  色性甚深奧

  色與菩提等  差別不可得

  如涅槃甚深  以聲故宣說

  涅槃不可得  聲說亦複然

  音聲及所說  彼二不可得

  如是空法中  涅槃不可得

  說涅槃寂滅  寂滅不可得

  一切法無生  如前後亦爾

  一切法體性  涅槃等相似

  知者真出家  與佛法相應

  若睹佛色身  說已見如來

  我身非色像  無有能見者

  知于色自性  是色相如是

  能知色性者  爲顯示大身

  如是諸五陰  我已知相貌

  達法自體性  安住于法身

  安住法身已  爲衆生說法

  如來微妙法  不可以言宣

  理深不可知  聞于正覺說

  但音聲語言  我已得初果

  若除一切想  遠離戲論事

  無有存想者  而見世大師

  若人能知空  即便知色相

  無有異空說  別有色自性

  若能知色者  是則能知空

  若能悟空者  是則知寂滅

  若人能知色  是色相如是

  不爲億魔娆  退動彼菩提

  不能知此道  取著則成失

  非物取物想  物取于非物

  爲親財利诳  于法中有失

  非果取果想  亡失沙門財

  懈怠少精進  而不住戒聚

  不應行法人  雲此非佛說

  或複有人言  我行于菩提

  無慧難調者  更互不相敬

  悕求美名譽  不善住禁戒

  恒念何時得  名聞普周遍

  爲求利養故  廣集衆多人

  慠慢縱放逸  專求覓利心

  樂在白衣舍  爲恭敬利養

  造寺及塔廟  斯皆爲名利

  依止取著心  常求渴愛欲

  專營世俗業  止住魔境界

  向彼白衣說  愛欲如火焰

  若入俗人家  當汙他女歸

  白衣于是人  恒作大師想

  伺候男夫行  婦女相染合

  彼家以美饍  供給是比丘

  反于彼妻所  如自己婦想

  白衣于婦所  尚不起嫉妒

  而出家比丘  他妻生嫉忌

  俗人處居家  善護持五戒

  況得出家已  棄舍一切禁

  鼓貝諸音樂  而以供養我

  行供養最勝  末世莫能成

  自毀諸禁戒  見他持律者

  向于世間說  彼與我無異

  聞贊持戒者  毀戒行惡境

  聞說真佛法  雲非佛所說

  心無有慚愧  喪失沙門財

  若勸真實語  誹謗我所說

  戒不完具者  棄舍我道教

  毀謗于正法  阿鼻獄爲家

  我未曾見聞  修習如是行

  愚癡住惡者  能獲于佛智

  彼諸谀谄者  及以多曲僞

  我悉知是人  智矚恒不絕

  我若一劫中  說彼諸過失

  自謂菩薩者  但能說小分

  童子汝當知  彼無惡不造

  于後末世時  慎勿與親友

  以不亂濁心  接引共語言

  承事而供給  爲求佛道故

  當問其夏臘  若是耆宿者

  應供養恭敬  頭面接足禮

  勿觀他過失  彼必至道場

  莫生嗔怒意  常起慈悲心

  若見彼過咎  不對說其愆

  常念所作業  必獲如是果

  若于老少所  語言常含笑

  發言先慰問  滅除己慠慢

  衣服及飲食  常以奉供養

  作如是心施  是等悉成佛

  若長宿請問  爲求法施故

  應先作是言  我學習不廣

  又複作是言  汝等甚黠慧

  于汝大人前  豈敢辄宣說

  說時勿倉卒  當簡器非器

  觀其機器已  不請亦爲說

  若于大衆中  見他毀禁者

  勿歎持戒德  當歎施等行

  若見少欲者  與持戒相應

  起于大慈心  贊少欲持戒

  若毀禁戒少  持淨戒者多

  得彼勝伴黨  便可歎持戒

  初觀察大衆  悉樂諸善法

  所有善法者  一切悉贊歎

  施戒多聞忍  精進及少欲

  知足遠離行  顯示如是法

  贊歎如是法  盡說他世道

  諸無悲愍事  慈心勿忿怒

  在空住禅樂  遠離愦鬧衆

  汝當歎彼德  此名總持門

  常樂空閑處  勿專行施業

  一心修宴坐  莫謂戒最勝

  住淨戒聚已  能集多聞持

  求是叁昧故  常供佛舍利

  能以蓋幢幡  花鬘塗末香

  爲求是寂定  而供養諸佛

  以勝上伎樂  妙歌相和雅

  爲供佛舍利  勇健不劣心

  所有諸花鬘  一切香衣服

  悉持供養佛  爲求佛智故

  衆生諸福分  平等施無偏

  爲求無礙智  謂諸佛無上

  我曾先佛所  施設不思供

  以無偏依心  求此寂定故

  佛出甚難遇  人身得亦難

  信佛法亦難  出家具戒難

  汝今得值佛  發于菩提心

  勿舍堅誓願  安住其善行

  若受持此經  于後末世時

  速得無礙辯  受持不忘失

  若能持一偈  福聚難思議

  況複悉能領  如義具足受

  衆生盡得佛  勇猛悉供養

  恭敬而尊重  盡衆生數劫

  若于此叁昧  能受持一偈

  于彼前功德  十六不及一

  我知佛智慧  不思議利益

  受持此叁昧  一切佛所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月燈叁昧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