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月燈叁昧經》

「經集部」經文639卷15頁碼:P0549
高齊 那連提耶舍譯

  《月燈叁昧經》七 ▪第2页

  高齊天竺叁藏那連提耶舍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盡辯

  愛樂此經者  無上佛法藏

  佛及諸聲聞  彼便已供養

  轉讀此經人  即是持法藏

  一切供養中  法供最爲上

  若能持此經  難思佛菩提

  謂佛無上智  彼智得不難

  若于先佛世  曾持此經典

  乃後末代時  身還遇此經

  詣于諸佛刹  彼便能震吼

  作大師子吼  佛吼不思議

  于彼億佛所  釋師子所作

  能以無量辯  演說無所畏

  甘蔗功德種  而授彼人記

  及于後末代  能護佛菩提

  妙色皆具足  相好自莊嚴

  神力速能往  悉見無量佛

  神力化作花  端妙甚芬馥

  常以銀水精  及諸琉璃等

  一切諸寶貨  彼悉掌中出

  爲求菩提故  供養一切佛

  無量諸供養  音樂及歌贊

  自身毛孔出  猶如恒河沙

  億類衆生等  若得聞是音

  便得不退轉  無上佛智慧

  爲佛所贊歎  普聞其名號

  諸方傳其名  自亦得聞見

  若聞其名者  得滅一切想

  既滅其想已  得見無量佛

  如是之智慧  行于菩提行

  爲利諸衆生  故求菩提德

  彼行智慧者  得于如是利

  複得余利益  能持此經故

  若有諸婦女  聞持此經故

  即轉于女身  能說甘露法

  彼更不複受  如是女人身

  具足諸妙色  成就相莊嚴

  若于此勝經  顯示其功德

  悉獲是妙果  速證于菩提

  常于一切生  成就無所畏

  若人于此經  菩薩之境界

  無盡勝叁昧  一切菩薩母

  速證菩提者  應當持此經

  彼得親近佛  亦近佛菩提

  不久于此經  獲勝妙寂滅

  此地勇健者  菩薩所安住

  見世燈明照  猶如恒河沙

  能作大力轉輪王  見佛十力寂定心

  無量百偈而贊歎  得離垢地勝叁昧

  彼設無等供養佛  有大名號人中上

  棄舍王位如涕唾  而修最上勝梵行

  于勝佛法而出家  得此寂滅離垢定

  得于勝善美妙語  演說不斷多億經

  空無相願微細法  寂勝離垢無諸漏

  自性空寂語言斷  出定能爲多人說

  甚深智慧常無量  廣大智慧無邊義

  得此甚深叁昧已  能爲世間作照明

  常修梵行恒皎潔  無諸腥臊及鄙穢

  無量衆生令安住  使得寂定離諸垢

  常得聰利捷速辯  多聞如海無量慧

  語言善妙達諸法  持此寂定勝經故

  了知諸業及工巧  曉于因論及醫方

  到彼一切勇健岸  持此離垢寂定故

  于諸偈論及戲笑  善于歌舞皆究竟

  常爲世間作師法  持此離垢寂定故

  常有上妙諸眷屬  恒得一切上供養

  能修勝妙菩提行  持此離垢寂定故

  憂惱毒箭逼切心  彼智慧者無此患

  恒無病疾常安隱  持此離垢寂定故

  世間所有諸病患  一切身患及心患

  彼人常無如此患  持此離垢寂定故

  所有身痛及心痛  若有牙痛及頭痛

  智者常無是痛惱  持此離垢寂定故

  心有無量余痛惱  從其意起燒其身

  彼無一切起煩惱  持此離垢寂定故

  猶如虛空無所染  自性無垢常清淨

  彼人心淨亦如是  持此離垢寂定故

  亦如日月之光明  其光頗執常清淨

  彼心清虛亦如是  持此離垢寂定故

  如人執持諸彩色  欲畫虛空不可得

  彼人心淨亦如空  持此離垢寂定故

  譬如風行于十方  遍遊諸方無所著

  其心流注猶如風  不染世間得解脫

  風行速疾不可見  不可罥網而系縛

  彼人志意深難知  持此離垢寂定故

  壁上光影不可取  指水中像難可執

  得于叁昧在身時  無有能知彼人心

  十方世界諸衆生  所有語言猶可算

  得此叁昧在身時  無能得知彼人心

  得于如是寂滅定  其心無垢無染著

  叁界衆生無與等  惟除諸佛叁界尊

  離貪愛欲不染色  不以愚心著女人

  得于如是勝定時  獲勝寂滅無所染

  于彼男女無戀情  不染妻妾及眷屬

  得于寂滅勝定時  善寂之行無所染

  于其貨賄無所寶  不希天果不著財

  其心清淨無妄想  由得此定獲勝益

  不爲生天修梵行  智者行檀不求報

  爲菩提因修梵行  得于離垢寂定故

  不求王位修戒行  多人爲此修梵行

  爲利衆生求菩提  專欲成就此定故

  諸欲已棄身不惱  永不悕求淫欲事

  斷除淫欲及慢高  由得如是寂定故

  彼常不爲嗔恚惱  嗔惱穢心永不生

  常以慈心除嗔怒  由獲如是勝寂定

  彼常不爲愚蔽心  斯由智慧斷無明

  獲得無量無閡智  由得斯定獲此利

  以不淨觀除愛欲  慈心除嗔無有余

  智慧除斷無明網  獲此妙定照世間

  無有睡眠及懈怠  離起煩惱及與地

  永得解脫無雜穢  得斯叁昧獲此利

  不爲悭貪之所逼  心常樂于惠施人

  一切皆舍悉與樂  彼人能持叁昧故

  具足威勢無與等  一切常有大身力

  一切世間無倫匹  菩薩由持勝定故

  亦複能爲轉輪王  具足七寶乘空行

  彼時一切悉歸奉  是智慧者獲此報

  最勝賢善豪貴家  資生眷屬悉豐備

  象馬車乘及辇輿  豐饒金銀具衆寶

  恒生貴族豪富家  如是展轉生勝處

  于佛法僧深信樂  生于彼處衆人敬

  閻浮提內不信家  悉皆能令生正信

  能令建立菩提心  亦複令彼得道果

  彼得無上菩提已  轉于無上妙法輪

  若人知彼所說法  悉皆獲得無生忍

  菩薩常樂慈愛育  悉能長養于衆生

  恒爲無量勝利益  開衆生眼除闇冥

  若佛教導一菩薩  無量百千億衆生

  彼悉于中殖善本  聞已即發菩提心

  彼時刹土不空虛  智者奉持佛法故

  佛子菩薩隨所住  廣利無量諸衆生

  護戒無等持梵行  于無量劫淨叁昧

  于禅解脫常決定  如是菩薩名佛子

  彼常修習勝神足  能往無量諸佛刹

  于如來所聞正法  隨所聞已悉憶念

  若住總持菩薩者  能說無量修多羅

  又知過去諸衆生  未來現在亦複爾

  曉悟含識諸生死  亦複了達于未來

  無有從此向彼者  推其少分不可得

  業既不至彼  求之亦難得

  菩薩大名稱  及能解了之

  最勝淨心者  安住于空寂

  以無上大乘  運載于群品

  彼不思惟念  存有衆生想

  彼大名譽者  能悟無生法

  彼雖有所說  不取衆生想

  悟彼境界空  住于堅固智

  顯說此叁昧  佛法之所住

  不起于思想  謂諸男女等

  觀察于諸女  而坐于道場

  坐于道場已  摧壞諸魔軍

  于魔無所見  降伏諸魔衆

  不見魔女來  而至于我所

  坐于道場時  遣除一切想

  以斷諸想故  一切大地動

  須彌及大海  十方亦複然

  于彼十方界  悉知彼衆生

  菩薩神通力  震動于大地

  六種震動時  以證菩提道

  一切有爲法  及以無爲法

  是法悉了達  但有說法音

  無有能知者  此是諸法道

  若知此道者  名爲世間解

  因緣故法生  因緣故法滅

  因緣之體性  如實悉了達

  若學一切法  空法能究竟

  便知諸法道  窮盡一切法

  彼所行法道  菩薩求不得

  其有知此道  正覺不思議

  若知一切道  便能獲究竟

  遠離于惡道  能知諸法相

  坐于道場已  作大師子吼

  無邊億世界  言音悉充滿

  複能動彼刹  世雄大名稱

  善度衆生者  謂聖調禦士

  已證上菩提  起于菩提樹

  無量諸億衆  應度者已度

  然後能變化  化作無邊佛

  往遊諸世界  利益于衆生

  諸佛能安立  無量諸億衆

  應化諸如來  爲說最勝法

  此爲真大乘  名爲如來智

  能起衆生信  而作得佛因

  此是真大衆  如來最妙乘

  恭敬于如來  加敬于菩薩

  于佛深加敬  法僧亦複然

  欲證勝菩提  其心不下劣

  敬奉于菩薩  尊重勇猛者

  速皆登正覺  不久成如來

  于千世界中  菩薩悉往詣

  見于牟尼尊  菩薩無所畏

  以諸勝寶末  遍散于大雄

  糅以蔓陀羅  樂求菩提故

  莊嚴于此界  爲求佛功德

  寶網以羅覆  遍至于十方

  懸諸勝妙幡  建億寶幢蓋

  無量種莊嚴  光飾于世界

  變作勝臺閣  及以妙宮殿

  廊庑盡端麗  衆寶相間錯

  樓窓及宮室  皆作半月形

  並雜香瓶等  皆用妙寶飾

  種種諸馨物  悉出妙雲臺

  于千世界中  香熏甚可樂

  于彼普香雲  雨以香花雨

  若有嗅之者  成佛大道師

  便去于愛刺  亦複除嗔惱

  碎壞于癡網  遠離諸闇冥

  獲得勝神通  及于根力覺

  諸禅與解脫  應受于信施

  敷置億床座  布以衆妙衣

  寶網羅覆上  花鬘而莊嚴

  無畏諸菩薩  勇猛大士坐

  具相莊嚴身  備諸隨形好

  以諸妙寶床  莊嚴于此界

  變作諸花池  滿八功德水

  若飲彼水者  遠離一切患

  速能離渴愛  得爲世支提

  複有余世界  大士悉來集

  贊歎佛功德  導師釋師子

  若有得聞音  能成世道師

  彼得不思議  此經能顯示

  妙色金蓮花  億葉而稠密

  最尊妙覺寶  處此蓮花臺

  琉璃爲莖葉  真金爲花須

  德藏摩尼間  變作衆億花

  所出諸妙香  聞者皆欣樂

  滅除一切病  六根悉充悅

  貪愛及嗔癡  悉皆一時盡

  除諸煩惱已  決定得成佛

  此花出妙音  贊歎佛功德

  法僧亦複然  聲滿十方界

  空門與無相  及以無願法

  那由衆聞已  皆得于不退

  所出諸音聲  往遍億世界

  無量衆聞已  發于菩提心

  鴻鹄及孔雀  鹦鹉鴛鴦等

  所出諸妙音  佛音最爲上

  以勝妙寶樹  變現于此土

  端嚴最第一  珠鬘以垂布

  所有莊嚴具  一切諸佛刹

  于中最爲勝  而現于此刹

  妙衣璎珞具  樹懸諸樂音

  妙花怡悅心  一切恒垂布

  是諸妙莊嚴  衆生得安樂

  釋迦所住持  由聖神力故

  如是要略說  釋師子功德

  菩薩大名稱  于此智無疑

  若能于此信  其行不思議

  增長于智慧  如川赴于海

  若欲量大海  無有能知數

  我說菩薩法  是皆不思議

  難思諸菩薩  安住如此際

  演說美妙語  猶如恒河沙

  無量諸劫中  菩薩常無取

  若斷于取相  得近于菩提

  假使法滅盡  終不毀淨戒

  于行無殘缺  菩薩衆之首

  良由愛欲故  令戒有漏缺

  斷除于欲相  得于不逸定

  常行寂滅定  不著于定味

  無著無放逸  不爲世所染

  出過于世間  能往諸佛國

  所謂安樂土  得見彌陀佛

  複見諸菩薩  具足相莊嚴

  到彼神通岸  究竟總…

《月燈叁昧經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