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察諸法行經》

「經集部」經文649卷15頁碼:P0727
隋 阇那崛多譯

  《觀察諸法行經》四 ▪第2页

  隋天竺叁藏阇那崛多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舍  施已無求望

  亦不念持戒  于忍莫分別

  不發起精進  定中亦不依

  不忘失諸法  常應覺智慧

  應當入諸波羅蜜  自功德中未曾念

  聞他功德不嗔惡  有爲無爲心平等

  恒時攀緣于涅槃  常于有爲當遠離

  解脫安隱恒時知  聚中想似于殺者

  于涅槃處常生愛  恒時住于和忍中

  笑面莫爲嚬蹙顔  見于他人先問訊

  于老宿中慈尊重  及心智慧常善續

  于他亦未曾谪罰  諸有鬥诤令寂靜

  于寂靜所常談贊  等和衆生常教合

  愛不愛中心常等  常當求于總持門

  如母愛于諸衆生  如父愛于諸聖衆

  愛所尊重如近誦  愛于菩薩如佛陀

  愛法亦如愛自身  及求所聞無厭足

  既聞法已正修行  亦常供養于如來

  于勝上法當信解  無羞怯心無懈怠

  常當供養于叁寶  常當堪忍不正言

  常不愛戀于自身  壽命亦複不貪惜

  清淨活命常乞食  不舍頭多常次第

  宿住空閑未曾離  當舍徒衆遠複遠

  莫樂共住在家者  莫作雜亂出家人

  莫愛莫詐先善言  教化多人入佛智

  說法時心無怯小  方便善入觀知他

  于佛數數作意念  及常思法不放逸

  亦于僧所常尊重  及于智者常供養

  亦常親近巧便智  常作無诤于定者

  于精勤者助好心  亦念修法信福事

  教化衆生令作善  信者當愛心無曲

  若觸苦事能開散  常依時行舍非時

  常行恐畏及羞恥  彼罪惡中生慚怖

  諸不正行遠離已  得正行者常親承

  守護于戒爲解脫  亦複當求于聖行

  常當念修四念處  亦常親近四正斷

  及當成就如意足  亦當出生于諸根

  應當求力亦如定  于七覺分常觀察

  常當修行八分道  亦求聚集舍摩他

  毗撥舍那常生谛  心所隨喜而觀察

  法中歡喜複生喜  亦當超越諸攀緣

  聞無住處不驚怖  不可得處莫放逸

  常當求望菩提行  佛行當作信稱量

  應當厭棄境界行  先作行中亦當舍

  自業清淨莫說他  律行不破恒時作

  善學禁戒別解脫  常依時行舍非時

  巧能籌量應來去  好物知量自禁止

  及于聖種皆知足  亦複求入勝智通

  叁摩地中當攀緣  及于定行數知入

  當入衆生心所欲  隨如導師所說言

  亦應攝取無我說  若勤合者令歡喜

  如最勝體所念修  常當念此叁摩地

  聲聞正行聞已信  于獨覺道當順學

  諸佛種性破魔羅  常當求此叁摩地

  發行勝覺由于施  不退轉者佛所行

  多俱致劫智者行  是聞海者法行處

  此境界法尊重者  若當信解是實財

  此示現佛所住處  于此法藏求寶者

  于此田中彼求果  煩惱熱者憙園中

  樂持法者此爲苑  彼愛見者叁摩地

  欲求白法此母生  有所欲得無依者

  勝妙諸相當系取  隨相諸好亦布置

  國土莊嚴此安住  此亦當得諸聞持

  種種所出此順覺  清淨言說實聲語

  亦能超越魔羅境  攝取久遠著铠甲

  殺害煩惱調伏依  此亦摧破諸不善

  欲得諸善令熾盛  欲得求願作莊嚴

  衆多魔羅不破斯  此于說時亦無盡

  此求與等諸世間  外道論師不正說

  此能超過聲聞法  獨覺勝者此爲緣

  一切智智此住持  衆生所趣亦此住

  此能如實教誨他  此選時中善友語

  無垢根者此天眼  及于法眼普欲求

  求說法者此然炬  求真誓者此誠谛

  求財施者此爲舍  求脫見者此勤合

  求憙定者此淨信  欲聞法海此正行

  求迷留定此爲力  欲求法道彼等主

  爲欲淨妙莊嚴者  自心調依彼是梵

  方便求法此喜心  及不退者此所行

  此是言說行所趣  常念智慧利根者

  此是初業方便事  丈夫牛王彼智幢

  欲求勝者彼等弓  求無我者那羅夜

  若向普智此爲路  求善脫者戒平等

  此爲天等常禮拜  此爲龍等常散花

  及爲人等作供養  夜叉希有作贊美

  百數羅漢亦作禮  菩提勝天亦稱歎

  若如來等自所念  欲護根者彼等城

  如法住者合方便  依止定者彼等得

  諸有疑者令破散  有迷惑者悉令斷

  高慢煩惱令滅除  欲渡彼岸能令渡

  病纏逼者此良藥  其有病者此實治

  煩惱毒箭能拔出  欲合理者作思念

  衆中無畏師子吼  于善逝所求聞法

  及爲涅槃常此道  能斷所有諸惡趣

  于叁界所等超越  求功德土此莊嚴

  金剛喻定彼于此  及最後生師子座

  所求福德此不失  諸所欲求此攝受

  常疲乏者令渴仰  未有精進此發欲

  依攀緣者令安立  別異發行遮令住

  有平等體此成就  依物憍逸此棄除

  倒取取物此放舍  普知諸種周遍智

  求智慧者此出生  求福設會此不失

  依叁有者令斷願  常無有相求菩提

  叁世空諸法  知已而不舍

  方便智時時  爲諸世間作

  嗟慨佛種性  佛智是所由

  莫求于錯失  于彼說法者

  亦複莫欺陵  所見于未學

  勿嗔說法者  當尊重近住

  實聞當知實  莫毀謗智者

  法施莫求物  說法亦勿悭

  聞法共尊重  心意莫散亂

  盡心爲說法  若見樂欲者

  莫斷法施說  勿緣于余事

  堪忍純直問  若問爲解說

  若惡心見者  彼中忍當作

  悔及于疑惑  彼皆汝爲斷

  若見未得道  以道爲彼說

  思惟此定時  易得于佛智

  諸所作諸供  于說法者邊

  求八分勝道  勿緣于余事

  若诤競惡心  難伏常令伏

  無依彼等足  神足若欲求

  念慧及行處  彼等求法者

  發起彼等說  若發行菩提

  示現俱致佛  俱彼國土住

  說化諸衆生  若彼說法者

  此味是最美  若彼蘭拏行

  及求遊戲通  而作師子吼

  彼等智者行  爲贊于寂滅

  斷熱有清涼  此是不墮句

  脫縛利益說  喜樂發于身

  其心亦驚喜  智者遊戲智

  彼求周遍智  淨信是等法

  住不退佛智  決定爲菩提

  白法順薰習  諸惡皆當舍

  殺害于黑助  白法即自來

  彼等學戒者  若欲求福德

  彼等此成就  若求則相應

  彼等于此得  身中端嚴相

  此行佛順知  諸聖親近已

  明照智智中  佛智普智得

  住此已當見  俱致端嚴土

  此中彼大力  智者問于疑

  除斷此諸疑  諸惑皆舍滅

  此中生佛法  勝人所贊歎

  舍離諸惡世  所有煩惱染

  不失諸福德  于福若欲求

  彼等智者緣  愛法爲最上

  及喜此法眼  親近猛健人

  辯藏法泉流  欲求巧言語

  已說彼等護  所有說法人

  及智諸因緣  愛見依倚者

  巧應諸法中  和合不和合

  智體方便分  說于諸法已

  如是現諸法  真實智思惟

  于中斷渴網  當舍諸愛著

  無明于中散  當得明現前

  于中普知數  彼所說無著

  智意種種心  于此廣說已

  攝取色與名  彼等于中說

  觀察六根所  猶如見空村

  于觸知外者  佛智當得見

  若離叁種言  彼等于中取

  及滅叁種愛  彼等于中說

  于中說棄舍  若彼所生處

  彼等斷于有  于此定中說

  絕生與病合  及離死毒箭

  諸苦于中寂  諸流分別者

  諸憂令歡喜  惡意令解散

  成就淨方便  若彼法行者

  飽足所觀察  若所有求勝

  嗔惡中作明  若所有迷眼

  此中佛雷震  轉于法輪時

  健行此稱揚  若彼世間智

  此中普洗除  若濁亂煩惱

  此中害諸見  若所有我依

  受取及與持  此中皆已說

  不錯佛智中  如是當得勝

  常增長諸法  此是巧智道

  白法常積聚  遠離諸惡業

  佛法常念修  說當無悭吝

  莫斷佛種性  當住于彼中

  熾然法種性  聖衆普能攝

  應伏諸論師  外道欲起者

  說法稱言善  彼等當興贊

  常行菩提行  于彼無念心

  如月諸衆生  常作朋友意

  如日于諸法  恒持正思惟

  常作教師想  于中思此定

  此定猶如王  爲衆生廣說

  爲智人導師  白法心正信

  成熟甘露果  令念往昔生

  受胎無染汙  厭棄癡兒法

  大仙佛功德  贊時無邊者

  持時佛智慧  善逝所說時

  及智書寫時  說時當得福

  遠離諸外道  此是不動處

  所說世間受  諸佛之所說

  過去佛功德  悕望于未來

  現在住諸佛  此是諸寶藏

  令衆生入行  爲說聲聞乘

  于智不忘失  佛法此爲印

  此出彼猛健  此寶無變改

  及速得諸智  欲問佛功德

  欲法無厭足  散諸煩惱火

  當得方便智  地界別思惟

  當入水界中  入于火界定

  風界無住處  空界不迷惑

  示現智界中  令入于法界

  厭離于諸行  令散諸愛染

  憎惡諸有海  除滅諸膩患

  令舍于諸法  自分別巧知

  亦巧知他行  欲說無有盡

  方便中無濁  出處當順知

  我見應當舍  我所亦遠離

  染著當棄除  憍慢常應伏

  爲食行如狗  施中等無貪

  所食應飽滿  訖已當知樂

  在陰莫爲乏  大水當急渡

  諸論不能破  純直無攀緣

  遠離于睡眠  親近說法者

  超過于掉戲  亦應滅疑惑

  及令散諸欲  懶惰亦遠離

  不見得我處  無我令明顯

  不住于命者  法亦不應觸

  不鬥诤法中  平等說合義

  以心善思惟  諸行無所有

  當親近智者  諸處無怯弱

  彼中當信解  在衆莫怖畏

  當說他功德  自身勿高舉

  遍智所行處  恒時應須行

  莫愛著住處  應去如飛鳥

  莫行爲利養  亦勿計我身

  心亦不減劣  巧知經行處

  當隨順念修  莫思亦莫憶

  亦當求解脫  常應在靜地

  常念修梵行  于定速當得

  慈于平等心  悲者順攝受

  以喜爲樂法  舍處當舍之

  以戒憐愍他  以定當覺法

  以智作應作  于後無悔惱

  當出無盡智  亦應善巧辭

  我說入語言  說處莫求利

  莫樂衆雜語  是住無疲乏

  不舍亦不取  諸法是菩薩

  莫壞滅諸法  如是說明顯

  于衆生不诳  于寶當歸依

  應攝受正法  作願當牢固

  莫羨于小乘  晝夜應勤合

  爲求諸法故  遍智所由來

  諸佛此爲庫  叁摩地如海

  喜王。爾時寶光威輪王如來。爲彼法上童子。以伽他歌。廣說此諸法行決定觀察說叁摩地。彼說此叁摩地時。寶月王及諸子眷屬得不退轉于無上正覺。滿足一千衆生發無上正覺之心。無量衆生學地增長。喜王。汝意彼迦羅彼叁摩耶。名法上童子者。謂是異乎。莫作如是異見。何以故。汝善家子。即是…

《觀察諸法行經四》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