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經》叁
北涼叁藏法師昙無谶譯
金光明經散脂鬼神品第十
爾時散脂鬼神大將。及二十八部諸鬼神等。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世尊。是金光明微妙經典。若現在世及未來世。在在處處若城邑聚落。若山澤空處若王宮宅。隨是經典所流布處。我當與此二十八部大鬼神等。往至彼所隱蔽其形。隨逐擁護是說法者。消滅諸惡令得安隱。及聽法衆若男若女童男童女。于是經中乃至得聞一如來名一菩薩名及此經典首題名字。受持讀誦。我當隨侍宿衛擁護悉滅其惡令得安隱。及國邑城郭。若王宮殿。舍宅空處。皆亦如是。世尊。何因緣故。我名散脂鬼神大將。唯然世尊。自當證知。世尊。我知一切法一切緣法。了一切法。知法分齊。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世尊。我現見不可思議智光。不可思議智炬。不可思議智行。不可思議智聚。不可思議智境。世尊。我于諸法正解正觀。得正分別。正解于緣。正能覺了。世尊。以是義故。名散脂大將。世尊。我散脂大將。令說法者莊嚴言辭辯不斷絕。衆味精氣從毛孔入。充益身力心進勇銳。成就不可思議智慧入正憶念。如是等事悉令具足心無疲厭。身受諸樂心得歡喜。以是意故。能爲衆生廣說是經。若有衆生。于百千佛所種諸善根。說法之人。爲是衆生于閻浮提內。廣宣流布是妙經典令不斷絕。無量衆生聞是經已。當得不可思議智聚。攝取不可思議功德之聚。于未來世無量百千劫。人天之中常受快樂。于未來世值遇諸佛。疾得證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一切衆。苦叁惡趣分永滅無余。南無寶華功德海琉璃金山光照如來應供正遍知。南無無量百千億那由他莊嚴其身釋迦如來應供正遍知。熾然如是微妙法炬。南無第一威德成就衆事大功德天。南無不可思量智慧功德成就大辯天
金光明經正論品第十一
爾時佛告地神堅牢。過去有王名力尊相其王有子名曰信相。不久當受灌頂之位統領國土。爾時父王告其大子信相。世有正論。善治國土。我于昔時曾爲大子。不久亦當紹父王位。爾時父王持是正論。亦爲我說。我以是論于二萬歲善治國土。未曾一念以非法行。于自眷屬情無愛著何等名爲治世正論。地神。爾時力尊相王爲信相大子。說是偈言
我今當說 諸王正論 爲利衆生
斷諸疑惑 一切人王 諸天天王
應當歡喜 合掌谛聽 諸王和合
集金剛山 護世四鎮 起問梵王
大師梵尊 天中自在 能除疑惑
當爲我斷 雲何是人 得名爲天
雲何人王 複名天子 生在人中
處王宮殿 正法治世 而名爲天
護世四王 問是事已 時梵尊師
即說偈言 汝今雖以 此義問我
我要當爲 一切衆生 敷揚宣暢
第一勝論 因集業故 生于人中
王領國土 故稱人王 處在胎中
諸天守護 或先守護 然後入胎
雖在人中 生爲人王 以天護故
複稱天子 叁十叁天 各以己德
分與是人 故稱天子 神力所加
故得自在 遠離惡法 遮令不起
安住善法 修令增廣 能令衆生
多生天上 半名人王 亦名執樂
羅刹魁脍 能遮諸惡 亦名父母
教誨修善 示現果報 諸天所護
善惡諸業 現在未來 現受果報
諸天所護 若有惡事 縱而不問
不治其罪 不以正教 舍遠善法
增長惡趣 故使國中 多諸奸鬥
叁十叁天 各生嗔恨 由其國王
縱惡不治 壞國正法 奸詐熾盛
他方怨敵 競來侵掠 自家所有
錢財珍寶 諸惡盜賊 共來劫奪
如法治世 不行是事 若行是者
其國殄滅 譬如狂象 踏蓮花池
暴風卒起 屢降惡雨 惡星數出
日月無光 五谷果實 鹹不滋茂
由王舍正 使國饑馑 天于宮殿
悉懷愁惱 由王暴虛 不修善事
是諸天王 各相謂言 是王行惡
與惡爲伴 以造惡故 速得天嗔
以天嗔故 不久國敗 非法兵仗
奸詐鬥訟 疾疫惡病 集其國土
諸天即便 舍離是王 令其國敗
生大愁惱 兄弟姊妹 眷屬妻子
孤迸流離 身亦滅亡 流星數墮
二日並現 他方惡賊 侵掠其土
人民饑餓 多諸疾疫 所重大臣
舍離薨亡 象馬車乘 一念喪滅
諸家財産 國土所有 互相劫奪
刀兵而死 五星諸宿 違失常度
諸惡疾疫 流遍其國 諸受寵祿
所任大臣 及諸群僚 專行非法
如是行惡 偏受恩遇 修善法者
日日衰滅 于行惡者 而生恭敬
見修善者 心不顧錄 故使世間
叁異並起 星宿失度 降暴風雨
破壞甘露 無上正法 衆生等類
及以地肥 恭敬弊惡 毀諸善人
故天降雹 饑餓疫病 谷米果實
滋味衰減 多病衆生 充滿其國
甘美盛果 日日損減 苦澀惡味
隨時增長 本所遊戲 可愛之處
悉皆枯悴 無可樂者 衆生所食
精妙上味 漸漸損減 食無肥膚
顔貌醜陋 氣力衰微 凡所食啖
不知厭足 力精勇猛 悉滅無有
懶惰懈怠 充滿其國 多有病苦
逼切其身 惡星變動 羅刹亂行
若有人王 行于非法 增長惡伴
損人天道 于叁有中 多受苦惱
起如是等 無量惡事 皆由人王
愛著眷屬 縱之造惡 舍而不治
若爲諸天 所護生者 如是人王
終不爲是 有行善者 得生天中
行不善者 墮在叁塗 叁十叁天
皆生焦熱 由王縱惡 舍而不治
違逆諸天 及父母敕 不能正治
則非孝子 起諸奸惡 壞國土者
不應縱舍 當正治罪 是故諸天
護持是王 以滅惡法 修習善故
現世正治 得增王位 應各爲說
善不善業 能示因果 故得爲王
諸天護持 鄰王佐助 爲自爲他
修正治國 有壞國者 應當正教
爲命及國 修行正法 不應行惡
惡不應縱 所有余事 不能壞國
惡因多奸 然後傾敗 若起多奸
壞于國土 譬如大象 壞蓮華池
怨恨諸天 故天生惱 起諸惡事
彌滿其國 是故應隨 正法治世
以善化國 不順非法 甯舍身命
不愛眷屬 于親非親 心常平等
視親非親 和合爲一 正行名稱
流布叁界 正法治國 人多行善
常以善心 仰瞻國王 能令天衆
具足充滿 是故正治 名爲人王
一切諸天 愛護人王 猶如父母
擁護其子 故令日月 五星諸宿
隨其分齊 不失常度 風雨隨時
無諸災禍 令國豐實 安樂熾盛
增益人民 諸天之衆 以是因緣
諸人王等 甯舍身命 不應爲惡
不應舍離 正法珍寶 由正法寶
世人受樂 常當親近 修正法者
聚集功德 莊嚴其身 于自眷屬
常知止足 當遠惡人 修治正法
安止衆生 于諸善法 教敕防護
令離不善 是故國土 安隱豐樂
是王亦得 威德具足 隨諸人民
所行惡法 應當調伏 如法教诏
是王當得 好名善譽 善能攝護
安樂衆生
金光明經善集品第十二
爾時如來複爲地神。說往昔因緣。而作偈言
我昔曾爲 轉輪聖王 舍四大地
及以大海 又于是時 以四天下
滿中珍寶 奉上諸佛 凡所布施
皆舍所重 不見可愛 而不舍者
于過去世 無數劫中 求正法故
常舍身命 又過去世 不可議劫
有佛世尊 名曰寶勝 其佛世尊
般涅槃後 時有聖王 名曰善集
于四天下 而得自在 治正之勢
盡大海際 其王有城 名水音尊
于其城中 止住治化 夜睡夢中
聞佛功德 及見比丘 名曰寶冥
善能宣暢 如來正法 所謂金光
微妙經典 明如日中 悉能遍照
是轉輪王 夢是事已 即尋覺寤
心喜遍身 即出宮殿 至僧坊所
供養恭敬 諸大聖衆 問諸大德
是大衆中 頗有比丘 名曰寶冥
成就一切 諸功德不 爾時寶冥
在一窟中 安坐不動 思惟正念
讀誦如是 金光明經 時有比丘
即將是王 至其所止 到寶冥所
時此寶冥 故在窟中 形貌殊特
威德熾然 即示王言 是窟中者
即是所問 寶冥比丘 能持甚深
諸佛所行 名金光明 諸經之王
時善集王 即尋禮敬 寶冥比丘
作如是言 面如滿月 威德熾然
惟願爲我 敷演宣說 是金光明
諸經之王 時寶冥尊 即受王請
許爲宣說 是金光明 叁千大千
世界諸天 知當說法 悉生歡喜
于淨微妙 鮮絜之處 種種珍寶
廁填其地 上妙香水 持用灑之
散諸好華 遍滿其處 王于是時
自敷法座 懸缯幡蓋 寶飾交絡
種種微妙 殊特末香 悉以奉散
大法高座 一切諸天 龍及鬼神
摩睺羅伽 緊那羅等 即雨天上
曼陀羅華 遍散法座 滿其處所
不可思議 百千萬億 那由他等
無量諸天 一時俱來 集說法所
是時寶冥 尋從窟出 諸天即時
以娑羅華 供養奉散 寶冥比丘
是時寶冥 淨洗身體 著淨妙衣
至法座所 合掌敬禮 是法高座
一切天王 及諸天人 雨曼陀羅
大曼陀羅 摩诃曼殊 衆妙寶華
無量百千 種種妓樂 于虛空中
不鼓自鳴 寶冥比丘 能說法者
尋上高座 結跏趺坐 即念十方
不可思議 無量千億 諸佛世尊
于諸衆生 興大悲心 及善集王
所得王領 盡一日月 所照之處
時說法者 即尋爲王 敷揚宣說
是妙經典 是時大王 爲聞法故
于比丘前 合掌而立 聞于正法
贊言善哉 其心悲悼 涕淚交流
尋複踴悅 心意熙怡 爲欲供養
此經典故 爾時即提 如意珠王
爲諸衆生 發大誓願 願于今日
此閻浮提 悉雨無量 種種珍異
瑰琦七寶 及妙璎珞 以是因緣
悉令無量 一切衆生 皆受快樂
即于爾時 尋雨七寶 及諸寶飾
天冠耳珰 種種璎珞 甘馔寶座
悉皆充滿 遍四天下 時王善集
即持如是 滿四天下 無量七寶
于寶勝佛 遺法之中 以用布施
供養叁寶 爾時爲王 說法比丘
于今現在 阿閦佛是 時善集王
聽受法者 今則我身 釋迦文是
我于爾時 舍此大地 滿四天下
珍寶布施 得聞如…
《金光明經叁》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