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經集部」經文670卷16頁碼:P0479
劉宋 求那跋陀羅譯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二 ▪第3页

  宋天竺叁藏求那跋陀羅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現量。壞因所作生緣自性相計著。說幻夢自性相一切法。不令愚夫惡見悕望計著。自及他。一切法如實處見作不正論。大慧。如實處見一切法者。謂起自心現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無生作非性  有性攝生死

  觀察如幻等  于相不妄想

  複次大慧。當說名句形身相。善觀名句形身菩薩摩诃薩。隨入義句形身。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如是覺已。覺一切衆生。大慧。名身者謂若依事立名。是名名身。句身者。謂句有義身自性決定究竟。是名句身。形身者。謂顯示名句。是名形身(形身即字也)。又形身者。謂長短高下。又句身者。謂徑迹。如象馬人獸等所行徑迹。得句身名。大慧。名及形者。謂以名說無色四陰故說名。自相現故說形。是名名句形身。說名句形身相分齊。應當修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身與句身  及形身差別

  凡夫愚計著  如象溺深泥

  複次大慧。未來世智者當以離一異俱不俱見相我所通義。問無智者。彼即答言。此非正問。謂色等常無常。爲異不異。如是涅槃諸行相所相。求那所求那。造所造。見所見。塵及微塵。修與修者。如是比展轉相。如是等問。而言佛說無記止論。非彼癡人之所能知。謂聞慧不具故。如來應供等正覺。令彼離恐怖句故。說言無記不爲記說。又止外道見論故。而不爲說。大慧。外道作如是說。謂命即是身。如是等無記論。大慧。彼諸外道愚癡于因作無記論。非我所說。大慧。我所說者。離攝所攝妄想不生。雲何止彼。大慧。若攝所攝計著者。不知自心現量故止彼。大慧。如來應供等正覺。以四種記論。爲衆生說法。大慧。止記論者。我時時說。爲根未熟不爲熟者

  複次大慧。一切法離所作因緣不生。無作者故。一切法不生。大慧。何故一切性離自性。以自覺觀時。自共性相不可得故。說一切法不生。何故一切法不可持來不可持去。以自共相欲持來無所來。欲持去無所去。是故一切法離持來去。大慧。何故一切諸法不滅。謂性自性相無故。一切法不可得故。一切法不滅。大慧。何故一切法無常。謂相起無常性。是故說一切法無常。大慧。何故一切法常。謂相起無生。性無常常。故說一切法常。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記論有四種  一向及诘問

  分別及止論  以製諸外道

  有及非有生  僧佉毗舍師

  一切悉無記  彼如是顯示

  正覺所分別  自性不可得

  以離于言說  故說離自性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唯願爲說諸須陀須陀洹趣差別通相。若菩薩摩诃薩善解須陀洹趣差別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方便相。分別知已。如是如是。爲衆生說法。謂二無我相及二障淨。度諸地相究竟通達。得諸如來不思議究竟境界。如衆色摩尼善能饒益一切衆生。以一切法境界無盡身財。攝養一切。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今爲汝說。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聽受。佛告大慧。有叁種須陀洹須陀洹果差別。雲何爲叁。謂下中上。下者極七有生。中者叁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此叁種有叁結下中上。雲何叁結。謂身見疑戒取。是叁結差別。上上升進得阿羅漢。大慧。身見有二種。謂俱生及妄想。如緣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緣起自性種種妄想自性計著生。以彼非有非無非有無。無實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種種妄想。自性相計著。如熱時炎鹿渴水想。是須陀洹妄想身見。彼以人無我攝受無性。斷除久遠無知計著。大慧。俱生者。須陀洹身見。自他身等四陰無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轉相因相故。大種及色不集故。須陀洹觀有無品見身見則斷。如是身見斷。貪則不生。是名身見相。大慧。疑相者。謂得法善見相故。及先二種身見妄想斷故。疑法不生。不于余處起大師見爲淨不淨。是名疑相須陀洹斷。大慧。戒取者。雲何須陀洹不取戒。謂善見受生處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謂愚夫決定受習苦行爲衆樂具故。求受生。彼則不取。除回向自覺勝。離妄想無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須陀洹取戒相斷。須陀洹斷叁結貪癡不生。若須陀洹作是念。此諸結我不成就者。應有二過。墮身見及諸結不斷。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衆多貪欲。彼何者貪斷。佛告大慧。愛樂女人纏綿貪著。種種方便身口惡業。受現在樂種未來苦。彼則不生。所以者何。得叁昧正受樂故。是故彼斷。非趣涅槃貪斷。大慧。雲何斯陀含相。謂頓照色相妄想生。相見相不生。善見禅趣相故。頓來此世盡苦際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大慧。雲何阿那含。謂過去未來現在色相性非性生。見過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結斷故。名阿那含大慧。阿羅漢者。謂諸禅叁昧解脫力明。煩惱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羅漢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說叁種阿羅漢。此說何等阿羅漢。世尊。爲得寂靜一乘道。爲菩薩摩诃薩方便示現阿羅漢。爲佛化化。佛告大慧。得寂靜一乘道聲聞非余。余者行菩薩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願故。于大衆中示現受生。爲莊嚴佛眷屬故。大慧。于妄想處種種說法。謂得果得禅者入禅。悉遠離故。示現得自心現量得果相。說名得果。複次大慧。欲超禅無量無色界者。當離自心現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現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禅四無量  無色叁摩提

  一切受想滅  心量彼無有

  須陀槃那果  往來及不還

  及與阿羅漢  斯等心惑亂

  禅者禅及緣  斷知是真谛

  此則妄想量  若覺得解脫

  複次大慧。有二種覺。謂觀察覺。及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大慧。觀察覺者。謂若覺性自性相。選擇離四句不可得。是名觀察覺。大慧。彼四句者。謂離一異俱不俱有無非有非無常無常。是名四句。大慧。此四句離。是名一切法。大慧。此四句觀察一切法。應當修學。大慧。雲何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謂妄想相攝受計著堅濕暖動不實妄想相四大種。宗因想譬喻計著。不實建立而建立。是名妄想相攝受計著建立覺。是名二種覺相。若菩薩摩诃薩成就此二覺相。人法無我相。究竟善知。方便無所有覺觀察行地。得初地入百叁昧。得差別叁昧。見百佛及百菩薩。知前後際各百劫事。光照百刹土。知上上地相。大願殊勝神力自在。法雲灌頂。當得如來自覺地。善系心十無盡句。成熟衆生種種變化光明莊嚴。得自覺聖樂叁昧正受故

  複次大慧。菩薩摩诃薩當善四大造色。雲何菩薩善四大造色。大慧。菩薩摩诃薩作是學。彼真谛者。四大不生。于彼四大不生。作如是觀察。觀察已覺名相妄想分齊自心現分齊。外性非性。是名自心現妄想分齊。謂叁界觀彼四大造色性離。四句通淨。離我我所。如實相自相分齊住。無生自相成。大慧。彼四大種雲何生造色。謂津潤妄想大種。生內外水界。堪能妄想大種。生內外火界。飄動妄想大種。生內外風界。斷截色妄想大種。生內外地界。色及虛空俱。計著邪谛。五陰集聚四大造色生。大慧。識者因樂種種迹境界故。余趣相續。大慧。地等四大及造色等。有四大緣。非彼四大緣。所以者何。謂性形相處所作方便無性。大種不生。大慧。性形相處所作方便和合生非無形。是故四大造色相外道妄想非我

  複次大慧。當說諸陰自性相。雲何諸陰自性相。謂五陰。雲何五。謂色受想行識。彼四陰非色。謂受想行識。大慧。色者四大及造色各各異相。大慧。非無色有四數如虛空。譬如虛空過數相離于數而妄想言一虛空。大慧。如是陰過數相離于數。離性非性離四句。數相者。愚夫言說所說非聖賢也。大慧。聖者如幻種種色像。離異不異施設。又如夢影士夫身離異不異故。大慧。聖智趣同陰妄想現。是名諸陰自性相。汝當除滅。滅已說寂靜法。斷一切佛刹諸外道見。大慧。說寂靜時。法無我見淨。及入不動地。入不動地已。無量叁昧自在及得意生身。得如幻叁昧。通達究竟力明自在。救攝饒益一切衆生。猶如大地載育衆生。菩薩摩诃薩普濟衆生。亦複如是

  複次大慧。諸外道有四種涅槃。雲何爲四。謂性自性非性涅槃。種種相性非性涅槃。自相自性非性覺涅槃。諸陰自共相相續流注斷涅槃。是名諸外道四種涅槃。非我所說法。大慧。我所說者。妄想識滅名爲涅槃

  大慧白佛言。世尊。不建立八識耶。佛言。建立。大慧白佛言。若建立者。雲何離意識非七識。佛告大慧。彼因及彼攀緣故七識不生意識者。境界分段計著生。習氣長養藏識意俱我我所計著思惟因緣生。不壞身相藏識因攀緣自心現境界計著心聚生。展轉相因。譬如海浪。自心現境界風吹。若生若滅亦如是。是故意識滅七識亦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不涅槃性  所作及與相

  妄想爾炎識  此滅我涅槃

  彼因彼攀緣  意趣等成身

  與因者是心  爲識之所依

  如水大流盡  波浪則不起

  如是意識滅  種種識不生

  複次大慧。今當說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若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善分別。汝及余菩薩摩诃薩。離妄想到自覺聖外道通趣善見覺。攝所攝妄想斷。緣起種種相妄想自性行。不複妄想。大慧。雲何妄想自性分別通相。謂言說妄想。所說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見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續妄想。縛不縛妄想。是名妄想自性分別通相。大慧。雲何言說妄想。謂種種妙音歌詠之聲美樂計著。是名言說妄想。大慧。雲何所說事妄想。謂有所說事自性聖智所知。依彼而生言說妄想。是名所說事妄想。大慧。雲何相妄想。謂即彼所說事。如鹿渴想種種計著而計著。謂堅濕暖動相。一切性妄想。是名相妄想。大慧。雲何利妄想。謂樂種種金銀珍寶。是名利妄想。大慧。雲何自性妄想。謂自性持此如是不異。惡見妄想。是名自性妄想。大慧。雲何因妄想。謂若因若緣有無分別因相生。是名因妄想。大慧。雲何見妄想。謂有無一異俱不俱惡見。外道妄想計著妄想。是名見妄想。大慧。雲何成妄想。謂我我所想成決定論。是名成妄想

  大慧。雲何生妄想。謂緣有無性生計著。是名生妄想。大慧。雲何不生妄想。謂一切性本無生。無種因緣生無因身。是名不生妄想。大慧。雲何相續妄想。謂彼俱相續如金縷。是名相續妄想。大慧。雲何縛不縛妄想。謂縛因緣計著。如士夫方便若縛若解。是名縛不縛妄想。于此妄想自性分別通相。一切愚夫計著有無。大慧。計著緣起而計著者。種種妄想計著自性如幻示現種種之身。凡夫妄想見種種異幻。大慧。幻與種種。非異非不異。若異者。幻非種種因。若不異者。幻與種種無差別。而見差別。是故非異非不異。是故大慧。汝及余菩薩摩诃薩。如幻緣起妄想自性。異不異有無莫計著。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心縛于境界  覺想智隨轉

  無所有及勝  平等智慧生

  妄想自性有  于緣起則無

  妄想或攝受  緣起非妄想

  種種支分生  如幻則不成

  彼相有種種  妄想則不成

  彼相則是過  皆從心縛生

  妄想無所知  于緣起妄想

  此諸妄想性  即是彼緣起

  妄想有種種  于緣起妄想

  世谛第一義  第叁無因生

  妄想說世谛  斷則聖境界

  譬如修行事  于一種種現

  于彼無種種  妄想相如是

  譬如種種翳  妄想衆色現

  翳無色非色  緣起不覺然

  譬如煉真金  遠離諸垢穢

  虛空無雲翳  妄想淨亦然

  無有妄想性  及有彼緣起

  建立及誹謗  悉由妄想壞

  妄想若無性  而有緣起性

  無性而有性  有性無性生

  依因于妄想  而得彼緣起

  相名常相隨  而生諸妄想

  究竟不成就  則度諸妄想

  然後知清淨  是名第一義

  妄想有十二  緣起有六種

  自覺知爾炎  彼無有差別

  五法爲真實  自性有叁種

  修行分別此  不越于如如

  衆相及緣起  彼名起妄想

  彼諸妄想相  從彼緣起生

  覺慧善觀察  無緣無妄想

  成已無有性  雲何妄想覺

  彼妄想自性  建立二自性

  妄想種種現  清淨聖境界

  妄想如畫色  緣起計妄想

  若異妄想者  即依外道論

  妄想說所想  因見和合生

  離二妄想者  如是則爲成

  大慧菩薩摩诃薩。複白佛言。世尊。唯願爲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若說自覺聖智相及一乘。我及余菩薩。善自覺聖智相及一乘。不由于他通達佛法。佛告大慧。谛聽谛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說。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前聖所知轉相傳授。妄想無性。菩薩摩诃薩。獨一靜處自覺觀察不由于他。離見妄想上上升進入如來地。是名自覺聖智相。大慧。雲何一乘相。謂得一乘道覺我說一乘。雲何得一乘道覺。謂攝所攝妄想。如實處不生妄想。是名一乘覺。大慧。一乘覺者。非余外道聲聞緣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來。以是故說名一乘。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說叁乘而不說一乘。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以一切聲聞緣覺。如來調伏授寂靜方便而得解脫。非自己力。是故不說一乘

  複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不說一切聲聞緣覺一乘。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死故說叁乘。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法無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叁昧樂味著非性。無漏界覺。覺已複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滿足衆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天及梵乘  聲聞緣覺乘

  諸佛如來乘  我說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  諸乘非究竟

  若彼心滅盡  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  我說爲一乘

  引導衆生故  分別說諸乘

  解脫有叁種  及與法無我

  煩惱智慧等  解脫則遠離

  譬如海浮木  常隨波浪轉

  聲聞愚亦然  相風所飄蕩

  彼起煩惱滅  除習煩惱愚

  味著叁昧樂  安住無漏界

  無有究竟趣  亦複不退還

  得諸叁昧身  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後覺

  彼覺法亦然  得佛無上身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