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密解脫經》一 ▪第2页
元魏天竺叁藏菩提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義相二不異者。第一義谛不異有爲一切諸行。如是一切有爲之行。亦應不異第一義相。而彼有爲異第一義。若不異者。如實行者見聞覺知有爲行相。不應更求無上勝法。善清淨慧。若有爲行相第一義相不異者。即有爲行。應名無我無自體相是第一義相。善清淨慧。複有過失。謂于一時差別異相。此是染相。此是淨相。是故善清淨慧。第一義相異有爲行相。而非不異有爲行相。是故彼諸如實行者見聞覺知更求勝法。以如實知有爲行故。得于無我第一義名。而不一時有染有淨二相差別。是故離彼有爲行相第一義相。不一不異。義亦不成。善清淨慧。彼諸菩薩作如是言。有爲行相第一義相不一不異者。彼諸菩薩不名善說。善清淨慧。汝當應知。彼諸菩薩。不名正念如實修行。是名邪念。善清淨慧。譬如珂白不可說一不可說異。如是金黃箜篌妙聲。沈水香味。荜茇辛味。诃梨勒苦味。苷蔗甜味。兜羅柔軟蘇乃至醍醐。不可說一。不可說異。善清淨慧。如是一切有爲行體無常之相。不可說一。不可說異。一切有漏所有苦相。不可說一。不可說異。一切法中無我之相。不可說一。不可說異。貪嗔癡染不寂靜相。不可說一。不可說異。善清淨慧。如是一切有爲之行第一義相。不可說一。不可說異。善清淨慧。如是我得細微細深甚深難證極難證。過一異相第一義谛覺。覺已爲人說示開示現示建立。爾時如來而說偈言
有爲界實谛 一異相離相
若分別一異 彼癡非正念
彼人爲相縛 及爲煩惱縛
修毗婆奢那 奢摩他得脫
慧命須菩提問品第五
爾時世尊。依一切處一味等味第一義谛。告慧命須菩提言。須菩提。汝知一切衆生界中幾所衆生。依我依慢說我所得。須菩提。汝知一切衆生界中幾所衆生。離我離慢說我所得。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于衆生界中。實少見衆生。離我我慢說我所得。世尊。而我實見無量阿僧祇不可說衆生。于衆生界中。依我我慢說我所得。世尊。如我憶念過去世時。住于一處阿蘭若園。爾時多有諸比丘等。依于我所四面而住。世尊。我于爾時見彼比丘。于日西下一處聚集取種種法相說所證谛法。世尊。有諸比丘。取于陰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見陰生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見陰滅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說陰滅法。有諸比丘。說陰滅現證法。有諸比丘。見于入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十二因緣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起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于谛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谛因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知谛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離谛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證谛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修行谛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界法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于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種種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無量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滅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滅界證相說爲證法。如是諸比丘。取四念處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四念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四念處對對治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四念處修行相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未生四念處。爲生四念處修行相故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已生四念處。爲不失修行相故說爲證法。有諸比丘。取已生四念處。爲增廣修行相故說爲證法。如是諸比丘。取正勤如意根力覺道。未生爲生。爲住爲不忘失。爲增廣取相說爲證法。世尊。我見彼諸比丘生如是念。是諸比丘以著我相。取我慢相如是說證。何以故。以不能知第一義谛一味等味相。是故世尊。我作是念。世尊出世希有希有。善說勝法一切處第一義一味等味。微妙甚深難覺難知。何況外道而能得解。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我所證法細微極微深甚深極甚深。難覺極難覺。一切處一味等味相。第一義谛是我所證。證已爲人開示演說示極示開示現示。何以故。須菩提。所謂陰界入因緣起行實谛境界。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等。須菩提。我說五陰中清淨觀。叁十七品是第一義相。一切陰界入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一味等味相。須菩提。依于此義汝今應知。一切處一味等味第一義相。複次須菩提。如實修行比丘。如實知一陰如第一義谛法無我。于余界入因緣起行界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等。更不別觀真如第一義法無我。惟依隨順真如依止不二法。證一切處一味等味第一義相。須菩提。汝依此義應如是知。所謂一味等味第一義相。複次須菩提。如彼陰界入因緣起行。界念處正勤如意根力覺道等彼差別。若真如第一義谛法無我有差別相者。真如證法第一義谛亦應有因。若有因者應從因生。若從因生應是有爲。若是有爲不應得名第一義谛。若非第一義谛者。應更推求第一義谛。須菩提。是故真如第一義谛法無我。非從因生。亦非有爲法。亦非不第一義谛。亦非爲彼第一義谛。更求第一義谛。惟是常常時。恒恒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住。法體常住。法界常住。須菩提。汝依此義。應知此諸一切法相。一味等味第一義谛。須菩提。譬如無量種種差別色相無相。無有分別。無有差異。一切處虛空等味一體一相。須菩提。一切諸法自相差別。一切處一味等味。第一義相。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如來應說法 一切一味相
不離第一義 見別是憍慢
聖者廣慧菩薩問品第六
爾時聖者廣慧菩薩摩诃薩依于心相白佛言。世尊。如來說諸菩薩善知心意意識深密法者。世尊。雲何菩薩善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世尊。以何義故。如來說諸菩薩善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爾時世尊告廣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廣慧。汝今乃能問于如來如此深義。廣慧。汝能爲與一切衆生。安隱樂具悉令滿足。廣慧。汝爲哀愍一切天人。多所安樂多所饒益。乃能問我如是之義。善哉廣慧。谛聽谛聽。我爲汝說心意意識深密之義。廣慧。于諸六道生死之中。何等何等衆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受身生身及增長身。初有一切種子心生。和合不同差別增長。廣所成就依二種取。何等二種。一者謂依色心根取。二者依于不分別相。言語戲論熏集而取。廣慧。色界中依二種取生。無色界中非二種取生。廣慧。彼識名阿陀那識。何以故。以彼阿陀那識取此身相應身故。廣慧。亦名阿梨耶識。何以故。以彼身中住著故。一體相應故。廣慧。亦名爲心。何以故。以彼心爲色聲香味觸法增長故。廣慧。依彼阿陀那識能生六種識。所謂眼耳鼻舌身意識身。廣慧。若一境界現前一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共眼識一時俱生。廣慧。若二叁四五境界現前五識身起。無分別意識即與五識一時俱生。廣慧。譬如流水若一緣起即生一波。若二若叁乃至衆多因緣俱起即生衆波。廣慧。而彼流水亦不斷絕。複次廣慧。譬如無垢清淨明鏡。若有一像因緣現前即見一像。若有二叁衆多像現。即能具見衆多異像。廣慧。而彼明鏡爲彼種種諸像不異。廣慧。如彼流水明鏡像等。依止阿陀那識。住持阿陀那識。若一眼識因緣現前。即一意識共彼眼識同時取境。廣慧。若五識身五種因緣一時現前。無分別意識即共五識一時取境。廣慧。如是菩薩摩诃薩。依法住智。如實善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廣慧。而佛不說諸菩薩等是善解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廣慧。若菩薩不見內外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能如實知。不見阿梨耶。不見阿梨耶識不戲論心。不見眼不見色。不見眼識。不見耳。不見聲。不見耳識。不見鼻。不見香。不見鼻識。不見舌。不見味。不見舌識。不見身。不見觸。不見身識。廣慧。菩薩不見內外意。不見內外法。不見內外意識。能如實知。廣慧。我說如是諸菩薩等善知第一義。廣慧。是故我說菩薩應知心意意識深密之法。廣慧。菩薩如是解知心意意識深密法已。我說是人是真菩薩。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諸種阿陀那 能生于諸法
我說水鏡喻 不爲愚人說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深密解脫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