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密嚴經》

「經集部」經文681卷16頁碼:P0723
唐 地婆诃羅譯

  《大乘密嚴經》中 ▪第3页

  唐天竺叁藏地婆诃羅奉 製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既而谛觀一一物中無舍可得。又如多指共合成拳。離指求拳即無所有。軍徒車乘城邑山林。瓶衣等物一切皆是和合所成。智者觀之悉如夢事。凡夫身宅亦複如是。諸界積集。譬如高山危脆不安同于朽屋。不生不滅非自非他。如乾闼婆城。如影如雲如陽焰如缋像。雖可現睹性常清淨。遠離一切有無分別。如盲與跛相假而行無決定性。乃至分析至于微塵。但有空名都無實物。若諸定者作是思惟。即于色聲等法不生覺念。誰覺念已心得休息。泰然解脫不受諸有。常樂修行甚深禅定。諸天仙等端正女人而來供養。如觀夢事不生染著。身雖在此。諸仙外道持咒之人。乃至梵天不能見頂。是人不久生摩尼寶藏宮殿之中。遊戲神通具諸功德。此觀行法是大心者所行境界。仁應速發廣大之心。大心之人疾得生于光明宮殿。離諸貪欲嗔恚愚癡。乃至當詣密嚴佛土。此土廣博微妙寂靜。無諸老死衰惱之患。遠離衆相非識所行。妄計之人所不能得。諸仁者。此土清淨觀行所居。若懷希仰當勤修習。斷貪嗔癡離我我所。何以故。貪等煩惱取諸境界。若取于境即叁覺生。如有女人端正可憙。有多欲者見已生著欲心迷亂。若行若坐飲食睡眠。專想思惟更無余念。彼女容相常現于心。此心即爲境界淤泥之所濁亂。是故于境不應貪著。諸仁者。譬如有人見牛鹿山羊有角之獸。即于彪兔生無角解。若使不見牛等有角。于彪兔等決定不生無角之見。世間妄見悉亦如是。妄有所得起有分別。後求其體不可得故。便言諸法決定是無。乃至未離分別之心。常生如是不平等覺。諸仁者。應以智慧審谛觀察。心之所行一切境界。皆如妄計見牛兔等。若諸佛子作如是觀。隨其意樂或生人中爲轉輪王。有大威力騰空來往。或生日月星宿之宮。四天王天叁十叁天。夜摩天兜率陀天。乃至自在天主摩尼藏殿。或生色界梵身等天。修行定者十梵之處。無煩無熱善見善現阿迦尼吒。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住于彼已漸除貪欲。從此而生清淨佛土。常遊妙定至真解脫。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複說偈言

  如因瓶破  而成于瓦  刹那各別

  恒是無常  因種生芽  芽生種壞

  又如陶匠  以泥作瓶  泥是奢摩

  瓶如其色  若複兼用  余色泥作

  火燒熟已  各雜色生  箭竹生蔥

  角生于蒜  不淨之處  蠅生于蟲

  世間之中  有果似因  或有諸物

  不似因者  皆因變壞  而有果生

  微塵等因  體不變壞  不應妄作

  如是分別  無能作我  內我勝我

  亦無我意  境界諸根  和合爲因

  而生于識  智者方便  善知衆境

  破煩惱等  一切諸魔  世有貪愛

  如淡得蜜  貪愛若除  衆縛悉解

  如蛇螫物  嗔毒亦然  生死趣中

  多所惱害  諸仁若欲  令彼除盡

  宜各勤心  修于觀行

  大乘密嚴經阿賴耶建立品第六

  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複告衆言。諸仁者。我念昔曾蒙佛與力而得妙定。廓然明見十方國土修世定人。及佛菩薩所住之處。于如是處中密嚴佛土安樂第一。諸佛菩薩數如微塵處蓮華藏。我于爾時一心瞻仰。尋從定出即自見身。與諸菩薩在密嚴土。複于爾時見解脫藏住在宮中。其量大小如一指節。色相明潔如阿怛斯花。亦如空中清淨滿月。我時見已便生念言。此爲是誰。而有如是不思議事。作是念時。即見我身在其身內。于中普見一切世間。爾時蓮花藏中無量菩薩。以佛神力亦如是見鹹生是念。此爲希有不可思議。時天中天所爲事畢還攝神力。諸菩薩等悉複如故。我時見此希有事已。知諸菩薩種種變現。是佛境界不可思議諸仁者。如來昔爲菩薩之時。從初歡喜至法雲地。得陀羅尼句義無盡。及首楞嚴等諸大叁昧。意生之身八種自在。如應而現遊戲神通名稱光明。如是等一切功德悉已成就。轉複清淨逮成正覺。住密嚴土隨宜變化。佛及菩薩種種色像。自然周遍一切世間轉妙法輪。令諸衆生速滅癡闇修行善法。或有菩薩見佛身相屍利婆蹉等。具足莊嚴自然光明猶如盛火。與諸菩薩住如蓮華清淨之宮。常遊妙定以爲安樂。或見大樹緊那羅王。現百千億種種變化。如月光明遍諸國土。或見無量佛子。智慧善巧衆相莊嚴。頂飾寶冠身佩璎珞。住兜率陀等諸天之宮。或見普賢有大威力。得一切智無礙辯才。身相光明獨無倫比。所居宮殿如淨滿月。雖住密嚴正定之海。而現衆色像靡不周遍。一切賢聖所共稱譽。無量天仙乾闼婆等。國王王子並其眷屬圍繞侍衛。或複見有觀行之師。諸佛子衆所共圍繞。住禅寂靜猶如睡眠。而離惛沈懈怠等過。悉曾侍奉無量諸佛。或複有見爲大導師。降神誕生出家苦行。一心正定乃至涅槃。于虛空中行住坐臥現諸神變。令閻浮提至色究竟。諸天人等莫不瞻仰。諸仁者。諸佛體性唯佛所知。佛之智慧最上無比。如釋迦牟尼人中師子之所已得。汝諸佛子鹹當得之。是故仁等應生淨信。信爲佛體必當解脫。斯人或作轉輪聖王及諸小王。乃至或生梵天等宮而爲天主。是諸佛子轉複精進。于蓮花藏清淨佛土。與諸菩薩蓮花化生。入一乘道離貪等習。乃至降伏欲界天魔。夫精進者志無怯弱。光隆佛家王諸國土。諸仁者。若欲作佛當淨佛種性。淨種性已必爲如來之所授記成無上覺。利益一切諸修行者。譬如大地與諸衆生而作所依。又如良醫善調衆藥。周行城邑普心救療。佛亦如是。平等教化心無分別。設有衆生割截肌膚心亦不動。諸仁者。內外境界心之所行。皆唯是識惑亂而見。此中無我亦無我所。能害所害害及害具。一切皆是意識境界。依阿賴耶如是分別。譬如有人置珠日中。或因鑽燧而生于火。此火非是珠燧所生亦非人作。心意識亦複如是。根境作意和合而生。此性非如陽焰夢幻迷惑所取。亦不同于龜[鼋-元+圭]之毛及以兔角。如霹雳火。爲從水生爲從電生爲雷生耶。無能定知此所從生。如見陶師造于瓶等。欲等心法與心共生。亦複如是。諸仁者。心之體性不可思議。密嚴中人善能知見。諸仁者。一切衆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于世同于涅槃。譬如明月現衆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嘗增減。藏識亦爾。普現一切衆生界中。性常圓潔不增不減。無智之人妄生計著。若有于此能正了知。即得無漏轉依差別。此差別法得者甚難。如月在雲中性恒明潔。藏識亦爾。于轉識境界習氣之中而常清淨。如河中有木隨流漂轉。而木與流體相各別。藏識亦爾。諸識習氣雖常余俱不爲所雜。諸仁者。阿賴耶識恒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叁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爲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諸仁者。一切衆生有具功德威力自在。乃至有生險難之處。阿賴耶識恒住其中作所依止。此是衆生無始時界。諸業習氣能自增長。亦能增長余之七識。由是凡夫執爲所作能作內我。諸仁者。意在身中如風速轉。業風吹動遍在諸根。七識同時如浪而起。外道所計勝性微塵自在時等。悉是清淨阿賴耶識。諸仁者。阿賴耶識由先業力及愛爲因。成就世間若幹品類。妄計之人執爲作者。此識體相微細難知。未見真實心迷不了。于根境意而生愛著。爾時金剛藏菩薩摩诃薩。複說偈言

  汝等諸佛子  雲何不見聞

  藏識體清淨  衆身所依止

  或具叁十二  佛相及輪王

  或爲種種形  世間皆悉見

  譬如淨空月  衆星所環繞

  諸識阿賴耶  如是身中住

  譬如欲天主  侍衛遊寶宮

  江海等諸神  水中而自在

  藏識處于世  當知亦複然

  如地生衆物  是心多所現

  譬如日天子  赫奕乘寶宮

  旋繞須彌山  周流照天下

  諸天世人等  見之而禮敬

  藏識佛地中  其相亦如是

  十地行衆行  顯發大乘法

  普與衆生樂  常贊于如來

  在于菩薩身  是即名菩薩

  佛與諸菩薩  皆是賴耶名

  佛及諸佛子  已受當受記

  廣大阿賴耶  而成于正覺

  密嚴諸定者  與妙定相應

  能于阿賴耶  明了而觀見

  佛及辟支佛  聲聞諸異道

  見理無怯人  所觀皆此識

  種種諸識境  皆從心所變

  瓶衣等衆物  如是性皆無

  悉依阿賴耶  衆生迷惑見

  以諸習氣故  所取能取轉

  此性非如幻  陽焰及毛輪

  非生非不生  非空亦非有

  譬如長短等  離一即皆無

  智者觀幻事  此皆唯幻術

  未曾有一物  與幻而同起

  幻焰及毛輪  和合而可見

  離一無和合  過未亦非有

  幻事毛輪等  在在諸物相

  此皆心變異  無體亦無名

  世中迷惑人  其心不自在

  妄說有能幻  幻成種種物

  幻師甎瓦等  所作衆物類

  動轉若去來  此見皆非實

  如鐵因磁石  所向而轉移

  藏識亦如是  隨于分別轉

  一切諸世間  無處不周遍

  如日摩尼寶  無思及分別

  此識遍諸處  見之謂流轉

  不死亦不生  本非流轉法

  定者勤觀察  生死猶如夢

  是時即轉依  說名爲解脫

  此即是諸佛  最上之教理

  審量一切法  如稱如明鏡

  又如大明燈  亦如試金石

  遠離于斷滅  正道之標相

  修行妙定者  至解脫之因

  永離諸雜染  轉依而顯現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大乘密嚴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