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密嚴經》

「經集部」經文682卷16頁碼:P0747
唐 不空譯

  《大乘密嚴經》下 ▪第2页

  開府儀同叁司特進試鴻胪卿肅國公食邑叁千戶賜紫贈司空谥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叁藏沙門不空奉 诏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計爲我我所

  若有若非有  自在作世間

  賴耶雖變現  體性恒甚深

  于諸無知人  悉不能覺了

  譬如于幻師  幻作種種獸

  或行而或走  似有情非實

  賴耶亦如是  幻作于世間

  一切諸有情  體性無真實

  凡愚不能了  妄生于取著

  起微塵勝性  有無異分別

  及與于梵天  丈夫等諸見

  分別皆是意  分別于世間

  此之分別見  本來無有實

  譬如畫中質  亦如虹霓像

  及以雲中物  翳眼見毛輪

  女人窺鏡容  如夢觀衆色

  如帝弓谷響  樹影與幹城

  熱時陽焰水  池中明月像

  如是諸計度  于賴耶妄取

  觀察是等時  谛了唯藏識

  即達世間相  所依一切法

  是諸分別見  即皆而轉滅

  賴耶是意等  諸法習氣依

  常爲于分別  心之所擾濁

  若離于分別  即成無漏道

  常恒而不變  猶若于虛空

  若于阿賴耶  獲得叁摩地

  則生無漏法  如意定解脫

  及以四無畏  十力並善巧

  自在與神通  如是諸功德

  起十究竟願  意成微妙身

  永轉于所依  識界常安住

  體同虛空性  不壞亦不盡

  如來悉明見  世間無增減

  有情複不生  涅槃者非滅

  此刹及余刹  同于一法性

  諸佛出于世  或不出于世

  法性本常住  不常亦不斷

  又若解脫者  而有情界滅

  即壞于如來  一切之智性

  叁世諸佛境  不得于平等

  又若般涅槃  有情界滅者

  是誰離于苦  得有余無余

  降魔伏邪見  皆應是妄說

  是故應當知  諸勝觀行者

  若證于解脫  其身則常住

  永離于取蘊  滅除諸習氣

  譬如以熱鐵  投之于冷水

  熱勢雖已除  其鐵體無壞

  諸仁應當知  阿賴耶如海

  常爲於戲論  粗重風所擊

  五法叁自性  諸識浪相續

  所有于境界  其相而飄動

  于無義處中  似義實無體

  若悟則皆空  轉依恒無盡

  住密嚴如月  影現于十方

  應知賴耶識  行于蘊稠林

  末那爲先導  意識能決了

  色等一切境  及以五識身

  與根境和合  了于現境界

  自境之所取  皆是阿賴耶

  藏識與壽暖  及觸和合性

  末那依此識  識複住于意

  所余五種識  亦住于自根

  心意及諸識  而安住于蘊

  爲業習系縛  流轉無有窮

  如是所有業  皆由于貪愛

  既以業受身  複以身造業

  舍于此身已  更受于余身

  前後以依因  徐行如水蛭

  心及諸心所  相續生諸趣

  更展轉積集  住諸蘊稠林

  壽暖及與識  若舍離于身

  身則無覺知  猶如于木石

  藏識是爲心  執我名爲意

  能取諸境界  以是說爲識

  采集業爲心  意爲遍采集

  意識能遍了  五識現分別

  心能持于身  末那著諸趣

  意識能遍了  五識緣自境

  藏識以爲因  從是生余識

  意意識所緣  無間而流轉

  五識複更待  增上緣而生

  同事自根事  是爲增上故

  是身如起屍  亦如熱時焰

  隨行因緣轉  非妄亦非實

  爲受之所牽  性空無有我

  意等諸轉識  與心而共生

  五識複更依  意識而因起

  如是一切時  大地而俱轉

  賴耶爲于愛  所熏而增長

  既自增長已  複增于余識

  展轉不斷絕  猶如于井輪

  以有諸識故  衆趣而生起

  于是諸趣中  識複得增長

  識與世間法  更互以爲因

  譬如河水流  前後而不斷

  亦如芽與種  相續而轉生

  各各相差別  分明而顯現

  行識亦如是  既叁和合已

  而複更和合  差別相而生

  如是而流轉  常無有斷絕

  內外一切法  皆因此而起

  愚不了唯心  汝等勤觀察

  時衆色王等  複向金剛藏

  而作如是言  金剛藏無畏

  善入于密嚴  能演一切法

  佛及諸佛子  正定而思惟

  無比甚奇特  顯明于法相

  金剛藏無畏  垂見爲宣說

  尊處摩尼宮  居師子勝座

  最勝子圍繞  往于密嚴定

  願爲諸佛子  說瑜伽勝法

  此是月幢佛  爲衆所開演

  彼衆當來此  願說而無倦

  此月幢如來  亦現多神變

  于欲界宮殿  及于色界中

  與佛子圍繞  諸天皆侍衛

  所說勝理趣  密嚴無畏法

  彼諸瑜伽者  聞說如是已

  得自覺聖智  內證之境界

  怖于尼夜摩  及正位之樂

  不住于實際  定中互觀察

  而皆各念言  誰已證實相

  觀行之上首  願得見斯人

  此衆鹹一心  複更重思惟

  何者是于定  雲何爲非定

  複于何所定  又複以何法

  爲定所待緣  彼諸佛子等

  複于何所定  以叁摩地力

  見密嚴土中  清淨最勝子

  菩薩衆之王  首戴于寶冠

  具叁十二相  及以隨形好

  而作于嚴飾  彼諸佛子等

  悉皆從定起  挂微妙寶璎

  從無量佛土  而來于此會

  同共以一心  瞻仰金剛藏

  大力瑜伽尊  彼等皆思惟

  得法樂而請

  金剛藏見已  周顧于四方

  發于和雅音  微笑而告曰

  汝等諸佛子  一心鹹谛聽

  瑜只定境界  甚深不思議

  非分別所知  定及緣亦爾

  遠離欲不善  及以諸散動

  有尋伺喜樂  寂靜入初禅

  如是漸次第  四八至于十

  著我諸外道  常修習此定

  聲聞辟支佛  亦複皆如是

  各知于世間  諸法之自相

  蘊處如空聚  一切皆無我

  無思無動作  但叁和合生

  如機關起屍  本無能作者

  外道修是定  起于空性見

  此人迷法相  壞于一切法

  若修佛妙定  善知蘊無我

  即發勝福聚  滅除諸惡見

  一切皆唯心  無能相所相

  無界亦無蘊  一切皆無相

  分析至微塵  此皆無所住

  愚夫妄分別  彼地水等性

  不知其性者  取于如是相

  妙色及惡色  似色余亦然

  如空中虹霓  雲霞等衆彩

  思惟如骨瑣  遍滿于世間

  及遍處想觀  觀于諸大等

  身有色無色  定者常谛思

  若于緣一心  即緣說清淨

  如其所分別  即彼成所緣

  非定非定者  妄計以爲定

  定者在定中  了世皆藏識

  法及諸法相  一切皆除遣

  獲于勝定者  善說于諸定

  破諸修定人  妄智所知法

  若人生劣慧  取法及于我

  自謂誠谛言  善巧說諸法

  計著諸法相  自壞亦壞他

  無能相所相  妄生差別見

  甜味能除熱  苦酸醎上淡

  辛味除于冷  醎能已風疾

  黃痰變畏故  共生于瘧病

  或時但因風  或因叁和合

  疾既有差別  古仙設衆方

  石蜜等六分  沙糖及諸味

  能除有情身  種種諸瘧病

  若法有自性  及以諸相者

  藥無除病能  病者不應差

  雲何世鹹見  服藥病消除

  定者了世間  但是賴耶識

  變異而相續  譬如衆幻獸

  無能相所相  無蘊及蘊者

  亦無支分德  及以有支分

  世間無能作  亦無有所作

  無塵積世間  無方處往者

  無初最微細  漸次如一指

  乃至叁指量  寶物轉和合

  求那各差別  如是義皆無

  非勝性作世  亦非時能生

  亦非愛樂性  乃叁法所作

  亦非無有因  自然而得有

  由斯業習氣  擾濁于內心

  依心及眼根  種種妄分別

  意及于意識  有情阿賴耶

  普現于世間  如幻師造物

  若能入唯識  是則證轉依

  若說于空性  則知相唯識

  瓶等本無境  體相皆心作

  非瓶似瓶現  是故說爲空

  世間所有色  諸天等宮殿

  變異而可見  皆是阿賴耶

  有情身所有  從頭至手足

  頓生或漸次  無非阿賴耶

  習氣濁于心  凡愚不能了

  此性非是有  亦複非是空

  如人以諸物  系破于瓶等

  物體若是空  即無能所破

  我如妙高山  此見未爲礙

  憍慢而著空  此惡過于彼

  自處爲相應  不應非處說

  若演于非處  甘露即爲毒

  一切諸有情  生于種種見

  欲令斷諸見  是故說空理

  聞空執爲實  不能斷諸見

  此見不可除  如病翳所舍

  譬如火燒木  木盡火不留

  見木若已燒  空火亦應滅

  諸見得滅時  生于智慧火

  普燒煩惱薪  一切皆清淨

  牟尼由此智  密嚴而解脫

  不見以兔角  觸壞于大山

  曾無石女兒  執箭射于物

  未聞欲鬥戰  而求兔角弓

  何有石女兒  能造于宮室

  一切法空性  與法常同體

  始于胎髒時  色生便壞滅

  離空無有滅  離色無有空

  如月與光明  始終恒不異

  諸法亦如是  空性與之一

  展轉無差別  所爲皆得成

  是身如死屍  本來無自性

  貪愛繩系縛  境界所牽動

  說微妙空理  爲淨于諸見

  其有智慧人  應當一心學

  譬如工幻師  以諸咒術力

  草木等衆數  隨意之所作

  依于根及愛  色明與作意

  發生于明識  無實如幻焰

  是識無來處  亦不去余方

  諸識性皆爾  有無不變著

  如毛輪兔角  及以石女兒

  本來無有體  妄立于名字

  師子虎熊罴  馬驢馲駝類

  [央/龜]龜與[王*毒]瑁  彼等皆無角

  何故不分別  唯言兔角無

  最勝談論人  雲何不成立

  爲慧者顯示  但彼妄分別

  外道衆迷惑  如喑及聾瞽

  彼無超度智  亦無內證法

  但隨他語轉  何用分別爲

  若妄起分別  不生于密嚴

  定者獲等至  及能生此國

  譬如天宮殿  日月及衆星

  環繞妙高山  皆由風力轉

  七識亦如是  依于阿賴耶

  習氣之所持  處處恒流轉

  譬如依大地  能生卉木類

  一切諸有情  乃至衆珍寶

  如是賴耶識  衆識之所依

  譬如孔雀烏  毛羽多光色

  雄雌相愛樂  鼓舞共歡遊

  如是阿賴耶  種子及諸法

  展轉相依住  定者能觀見

  譬如百川注  日夜歸大海

  衆流無斷絕  海亦不分別

  如是賴耶識  甚深無涯底

  諸識之習氣  日夜常歸往

  如地有衆寶  種種色相殊

  諸有情受用  隨福而招感

  如是賴耶識  與諸分別俱

  增長于生死  轉依成正覺

  善修清淨行  出過于十地

  入于佛地中  十力皆圓滿

  正住于實際  常恒不壞滅

  現種種變化  如地無分別

  如春衆花色  人鳥皆欣玩

  執持識亦然  定者多迷取

  如是諸佛子  無慧離真實

  于義不善知  妄言生決定

  非法離間語  诳惑于有情

  諸法別異住  而別起言說

  譬如工幻師  善用于咒術

  亦現種種花  花果實無有

  如是佛菩薩  善巧…

《大乘密嚴經下》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