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二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令多有八分相應清淨水流。除一切渴。如是珠寶第二功德。又複珠寶第叁功德。若轉輪王憶念水時。如是珠寶隨王意流。如是珠寶第叁功德。又複珠寶第四功德。如是珠寶具有八楞。彼一一楞。放種種色。青黃赤白。紫頗梨色。如是珠寶第四功德。又複珠寶第五功德。彼珠寶力。百由旬內。人皆離病。心行正直。一切所欲。如業相似。非不得果。如是珠寶第五功德。又複珠寶第六功德。以彼珠寶之勢力故。令彼惡龍不降惡雨。如是珠寶第六功德。又複珠寶第七功德。于無水處。崄岸曠野。無樹草處。是珠能令多有樹木。池水蓮花。叢林青草。皆悉具足。如是珠寶第七功德。又複珠寶第八功德。珠寶力故。無人橫死不盡壽者。能令畜生不相殺害。不相憎嫉。相憎嫉者。謂蛇鼠狼。如是八種勝大功德具足相應。彼轉輪王離嗔善業所得果報。滿足千子。皆悉勇健。人中第一。勝妙身色。能壞他軍。隨轉輪王心意轉行。端正可憙。如法善人。隨順法行。與轉輪王種姓相似。一切聚落大衆會處。皆悉敬愛。贊其心行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離嗔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叁輪寶出于世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之輪寶有五功德相應具足。所謂千輻。其體皆是閻浮檀金。廣五由旬。如第二日。照明世間。如是輪寶最初功德。又複輪寶第二功德。行無障礙。飛空而去。一日能行百千由旬。又複輪寶第叁功德。謂隨王意。于何方處。憶念欲行。若瞿陀尼。若弗婆提。若郁單越。四天王處。于彼彼處。彼千輻輪飛空而往。輪寶力故。能令四兵象馬車步皆悉相隨飛空而去。又複輪寶第四功德。若有不臣轉輪王者。彼金輪寶王與相隨。能令降伏。又複輪寶第五功德。彼金輪寶無能爲敵。若王王等。見即降伏。皆以法力。輪王隨逐。故能使爾。如是輪寶五種功德具足相應。如是已說第叁大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離嗔。善業修行。得轉輪王。第四象寶出于世間。彼見聞知。或天眼見。此轉輪王修行法人。隨順法行。得調順象。第一調順。能勝他城。七支柱地。所謂四足。尾根牙等。如是七分。皆悉柱地。若有如是七種相者。彼象大力。勝余弱象一千倍力。斷則柔軟。色白如雪。如帝釋王。伊羅槃那。自余諸象。聞氣即伏。不敢正看。叁處能鬥所謂水處。陸地空中。能速疾行。于一日中。繞閻浮提。能行叁匝。彼象調順。以一縷綖。系咽牽行。若轉輪王乘行之時。彼象調順。與王心同。若轉輪王欲何處行。則不須教速至彼處。平正均行。不震不掉。行步詳審。身不動搖。次第舉足。不踯不驟。亦不怒力。種種善行。小兒見之。不生怖畏。四出道巷。若重屋上。到彼處行。婦女能捉。手得摩之。若鬥戰時。甚能勇惡。行則調順。綖系不越。如是輪王大龍象寶。是轉輪王十善道中。行一業道種子所得。何況具足和合修行十善業道得。如是順法修行法者。以天眼見彼轉輪王第四象寶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輪王得彼馬寶。彼馬寶者。有何功德和合相應。彼見聞知。或天眼見。馬寶如鵝拘物頭花。如是淨色。普身皆有天旋等相。以爲莊嚴。是第一相。量色形等。衆相相應。第一調順。于一日中。繞閻浮提。能行叁匝。而身不乏如是輪王。得此第五功德馬寶。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轉輪王得主兵寶。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主兵寶有何功德。所謂輪王憶念思惟。不待教敕而知王意。隨王所須皆悉能辦。遠離非法。依正法行。時方所須。稱王意辦不苦不惱。依正法取。如王意念隨心所須。一切所作不違法義。隨王境界所須所作。皆能成辦。如是輪王離嗔善業。得主兵寶。恒常修行十善業道。利益一切世間衆生。猶如父母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輪王得彼第七主藏大臣富長者寶。彼長者寶有何功德。彼見聞知。或天眼見。主藏臣寶。屬轉輪王。何者功德。能以金剛及因陀羅青色寶珠摩迦羅多。及牟瑳羅迦羅婆等種種妙寶。一切坑澗。深山幽谷。險岸惡處。不平之處。悉能令滿。不待王敕而寶不盡。何況金銀。此長者寶第一比泥。不诳不谄。不熱惱他。一切見者清涼愛念。如是輪王富長者寶。如是輪王七寶具足。王四天下。能與龍衆天衆同坐天處。有二四天王天叁十叁天。帝釋天王。分座而坐。如是七種妙寶具足。得轉輪王。又複更有相似七寶。劣前七寶。所謂劍寶皮寶床寶林寶殿寶衣寶履寶。彼轉輪王劍相似寶。有何功德。若有國土起拒逆心。如是劍寶疾走而去。一切國土。見劍即伏。不殺一人。如是劍寶。有此功德。不罰不殺。一切國土自然降伏。如是第一劍寶功德

  雲何輪王得彼第二皮相似寶。彼第二寶。有何功德。彼皮寶者。海中而生。彼既生已商人得之。將來上王。彼寶功德。廣五由旬。長十由旬。海龍之皮。水雨不爛。風不能動。火不能燒。能卻寒熱。寒時能溫熱時能涼。何處何處輪王行時。隨王軍衆。彼主兵寶之所將行。能以爲屋。悉能容受王及軍衆。一一隔別。妻婦不雜。各不相見。其色鮮白。如日光明。如是第二皮寶功德。雲何輪王。得彼第叁床相似寶。彼第叁寶。有何功德。彼床寶者。柔軟細滑。坐上則凹。起則還平。若坐其上。禅念思惟。于解脫中得寂靜心。若坐彼床。心念欲事。即得離欲。如是次第。嗔癡亦爾。即彼床上。出小禅屋。諸有婦女。雖複于王極生染心。見此床寶。心則無染。如是第叁床寶功德

  雲何輪王。得彼第四林相似寶。彼第四寶。有何功德。若王憶念林中遊戲。往彼林中。彼林功德。王善業力。如天世間歡喜林中。出生花菓。賒居尼鳥。蓮花池流。于彼濟口。天歌婇女。戲笑歌舞。一切天女悉來集會。彼王如天。一切五欲功德相應。于彼林中婦女相隨。娛樂遊行。善業力故。彼修行者。一切觀察。如是第四林寶功德

  雲何輪王得彼第五殿相似寶。彼第五寶有何功德。謂轉輪王在彼殿中夜偃臥時。欲見月者。則有星月于殿中現。見已眼樂。謂之是珠。天女詠歌。聞則無憂。樂眠安睡。睡已善夢。見妙樂事。寒時則有溫風所吹。熱時則有涼冷觸樂。夜有叁分。二分則睡。第叁分時。離睡而起。受行法樂。如是第五功德殿寶。彼轉輪王報得受用

  何者衣寶。有何功德。縷成致密。第一柔軟。垢所不汙。王既著已。則無寒熱饑渴痟瘦疲倦之極。火不能燒。刀不能割。如是第六衣寶功德

  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轉輪聖王雲何得彼第七功德履相似寶。彼第七寶有何功德。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履相似寶。王若著之。水行若陸。若遊行時。則詳徐。涉若百由旬。亦能行去。不損威儀而身不乏。如是輪王具足七寶。複有如是相似七寶。隨心食用。四天下處。及二天處。是王所食滿足千子。皆悉勇健。能破他軍。彼轉輪王。是一切人所應敬重。離嗔善業。得如是樂。十善業道之余勢也

  又行修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如是一切世間無始以來幽冥黑闇邪見爲種。一切結使皆亦如是。又複雲何。舍離邪見。修行正見。而得解脫。世間生死。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修行者。隨順正法。觀察法行。若舍邪見。修習正見。一切結使不饒益法皆悉斷滅。則得涅槃。遠離生死。離邪見人。五根不障。如是善人。憙樂正法。如是最初聞佛功德觀于生死五道之中。種種苦惱。觀彼五處極大怖畏。天中則有放逸之苦。後退時苦。人中則有農作等苦。地獄之中。他惱害苦。于餓鬼中。饑渴惱苦。于畜生中。相啖食苦。如是五處。一一散說。則無量種。如是觀已。則于生死起厭離心。猶如光明。通達正法。生出家心。生此心故。善法流出。若人和合。既生是心。彼地夜叉。歡喜贊歎。身毛皆豎。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如是名字。如是種姓。發心欲斷無始世來貪嗔癡等。爲欲破壞魔之境界。不樂煩惱染欲境界。心不喜樂欲染心愛

  又離邪見。彼善男子有出家心。恒常如是。樂修多作。近善知識。樂聞正法。常清淨心。禮拜佛法。善淨寂靜。身業口意業。彼人如是寂靜口意。是善行人。彼地夜叉。知已歡喜。生如是心。此善男子善心淨心。不樂在家所有舍宅。如罩如籠。心不喜樂。無始貪欲。嗔恚愚癡。于魔境界不生喜樂。不樂欲愛。欲共魔戰。欲斷煩惱

  又複如是。彼善男子。如是觀察生死苦已。出家之心。轉轉增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飲酒妄語。具足受持優婆塞戒。彼地夜叉見如是已。轉複歡喜。次第上聞虛空夜叉。作如是言。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正信如是。堪能出家。欲剃須發。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斷魔系縛。斷貪嗔癡。一切使結邪見爲本。出世涅槃正見爲本。隨順正法觀一切法。而修行者。最初如是。贊歎正見。不嫌不毀。不賤不惡。亦教他人令住正見。不贊邪見。嫌賤毀惡。常說邪見正見相對二業果報。不令衆生住于邪見。一切世間愚癡凡夫根本系縛。所謂邪見。一切衆生。以邪見故。墮于地獄餓鬼畜生。彼善男子。舍離邪見。具足當得無量善法。又複如是。彼善男子。觀察居家無量苦惱逼迫系縛。既觀察已。生厭離心。樂欲出家。欲共魔戰。如是正士。彼地夜叉。知已歡喜。轉複上聞虛空夜叉。虛空夜叉向四天王。歡喜心說。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正信。堪能出家。欲剃須發。欲被法衣。正信出家。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四大天王如是聞已。心生歡喜

  如是正士聞正法已。厭離欲垢。彼善男子恭敬和上聖聲聞已。剃除須發。被服袈裟。受波羅提木叉戒已。彼地夜叉虛空夜叉。知已歡喜。向四天王說如是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舍離邪見修正見業。如法正行。剃除須發被服法衣。受波羅提木叉戒已。一切世間不饒益處。居家隘迮。妻子愛毒皆已舍離。正信出家。在家心業一切舍離。欲共魔戰。欲斷無明。時四大王聞已歡喜。既歡喜已。向四天王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舍離邪見修行正見。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正信出家。某甲比丘。受爲弟子。彼天聞已。心歡喜曰。魔分損減正法朋長。彼四大王既如是說。四天王聞如是歡喜

  又複如是。彼善男子。乃至塵許惡不善法。見則深畏。能忍不作。心行正直。不樂多語不修禮家。不共往返。不近惡友。多人聚集愦鬧之處。無心欲見。不往惡衆。不往多人集戲之處。不貪美味大器多食。親友善知識。不數往見。于境界中。常正念行。常勤精進。如法飲食。如法處行。勤斷魔縛。勤修正見。如是善人。利益一切世間衆生。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不殺衆生  慈心常行忍

  于衆生如父  彼能觀世間

  舍離于偷盜  黠慧常攝根

  身業常行善  能度諸有惡

  乃至畫婦女  眼尚不欲觀

  破欲堅明慧  故名得解脫

  觀金土平等  離愁憂正行

  煩惱蛇不齧  彼得無量樂

  利衰心平等  得失意亦然

  苦樂心不異  故名爲比丘

  不見怨親異  攝根不放逸

  不爲境界傷  故名婆羅門

  見境界如毒  勇離如避怨

  彼涅槃不遠  正遍知所說

  如實見生滅  正見心不貪

  心不動如山  彼解脫生死

  栴檀余草等  美惡食心平

  袈裟絹布等  彼愛不能縛

  不貪著利養  知足草爲敷

  見利養如火  如是乃名見

  外境界愛河  之所不能漂

  谛知自業果  佛說是比丘

  已過事不憂  不希望未來

  現得依法行  彼不汙心意

  若不壞法意  常于法中住

  則不行生死  彼白法具足

  若人以智火  燒心中煩惱

  境界如僮仆  彼人則無苦

  若人根寂靜  根不得自在

  心不著色等  離煩惱如佛

  若人能製根  五根不自在

  色等不能劫  離煩惱寂滅

  若人心愛念  有忍者亦然

  見者心惺悟  彼如月牟尼

  若樂住空閑  不樂重樓觀

  樂樹下露地  得名乞比丘

  勇寂調善智  如實知苦樂

  必到無上處  永離諸憂愁

  憐愍淳直心  一切時修禅

  勝負心平等  如是修得谛

  離邪見故。得如是法。又修行者。內心思惟。隨順正法。觀察法行。雲何彼人舍離邪見。修行正見。離疑惑心。如是次第。修無漏禅。彼地夜叉。虛空夜叉。至四大王。見聞歡喜。彼見聞知。或天眼見。彼四大王。彼四天王到帝釋所。如是說言。閻浮提中。某國某村某聚落中某善男子。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剃除須發。被服法衣。正信出家。善戒正行。無礙樂說辯才相應。常正憶念。乃至少罪。深生怖畏。減損魔分。長正法朋。彼四王等向帝釋王如是說已。帝釋天王如是聞已。心大歡喜。叁十叁天。帝釋王衆。皆共歡喜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68】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