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二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一四天王初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已。觀地獄餓鬼畜生不善業報。如實細觀察已。次第當觀善業果報。所以者何。一切衆生。樂于樂果。厭舍苦報。諸樂集故。名之爲天。複觀微細業。集衆善業。受生滅身。得愛果報。以七種戒。生于天中。何等爲七。口業四種。身業有叁。以其親近多修習故。生六欲天。六欲天中。有上中下道。命亦如是。有中有下。食亦如是。有中有下。色亦如是。有中有下。力亦如是。有上中下。樂報亦爾。有中有下。六欲天中。初之二天。依須彌山。四天依空。猶如雲聚。彼初天衆。屬四天王天。初鬘持天。繞須彌山四埵而住。是鬘持天。有十住處。于一一面。異業異名。如是無量業。生鬘持天。依業受樂。無量種色娛樂受樂。無有老苦。諸業網印印之。從因緣生。非無因生。亦非斷滅。非有作者。是故丈夫。常當自勉修諸善業。若愛自身。無始流轉善不善無記業網。縛諸衆生。流轉生死。猶如水輪。流轉地獄餓鬼畜生。于人世間。如觀伎衆。若行善業。生于天中。依須彌山。有六萬山繞須彌山。種種衆寶。焰光明曜。照諸山峰。蓮華浴池。流泉清淨。莊嚴其山。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四寶所成。善業諸天所共圍繞。無量光焰。以爲照明。甚可愛樂。如是比丘。觀于初天。鬘持天衆。其鬘持天。有十住處。何等爲十。一名白摩尼。二名峻崖。叁名果命。四名白功德行。五名常歡喜。六名行道。七名愛欲。八名愛境。九名意動。十名遊戲林。是爲十處。各各異住。須彌龛向閻浮提。有二天住。一名白摩尼。二名峻崖。向閻浮提。隨意所至。向瞿陀尼。有二天住。一名果命。二名白功德行。向弗婆提。有二天處。一名常歡喜。二名行道。向郁單越。有四天住。一名愛欲。二名愛境界。叁名意動。四名遊戲林。是諸天等。一一住處。廣千由旬。住大海上。彼天壽命。閻浮提中五十歲。爲一日一夜。如是壽命。滿五百歲。亦有中夭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彼地天。遊戲受樂。作何等業。生于何地。彼以聞慧。觀須彌山側所住諸天。若人修善。以清淨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十指手頃。不生余心。彼人命終。生須彌埵白摩尼天。以其淨心。受叁歸故。獲威德身。光明莊嚴。受樂自在。所受快樂。十六分中。轉輪王樂。不及其一。其地有河。名曰欲流。真珠爲沙。以布其底。以何力故。峻崖二天心所憶念。從河而出。種種美飲。複有珠河。名曰真珠。珊瑚寶流。天衆玉女。種種衆寶。從河而流。所謂毗琉璃。碎金剛珠。天尼羅珠。天大青珠。天赤真珠。天車[(王*巨)/木]寶。及余種種衆寶莊嚴。隨念即得。複有香河。名曰香水。鵝鴨鴛鴦。以爲莊嚴。其河兩岸。多有金樹。以爲園林。種種衆鳥。天聞香氣。發欲心喜。受欲樂已。百倍悅樂。及余五欲。共相娛樂。多有衆樹。赤枝青葉。青枝赤葉。複有衆樹。其葉雜色。青黃綠色雜色。衆蜂以爲莊嚴。心常悅樂。出妙音聲。受善業報。遊戲受樂。種種衆寶。莊嚴山峰。或嚴平頂有五山峰。何等爲五。一名雜種。二名種種流泉。叁名衆鳥音。四名香熏。五名常果。如是等山。七寶莊嚴。此諸地天遊戲喜樂。恣意自娛。天衆玉女。以爲圍繞。歌舞戲笑。五欲恣情。心意悅樂。叁歸功德。乃至盡報。于未來世。得至涅槃。若生人中。財物具足。常得歡喜。受第一樂。好習伎樂。財物具足。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觀天世間。見鬘持天。第二住處。名曰峻崖。以何業故。而生彼處。即以聞慧。見此衆生于河津濟。造立橋船。或以善心。以船渡于持戒之人。以持戒人故。兼渡余人。不作衆惡。是人命終。生于善道。住峻崖處。以善業故。生彼天已。受種種樂。多衆華池。圍繞莊嚴。清淨涼冷。香色妙好。無有泥濁。常有戲笑。歌舞遊戲。多衆天女。以爲圍繞。衆寶嚴身。諸天女衆。恭敬供養。五樂音聲。以爲音樂。與諸天女。遊戲園林。衆寶浴池。娛樂受樂。有六浴池。何等爲六。一名流樂。二名樂見。叁名一切喜。四名雲鬘。五名池鬘。六名如意。複有四林。見之可愛。出妙香風。衆華莊嚴。何等爲四。一名香風林。二名雜林。叁名蜂遊戲。四名悅樂。天諸玉女。于彼林中。受五欲樂。隨心所念。遊戲園林。所行無礙。無所遮止。以衆妙寶。莊嚴其身。受樂增長。如山浚水。五欲自娛。五根愛河波蕩縱逸。遊戲諸園林樹浴池。種種衆寶莊嚴金山。與諸天女。遊戲山峰。多衆天女。花鬘自嚴。端正無比。種種美味。食之充滿。受斯樂報。心意悅樂。不可稱說。善業因緣。乃至業盡。從此命終。生于人中。賢直巨富。爲王典藏。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第叁住處。名曰果命。以何善業。生此天中。即以聞慧。知此衆生。于饑馑世。守持淨戒。淨身口意。爲利安樂諸衆生故。種植果樹。行者食之。安樂充滿。以是因緣。得安隱行。是人命終。生于天上。生果命天。生彼天已。無量天女。色妙無比。眷屬具足。受天快樂。園林華果。真金爲樹。珊瑚爲枝。諸寶交絡。懸衆寶鈴。出妙音聲。遊戲林中。受五欲樂。有六種林。何等爲六。一名一切義林。二名四園林。叁名柔軟林。四名遍樂林。五名蜂樂林。六名金影林。此園林中。常有天女。遊戲受樂。蓮華浴池。以爲莊嚴。遊戲林中。流泉浴池。出妙音聲樹出光曜。衆鳥哀鳴。飲食豐足。七寶莊嚴。種種山峰。遊戲受樂。其須彌山。有五山峰。何等爲五。一名光明莊嚴。二名閻浮。叁名白水。四名笑莊嚴。五名常遊戲。此諸天衆。遊戲如此。衆山峰間。受善業報。與無量百千諸天女衆。以爲圍繞。共相娛樂。伽他頌曰
以少因生天 得受一切樂
是故應舍惡 常行于善業
思心行布施 及護持淨戒
戒能生天上 受五欲功德
非父母利益 兄弟及親友
善護持淨戒 從樂得樂處
持戒二世利 或持道最勝
持戒人爲上 從樂得樂處
持戒施正行 是名淨行人
以此自業深 從人生天處
戒爲無盡藏 戒樂爲無上
丈夫持勝戒 常受于安樂
持戒智慧人 常得叁種樂
贊歎及財利 後生于天上
若人能持戒 如是修戒者
現樂得涅槃 永得不死處
無始生死來 欲癡等怖畏
戒爲大光明 是故常行戒
常應贊歎戒 戒如清淨池
王賊及水火 不能劫戒財
是故常修戒 遠離于破戒
若人樂持戒 則得至涅槃
持戒人爲貴 應親近持戒
戒如日月光 破戒可鄙穢
無垢離曠野 離憂無熱惱
戒爲佛所贊 能至涅槃城
若人具足滿 淨戒常增長
是人戒守護 臨終無怖畏
戒爲初後善 一切樂行轉
持戒者爲貴 破戒如畜生
若人破戒者 行于畜生道
不識作不作 是故常修戒
若人持禁戒 爲戒衣所覆
若有不持戒 裸形如畜生
持戒者之天 如至遊戲處
如親人憶念 持戒來至此
淨戒持正行 善業皆和合
此人修善業 則生于天中
若人欲求樂 常應持淨戒
是人能成就 增長戒充滿
現在及未來 戒爲第一伴
功德常隨逐 是故應修戒
曠野饑渴怖 戒爲能救護
持戒行爲勝 隨至未來世
若有持戒人 知戒果如是
彼則以利刀 自斷其身首
衆樂皆和集 不可以喻說
持戒果清淨 善逝如是說
初善及中善 後善亦如是
戒果甚廣大 從樂得樂報
知此功德已 常應修淨戒
戒爲能救護 無有與等者
如是比丘。思惟持戒實功德已。常贊持戒。毀呰破戒。如彼天處。受五欲樂。持戒業盡。退生人中。神德無比。第一端正。所生國土。多有樹林。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知鬘持天。有第四處。受天快樂。名曰白功德行。以何等業而生此處。若人少智。見佛行時。以所著鬘。散于佛上。或以華鬘。供養佛塔。以善心思福田功德。思功德故。是人命終。生于善道白功德天。生彼天已。功德辦鬘。莊嚴其身。毗琉璃寶。以爲其地。七寶莊嚴。多有衆鳥。身七寶色。出妙音聲。光明普照。百功德光。莊嚴妙好。衆樹叢林。無量嚴飾。善宿之樹。兩崖生樹。香熏樹等。以爲莊嚴。隨心所念。香氣廣狹。滿諸由旬。華果常茂。及余莊嚴。莊嚴其地。諸天伎女。歌頌舞戲。歡娛受樂。一一方面。遊戲之處。娛樂悅樂。笑舞喜戲。圍繞恭敬。所受快樂。不可稱說。其地柔軟。猶若生酥。天人行時。隨足上下。如兜羅綿。一一住處。足蹑隨平。亦如前說。一一寶樹。出妙色光。其光如日。光明悅樂。妙色金樹。華葉常鮮。無有萎落。善業所生。不可喻說。戒力自在。善業所得。如印印物。如是天子。遊戲園林。蓮華浴池。自業受報。有上中下。受天戲樂。自業身相。光明可愛。色聲香味觸等。恣情悅樂。身無病惱。無有饑渴。常恣五欲未曾厭足。多起愛欲。心不充滿。若天憶念。隨念皆得。隨念所得。他不能破。自在無礙。心常歡喜。隨念能至。化身隨心。大小任意。廣大輕軟。一眴目頃。能行至于百千由旬。無少疲極。如風行空。無所障礙。天亦如是。無有疲極。天身威德。從心而生。輕淨無垢。一切行處。如意光色。天子天女。歡喜遊戲。于園林中。天子天女。五欲自娛。意悅受樂。各各相隨。共相娛樂。諸地住處。于乾陀羅山園林之中。縱逸遊戲。耽著欲樂。不念退沒。無常之苦。放逸自恣。癡愛所诳。遊戲放逸。乃至愛樂。生天因集。業盡還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生于人中。或守城主。或護國土。多饒人衆。常歡喜處。無病端正。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鬘持天第五地處。彼以聞慧。見鬘持天有地。名一切喜。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持戒人。心有正信。以花供養諸佛如來。自力致財。買花供養。是人命終。生于善道。生一切歡喜行天。生彼天已。受四種樂。何等爲四。一者無怨。二者隨念能行。叁者余天不能勝其威德。四者天女不念余天。五種伎樂歌舞。互相娛樂。種種遊戲。或以水戲。花池遊戲。或以…
《正法念處經二十二》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