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二十叁 ▪第3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來之所說
若人鬘嚴飾 天華極精妙
遊戲于天中 皆由善業故
遊戲優缽花 園林而莊嚴
遊戲于天中 皆由善業故
若住虛空界 天寶而莊嚴
清淨光明天 皆由持戒得
金寶莊飾處 周遍妙花香
遊戲于山峰 皆由持戒得
如人入己室 其心無怖畏
持戒亦如是 能至于天中
非雞多花香 非摩盧占蔔
能勝天中香 持戒香最勝
若人護持戒 此人則爲勝
若人舍離戒 是名爲死人
知此功德已 若爲愛自身
善護持禁戒 遠離犯戒心
持戒常調伏 忍辱人樂見
如人乘階道 到天快樂處
如是比丘。觀天所受自業果報。觀業果已于生死中厭離欲心。彼彩地天遊戲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余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爲一切人之所愛敬。大富饒財。生于南天無惱亂處。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第五住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五地處。名質多羅(魏言雜地)。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即以聞慧。知此衆生信心悲心。以種種食。施與持戒不持戒人。是人命終。生質多羅天。以種種業。得種種樂。種種敷具。受種種樂。種種遊戲。諸園林中。與諸天女娛樂受樂。種種山林。嵠峪峰嶺。遊戲其中。衆華池泉。優缽羅華。缽頭摩華。種種花果。遊戲之處。種種衣服。莊嚴其身。種種言說。巧言辯辭。戲笑愛語。論議之言。作種種因。種種林中。受種種樂。如是比丘。觀已歡喜。而說頌曰
諸業之所作 過于巧畫師
業畫師天中 作種種樂報
種種衆彩色 現觀則可數
心業布衆彩 其數不可知
毀壁畫則亡 二俱同時滅
若身喪滅時 業畫不可失
譬如一畫師 造作衆文飾
一心亦如是 造作種種業
五彩光色現 見之生愛樂
五根畫亦爾 如業有生死
如世巧畫師 現前則可見
心畫師微細 一切不能見
圖畫好醜形 令壁衆像現
心業亦如是 能作善惡報
是心于晝夜 思念恒不住
如是業隨心 展轉常不離
風塵煙雲熱 畫色則毀滅
舍善不善時 諸業爾乃失
如是比丘。觀心畫師自在造業。如實觀業。厭離生死。此天受于種種愛業。乃至業盡。從天命終。若有余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大富多財。常行正法。乘大船舫。以求財寶。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處。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六地處。名曰山頂。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以善修意。爲遮寒熱。造作義屋。令人受用。是人命終。生山頂處。受天快樂。五欲自娛。種種成就。有七園林。一名曼陀羅戲林。二名雲林。叁名息樂林。四名遊戲林。五名吼林。六名幻林。七名尼迦羅林。于此林中。與衆天女。相隨戲笑。歌舞縱逸。作天伎樂。隨意遊觀。受第一樂。一一華林。遊戲其中。以衆寶藏。莊嚴其山。一一山峰。出金色光。遊戲其中。離諸病惱。以衆善業。得生彼處。受天悅樂。河水流泉。蓮華浴池。而相娛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余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爲大王師。衆人所愛。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七地處。名曰摩偷(魏言美地)。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修行善業。受持禁戒。利益衆生。柔濡悲心。質直不谄。不惱他人。以食布施。道行沙門。婆羅門。貧窮病苦孤獨之人。或一日二日。乃至多日。常供不息。是人命終。生于美天。受天快樂。園林鈴網。出妙音聲。諸天女衆。周匝圍繞。無量天欲。歡娛受樂。多諸童子。天須陀味。甘美恣意。曼陀羅華。以爲天鬘。遊戲華林。金毗琉璃。頗梨山峰。多有衆蜂。遊于華池。出美妙音。與衆玉女遊戲園林。其林勝于百千日光。曼陀羅林。俱賒林中。金色衆鳥。音聲可愛。五樂音聲。受天快樂。金毗琉璃。以爲其地。多有諸池。真珠爲沙。以布其底。一一池中。八功德水。自業所生。須彌留山。金毗琉璃頗梨迦以爲其石。莊嚴寶山。與天玉女。遊戲受樂。受自業果。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余善。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受富樂。近岷茶山。受大王封。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八地處。名曰欲境。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于持戒人。若邪見病人。施其所安。飲食湯藥。令離病苦。是人命終。生欲境天。受天快樂。無所怖畏。同地諸天。悉皆供養。以業勝故。樂報亦勝。譬如燈大。光明亦大。如是天上。受天勝樂。以善業力。生于彼處。毗琉璃寶。摩尼金光。須彌山峰。遊戲受樂。無量遊觀。莊嚴其地。園林浴池。河泉流水。七寶莊嚴。種種光明。多諸天女。恭敬圍繞。受五欲樂。如意遊戲。受諸欲樂。于彼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有余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第一端正。無所怖畏。大富多財。王所敬重。衆人供養。壽命延長。生好國土。生值正法。不生惡世。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常恣意天第九地處。名清涼池。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有衆生信心悲心。見諸衆生臨終渴病。見閻羅使。生大怖畏。以石蜜漿。若以冷水。施此病人。以是因緣。是人命終。生清涼天。受天快樂。其地具足。流水河池戲樂之處。于彼天中。受種種樂。目視則足。香氣恣意。身觸細濡。聲味亦爾。其心清涼。離于醉過。其飲具足。五種功德。天既飲已。增十功德。行空不墮。乘空無礙。如遊平地。不勞其力。歌舞戲笑。心常悅樂。受天功德。百功德樂。耳聞音聲。無所障礙。如是天中。受第一樂。如是天樂。隨意所受。境界之樂。有八林樹。七寶所成。一名四歡喜。二名遊戲行。叁名意清涼。四明風樂林。五名音樂聲。六名葉音。七名花林。八名如意林。于此林中。遊戲受樂。眼視妙色。耳聞愛聲。鼻聞妙香。舌得上味。如是離垢。其心清涼。五根境界。皆悉受樂。爲如是等六欲所燒。日夜增長六欲之火。縱逸熾然。而不覺知。生放逸地。放逸壞心。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余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離饑渴。無有疲倦。不值饑怖。受第一樂。一切世間人所愛念。爲設敷具。供身醫藥。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常恣意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觀常恣意天第十地處。名常遊戲。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即以聞慧。見有衆生。爲修禅者。生厭離故。圖畫房舍。作死屍觀。是人命終。生常遊戲天。常受快樂。其地皆以金毗琉璃珊瑚因陀青摩尼寶。以爲莊嚴。遊戲受樂。無量音聲。甚可愛樂。不可具說。飲食衣服華香之具。隨念即得。無量遊戲。所謂見林遊戲。悅樂遊戲。鳥音遊戲。音聲遊戲。恣意遊戲。善香遊戲。觸衣遊戲。種種香熏。種種和合。遊戲之樂。行于虛空。見諸親友。心亦悅樂。行衆寶山。亦受悅樂。成就如是無量悅樂。五樂音聲。自業成就。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有余善業。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得受人身。常有種種遊戲之處。著于種種缯彩衣服。愛種種語。種種遊戲。以余業故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7】個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