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二十四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須彌山王。住在其中。複至普眼山。上彼山已。久時遊戲。多諸流水。河池莊嚴。周遍園林。多有衆鳥。出妙音聲。白身天等于普眼山。久受天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舍彼山已。複往上于大圍山頂。複有異天。來在此山。共集遊戲。時白身天。與諸天衆。遊戲受樂。天伎樂音。甚可愛樂。受樂盡時。如燈油盡。其光則滅。猶如日沒。其明亦滅。天亦如是。業盡還退。隨其本業。生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其身鮮白。如藕絲色。生于北天漢國土等。皆悉好色鮮澤具足。受第一樂。統領人民。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六地處。名共遊戲。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信心持戒。同爲法義。和合共會。持戒布施。以是因緣。此諸人等。從此命終。生共遊戲天。生彼天已。福德成就。皆共一心。和合受樂。遊戲行食。皆共愛樂。境界悅樂。五樂音聲。戲笑歌舞歡娛受樂。諸天女衆。種種莊嚴。種種珍寶。莊嚴山地。遊戲其中。受自業果。毗琉璃珠。以爲欄楯。種種衆寶。鵝鴨鴛鴦。莊嚴其河。種種寶樹。莊嚴河岸。諸天女衆。圍繞遊戲。詣真珠河。于其河中。無量流飲。清淨香潔。白真珠沙。以布其底。真金爲泥。多有金魚。無量寶珠。莊嚴魚身。其河兩岸。黃金爲樹。毗琉璃寶。以爲其葉。毗琉璃樹。黃金爲葉。一切華果。妙色具足。華果常敷。衆鳥遊戲。常懷悅樂。聞其音聲。皆生愛樂。若以目視。見之心悅。彼諸天子。常懷歡喜。複往詣于本所住處婆求水中。寶樹枝葉。如屋如殿。其地柔軟。隨足上下。如天青寶。往返遊戲。衆蓮華林。以爲莊嚴。平正廣博。種種衆鳥。妙寶莊嚴。或有金地。毗琉璃樹。枝如羅網。以爲宮宅。多衆華香。衆蜂圍繞。以爲莊嚴。天子天女。充滿其中。受天樂報。複往泉水。園林浴池。其林衆鳥。遊戲水中。其身金色。充滿其中。出妙音聲。河泉流水。清淨香潔。往注金山。出種種音。諸天女等。于其河側。手執金華。圍繞天子。娛樂受樂。以華相撲。以爲喜樂。經于多時。複與諸天。詣于欲林。于彼林中。如是一切。放逸覆心。其林衆鳥。恣于果味。衆蜂色貌。如毗琉璃。恣于華味。俱翅羅鳥。心常醉逸。猶如春時。河岸衆鳥。醉于美飲。如是天子。五欲恣意。諸天女衆。見諸天子。欲心充滿。如是女人。無有余樂。勝于欲樂。如是女人。欲味念欲。依止于欲。自性念欲。常念天子。心不舍離。若見天子。與諸天女。娛樂受樂。百倍惛醉。如是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還與眷屬。同生一國。同業修福。以余業故。皆悉巨富。皆行善業。一切皆共同受一業。同處受生。其人善惡。皆悉同受。無有差別。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七地處。名樂遊戲。若人持戒。化諸衆生。令心淨信。勸今歡喜。或教布施。或教持戒。信于福田。具功德處。是人命終。生樂遊戲天。身具光明。即自思惟。我以何業來生此處。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于人中時布施。此人爲我知識。同爲福德。以是因緣。生此天中。憶念如是。沙門知識。教化力故。令我布施。發清淨心。是故我今生遊戲天。即時回顧。見諸天女。如蓮華林。衆妙色相。具足莊嚴。見之心著。不複念本毫微之善。生放逸地。愛著五欲。受天觸樂。見諸天女無量妙色。心生戀著。無始流轉。欲火所然。猶如猛火。焚燒枯林。欲火所然。亦複如是。諸天女衆。向諸天子。口出香氣。遍其住處。手執蓮華。無量莊嚴。詣天子所。天子天女無量欲樂。共相娛樂。受五欲樂。比丘如是。觀放逸已。厭離生死。于生死苦大怖畏處。生怯弱心。而說頌曰

  苦樂法初起  則忘久苦樂

  譬如初日朝  則無有先日

  雲何天世間  現在受天樂

  不知當退沒  一切皆歸盡

  如蜜在棘林  亦如雜毒飯

  諸樂亦如是  不覺退沒苦

  天中上妙欲  受之無厭足

  天中諸愛力  大樂自覆心

  愛火燒衆生  求樂不可得

  若得離愛欲  一心行爲樂

  無我離欲人  能至涅槃城

  是人初後淨  從樂得樂處

  若人斷愛結  令心無遺余

  善攝于心意  不受一切法

  知應作不作  彼人常得樂

  若能斷愛河  得脫生死流

  勇健者能度  必至涅槃城

  愛者則無樂  叁毒和合故

  若能解脫欲  是名清淨樂

  如是比丘。觀放逸行天愛火增長。生悲愍心。是時彼天。與諸天女。詣香煙林遊戲之處。天女圍繞。種種音聲。歌舞戲笑。娛樂受樂。或行虛空。如鳥飛翔天女圍繞。有乘鵝殿。有乘鵝鳥。有行于地。多有天女。歌贊音頌。身皆安樂。無有疲惓。詣香煙林。見彼林中。先住諸天。生大歡喜。和合共集。戲笑音聲。第一歡悅。于香煙林無量音聲。充滿其中。箫笛箜篌。種種鼓樂。天女莊嚴。衣璎珞具。出衆妙聲。歌笑之音。諸河流水。出種種音。衆寶色鳥。種種形色。天諸歌音。聞者悅樂。遍滿林中。其林多有天諸藥草。鳳鳥泉池。華果具足。于此戲處。受五欲樂。複與天女眷屬圍繞。詣須彌山辯才峰間。于彼山中。衆蓮華池。園林具足。其山峰中。毗樓勒天王之所住處。無量天女所共圍繞。觀諸衆生。所作事業。法以非法。幾許衆生行于法行。幾許衆生行于非法。作何業故。利益世間。作何業故。不益世間。以何令彼正法增長。非法減少。雲何令魔軍衆減少。勇健阿修羅惱亂龍等。皆悉損減。如是護世天王。于辨才山。去峰不遠。日所行道。毗留勒天王。觀其光明。修行何法。有此光明。照于世間。思惟觀日。行道光明。若世間人。順法修行。擁護正法。如法增長。日光清淨。時節隨順。光明照曜。五谷成熟。人無疾病。若行非法。則日無光明。五谷不登。人民疾病。如是皆由法非法力。得增上果。日之光明。非無因緣。光明無等。行須彌側。故名大明。毗留勒天王。因見日已。觀諸世間。彼諸天衆。歡喜受樂。見此大明。行山峰間。光明威德。百倍歡喜。毗留勒天王。觀世間已。見天光明威德增勝。心生歡喜。而說頌曰

  叁種作善業  有叁種叁因

  叁時叁地處  叁功德叁果

  不盜常行施  而行于正法

  實忍善相應  一切天中生

  具足天莊嚴  天鬘自嚴身

  如是天中樂  皆由善業因

  若放逸衆生  不行于善業

  如是愚癡人  不得生天中

  人中作善業  人作業成就

  以是業報故  得生此天中

  若有愛自身  欲受于樂果

  作大福德因  得生天世間

  若于諸天中  受上中下樂

  如是叁種樂  福德因緣故

  若人作諸業  隨業有增減

  如是隨諸業  天中受樂報

  時毗留勒天王。觀諸天衆說是偈已。與諸天衆。遊戲山峰。園林浴池。華果地處。種種衆鳥。出妙音聲。多諸天衆。目視山谷。心生愛樂。受六欲樂。貪于六境。放逸遊戲。五樂音聲。于蓮華池遊戲之處。或遊飲河毗琉璃林泉池莊嚴。皆共遊戲。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受報。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智慧辯才。爲世導師。人所信受。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第八地處名曰共遊。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信心修行。持戒布施。法會聽法。佐助經營。勸助隨喜。深心善心。以淨信心。如是思惟。此人福德。我亦如是。念當修福。是人命終。生共遊天。隨喜施故。無量境界。心生愛樂。其園林中。種種音聲。遊戲受樂。其池四岸。毗琉璃珠。以爲欄楯。金華遍覆。種種衆鳥。出妙音聲。與諸天女。而共遊戲。其園林中。俱翅羅鳥。孔雀莊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其諸蓮華。琉璃爲莖。黃金爲葉。金剛爲臺。遊戲其中。于美林中。衆果具足。與諸天女。飲于美味。受五欲樂。或行山峰毗琉璃地。其地平正。或遊山王。河泉流水。清淨無垢。清涼快樂。與諸天女。遊戲其中。或遊渡濟。真珠爲沙。以布其地。清淨水中。而自遊戲。或有樓閣。七寶莊嚴。高峻廣大。或有伎樂。與諸天女。遊戲受樂。或有意樹。寶鈴妙聲。以爲莊嚴。或有林中。六時具足。與諸親友。及天女衆。常受快樂。或有七寶。以爲其地。上此山已。觀余天衆。如是種種。不可譬喻。自業所化。受天快樂。如是諸天。愛樂放逸。不知厭足。眼愛無量種種妙色。不知厭足。耳鼻舌身意。貪于聲香味觸及法。亦複如是。如是六根。染愛六境。不知厭足。隨得境界。愛心轉增。如火益薪。隨得境界。無量增長。愛覆諸天。不識真樂。受如是等無量天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若無善業。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間。同集一衆。或入大海。商賈求財。或同一城。或在山中。同一村落。或同一業。或複親友。或同一王。大富自在。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箜篌天第九住處。名曰化生。衆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知此衆生。起大悲心。見有衆生。饑馑所逼。投沒深水。欲自喪身。救此溺人。愛之若子。悲心救護。是人命終。生于天上。隨此天子所近天女。加趺而坐。從其懷中。忽然化生。時天父母。即生子想。天子生已。生父母想。父母愛子。亦如閻浮提人。如是天中。從坐化生。愛之彌甚。語天子言。汝善果報。從我化生。我與汝樂。我今將汝遊戲一切諸園林中。諸蓮華池。及遊山頂。金網所覆。泉流浴池。樹枝彌覆。蓮華池中。金色蓮華。衆蜂莊嚴。清淨流水。及諸飲河。種種美味。恣意共汝遊戲受樂。天子白言。我今生此。得善果報。生值父母。我今供養。時天父母。即將天子。詣兩閻浮檀林。與諸天女。至彼林中。見閻浮檀樹。華果郁茂。其香普熏。滿五由旬。以華遍散種種妙色。青赤黃紫。種種形色。長短方圓。以此衆華。莊嚴其身。如天發旋。時天父母。語其子言。此兩閻浮檀林。歡喜花敷。若風動樹。其華遍散。一切天衆。汝今可于此林遊戲。與天女衆。而自娛樂。相隨遊戲。說是語已。與諸天衆。共入彼林。見衆天鳥。名曰命喚。即以偈頌。贊天子曰

  善來汝賢士  從作善業生

  護持七種戒  今得如是果

  持戒果安樂  天中受果報

  持戒如船筏  能度生死津

  若人戒水淨  澡浴勇健心

  閻浮檀金花  天中自澡潔

  持戒爲種子  修種種戒行

  遊戲于天中  汝今樂成就

  若人調伏心  常以戒莊嚴

  彼人得天處  受無量快樂

  若人作善業  從樂生樂處

  遊戲于天宮  持戒增長故

  乘于屍羅階  增長于智慧

  此人至善道  智慧善業故

  是故常持戒  布施智慧財

  常離于破戒  是避刀火毒

  如是善護戒  將人至善道

  若離于持戒  則無安樂處

  如是命鳥偈贊天子。令心喜悅。天子聞已。心生歡喜。即與其父。共入林中。其林皆以如意之樹。以爲莊嚴。猶如日光。莊嚴奇特。無量百千樹林和合。流泉浴池莊嚴其林。毗琉璃樹。真金莊嚴。無量愛樂。初生天子。見此林樹。生大歡喜。遊彼林中。見諸天女。無所系屬。時諸天女。見此天子。獨遊林中。容貌端嚴。未有天女。皆疾走詣此天子所。戲笑歌舞。作天伎樂。時彼天子。既舍父母。欲心所覆。詣天女衆。共相娛樂。歡喜無比。天衆伎樂。受樂成就。于金銀毗琉璃車[(王*巨)/木]馬瑙寶山峰中。園林浴池。真珠爲沙。以布其地。天蓮華池。種種衆鳥。以爲莊嚴。與諸天女。處處遊行。遊戲受樂。一一山中。一一河中。一一流水。與諸天女。遊戲受樂。觀察如是希有事已。共天女衆。歡娛受樂。乃至愛善業盡。從天命終。隨業流轉。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或作國王。或爲大臣。爲一切人之所愛念。顔貌端正。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箜篌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箜篌天有第十地。名曰正行。衆生何業而生彼處。彼見聞知。若有衆生。行于善業。見人亡破。爲他抄掠。救令得脫。或于曠野崄處。教人正道。或疑怖處。令他安隱。利益衆生。善行叁業。淨身口意。是人命終。生正行天。生彼天已。其身光明。猶如滿月。其光明曜。六根常受五欲之樂。常自娛樂。無量天女。以爲供養。身服天衣。及著天鬘。常行遊戲。園林華池。入頗梨林。其林皆悉是頗梨樹。普出光明。以爲嚴飾。華果具足。其葉光澤。猶如雲母。果如明鏡。其相方正。是時天子。入毗留博叉林。見百千身。皆悉端正。塗香末香。華鬘莊嚴。百倍踴躍。謂余天衆悉不如己。時毗留博叉。入彼林中。觀諸世間。以林勢力。毗留博叉。于此林中。見空行夜叉地行夜叉及閻浮提法非法相。見增長果。于頗梨樹。見人行法。心則歡喜。見行非法。心則不悅。毗留博叉。見法非法。向帝釋說。于夜叉所。知閻浮提人若善不善。時彼天子。于此林中。受五欲樂。乃至愛善業盡。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于法城內。生于正見。大長者家。大富饒財。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箜篌天已。觀四大天王天。名曰行天。繞須彌山王。住于宮殿。外道說言。曜及星宿。粗略而說。叁十六億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持七種戒。身戒口戒。身叁種戒。口四種戒。生于彼處。得增上果。以衆生作善不善業因緣故。現善惡相。日月星宿。名曰行天。繞須彌山。虛空持風。名曰風輪。爲增上緣。轉持日月星宿。繞于須彌山王。于彼天中。二護世天。一名提頭賴吒。二名毗沙門。此諸天衆。與二大天王。遊四天下。種種摩尼。以爲宮殿。青黃赤白。如前所說。與行天衆遊戲空中。受五欲樂。如意自娛乃至愛善業盡。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得爲人。常樂遊行一切國土。設無因緣。常遊諸國。或受安樂。或受苦惱。以余習故。余戒力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四大天王。更無余地。作如是念。四天王天。無量無邊。如是盡觀于須彌山四面受樂。右繞遊行。日月遊行。繞須彌山。隨在何方。須彌山王。則有影現。人說爲夜。閻浮提北。名曰風輪。持北方星。輪轉不沒。風輪持故。諸外道等。見此辰星。北鬥七星。常現不沒。便謂此星能持一切世間國土。不如實知。不知風力之所持也。如是外道。少分有知。比丘如實觀。四天王天。厭離生死。見天退苦。觀已厭離。生死無常。一切破壞。一切變動。一切別離。一切業藏。諸業流轉。如是比丘。以聞知見。複次行者。內觀于法。順法修行。一切愚癡凡夫。貪著欲樂。爲愛所縛。爲求生天而修梵行。欲受天樂。如是比丘。深生厭離。不樂不著。不修不味。觀諸樂已。以聞智慧。見彼比丘。能與魔诤。欲度生死海。得第十七地。地神夜叉。聞已歡喜。告虛空神。空行夜叉。聞已歡喜。告四天王。如前所說。次第乃至無量光天。閻浮提中。某村某邑。某城某國。某種姓中。某善男子。名字某甲。以信出家。剃除須發。而被法服。與魔共戰。欲出諸有。如是無量光天。聞已歡喜。告余天曰。閻浮提人。順行正法。我今隨喜。此人發心。欲出生死。與魔共戰。持戒正行。欲與魔戰。減損魔軍。增長如來所說正法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46】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