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二十六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第六之五(叁十叁天之二)

  時天帝釋告諸天曰。以善業故生此天中。業盡則退。業果因緣而生此天。我于此天必有退沒。當自勉力以求安隱。時諸天衆。聞天帝釋說是語已。白帝釋言。如是天王。我等于此善業樂處。不敢複作放逸之行。白言天王。以何因緣令我不退。爾時帝釋。告諸天曰。八方上下所生之處。無非有爲無常破壞。勿生貪著謂可常保。不淨煩惱後致大苦。非生樂法。非智因緣。非爲正行。如是憶念。後則大苦。諸天子。汝等已曾無量世中。生此天上。命盡還退。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複以善業。生此天中。受自業果。受天中樂。業幻所诳。複墮地獄餓鬼畜生。是故天子。不應放逸。我所說者。是恒河沙等諸佛之法。聞此法者。于生死中。當得解脫。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如是唯有大苦聚集。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大苦聚滅。如是天中生死回旋。如是見已。生厭離心。煩惱盡故。常不破壞。不生不老。無死無盡。是名涅槃。諸天子若能如是則脫生死。此生死處。無有此法。所謂無生常住不可破壞。無盡無滅。于生死中則無此法。于生死中。唯有退沒生滅之法

  時諸天子。聞天帝釋說是法時。于過去世佛正法中。修行來者。更不放逸。信佛法僧。一心清淨。種涅槃因。若有天人。于過去世佛正法中。不修心者。放逸亂心。爲愛所诳。受五欲樂。以愛诳故。具受無量生死苦惱。時天帝釋。說是法時。護世四天王。如是思惟。釋迦天王。共諸天衆住在何處。作是念時。即見天王坐于天宮。天衆圍繞。威德光明。受天快樂。時四天王。即詣善法堂。至帝釋所。頭面作禮。于一面坐。坐已須臾。複從座起。于帝釋前白言天王。閻浮提人。行十善道。順于法行。孝養父母。恭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天王。願加歡喜。時天帝釋。告護世言。我亦隨喜。護世天王。利益世間。令行善法。我聞歡喜。汝得善業。如是閻浮提人。隨順法行。護世天王。向帝釋說。若閻浮提人。不順法行。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耆舊長宿。增長魔衆。減損正法。帝釋聞之。告叁十叁天及四天王。速疾莊嚴。阿修羅王提羅勇健缽呵娑王。非法惱亂惡龍王等。住于海下。或來戰鬥。爾時護世四天王等。聞帝釋教。還四天處。至樂見山。莊嚴器仗。如前所說。時天帝釋。與護世天無量千衆。而自圍繞。天衣天鬘。以自莊嚴。將諸天女。詣一切主山。猶如衆星圍繞滿月。繞須彌山。亦如日光處于衆星。如百千金山圍繞須彌。金銀毗琉璃青因陀珠赤蓮華寶。以此寶樹莊嚴。天帝遊戲之處。多有衆鳥出妙音聲。天蓮華池。伊羅婆那白龍象王遊戲之處。金色蓮華。琉璃爲莖。與諸乳象。共遊其中。如前所說。雖是畜生。亦受天樂

  時天帝釋。至其象所。以手摩扪。而戲弄之。我此白象王。善能與諸阿修羅鬥。令我得勝。說是語已。複往詣于一切主山。至無憂殿。與諸天子九那由他天女。而共遊戲。受五欲樂。共諸天衆。伎樂音聲遊戲之處。無量莊嚴。天衆受報。乃至愛善業盡集樂報盡。于善法堂命終還退。或墮地獄餓鬼畜生。若有善業。得生人中。常受快樂。聰明智慧。同生一城。或同聚落。于世間中。最爲上首。或爲親友兄弟知識。常受安樂。以余業故。帝釋天王閉叁惡趣。觀天退沒。而說偈言

  此地諸園林  及諸蓮華池

  山峰極端嚴  廣大多珍寶

  蓮華諸河池  寶石而莊嚴

  林樹種種花  衆鳥皆和集

  金樹如意樹  淨如毗琉璃

  銀寶或珊瑚  種種雜莊嚴

  衆蜂出妙音  在于蓮華池

  寶樓甚廣大  端嚴極淨妙

  莊嚴甚奇特  諸天所應供

  如是諸嚴飾  天人輪回轉

  如幻亦如泡  如乾闼婆城

  五欲愛所诳  天樂亦如是

  愛傷諸世間  流轉生死海

  愛毒如猛火  滅壞諸世間

  欲樂無厭足  求之而不息

  無常火燒已  不知何所趣

  衆生皆爲此  愛毒之所诳

  愛染覆諸天  不覺時所遷

  天人阿修羅  地獄龍夜叉

  一切無自在  念念時所遷

  一切叁界中  爲時網所纏

  不知無自在  爲愛之所惑

  如是天帝釋。見天無常。有生有滅。見無常已。念第一法。以偈贊佛

  南無婆伽婆  利益諸衆生

  說愛如毒害  爲衆廣分別

  了知一切法  其智無挂礙

  離于智所知  則無第叁法

  無常及苦空  亦無有作者

  如來見實谛  爲諸衆生說

  爾時帝釋。以清淨心。贊歎佛已。如印所印。還住所止。受天快樂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十叁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處。名曰山峰。衆生何業。而生彼處。彼以聞慧。見此衆生。教人持戒。乃至一日一夜。不殺衆生。亦不偷盜。不犯王法。不行偷盜。乃至小罪亦不故犯。是人命終生于第二。山峰之處。其地柔軟。須彌山峰。種種雜業。光明莊嚴。于此地中。觀見一切須彌山根。金銀琉璃雜寶莊嚴。無量天鬘衣服。莊嚴其地。妙色如融金聚。毗琉璃林莊嚴山地。與諸天女。遊戲其中。複往詣于飲食之河。一名天善味河。二名大駛流河。叁名流行河。四名大流河。五名曲流河。六名浚鬘河。七名千流河。八名如意河。飲此河流。離于醉亂。一切諸飲。從河而流。種種衆味。種種諸色。或有乳色。或赤寶色。青寶王色。毗琉璃色。或黃金色。或有雜色。妙香流出。湛然常滿。複有天食。皆有種種色香味具。味如石蜜。香潔白淨。如意之味。隨天所念。有種種味。種種園林。香花莊嚴。種種色鳥。以爲嚴飾。與諸天女。遊戲其中。種種伎樂。歌舞戲笑。甚可愛樂。多有諸林。謂娑羅林。大娑羅林。如意樹林。常華香林。如意風林。觸身悅樂。金枝莊嚴。鈴網彌覆。百千衆鳥。出妙音聲。受五欲樂。共相娛樂。無有病惱。離于饑渴。身無疲極。無所營作。如心所念。遊戲園林。蓮華池中。見諸妙色。五欲娛樂。住山峰天。其身光明。如意大小。神通自在。隨意所念皆悉即得。得已不壞。無能奪者。如是住峰。一切天衆受自業樂。乃至愛善業本所持戒。不殺不盜。善業既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住于山谷。大富饒財。端正第一。園林郁茂。寒暑調適。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十叁天第叁地處。彼以聞慧。見有地處。名曰山頂。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有衆生。持二種戒。見諸衆生被縛幽閉。解之令脫。行于曠路。爲饑所逼。不盜他人甘蔗果菜。雖有勢力。不奪他人漿水飲食。以其不殺放衆生故。是人命終。生叁十叁天山頂之處。受無量樂。無量河水。所謂欲流洄澓。悕欲爲岸。歡喜之人。憶念濤波。于此河中。多有衆鳥。色香愛味。諸有蛟龍。無量欲著。曲戾流行。水沫爲栰。嫉妒園林。無量境界。以爲山谷。如是愛河。諸天沒溺。無能渡者。無始輪轉。不得彼岸。流注不絕。習爲甚深。行于叁道。瀑流波注。遍于欲界色界無色界。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爲大勢力如是愛河。諸世間人。亦不能渡。山頂諸天。愛河常流。與諸天女。遊戲其中。受五欲樂。有六園林。何等爲六。一名常歡喜。二名常遊戲。叁名白雲聚。四名普樂林。五名如月林。六名恒河林。如是等林。嚴飾山頂。遊戲其中。受無量樂。複向飲河。所謂質多羅河。手觸之河。無厭足河。雜色水河。其河兩岸。金銀頗梨。以爲林樹。華果具足。甚可愛樂。以善業故。其地諸天。種種河林。飲食香潔。從河而流。千萬天衆遊戲娛樂。所服天衣。無有經緯。身具光明。無有骨肉。亦無津汙。口意無惓。常懷歡喜。行步庠序。歌舞戲笑。乃至愛善業盡。身口意業。清涼業盡。第一樂報。決定業盡。從天還退。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受安樂。巨富饒財。樂修智慧。遊戲歌舞。所生國土。多處高原。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十叁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四地。名善見城。衆生何業生于彼處。彼以聞慧。見有衆生修行持戒。救于溺人。令脫水難。或將被戮。救贖令脫。或以自身投深水中。救彼溺人。若有惡人。教令偷盜。不從他教。不行偷盜。乃至行于曠野。饑渴所逼。尚不盜人糧食果食。尊敬于戒。于微細戒心生畏懼。不敢毀犯。是人命終。生善見城。其城縱廣十千由旬。十千階道。閻浮檀金。以爲其地。十千大殿。毗琉璃寶。或閻浮檀金。或有白銀因陀青寶。及余七寶。間錯莊嚴。于諸街巷。多有樓閣寶殿莊嚴。光明晃耀。若以日光。喻彼天宮。如日中燈。其城四面。毗琉璃寶。以爲園林。周匝莊嚴。真珠羅網。遍覆其上。複有金樹。銀網彌覆。複有銀樹。金網彌覆。有七寶樹。爲遊戲處。如意之樹。隨天所念。從此樹生。因陀青寶。大青寶林。金色衆鳥。出妙音聲。金林之中。銀色衆鳥。青寶林中。赤寶華鳥。赤寶林中。雜色衆鳥。如是園林。衆鳥妙音。以爲莊嚴。善見大城。街巷阡陌。一切皆以真金宮殿。白銀爲柱。毗琉璃樹。以爲莊嚴。複有金殿。毗琉璃柱。複有金殿。金樹莊嚴。雜寶宮殿。莊嚴階道。金色衆鳥。出妙音聲。周遍莊嚴。善見大城。不可稱說。有四大林。以爲嚴飾。一名雲鬘林。二名大樹林。叁名光明音林。四名樂見林。一一園林。縱廣二千五百由旬。一一林中。有一萬河。皆以金華。彌覆水上。兩岸嚴飾。甚可愛樂。金銀頗梨。青寶王樹。以爲莊嚴。于此林中。多有衆蜂。白銀爲身。毗琉璃寶。以爲兩翅。其音美妙。勝于笙笛絲竹之音。過十六倍。毗琉璃樹。黃金爲果。香美柔軟。味勝石蜜。其果香氣。滿一由旬。鳥聞香氣。百倍受樂。金樹銀果。香美上味。毗琉璃樹。黃金爲葉。雜寶色果。如是種種。無量林樹。莊嚴圍繞。善見大城。隨其憶念。種種善業。皆悉成就。得種種報。如其種子。受如業報。住善見城。受無量樂。此城如是。衆所樂見。故名善見。其林種種。赤寶…

《正法念處經二十六》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