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叁十一 ▪第3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竟當舍離  退墮于異趣

  觀諸女人性  不離于女人

  富樂則親近  衰變則舍離

  如野鹿信遊  信欲亦如是

  後若得衰變  心輕而舍之

  不念恩敬養  亦不念親友

  若遭衰變時  即舍不複念

  猶如衆蜜蜂  舍于萎變花

  女人亦如是  衰至則舍離

  不觀善愛心  輕躁念愛欲

  女人性如是  如蜜雜毒藥

  惑欲致愚癡  巧辭增癡惑

  女人難可信  智者所遠離

  女色诳天人  悉令心迷惑

  至于未來世  不能少利益

  天人及夜叉  龍阿修羅等

  羅刹毗舍遮  皆爲女幻诳

  如是諸欲樂  從于境界生

  臨至命終時  諸樂皆亡失

  一切諸天衆  園林而莊嚴

  爲死繩所縛  欲系而將去

  欲樂不能救  何用諸彩女

  溥天諸世間  死王悉將去

  如是比丘。觀諸天子退沒相已。生慈悲心。厭離欲境。如是天子。自業所資。隨其至處。業繩所牽。常不放逸。複有余天放逸愛樂遊戲受樂。馳諸境界。如人乘馬。遊戲一切園林之中。受放逸樂。乃至愛善業盡。命終還退。隨業流轉。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若生人中。常生樂處第一富樂。多饒財寶。或爲國王。或爲大臣。多有象馬駝驢騎乘。行不步涉。無有疲惓。以余業故

  複次比丘。知業果報。觀叁十叁天所住之地。彼以聞慧。見第二十六地。名曰影照。衆生何業。而生彼天。若有衆生。能總護持七種之戒。得相似果。以思修心。正見相應。不殺不盜。善持禁戒。是持戒人。作樂因故。持世間戒。乃至不盜微細之物。離于偷盜。若其住止近于海側他攝之地。海潮所出。珂貝魚[蟲*奉]。如是種種一切衆物。不以盜心取此諸物。此善業人。信于未來。畏業果報。非爲王法。是名不盜。雲何不殺生是善業人。信于未來。畏業果報。善思直心。不惱衆生。離惡知識。以求樂故。不殺衆生。或遊河中。或行山谷其人爲于影鬼所執。甯舍自身。不害影鬼。不以毒藥置于影中。恐害鬼命。雖知方便。而不殘害。若單都鬼。知殺方便。守戒不爲。或以水照。或以鏡照。或以日光。其人知殺而不加害。亦不報怨。自舍身命。不殺衆生。是善業人。身壞命終。生叁十叁天影照之地。生彼天已。以善業故。其身光明。五樂音聲。受第一樂。衆樂具足。于須彌地遊戲娛樂。與千天女。以爲圍繞。閻浮檀金。以爲其地。間錯莊嚴。複于閻浮檀金山峰之中。遊戲受樂。如意之樹。隨心所念。悉從樹生。如是久時。與諸眷屬。受于天樂。複往詣于外影之林。閻浮檀金。以爲樹林。莊嚴園苑。金樹銀葉。青毗琉璃。以爲其果。銀樹金葉。毗琉璃果。以爲莊嚴。外影林中。既遊戲已。複詣異處。漸次遊觀。孔雀衆鳥。七寶雜色。種種廁填。莊嚴其身。天子見已。入彼林中。與孔雀諸鳥。互共遊戲。時孔雀鳥。見天子來。出于種種美妙之音。天女歌音。十六分中不及其一。是時天子作如是念。我今當乘此孔雀鳥。與諸天女遊戲山峰。處處遊觀。以善業故。隨其所念。孔雀天鳥。即近天子。化爲大身。有大色力。端正莊嚴。殊特轉勝。爾時天子。與諸天女。乘此孔雀。于須彌山。處處山峰。隨心所念。悉往觀察。一一花池。一一山峰。如是一切。山峰花池。皆遍瞻視

  爾時四大天王。護世界者。欲至叁十叁天。說閻浮提法以非法。是時天子。于虛空中。路逢護世四大天王。而問之言。汝等相隨從何所來。爾時護世答天子曰。我從第一善業可愛處來。其處多有蓮花園林河池具足種種莊嚴。而從彼來。欲詣叁十叁天。向釋迦天王。說閻浮提法以非法。爾時天子。聞于護世四大天王說是語已。生希有心。乘于衆寶大力孔雀。隨念而行。無所障礙。從天來下。向閻浮提。如第二日。以希有心。遍觀一切閻浮提中。園林花池。河流泉源村營城邑。具足觀之。閻浮提中。諸婆羅門。邪見外道。諸相師等。見此相已。作如是說。是八臂天。乘伽樓羅金翅鳥王。從天來下。向閻浮提。觀于世間。但作如是妄分別說。複有邪見異道諸婆羅門。作如是說。此是摩醯首羅自在天子。名鸠摩羅童子之天。乘于孔雀。從天來下。向閻浮提。擁護世間。複有邪見異道諸婆羅門。作如是說。摩醯首羅。乘于白牛。造作世間。能壞世間。名爲作者。能作世間。如是邪見外道諸婆羅門。種種分別。種種贊歎。造作諸論。非實見實。如是一切。諸婆羅門。破壞正法。第一愚癡。亦教他人。令其邪見

  爾時天子。既觀察已。還于天宮。如是外道。以愚癡心。不實說實。不如實見。于劫初時。此天來下。外道見已。不如實知。如是邪見。外道諸婆羅門。自生分別。轉爲他說。如是外道。不如實見。爾時天子。既至天宮。向余天衆。說如是言。我至閻浮提見其國界。其地平正。園林花池。柔軟可愛。時諸天子。聞其所說。或乘白象。或乘孔雀。種種騎乘。或身乘空。悉遍觀察須彌山已。次第而下。至閻浮提。或于河池山林靜處。暫下止住。令諸外道婆羅門等。皆名此處。爲福德地。在此地中。苦行持戒。謂福德處。如是虛妄。次第相傳聞之心著。謂有真實

  爾時天子。初下之時。有婆羅門。見此天子。自生分別。或言。此是大梵天王。或言。此是摩醯首羅。或言。此是八臂天王。或言。此是自在天子。鸠摩羅童子天。各生分別。此是梵王所住之地。此是摩醯首羅自在天王所攝之地。此是八臂天王所攝之地。此是鸠摩羅童子天所攝之地。既分別已。或作邪論。或作贊歎。或自立宗。或自說因。自說譬喻。種種邪見。既自邪見。複以邪見。轉教他人。余人聞已。展轉相教。如是次第。非如實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9】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