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叁十七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陀念已心喜。八萬天衆。一切皆共更禮世尊。禮世尊已。住在一面
爾時世尊如是告言。牟修樓陀。我于今者。爲汝說法。初中後善。義善語善。獨法具足。鮮白清淨。此法門者。名天乘樂。汝當谛聽。善思念之。我爲汝說。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受教而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爾時世尊如是說言。何者法門名天乘樂。此有十二。牟修樓陀。何等名爲十二天道。若善男子。住彼道者。彼正丈夫。能上天道。猶如世間。著官道者。則得入城。離于怖畏。離于疑慮。如是不壞身口意等。行十二道。則得至天。如是丈夫入于天中。何等十二。一名實道。若著彼道。得到天上。牟修樓陀。彼實道者。有五功德。何等爲五。一者實語。實說丈夫一切人信。二者不壞。常一切時無人能壞。叁者清淨。常一切時名色清淨。四者可重。常一切時天所貴重。五者上生。身壞命終生于天上。此有偈言
實語常調禦 恒爲天供養
一切世間愛 後時得生天
牟修樓陀。此初天道。牟修樓陀。何者複爲第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布施清淨無垢不破不壞。不悕果報。如是熏思。此則名爲第二天道。此善業人。得至天中。此第二道。有叁功德。所謂叁者。一切人愛。常自熏思。心生歡喜。身壞命終。生于天上。此第二道至天世間。此有偈言
布施人所愛 亦複增長恩
後時生天富 布施果如是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叁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忍辱。能忍之人。有五功德。所謂五者。不诤不怼。此初功德。一切無能偷盜其物。此二功德。一切人愛此叁功德。多有悲心。此四功德。身壞命終。得生善道天世界中。此五功德。此有偈言
忍辱相應行 悲心亦不怖
一切人所愛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四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美語。牟修樓陀。如是美語。有六功德。一者一切人愛。二者無怖畏處。叁者面常清淨。四者得善名稱。五者行則不慮。六者身壞命終。生于天上。牟修樓陀。此是美語六種功德。此有偈言
一切人所愛 增長善名稱
普面甚端嚴 身壞則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五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憐愍一切衆生。此善男子。乃至終得。到于涅槃。我說彼人無等功德。此有偈言
于一切衆生 悲心如父母
彼人憐愍寶 常在心中住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六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心。正心之者。能作善業。善思惟者。善語言說。總略說此正心功德。此有偈言
若善正心者 常順法觀察
不爲過所使 如日光除闇
牟修樓陀。凡爲一切法之根本。謂善正心。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七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正見。正見丈夫。能到涅槃。何況于天。彼若少有身口意業。一切如是利益衆生。得生天中。乃至涅槃。此有偈言
唯正見爲勝 隨何人有心
俗人亦如是 得脫生死縛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八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所謂遠離不善知識。無叁種過。善人不舍。爲同戒故。諸惡因緣。一切不生。余勝大過。亦更不得。此有偈言
近惡知識者 彼則不得樂
近惡知識已 廣得不饒益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九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聞正法。略說聞法。攝七功德。一者得聞未聞異法。二者所聞堅固不失。叁者舍離一切惡業。四者諸聖之所樂見。五者深心信敬如來。六者則得增長壽命。七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未聞者得聞 已聞者堅固
舍離諸惡業 身壞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第十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柔軟心。牟修樓陀。彼柔軟心。有四功德。一者于他不生怨嫌。二者雖作而不堅固。叁者不爲嗔恚所惱。四者身壞命終生天。此有偈言
若善淨無垢 諸過不著心
嗔垢不能汙 死後得生天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十一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信業果。信業果者。一切惡業。皆悉舍離。乃至不起微塵等惡。唯于惡業見則怖畏。彼人善業不善業果。一切皆知。彼人知已。造作善業。舍不善業。彼人恒常習作善業。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此有偈言
若知業果者 常見微細義
彼惡所不染 如空泥不汙
牟修樓陀。何者複是十二天道。而著彼道。得到天上謂于叁寶。深心信敬。不顛倒信。彼于叁寶。深心信敬。不顛倒故。無量功德。多有無量百百功德。此一功德。則勝一切諸余功德。謂此丈夫。先受人樂。終到涅槃。謂天天女。不放逸行。若放逸天。非世間樂。非出世樂。以是義故。牟修樓陀。如彼大仙。名迦那迦牟尼世尊。如是爲彼夜摩天王樂見說法。彼如是法。一切如來法皆如是。更不異法。如汝于前舊天所聞。此有偈言
深心信叁寶 無量數勤修
于先得生天 終得涅槃果
此等則是十二天道。恒常修行。如是必定得果不疑。爾時天王牟修樓陀。並八萬天。從佛世尊。聞此法門。聞已皆得須陀洹果。爾時天王牟修樓陀。禮世尊足。而說偈言
我得脫惡道 依于佛世尊
一切天孤獨 如來法救度
我朝日得果 入于佛法中
共天如是入 過生死畏處
牟修樓陀。如是說已。飛升虛空。並諸天衆。向夜摩天所居地處。彼天一切如是皆到。既到天中。猶故受樂。遊行嬉戲。一生命業。盡已則退。惡道閉塞。生于人中。第一富樂。第一端正。有勝大心。一切國土。于中皆勝。若有非是須陀洹者。彼天退已。如其業行。或生地獄餓鬼畜生。若余業故。得生人中。彼亦如是得大富樂。種種莊嚴。以余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複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夜摩天中複有地處。彼處名爲乘處遊行。衆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善心。善深直心。不殺盜淫。彼人善業。身壞命終。生彼地處。始生彼時。即見天中種種樹林。清流水河。蓮花池等。勝妙殊異。甚可愛樂。衆鳥音聲。聞香知味。觸等皆勝。可愛可樂。見彼妙色。聞妙聲等。作如是言。今此所見種種樹林。種種可愛。清流水河。蓮花池等。種種妙色。昔所未有。甚爲可愛。甚爲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此所聞種種歌聲。衆鳥音等。悉皆勝妙。昔所未有。甚爲可愛。甚爲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今所聞香。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味亦爾。昔所未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此觸亦爾。昔未曾有。亦甚可愛。亦甚可樂。有無量種。更無相似。心叵厭足。彼天如是內心思惟。五欲境界。念欲常得如是勝妙五境界樂。嬉戲遊行。心不厭足。彼處所有一切天女。聞已語言。此天世間。法常如是。一切境界。一切常爾。無不樂處。無不樂時。如此勝相。處處普遍。具足皆有五欲功德。有無量種隨念皆得。常受天樂。更無與等。天見此林。已生如是希有之心。何況入中。牟修樓陀天王之前。複過于是。彼處九億那由他千種種莊嚴少色天女。歌舞具足。歡喜心面。五欲功德。而爲供養。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如是受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天子必見。何以故。此處境界。牟修樓陀夜摩天王。則是其主。此一切天。皆屬彼王。我等依之。猶如父母。在此一切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始生天。既聞此已。諸天女等。而爲圍繞。入彼林中。既入林已。見下中色。種種形服。莊嚴諸天。一切皆受五欲功德。行食俱樂。一切皆有五功德食。見彼遊戲。多有無量諸天女衆。共余諸天美聲語說。無量百千種種功德。而爲莊嚴。複有七寶妙樹莊嚴。複有種種行樹莊嚴。彼處多有隨憶念樹。天有所念。從彼樹得。如是具足功德寶樹。彼始生天。有無量種勝妙功德。皆悉具足。五境界樂。亦皆具足。彼天見已。眼著甚樂。生勝愛樂。處處遍見。如是見已。共諸天女。入彼大林。入大林已。豐飲食河。百千莊嚴。種種色鳥。種種音聲。彼諸天女。歌聲普遍。耳聞其樂。與鳥合聲
彼始生天。複于異處。見蓮華林。希有殊妙。長叁由旬。廣二由旬。見彼大林。有金蓮花。無量形相。有無量色。以爲莊嚴。譬如秋時。虛空之中。諸曜莊嚴。如是如是。百千天女。多饒具足。歌舞遊戲。五樂音聲。受諸快樂。疊相心念。疊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疊相愛樂。見園林中。處處多有歡喜天衆。亦見多有種種鳥群。疊共戲樂。疊相愛念。疊相附近。一念不離。恒常一心疊相愛樂。如是天等。遊戲受樂。鳥亦如是。鵝鴨鴛鴦。如是等鳥。有無量種。無量群衆。在蓮華林。清淨水中。處處遊戲于彼河岸。其處有天。摘取金葉用飲天酒共天女衆。歌舞遊戲。受種種樂。複摘銀葉。用飲赤酒。酒色猶如蓮花寶色。香味清冷。一切具足。共諸天女。歌戲受樂。自善業力之所感致。複有異天。亦在彼處蓮花林中。極可愛處。如是諸天五欲境界。受諸快樂。摘青寶色蓮花之葉。共諸天女。用飲天酒。複有異天。入彼樹下。天華所覆。既飲天酒。怡然快樂。于園林中。共諸天女遊行放逸。飲色香味天果美汁。歡喜歌笑。複有異天。金銀玻璃。青寶樹枝。覆蔭爲舍。共諸天女。歌笑嬉戲。受天快樂。複有異天依止河岸。鳥音聲處。在柔軟地。妙觸之地其處生華。摘取彼華。其華五色。有別有合。共諸天女取已嗅之。彼諸天女。近于天子。歌舞戲笑。複有異天在種種寶石地之上。所謂青寶。玻璃金銀。如是地處。嬉戲遊行受諸快樂。乃至集作愛善業盡。善業盡已。于彼處退。彼處退已。墮于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若有余業。得生人中。常生樂處。則有第一端正之色。大心大富。得爲國主。以余業故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複觀察夜摩天中所有地處。彼見聞知。複有地處。彼處名爲雲處遊行。衆生何業。生彼地處。彼見聞知。若人直心。本性正直。信于叁寶。不殺不盜。不行一切不善邪行。不樂不行。亦不多作。見諸婦女。乃至不生欲意之心。不念淫欲。舍淫欲心。亦不分別。猶如舍毒。此善男子。身壞命終。生夜摩天。在彼雲處遊行之處。生彼處已。身之光明。與日不異…
《正法念處經叁十七》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