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正法念处经》

「经集部」经文721卷17页码: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译

  《正法念处经》三十七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

  观天品之十六(夜摩天之二)

  尔时世尊知彼调伏心淳熟已。即令声闻以天眼力而调伏之。尔时声闻告乐见言。乐见。当知此佛世尊并诸天人魔。及沙门若婆罗门。一切世间诸天。及人阿修罗师。此佛世尊一切悉知。一切悉见。常为一切世间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鲜白清净。说出世法寂静。乃至到于涅槃。所谓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色灭道。今者为汝夜摩天众说法故来。利益安乐饶益故来

  时彼乐见夜摩天王。于声闻所。如是闻已。唤言大仙。我今往至佛世尊所。不知云何供养世尊。我于今者。不解仪式。云何供养。时彼声闻闻已答言。乐见天王来近世尊。乐见闻已。舍冠庄严。心善调伏。寂静诸根。一心正念。整服左肩。右膝着地。头面敬礼。合掌向佛。一切天众。皆从声闻。如是闻已。舍庄严具。一心正念。寂静诸根。一切皆诣坐莲花台。如来世尊诸声闻众之所围绕。如月悉为众星所绕。又亦如彼须弥山王众山围绕。又亦如海为诸大河之所围绕。如转轮王八万四千小王围绕。又亦如日光明围绕。诸声闻众。如是围绕。如来世尊。第一胜妙。不可称量。威德光明。于大莲花台上而坐

  尔时乐见夜摩天王身着法衣。整服一厢。合掌向佛。正住一面。世尊告言。令汝今者舍离放逸。尔时乐见一处坐已。彼迦那迦牟尼世尊。即出勇胜不畏音声。一切夜摩皆悉遍满。告言乐见。我今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鲜白梵行。如是而说。汝今谛听。正念善思。我于今者善为汝说。时乐见言。如是世尊。愿乐欲闻。尔时世尊为乐见等天众说言。有九种因。能生放逸。于彼放逸。乐行多作。能坏世间愚痴凡夫。身坏命终。堕于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之中。以生因缘。受大苦恼。生死系缚。不得涅槃安隐之乐。不得利益。何等九因。一者所谓乐于放逸行于放逸。常行放逸。不近圣人。不能调摄身口意业。不摄根行。不能自正身口意等。而令行于不善境界。常喜乐闻不善之法。而不乐于佛之正法。此是放逸行之初因。能生放逸。若放逸行。愚痴众生。身不善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以身口意不善行故。身口意等不善之业和集。痴人放逸所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在地狱饿鬼畜生。若舍放逸。是善丈夫。常舍放逸。若求善者。应舍放逸。此是初因。能生放逸

  复次乐见。复有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起放逸已。能坏善根。所谓举动心不审谛。彼眼见已。则生分别。数数如是。忆念思惟。乐于彼色。更不异缘。常如是作不善之行。非是善念。心意错乱。彼放逸者。以放逸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二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不实未见未闻。本未曾有。唯有心念。心生分别。或依止欲。或依止痴。彼如是念如是思惟。心常缘彼。心常念彼。第一之法。不善思惟。以自乱心。此是第三放逸行因。能生放逸。缚诸众生。能诳众生。令身口意行不善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

  复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能令一切放逸众生。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如是乐见。何者第四放逸之因。所谓恒常乐见妇女。乐见庄严不实之色。于不实色。心生爱乐。见其歌舞。心生分别。彼则心欢。如是分别。身口意等。非作善业。彼放逸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复有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憙乐种种园林。乐莲花池。或乐种种诸花树林。见己心乐在中戏乐。在中游行。不念善事。不正心意。彼行放逸。放逸所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四。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复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如是乐见。近恶知识。与共和合。毁破净戒。行于恶行。不善思惟。造作恶行。如是众生。近恶知识。行放逸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复次乐见。复有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众生无量种行。无量种意。无决定意。造作善业。如是众生。无一定业。如是众生。不定作业。一切作业。悉皆散失。于世间业出世间业。彼一切业。不究竟作。不能布施。不作福业。非善思惟。以放逸过。是故犯戒。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五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众生。舍离正法。舍离圣谛。乃至舍离八圣道分。有所行作。不善观察。如是乐见如是众生。以放逸行。乱其心故。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六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复有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贪味。何处何处。着彼诸味。彼处彼处。心乐常念。随彼心作如是众生。更无异念。不作善业。不持正戒。心常乐他请唤与食。常贪味故。为味所诳。不作善业。于苦无常空无我等。此四种中。一亦不念。唯念不善颠倒之法。一切所作。非自利益。如是众生。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七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乐见。复有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众生。若得种种无量乐已。于彼乐事。喜乐贪着。谓常不动。谓常安隐。谓不破坏。彼常忆念如是之乐。身口意业。常行不善。不知应作及不应作。不知是法。不知非法。不觉不知破坏苦恼。不念地狱饿鬼畜生无量百千分别苦恼。一切不念。不应念者而便念之。如是不念死灭之法。一切世间生死之中。死能作乱而不知念。如是众生。为乐所诳。如是恶贪着乐众生。后时死至。尔乃生悔悔火自烧。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八放逸行因。能生放逸

  如是乐见。复有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所谓种种乐乐之心。天人之中。为爱所诳。不知归依佛法众僧。不持禁戒。不听佛法。不住圣律。所应作法。而不知作而常憙闻不应作法。不入正法。而心不畏未来世罪。不见后世死后之苦。失自利益。怨心所诳。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生地狱中。此是第九放逸行因。能生放逸。乐见当知。此之富乐。非常非恒。非不破坏。如是乐见。夜摩天王过去无量。于此已退彼何处去。彼自业果成就故尔。彼以善业不善业罥所系缚故。轮转生死。以善业故。生天人中。不善业故。生于地狱饿鬼畜生是故乐见。若有欲得人身之者。莫行放逸。何以故身命无常富乐亦尔。当如是念。勿放逸行。何以故。多有无量百千天众。以放逸行。是故退堕。如是勿行放逸之道。愚痴之者。行于此道。非善男子。一切生者。必定归死。死在现前。老亦如是。病亦如是。爱离亦尔。善不善业。富乐亦尔。如是一切不饶益过。常随不离一切众生。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放逸之毒树  三枝住在上

  谓老病死物  常在其上住

  老等不能恼  丈夫善行者

  若不放逸行  彼行涅槃道

  不放逸大斧  常能斫诸过

  彼解脱过故  得无上之乐

  若放逸受乐  彼乐常怖畏

  若离彼放逸  彼乐常不退

  如是百百倒  放逸之所诳

  以未觉知故  今犹有不离

  四种颠倒见  住在放逸上

  舍离放逸故  则失世间怨

  此无量分别  无量怖畏逼

  生死转行苦  皆由彼放逸

  若离一放逸  则得乐不退

  一切无漏法  放逸故能失

  天中不放逸  上上而转行

  何放逸痴天  不能得解脱

  彼此善思惟  种种分别已

  如自利益作  后时则不悔

  若天若受乐  若其余少法

  此有为相法  应知皆无常

  若法有为数  彼毕竟失灭

  后时必破坏  常受诸苦恼

  若有忆念乐  放逸所坏者

  彼于离散时  则多受苦恼

  彼佛世尊如是如是。无量分别种种调御。乐见。天王如是因缘。于一切法皆不障碍。一切知见。天众围绕。种种调御。令彼诸天舍离放逸。若有诸天被放逸缚。不得自在。乃至退时。夜摩天王二万天众。从佛世尊。闻正法已。一切皆得须陀洹果

  尔时世尊如是思念。我所应作。如是作已更何所作。而利益他。尔时世尊见未来世。如是思量更何所作。如未来世。利益安乐苦恼众生。世尊如是。又复于彼大莲花内。神通所化。更作如是天妙神通与天一种住而不灭。令有飞鸟。复为说偈。以彼如是天神通力调伏天已。作如是言。如未来世。乐见天王于彼退已。复有天王。其王名曰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未来当生。行放逸行。当于彼时。有善众生。彼于一时。出游戏处滑高山中。徐上彼山。上彼山已。次复上彼大莲花已。亦坐如是莲花台上。彼大莲花。是我所化。彼天见已。生希有心。而入其中。入彼种种甚可爱乐大莲花中。复从彼出。向他天说。彼时旧天于前次第先曾闻来。亦复向彼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而说。当于尔时。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既得闻已。信佛世尊。信彼佛法。善根种子。于是乃至得到涅槃。彼天如是。信心生已。不久时闻释迦牟尼如来出世。如是彼处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及于释迦牟尼佛所。得闻正法。牟修楼陀夜摩天王。次第传闻。于旧天边。如是传闻。如是一切如所闻事。如是一切皆悉具有。如汝今见大莲花中希有之事。我于今者如是为说。又复释迦牟尼世尊。于今出在阎浮提中。为众说法。汝今应当到彼听法。如彼过去。名迦那迦牟尼如来。世尊所说。汝如是得。必定无疑。必得解脱。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从宿旧天。如是闻已。心生欢喜。生敬重心。过去久远。名迦那迦牟尼佛说。次第传来。我今得闻。以如是故。我心欢喜。心得清净。以于旧天得传闻已。故生欢喜心得清净。何况现见释迦牟尼如来世尊从佛闻法。尔时彼天如是念已。八万天子。相与共向波罗柰国。见佛世尊无比之色。以三十七菩提分法。庄严其身。犹如金山。威德焰然。一切众生。皆蒙利益。一切皆见无量百千眷属围绕。而为说法。四谛相应。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八万天众共至佛所。到佛所已。头顶礼足。尔时佛告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唤言善来。牟修楼陀。汝已曾闻名迦那迦牟尼佛法修多罗说。如是闻已。来到此处

  尔时彼名牟修楼陀夜摩天王。如是念曰。佛一切智。极微细智。无障碍智。如我过去天中之事。尽皆解知。牟修楼…

《正法念处经三十七》经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