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念處經》四十一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故。唯欲界中。一切諸天。二種業熟。除淨居天。彼淨居天。非生業熟。非余業熟。如是業風。常吹一切世間衆生。令其流轉。心罥所系。亦爲種種業罥所縛。無量百千異心信解。無量分別。次第相續。于五道中流轉常行
爾時如是始生天子。如是觀察。如是思念。然後乃知我于某道退來生此。我人中退而來生此。受生業故。彼如是知。彼業故生。若余業生。如是亦知。以何因緣。知此天子非余業生。若余業者。久時因緣。或一百劫。能與果報。有一千劫。或百千劫。少天眼者。不自見知。本過去生久遠之業因緣生此生業生者。則知來處。彼如是觀生因緣已。心生憍慢。未久之間。善業熏故于境界。中生愛著心。有無量種。彼天爾乃如是念知。我今在于夜摩天中名廣博行地處生已即生心時。諸天女衆而現在前。以善業故。彼天女衆速來圍繞。以彼天子善業力故。天女來至。若彼天女生來久者。則不羞恥近欲抱之繞彼天子。共園林中而受諸樂。以善業價。得彼天女種種功德。第一可愛。而共受樂。于彼地處。有好山林。蓮華河池。澗谷流水有好平地。有好金窟。樹枝之舍。無量百千種種諸鳥。種種音聲。無量百千天女之衆。疊相圍繞。在如是處歌舞遊戲。彼處園中。有七寶鹿。處處遊行。如是種種眼所見者皆悉可愛。彼處有山。名爲廣少。彼山之峰。七寶光明。種種莊嚴。種種寶石。雜雜間錯。有蓮花林。皆是七寶。在園林中。多有河池。如是種種莊嚴之處。以善業故。妙色莊嚴。于如是處歌舞遊戲種種受樂
彼天如是同受樂已。有于水中而遊戲者。如是種種欲到地獄餓鬼畜生。以善業故。戲樂不止。彼諸天等自于身中。示一切天業相名字。若天前世作何善業。何心作業。于何時作。何因緣作。何生處作。此如是等。于下中上福田具足。財物具足。而作善業。彼一切相。于自身中見其名字。譬如明了善書畫者。各各別處。隨其所作曆然分明。如彼名字。此天如是。善業畫師。于業地處。一切善業。皆悉普畫。善業彩色。善淨光明。見則極愛。畫作彼天。一切樂見。如彼善業巧畫之色。如是而生。彼天之身。以有如是畫字相現。百倍嚴勝。譬如第一百煉真金。或複其余赤蓮花寶。或青色寶。于如是等種種勝寶。端嚴可愛。彼天身相。百倍端嚴。如是畫相。自眼不見。何以故。以在颔下咽上相故。是以不見。若彼天子。心未放逸。則便更互相見此相。又善業因。如是更互相見此相。彼廣博行地處之天。如是希有
彼天複有希有之相。如咽之相。額上亦爾。以善業故。有如是相。種種業畫。種種色相。所謂相者。雲何而退。于何時退。如是退已。當生何處。彼種種色。種種畫相。彼天額中皆悉具見。此希有相。是業所作。彼天身上。如是字鬘。種種雜雜。如是端嚴。如余異處。所有諸天。種種華鬘。莊嚴身首。端嚴殊妙。此相莊嚴。亦複如是
又彼諸天複有善業果報成熟。自業畫身。共諸天女種種畫身勝莊嚴者。受諸快樂。無量種種。園林之內。于廣博行地處之中遊戲受樂。既受樂已。複向一河。河名善雜。彼河從于雜愛山峰流出而來。故名善雜。有種種寶莊嚴彼河。無量鳥衆。種種音聲。多有無量種種異樹莊嚴彼河。有種種花其華雜色。有百千分。異色不同。莊嚴河岸。無量天女。近彼河岸遊戲受樂。又複更有殊妙河水。名爲雜河此河從于雜色崖岸山峰流出。故名雜河。如是雜河。若天近之。于本生處則能憶知。彼天若從地獄中來到彼河岸。則便憶知。既憶知已。有極可愛。五欲功德。皆悉具足。有諸天女。心甚歡喜。遊戲受樂。以心憶知。曾受苦惱故于樂事一切皆忘。如是厭欲。而說偈言
地獄熾火中 苦切甚大苦
我等惡業盡 皆來在此處
業善果亦善 諸功德莊嚴
業惡故果苦 必定如是受
我于苦樂中 輪轉生死處
業風吹令轉 猶如海中波
若有心作惡 喜樂惡事者
彼不善行故 因緣墮地獄
得脫彼地獄 來生此天處
忘彼處苦已 而複行欲樂
此境界流轉 苦樂如梁繩
而心甚堅[革*卬] 受苦不厭惓
此彼岸和合 諸根之所诳
爲愛罥所縛 一切流生死
出地獄生鬼 出鬼生畜生
出余畜作龍 出龍生叁處
業如是常行 世間轉如輪
以久來習故 猶不生疲惓
愛樂龍宮殿 不樂地獄苦
流轉于有獄 有樂不樂處
千缽頭摩苦 百億缽頭摩
如是時受苦 癡故不厭惓
叁界皆無樂 普遍一切苦
衆生爲癡诳 而不生厭惓
如是受苦已 癡故造苦因
由因故有果 如果從種子
境界所迷心 勇健有大力
衆生調彼心 令彼時寂靜
彼心調伏已 一切界轉行
輪回于叁有 不能見真谛
如以風因緣 令海水波動
如是因緣心 令世間常轉
衆生著婦女 爲苦樂所執
不到于善地 無苦惱之處
若憶知苦時 則生厭離心
既忘彼苦惱 還著樂放逸
若有能憶知 地獄苦惱者
如是天中樂 猶如小微塵
彼天皆憶本曾生處諸有。近彼雜色崖岸山峰所出雜河岸者。則皆憶知本曾生處。若離去者。于本生處一切皆忘。彼複于苦心既忘已。忘本生處。忘本生已。而複樂著種種境界。有無量種無異相似可愛聲觸味色香等天妙境界。如是受樂
既受樂已。而複更向名久欲山。彼久欲山普皆可愛。有第一河。蓮花水池。其水清淨。圍繞彼山。鵝鴨鴛鴦。在彼河池而爲莊嚴。種種金寶。爲河兩岸。水流之聲。有種種音。彼山之中。如是等河。其數一萬。種種樹林。種種衆鳥。而爲莊嚴。彼諸河中。四河最勝。所謂四者。一名速流。二名金鬘。叁名毗琉璃水。四名樂漂。是名爲四
爾時天衆。自業果熟。一切如是生歡喜心。種種衣服莊嚴其身。遊戲受樂。向速流河。近彼河岸。有長妙花。極大樹林。名無量樂。其花開敷。其枝密覆。間無空處。無量百千種種色花。有流水池。種種諸鳥。鳥身皆是種種雜寶。衆鳥音聲。處處遍滿。彼速流河。第二岸邊。有蓮花池。彼池名曰醉蜂巡行。如日初出。赤色蓮花。在彼池中以爲莊嚴。如是蓮花。有第一香。普覆池水。彼河二岸。一有樹林。一有花池。彼河長量五百由旬。廣五由旬。其水普清。水中生花。遍覆其水。花葉雜色。若幹種種。有第一香。彼如是香。遍五由旬。爾時彼處如是諸天。隨心所念。有天在于園林中者。有天在于蓮花中者。如心所念遊戲受樂。與天女衆彼此疊共歡喜受樂。自有光明。以善業力。在彼處生。彼速流河于兩岸邊。廣博行天。種種遊戲。而受快樂。如是一河。彼金鬘河。從山峰出。彼山名衣。又衣山峰。複出此河。此金鬘河。甚爲可愛。河在衣山。猶如金鬘。故名此河以爲金鬘。彼金鬘河。如是功德。所謂其水。悉是天酒。遠離酒過。第一善香。味色觸等皆如心意。一切具足。有所憶念。不妨不亂。爾時彼天。共諸天女飲如是酒。複受勝樂。彼一一天。皆有無量諸天女衆之所圍繞。心意樂著五欲境界。五樂音聲。稱情美妙。共諸天女。隨心所念。如意自在。金鬘河邊。成就無量種種勝樂。于境界中。心不厭足。又複歌舞種種遊戲受諸快樂。從一山口至一山口。從一山峰至一山峰。從一河岸至一河岸。從蓮華池至蓮花池。從園林處至園林處。從樹根下至樹根下。如是種種諸處受樂。既受樂已。次複往向毗琉璃水第叁河所。毗琉璃水第叁河中。其水清淨。如毗琉璃。彼處多有毗琉璃樹。又複多有毗琉璃鳥。在彼水中。其水波鬘。其沫如笑。淨潔清水。徐流不急。其水極深。有妙音聲。善業力故。毗琉璃水。如是緩流。天欲受樂。有心念時。到彼河中。境界渴故。種種愛貪。彼天受樂。不在一處。有在河岸而受樂者。有在水中而受樂者。共諸天女。第一嬉戲而受快樂。彼諸天衆。皆悉乘鳥。從一水波到一水波。處處遊行。從一水[漩-方]入一水[漩-方]。從一回波入一回波。有入水者。入已複出。更入急處。又複彼天。從一蓮花入一蓮花。又複從一優缽羅林。更入其余優缽羅林。如是遊行。百到千到。成就樂受。不可譬喻
又複彼天善業力故。境界寂靜。毗琉璃水清淨之處。見業果報。若其有天持戒淨勝。若智慧勝。彼則能見本何因緣。如是作業。得生彼天毗琉璃水清淨之處。一切皆見。以何因緣。如是心生。憶念往事。以前世時于福田中有清淨心深生信故。彼一切天。一一各各作如是心。我境界力。如是動轉。五欲之水。在愛河中。如是漂我。令我不覺。無常退至。我于此處。必定當退如過去世。所作業相。生此之因。自咽上現。彼天既見如是相故。知過去世作如是等善業因緣。來生此處。如是受樂。若彼業盡。于此天上。必定當退。如是念已。彼此疊互相向而說。複見五道怖畏之處。見怖畏已。彼一切天各生厭離。毗琉璃水河岸邊處。而說偈言
若過去修善 爲善人所愛
今此天處受 念念向盡去
彼盡已則退 天中善報處
一切樂因緣 皆如是盡滅
既入無常手 一切皆破壞
若法無常者 令一切皆貪
如是無常法 能與一切貪
愚癡少智者 貪著于欲味
癡不覺知過 如今波迦果
色聲等系縛 愛故受苦惱
惡業迷衆生 令不得自在
以迷惡業故 則受惡業果
諸著欲味者 欲害如毒果
著欲不知足 故墮地獄中
常樂行施戒 施戒福成就
若常如是行 彼則生天上
持戒常修行 舍離不善業
恭敬修威儀 彼則生天上
愍衆生安慰 深信于佛法
攝心寂靜者 彼則生天上
若于怨家所 慈心離嗔垢
常寂靜心者 彼則生天上
若心中無嗔 彼善而無惱
勇善調伏者 彼則生天上
常實語持戒 而不多言說
知堅知不堅 彼則生天上
若不樂世間 厭離老死法
常樂于涅槃 彼則生天上
若樹下冢間 如是山谷等
常一心禅者 彼則生天上
知時敬父母 不近惡知識
常行慈心者 彼則生天上
不樂聚落城 及戲處道行
一處住知足 彼則生天上
若善自觀身 常見其不淨
知自身如是 彼則生天上
若…
《正法念處經四十一》經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