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正法念處經》

「經集部」經文721卷17頁碼:P0001
元魏 瞿昙般若流支譯

  《正法念處經》四十五 ▪第2页

  元魏婆羅門瞿昙般若流支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經行處行。令身來去

  次複觀察此身二髀。筋血脂肉骨等合成。如是觀察。心及心數。業風所吹。是故動行

  又複觀察此身二髀。于胫爲粗。多有筋肉。疊相纏縛。以肉塗上。以肉傅上。血爛爲汁。汁脂內滿。唯見外皮。心生愛染。若舉一腳。下踏之時。如實觀察。複舉第二。舉第二腳。亦如是觀。足舉則攝。著地則寬。或伸或屈。如是次第。堅處孔處。一切觀察。欲行欲動。或余種種。皆是風吹。兩腳已上。如有瓶等。中有熟藏。所謂屎尿不淨惡汁。一切所見。不堅不淨。二腳行故。彼瓶隨去。並其所盛一切諸物。皆悉隨行。彼于行時。如是如是。隨順系念

  又彼比丘。于彼上瓶搖動其身。觀察而行。作如是念。我雲何行。上身動行。觀大小腸彼見舉腳。氣共腸動。大腸小腸。一切動轉。或從左廂去至右廂。或從右廂去至左廂。如是腸中。有風黃冷。屎尿蟲滿。並腸轉動

  又彼比丘觀察動已。如實觀察彼腸已上。所有生藏筋罥系縛。下上傍廂。脈網纏之。內有爛沫。飲食水。汁彼食猶如新吐冷沫爲生藏覆。滿生藏中。第一大臭。上與咽連。筋脈骨持。唯有業風。共心心數。相隨持行

  比丘如是觀察身已。觀身動行。我身上面。頰骨齒骨。髑髅骨等。和合爲頭。有二眼塊。並集成頭。眼中脂多。常睫不停

  我今觀此婦女之身。筋皮罥縛。如繩纏木。念念生滅。退沒出生。在于聚落城邑等中而行乞食。以養身箧。如養蛇箧。如是養身。不爲欲故。非貪飲食。非貪著味。如是比丘。如是而行。如是第二精進比丘。于法不越。又彼比丘。村城聚落多人住處。入中乞食。既乞食已。如是觀身。如是一切婦女男子。普皆觀察。彼能如是善修習行。勤發精進。欲等離心。不入其心。如是比丘。善調伏根。勝而不劣。如是比丘。悕望利益。不越法行

  又複第叁。修行比丘。所謂比丘常修正念。正念比丘心不散亂。是善知識。常有善意。有不亂意。如是比丘。天常隨行。天魔不能與作妨亂。雲何正念。謂知欲行。心心數法。已生欲生。如是能知。不放逸意。應緣不緣。一切皆知。心心數法。若善不善無記等法。一切皆知。心如是念。我諸善法因緣故生。所謂我當利益安樂。乃至涅槃。我今破壞余不善法。以我善法。心心數法。生因緣故。則破不善。此不善法。若不破壞。令我後時當不利益。當不安樂。如是善法及不善法。如實而知。知已思量。如是等法。心意所知。分分觀察。有五種念。不味不著。心不分別。先所作者。不念不樂。何者五念。謂念眼色若前境界可愛者來。眼境界色。若近若遠。善色惡色。本曾見來。或他用來。種種諸色。如是比丘。見已不味。心不思惟。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人畏燒。避火不異。如是比丘畏欲火燒。初染之時。歡喜愛多。後時苦多。本所味色。心則不念。心不分別。不住于心。自本愛色。今不複念。亦不分別。亦于他身憎愛之色。心則不念。不念于他。他所念色。心亦不求。如是自身。或弟子等。自他俱遮。令不味著。不生隨喜。令住正道。如是比丘。名爲清淨。正念不貪。于不染法。相應正行。如是比丘眼不著色

  又複比丘第二念者。謂念耳聲。如是比丘。正念觀察。若耳所聞。極可愛聲。若歌若舞。打鼓拍手戲樂等聲。曾所聞者。不念不味。心不樂著。亦不分別。何因緣聞。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如是比丘。舍離彼聲。或遮他人。或自兄弟所聞之聲。一切或遮。令住善道。心不隨喜。如是比丘。自他利益。不貪音聲。以勝念故。于聲不著。是名比丘第二正念。如是比丘。耳不著聲。又複比丘。第叁念者謂發精進。正意寂靜。梵行持戒。如是比丘。不念不味。意不生念。若本用香。若複熏香。若香若臭。若淨不淨。若遠若近。一切不念。于香無心。何因緣來。舍彼因緣。若是他人。若自弟子。若鼻嗅香。生味著者。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自行善業。亦令他人住于善法。心常善念。正行不貪。鼻不貪香。如是比丘。得名除垢。善修持戒。心生善念。又複比丘第四念者。先曾所得可愛諸味。若愛不愛。若久時味。若近時味。不念彼味。不味彼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若于他人或自弟子。若貪著味。如是比丘。則便遮之心不隨喜。此名比丘不貪著味善念正行。舍離諸惡。修行善戒自他利益

  又複比丘第五念者。曾所得觸。先已觸來彼觸染樂軟滑生垢。于彼欲法。不染不味。心不分別何因緣來。舍彼因緣。如畏燒者舍火不異。若他人身。貪觸染著。不生隨喜。善觀觸法。此名比丘離觸清淨。名善持戒。修行善法。得名善住。次第乃至到于涅槃

  又彼比丘複有五念。應當修行。何等爲五。一念時節。二念少年。叁念生死。四念具足。亡失散壞。五念涅槃。欲到涅槃。如是比丘。雲何念時。謂彼比丘。常一切時。系念修行。不迷境界。不爲境界之所破壞。不失不散。比丘不念此晝此夜。如是時節。不念不知。于覺悟時。出息入息。與意相應。常不離意。如出入息。乃至一念。皆決定知出入二息在我腹內。是故我腹若起若減。以二息故。我陰入界而得存立。諸有爲法。一念不住。陰界入等出于暖氣。此共氣生。共氣俱滅。破壞爛盡。複于後時。因緣異生。氣共生滅。一念不住。彼念比丘如是念時。系念相應。比丘如是自觀此身界陰入等和合聚集。一念不住。唯有苦惱。一切身分。非有作者。非有受者。疊相因緣。平等共生。如是身者。念念流轉。于念念中。生死老退諸行聚集。如是比丘。修行不空。如是修行念時比丘。以念時故。決定必得四種清淨。一心清淨。心清淨故。面色清淨。善業清淨。未來利益。次第乃至到于涅槃

  或複他人見其持戒。彼檀越主。第一歡喜。生清淨心。如是四種持。戒比丘。如是實義。思惟清淨。如是一切普清淨故。則得安眠。臥見善夢。隨順于法。彼常如是不放逸行。不放逸故。得七種法。何等爲七。一法無礙。思惟善法。彼善業者。心則歡喜。歡喜增長。歡喜因緣。身則肥盛。身肥盛故。名色二法疊互因緣。此因緣故。身則肥盛。身無病患。身之與心。疊互相依。則善聰明。言聰明者。念本作業。如是念故。聰明增長。念善法故。如是增長。既思惟已。樂亦增長。樂增長故力亦增長。如是增長七種法故。夜則安眠。夜安眠故。修身修心。比丘如是念于夜時

  雲何比丘念于晝時。如是比丘。念眼開合。我念眼合。時節已過。則念已過。如是時節。共心心數。相與俱滅。皆悉散壞。如是時節。次第失滅。或滅或生。于出息頃。命已盡滅。我今老時次第欲到。我少已盡。欲到余有。漸次決定。欲到死時。我一切命當失不久。一切方便不可得離。一切衆生。無因緣怨。欲來壞命。譬如燃燈。火食蘇油。念念盡滅。如是如是。老死之火。燒命蘇油。念念盡滅。如是系念。知無常已。勤修善法。此之內法。如是速疾。念念無常。念念盡滅。诳生貪者。念念盡壞。如此內法。外亦如是。一切世間有爲之法。速疾無常念念盡滅。如是山河城邑聚落。藥草園林。一切人中。一切天中。必當失壞

  如是園林蓮花河池。以一切天放逸而行。先已曾失。今失當失。彼爲放逸之所壞故。墮于地獄餓鬼畜生。自業成熟。如是比丘。此如是等一切世間無量動轉。破壞無常。不亂其意。乃至一念意常不亂。堅固憶念。正念不亂。一心谛觀正意不亂。又彼比丘。正念彼時。我如是威儀。如是正行。此時應起。此時行禅。如是時中。親近尊者。此時我食。此時著衣。此時我去到檀越家。爲其說法。我于此時。離檀越家。如是行去。如是比比。念知行時

  雲何比丘念于少年。謂此比丘。念于自身。乃至在胞胎中之時。念如是少。次第相續。如是少身。念念不停。謂歌羅邏。次安浮陀。次肉團時。次身分時。次嬰孩時。次童子時。次中年時。次老年時。如是法體。念念不停。少身次第。此念念時。愚癡凡夫。不覺不知。放逸破壞。疑水所漂。在愛河中。如是漂已。複墮余處同業衆中。業鎖系縛。相續流轉。複生余處。又自業行。于自身心。隨順系縛。母精血中。作安浮陀。次肉團時。次第開張。身分具足。人道中生。嬰孩童子。少年中年。及老年時。次第至死。如是一人。如是展轉。一切欲界。一切道中。各各差別。皆以業風。吹彼衆生。從少年等。次第而得。如是自業。如是差別。如是比丘。念于少年

  又複比丘。第叁念者。精勤修行。必定當得。念于何法。所謂生死。若晝若夜。恒常修行。一切衆生。乃至終盡。有命皆死。叁界衆生。一切無常。生死之法。有爲衰惱。恩愛別離。天中退已墮于地獄。地獄中出。生于天上。若人中死。生于地獄餓鬼畜生及天人中。餓鬼中死。生于地獄餓鬼畜生人天之中。如是下上傍廂生死業風所吹。旋轉而行。自業成就。流轉在于生死海中。如是比丘。若晝若夜。修生死念。如是修已。彼若念慢。常令人迷。樂于虛妄。以正念故。此慢或薄。或皆盡滅。第一勝念。謂念生退。是故欲入涅槃城者。修行此念。何以故。以我慢故。心常虛妄。顛倒求常。在生死中。流轉常行。愛罥縛故。于彼常處。則不可得。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得脫于愛畏  無有諸悕望

  勇健離疑者  則能得常處

  若沒于有水  心常喜樂欲

  彼人心虛妄  何能得常處

  若人虛妄心  境界中喜樂

  彼人迷法道  則生地獄中

  放逸妨亂心  不能真實見

  放逸猶如火  是故應舍離

  放逸故能失  一切善法藏

  盡一切方便  不見八分道

  十法皆失壞  樂于放逸毒

  亦以放逸故  四禅盡皆失

  放逸縛衆生  能縛而非色

  常處則是樂  離放逸則得

  若人意不迷  常畏于生死

  彼則脫惡道  得安隱寂靜

  如是修行。念生退念。如是修行。生死念已。則常不迷。彼觀世間。一切有爲生退法已。厭離生死。種種觀已。觀生死苦。有無量種。此無量種。世間衆生一切放逸。隨何等時舍離放逸。能一切時觀察無常。觀察盡滅。見盡滅已。觀察佛念。如是之人。則能盡苦

  又複比丘第四念者。所謂修行一切具足悉皆失壞。念彼具足一切失壞。此念比丘不樂利養。不貪檀越往返來去。亦不樂見王若大臣。若見王者。不生樂心。愛不能妨。又于晝夜不生分別。于他具足若臥具等。心不分別。不生悕求以爲己物。如是見已不生嫉妒。心如是念。如是衆生。決定死亡。一切具足。必定失壞。如是如是。具足增長。如是如是。愛亦增長。又複如是具足失故。悕望更得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心生苦惱。彼苦惱者。不可譬喻如是比丘。如是觀見具足失壞。既觀見已。則于後時不悕天王況複人王。若轉輪王。何以故。見無量種失壞苦故。若王大臣。或大長者。刹利大姓。種種具足。更有大力能破壞之。種種具足一切皆失。妻子奴婢。客等舍離。失財物故。得大衰惱。他強勝故。則爲劣減。四出巷中處處而行。手足壞裂唇幹衣破。饑渴羸瘦。身體枯燥。從城至城。從村至村。從山至山。從邊地處。至邊地處。受如是等無量種苦。比丘如是既觀察。已複更思惟。墮于無量崄岸惡。處于生死處生厭離心

  如是比丘。複見人中種種具足一切失壞。如是見故。如是比知思惟天處。若此人中。如是無量多種怖畏。不得自在。刀賊水火。王種衰惱。財寶具足。富樂失壞。何況複于離肉骨汙天樂處生。有天花鬘。在頭莊嚴。無量百千天處圍繞。多有無量諸天女衆遊戲歌舞。喜笑受樂。在天園林蓮花水池。山峰則有七寶光明。聚集樂行五樂音聲。種種天歌。七寶間雜。堂殿光明。常一切時。身無量種。勝勝妙事。不可譬喻。天境界中受樂成就。疊互相愛無有鬥诤。隨所須念一切皆得。五樂音聲心。受快樂。若如是樂。具足失壞。則得苦惱。以業盡故。複墮地獄餓鬼畜生。臨欲墮時。如是生處。次第無隔。已于久來無量種作。皆得苦惱。複生異處。種種苦惱。如是彼天。若生地獄。彼地獄中。大力熾火。周匝燒身甚爲饑渴。不可譬喻。受大苦惱。作地獄業。作業道已。見于自身墮活黑繩合喚大喚熱大熱等。如是七種大地獄中。唯除阿鼻最大地獄。資生離別。生大苦惱見苦惱事。彼苦惱事。不可得說。如是比丘。常一切時晝夜修行如是正念

  又複比丘念彼如是財物具足資生失壞。修行此念。念天人中有如是事。自余叁道。則無財物資生之具。何得有失。所謂地獄餓鬼畜生人中少有相似樂受。非是自在于彼人處。則有五種具足失壞。何等爲五。謂眼于色若愛若樂。見則悕求悕求味著。爲樂攝取。如此顛倒。不利益者。則不愛樂。見不淨色。彼于色中。心則惡之。是故無樂。如是具足。與彼失壞。同一根本。又彼比丘隨順系念具足失壞何者具足。雲何失壞。謂耳聞聲。耳聞聲已。隨順彼聲。愛樂相應。心生歡喜。如是具足。又所聞聲有異因緣。所謂四大。于四大聲。心不愛樂。不生歡喜。與心相違不利益心。是名失壞

  又彼比丘。聞好花香。和合末香。種種雜香。聞嗅香等。種種諸香。順心受樂。彼香因緣。則生樂心。能令欲發。又彼比丘系念思惟。彼念香者。思惟彼人。鼻嗅諸香。彼一一香。有無量種。所謂爛臭。與心違逆。聞糞屎等無量臭氣。心不喜樂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專心系念。複有異種。世間之中。具足失壞。雲何系念。于人世間。舌味愛樂。順心喜樂。食味易消。消已則適。得命色力。樂辯才等。心生喜樂。若複余味。不可愛樂。違心不樂。食之難消。心則不適。于命色力。安樂辯才。資用則微。唯生苦惱。彼人如是。此物失壞

  又彼比丘。複念身觸。可愛可樂。寒時得溫。熱時得涼。順心生樂。人世間中。如是具足。若異因緣。複令身觸。不愛不樂心不生樂。熱時不涼。寒時不溫。違心受苦。不喜不樂。唯生苦惱。世間人中。如是五種具足失壞。比丘如是。若晝若夜。系念修行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正法念處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25】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