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身毛喜豎經》

「經集部」經文757卷17頁碼:P0591
宋 惟淨等譯

  《佛說身毛喜豎經》中

  譯經叁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卿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奉 诏譯

  複次舍利子。所有地獄之道及地獄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今複少以譬喻略明斯義。舍利子。譬如世間有大火聚。高等人量。或踰人量。其火熾盛。後當息滅。煙焰暖氣。而悉銷盡。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但隨道徑。詣火滅處。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炎熱極困苦者奔馳道徑而求憩止。時明目人。竊作是念。彼大火聚。高等人量。或踰人量。其火方息。非清涼地。是人往彼。或坐或臥。轉增熱惱。甚不適意。必受極苦。作是念時。彼人前往。果如所念。受極苦惱。舍利子。有一類人。墮地獄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壞命終。墮于惡趣。生地獄中。甚不適意。受極苦惱。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地獄道及地獄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畜生道及畜生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世間有穢惡聚。高等人量。或踰人量。穢惡之物。周匝充滿。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但隨道徑。詣穢惡處。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炎熱極困苦者奔馳道徑而求憩止。時明目人。竊作是念。彼穢惡聚。高等人量。或踰人量。是人往彼。非清涼地。轉增熱惱。甚不光澤。不可愛樂。必受極苦。作是念時。其人前往。或坐或臥。果如所念。甚不光澤。不可愛樂。舍利子。有一類人。墮畜生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壞命終。墮于惡趣。生畜生中。甚不光澤。不可愛樂。複不適意。受極苦惱。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畜生道及畜生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餓鬼道及餓鬼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樹高等人量。或踰人量。枯朽幹悴。枝葉凋墜。時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但隨道徑詣枯樹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人往枯樹之下而求憩止。竊作是念。此人往彼。非清涼地。轉受其苦。作是念時。其人前往。或坐或臥。果如所念。轉受其苦。舍利子。有一類人。墮餓鬼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壞命終。墮于惡趣。生餓鬼中。轉受其苦。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餓鬼道及餓鬼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彼阿修羅道阿修羅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樹蟻聚其下高等人量。或踰人量。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但隨道徑。詣彼樹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人往蟻樹之下而求憩止。竊作是念。此人往彼。非安隱地。轉受其苦。作是念時。其人前往。或坐或臥。果如所念。轉受其苦。舍利子。有一類人。墮阿修羅趣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正道所行。身壞命終。墮于惡趣。阿修羅中。轉受其苦。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阿修羅道及阿修羅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人道及人趣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樹高等人量。或踰人量。盤根莖幹。而悉廣大。然其枝葉。而不相等。或處疏隙。或處郁密。敷蔭于下。亦悉差別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但隨道徑。詣彼樹下。欲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人往大樹之下而求憩止。竊作是念。此人往彼大樹之下。或坐或臥。亦苦亦樂。間雜所受。作是念時。其人前往。或坐或臥。果如所念。苦樂雜受。舍利子。一類有情。生人趣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聖所行道。身壞命終。生人趣中。苦樂雜受。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彼人道及人趣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天道及天趣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有一高廣樓閣。周匝汙墁。重複堅密。中無空隙。戶扉窓牖。而悉扃閉。使彼風日不能侵映。于其中間。敷設于座。以赤缯帛。而爲茵缛。次第增累。厚十六重。又于其上。覆以白缯。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隨路而進。欲登其上。以求憩止。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人來欲登其上而求憩止。竊作是念。此人若或登其樓閣。窓戶蔭閉。茵缛重厚。甚可愛樂。而複適意。必受其樂。作是念時。其人前往。登于重閣。或坐或臥。果如所念。受于快樂。舍利子。有一類人。生天界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不知聖所行道。身壞命終。生于善趣天界之中。適悅快樂。如來以淨天眼過于人眼。谛觀斯事。舍利子是故如來。于彼天道及天趣因。乃至有情所受報應。而悉能知

  又舍利子。所有涅槃聖道及涅槃因。有情所證涅槃果法。我悉能知。舍利子。譬如世間城邑不遠。有天池沼。方面四等。其水清淨。澄湛可愛。周匝皆是庵摩羅樹。贍部之樹。頗拏娑樹。婆咩羅樹。俱嚩播泥嚩多樹。龍須樹等。遍覆四面。觸其水者。身支勝益。或有一人。于盛夏時炎暑之月。物景熾然。酷熱可畏。其人自遠而來。加複疲困。饑渴所逼。恒隨道路。詣彼池沼。欲飲其水。沐浴其身。滌除炎熱疲困之苦。其傍有一明目之人。見彼人來詣池沼處。竊作是念。此人遠來。疲困所苦。若詣彼池。飲其水已。沐浴其身。息除炎熱疲困之苦。後當隨意詣樹影間。或坐或臥。隨其所欲。得安隱樂。作是念時。彼人前往。果如所念。舍利子。有一類人證涅槃者。亦複如是。彼人若心若意。我悉能知。由其履踐聖所行道。修涅槃因得涅槃果。諸漏已盡。非漏隨增。心善解脫。慧善解脫。以自神力。證如是法。如來谛觀斯事。見彼有情。漏盡解脫。證法得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舍利子是故如來。于涅槃道及涅槃法。乃至有情證涅槃果。而悉能知。舍利子。彼長者子。于如是事。雖知雖見。以不信故。乃發是言。沙門瞿昙。尚無人中最上之法。況聖知見。最勝所證。入于論難。彼爲聲聞。宣說諸法。所求所修。以自辯才及不正智。而爲所證。其所說法。豈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由彼心言及彼所見相續謗故。速墮地獄。如墜重擔。又如聲聞苾刍。戒定慧學皆悉具足。少用勤力。智獲果證。不以爲難。彼墮惡趣。亦複如是

  複次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作事火法。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作事火法。而得清淨。舍利子。彼事火法。極不清淨。非我往昔曾不修習。雖曆所修。終無勝利。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羅門及長者等。大族之中。隨見所行。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所計者。于其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以作福施會。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作福施會。而得清淨。舍利子。彼福施會。極不清淨。非我往昔曾不修習。雖曆所修。終無勝利。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大族。隨見所行。多種作法。所謂殺馬祀天。殺人祀天。殺象祀天。殺羊祀天。設法受食。作無遮會。以衆色蓮華作清淨事。以白蓮華作清淨事。以物投火作祀天法。作帝釋天法。作月天法。及出金寶作施會等。如是所修。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于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以自教中所有咒法。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以其咒法。而得清淨。舍利子。彼咒法者。極不清淨。非我往昔曾不修習。雖曆所修。終無勝利。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出生死。而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大族隨見所行。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于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在輪回中。受生死身。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在輪回中。受生死身。而得清淨。舍利子。輪回生死。極不清淨。非我往昔不曆生死。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能出離。除五淨居天。舍利子。淨居天中。一生彼已。不複還來人間受生。即于彼天。趣證涅槃。舍利子。未出生死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所計者。于其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以六趣處。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往六趣處。而得清淨舍利子。而彼六趣極不清淨。非我往昔曾所不曆。以無始來久遠世中。六趣輪轉。除五淨居天舍利子。淨居天中一生彼已。不複還來人間受生即于彼天。趣證涅槃。舍利子。未離諸趣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所計者。于其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以所生處。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生于某處。而得清淨。舍利子。彼所生處。極不清淨。非我往昔不曆所生。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出生死。除五淨居天。舍利子。淨居天中。一生彼已。不複還來人間受生。即于彼天趣證涅槃。舍利子。未離所生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所計者。于其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以自種子。計爲清淨彼相謂言。某甲某甲人。依自種子。而得清淨。舍利子。彼之種子極不清淨。非我往昔不依種生。以無始來久遠世中不出生死。除五淨居天舍利子。淨居天中一生彼已。不複還來人間受生。即于彼天趣證涅槃。舍利子。未出生死者。求之少分。人中上法尚不能得況聖知見。最勝所證。何以故。彼所計者。于其聖慧。不能了知。複不覺悟由于聖慧。不覺了故何能出要。盡苦邊際。舍利子。若于聖慧如實覺了。即能閉叁有門盡生死道。後不複生

  又舍利子。世有一類婆羅門者。作如是言。若修四種之法。得具足者。是爲梵行清淨舍利子。彼修四法。以爲梵行。得清淨者我悉能知。我于是中。皆得最上。何等爲四。一者彼能修行。我亦同彼最上修行。二者彼能厭離。我亦同彼最上厭離。叁者彼能苦切逼身。我亦同彼最上苦切逼身。四者彼能寂靜。我亦同彼最上寂靜。舍利子雲何同彼最上修行。謂彼外道。或常舉手。我亦同之。或不坐床席。或常蹲踞。或食穢氣粗粝飲食。或不定止一處隨意旋轉。或剃發留髭。或臥棘刺之上。或臥版木之上。或空舍中住。或定住一處。或一日叁浴。乃至種種苦逼其身。我亦一一隨彼所行。是爲同彼最上修行。雲何同彼最上厭離。舍利子。謂彼外道。或離服裸形舉手受食。我亦隨行。或不受醜面人食。不受颦蹙面人之食。不食兩臼中間之食。不食兩杵中間之食。不食兩杖中間之食。不食兩壁中間之食。不受懷妊人食。不受執炮者食。不與二人同一器食若處。或有乞匂之人在于門首。即不食之若處。或有犬在門首。亦不食之若處。或有蠅蟲旋複。亦不食之。不受無言人食不受多言人食。若人言去不受彼食。若人言來不受彼食。若因诤訟所成之食。而亦不受。或唯受其一家之食。或複二叁至七家食。或一飡一咽。或複二叁至七飡咽。或一日一食。或複二叁。或複七日。或複半月。至于一月乃一食之。于所食中不食于麨。亦不食飯。不食小豆。不飲華果所造之酒。不飲米所造酒。不食于肉。不食乳酪及以酥油。亦不食蜜及蜜所造之果。或不飲漿。不食多種[火*(十/甲/寸)]炙之食。唯飲洗稻之水。以爲資養。或食穢稻。或食茅草或食棘樹之果。或食生米。或食牛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複專詣曠野之中。采彼多種根莖枝葉種子等食舍利子。彼如是行。我亦隨行。是爲我修最上厭離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身毛喜豎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1】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