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

「經集部」經文816卷17頁碼:P0799
西晉 安法欽譯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一 ▪第2页

  西晉安息叁藏安法欽譯

  ..續本經文上一頁德亦不厭足。如是作諸功德倍複無厭足。不于心法有所亡。心于功德亦無所亡。常奉行于布施心清淨無所悕望。常奉持禁戒而不缺減。于忍辱力而不動轉。加于精進而不懈怠。于禅叁昧而不亂。于智慧而不愚。常供養于一切而無所貪。以慈報恩而無所憂。思惟所生逮無所生。憂其所說法憂欲令皆度脫。天子。菩薩行如是。其有知小福者以漚惒拘舍羅所作無央數不可量。如是天子。菩薩于是一切法。逮得不可計智。于諸法無所不知無所不了。何以故。天子。一切法空無想不願。如是空不可計。心逮得不可計。作小功德。持漚惒拘舍羅所作無央數不可量。何以故。如是道不可量心亦如是。如是行不可量。無邊際不可量法。隨無邊際不可量法。如是諸佛世尊道法。亦複無邊際不可量。複次天子。菩薩以漚惒拘舍羅。于一切行皆悉過上。過上已隨一切人所喜樂。布施者。所求者。說法者。以法而度脫之。複次天子。菩薩已如是者。逮得無央數不可計所行法。則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皆悉具足。于勤苦人無有輕易之心。于戒無缺減以戒有所長益爲一切人忍辱。若罵詈輕易者皆悉忍之。于精進合會諸善德。于禅逮得諸定于智慧無所挂礙。複次天子。菩薩以漚惒拘舍羅。于弟子而現行。隨其法教化之。自于內無所悕望。于辟支佛而現行。以其法教化之。于其內無所悕望。如是天子。菩薩以是四事法。得不可思議善權慧。佛爾時說偈言

  其苦凡有二  謂我及他人

  自滅于我苦  並複能滅彼

  憂念一切人  令心了道事

  于法心亦爾  皆使解一議

  用福一切人  叁世勤苦行

  諸佛所行福  一切皆勸助

  以是功德福  奉上施一切

  于諸心所願  疾逮得佛慧

  令一切發意  皆學正真道

  心不于余道  而複有所求

  心不悕望道  視亦不可見

  道相心如是  心相亦俱然

  法等如是等  于我亦無我

  自知見功德  增益淨功德

  于身無所增  法界難思議

  常住于道處  是乃爲求佛

  其心未曾念  豪尊以自益

  心恒存于道  精進而不懈

  布施而無厭  常堅護于戒

  忍辱亦如是  不造立人根

  日日行精進  常自念身空

  于禅而寂靜  慧能度一切

  養育于一切  所作如蓮花

  施與持清淨  不望于他人

  常願求佛慧  諸法具了知

  曉習一切法  其慧難思議

  爲一切說法  而無有諸礙

  若有應此行  是則爲菩薩

  皆悉解了空  施少報無量

  不想有與無  心未曾放恣

  悉知一切行  如所願度脫

  布施隨所欲  說法種隆化

  既施而無悔  于戒不虧缺

  忍辱及精進  禅慧不自大

  布施與持戒  忍辱及精進

  于禅定叁昧  慧施而降調

  其于聲聞行  及與辟支佛

  隨所樂度脫  于內而不隨

  堅住于是法  菩薩無所著

  權慧難思議  疾逮降一切

  複次天子。菩薩有四事法。一切法爲一味爲一入爲一說。其智皆解達于衆議。何等爲四。如是天子。菩薩于法界得一切智功德。而無所破壞。信一切諸法皆空。亦不于法界言是我作非我作。何以故。是我作亦非。不是我作皆非。所以者何。壞諸不可習便逮得皆知一切法智。天子。是爲四事法。菩薩得知一切法爲一味爲一入爲一說。如是智爲悉解達衆智議。如是知如是視。若于俗若于道。便以慈轉法教。若有行者行之。若有恩者恩之。若有住立者立之。便以法住立之。以法大悲而轉之。不于衆法言念是尊者是爲卑。亦不于入法亦不于行法。亦不于若幹法而有所見。習知凡人法便複行凡人法。于凡人法亦無所舉亦無所下。于是一事壞習法亦爾。便廣說一切法。于諸法界不見有所壞。何以故。爲得一忍爲忍于空。于忍空而不疑。如一入諸法入亦爾。如無所生入。天子。如是菩薩爲親近佛世尊無上正真之道。亦不想念近佛不近佛。何以故。亦不見壞一事。所以者何。亦不見一切人異。亦不見道異。亦不見一切人。亦複不見于道。佛爾時說偈言

  不于法界言是非  不于法界無所壞

  法界如是一切如  若不思惟不了義

  已信于法一切空  六衰久長與空會

  一切法寂得自在  若一處空余皆爾

  于法無見無能視  亦複無我不可獲

  若我學得如是者  如爲審谛曉道意

  行應寂靜逮空藏  止與相隨諸法處

  皆知諸法爲寂然  于是寂淨無不可

  世最世間法皆知  于是不疑不轉還

  不斷于願願來願  聞法常念不懈慢

  于無央數不可計  其身所作不自見

  展轉五道不見法  凡人羅漢乃能知

  凡人所習常念說  如是之事羅漢法

  亦複不舉亦不下  寂靜不受爾乃知

  一切法數皆悉知  不于法界有所壞

  忍辱虛空等無異  諸法虛空皆如是

  忍辱如空無所念  一切諸法入一智

  如無從生不生習  如是所行道不難

  如是親近無量道  于是心念無懈倦

  若我他人法如是  所求無得則覺道

  天子。菩薩複有四事法。于甚深戒行不放逸。何等爲四。如是天子。菩薩自思惟。何等名爲戒。如是自視身所行。皆知身所行善口所言善心所念善。是名曰爲戒。雲何身所行口所言心所念。不犯身事。不殺不盜不淫。是名爲身行善。雲何口所言善。不惡口不兩舌不妄言不绮語。是爲口所言善。雲何意所念善。不嫉不恚不邪見。是名爲意所念善。如是爲自視悉見。用是故。皆具得如身口意所行。不作是事無有能普說其德者。亦不青黃赤白紅不離色。亦不眼識而可識。如是亦不意識分別而可識。何以故。于是不生無所生。于起無所起。如是不生無所生不起無所起。于是便逮得無能說普演之德。是時心安住而不搖。如是不相逢無能普演。如是無有能普演說。亦不自言我能作是說作是行者。心亦不可見。如是說心。戒亦複不可見迹。如是天子。菩薩逮得甚深戒之德

  複次天子。菩薩逮知離所見身功德。知于所見無所起。若戒若惡戒等無所作。複次天子。菩薩逮得住入甚深法要。作如是祠。諸所學事深遠之行皆悉行。于一切諸乘行皆悉行。是名曰爲戒。如是行爲不自欺亦不欺他人。如是者名曰甚深戒。複次天子。菩薩得不犯戒不虧戒不亡戒。雲何菩薩不犯于戒不虧于戒不亡于戒。天子。能自護者便能護于戒。天子。自知者便能知戒不輕易于戒。于所學無所缺。于戒而不亡。用是故不亡于戒。一切他人法皆悉知。何所是他人。我爲在何所。亦不佷他人亦爾。天子。用是故能度脫一切人。天子。是爲四法菩薩得甚深戒而不放逸。佛爾時便說偈言

  身口意所行  法潔淨複淨

  其行勝珍寶  是戒應菩薩

  是十無過上  黠持護菩薩

  身口意不虧  是戒爲最黠

  不作亦不生  于生而無生

  無種無處住  無智雲何得

  不會不作戒  眼視不可見

  亦非耳鼻口  非身意所識

  不造六情根  所住亦無處

  是戒甚清淨  戒亦無所住

  守戒不放逸  于戒無我想

  護戒無戒想  以是得深戒

  于是見身行  離于諸所見

  不隨望見處  于戒無想念

  如律入深法  諸行皆辦畢

  滅有便能護  于戒無異想

  有我便有戒  無我亦無戒

  是說爲恐畏  知我則有戒

  空寂戒無念  寂靜戒無著

  空寂戒無時  寂戒不思惟

  不虧戒無上  于戒不貢高

  戒亦無我想  是則甚深戒

  于戒甚勇悍  不爲不善哉

  一戒具衆行  一切法叵得

  戒有想爲癡  無戒言守戒

  是爲滅戒果  不脫于五道

  遠離諸所見  我所皆不見

  戒亦無所見  不畏于五道

  視不見爲見  不增不善戒

  于我而無病  習戒皆悉見◎

  

  功德無量:如果您發現本經文有誤/缺,可以點我為眾生修正此經

  

  《佛說道神足無極變化經》由菩提下佛教公益網站(putixia.net)提供分節閱讀,後面還有【3】個分章。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